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①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②。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③。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血污,风雨佛狸愁④。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⑤。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⑥。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⑦。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⑧。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⑨。
注释
①次:停留。扬州:地名,即今江苏省扬州市。和韵:依照别人作品所用的韵填词。杨济翁、周显先:作者的朋友,见后《满江红》(过眼溪山)注。
②猎:打猎,词中指发动战争。古时北方游牧部族常趁秋天粮足马肥之际,借行猎为名南向骚扰。
③组练:指军队。耸层楼:形容战舰的高大雄壮。
④投鞭飞渡:用前秦苻坚投鞭断流典故。鸣(xāo)血污:被响箭射死。鸣:即鸣镝,响箭。用的是匈奴君臣的典故。风雨佛狸愁:风雨凄愁,佛狸死于非命。佛(bì)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曾南侵刘宋王朝,受挫北撤后,死于宦官之手。
⑤季子:苏秦字季子。用的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的典故。
⑥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⑦橘千头:用的是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的典故。
⑧二客:指杨济翁和周显先。名胜:名流。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⑨莫射南山虎:用的是汉将李广射虎的典故。富民侯:《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题解
扬州是长江北岸的军事重镇。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犯,曾占领扬州,妄图以它为渡江基地,大举南下。不料采石一战,全军覆没,完颜亮自己也被部将所杀。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投入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了他的抗金事业,活跃在扬州以北地区,打击敌人。十七年后,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路过扬州,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上片回忆了昔日抗金时威武雄壮的场面,下片抒写了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伤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放弃北伐、苟且偷安的不满。
赏析
词的上片重在“追昔”,以回忆的手法描写了昔日抗金时所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开篇一句“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是造势之笔。从意象看:骑尘漫天,本来暗淡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形象地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和战事的紧急。正是因为军情紧急,所以有了第二句宋军的军事总动员。“组练(组甲练袍,指军队)十万”“列舰”“层楼”,均形容宋军阵容严整盛大,这既是客观描写,更是一种心理暗示,作者,或者说以作者为代表的宋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和敢死的决心。在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情势下,这种信念和决心更其重要。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开篇四句造势生动、烘托有力、对比强烈,把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敌方的磨刀霍霍、狂妄嚣张,我方的同仇敌忾、严阵以待等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苻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宦官所杀。作者用这三个典故写金主完颜亮发动不义之战,结果众叛亲离丧于内乱,事与愿违,不仅贴切,而且生动形象。也暗示金国对宋的不义之战是不得人心的,是失道寡助,只要南宋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侯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西入秦,当其未得志时,赵国李兑曾资助他黑貂裘。(事见《战国策·赵策》)作者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也是作者当年年仅二十二岁时英姿飒爽的写照。
词的下片与上片相对,重在“伤今”。以“今老矣”领起余文,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壮志难酬所产生的无奈与感慨之情,也暗示出对当权者消极抗金的不满。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过片短短三句,是积淀了二十多年的沉郁表达。国事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不说了吧!那就对自己无法预料的来日作以安排,这样就引出了后面的几句。先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微子篇》),归隐的想法,正暗示了政治的腐败,也透露出作者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志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的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词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辛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二位乃东南名流,饱读诗书,胸怀韬略,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你们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讽朝廷“轻武重文”的国策遗害无穷。
纵观整首词,作者欲抑先扬,上片雄壮豪迈,有气冲斗牛、豪气干云之势。下片凄婉伤感,有落落寡合,悲不自胜之感。通过这种大幅度的跳跃,构成上下两片的强烈对比,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彷徨和对时政不满的愤慨心情。全文妙用典故,行文腾挪,双关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强化了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