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元夕①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②。
宝马雕车香满路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④。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⑤。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⑥。
注释
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晚上叫元夕,或元宵,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多得如千树花开。更:又。星:烟火。
③宝马雕车:有钱人家出来看灯所乘坐的装饰华美的车马。
④凤箫:排箫。玉壶:月亮。鱼龙舞:指舞鱼形灯和耍龙灯之类的游戏。
⑤蛾儿、雪柳、黄金缕:均指古时妇女元夕戴在头上的装饰品。暗香:妇女身上佩戴有香囊、香饼之类。
⑥阑珊:稀落,暗淡。
题解
这首词约是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前后或孝宗淳熙二年(1175)作者任职临安时所作。词中着力渲染了元夕夜的盛况空前和热闹非凡景象。行文中笔锋一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前面的热烈盛况衬托、突出了“他”的超然卓异、不入俗流的形象,并以此来暗喻自己,表明了自己高洁的操守和决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思想品质。
赏析
元宵节,是一个让人心仪的节日。元宵夜,是一个充满浪漫温馨、婉约气息的夜晚,可以说就是古代的“情人节”——一个让人充满期待,渴望有着艳遇和邂逅的夜晚。正如朱淑真的《生查子》里所描写的那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是因为这样的诱惑,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以元宵夜为题材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文,然而提到写元宵夜的诗词,恐怕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辛弃疾的这首了。
词之上片重在渲染和造势,作者极尽笔墨之能事,巧妙且连用比喻夸张,描绘了元宵夜的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的景象。这种热闹非凡的盛况是通过景和人的完美交融表现出来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夕夜晚无数的彩灯,仿佛是东风吹动的千树万树的花开,而燃放的烟火则如同满天下起了一场流星雨。想象奇特生动,比喻极其巧妙传神,诗意盎然。就一句,元宵晚上的溢光流彩、灯火辉煌的景象就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接着,作者视线收回,写人流,“宝马雕车香满路”这一句突出了元宵夜的珠光宝气,也暗示出了游人的众多。元夕的游客,不光有普通百姓,更有达官贵人、名绅显宦、公子王孙、名媛闺秀皆纷至沓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香车辚辚、马铃叮当、排箫悠扬、明月皎皎,而此时的人们则载歌载舞、玩着鱼龙漫衍的社火,繁华热闹至极,让人目不暇接,恍若人间天上,让人神思恍惚,迷离沉醉。纵观上片,先写景再写人,有景有人,则情景交融,一幅热闹且充满人气的元夕图便跃然眼前。
词之下片,作者重点写人,目的是通过对众人的描绘来突出不同凡响的“他”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俗话说,哪里有女人,哪里就有风景。看来古人也持如此的观点,作者这句全力描写元宵夜观灯的女性,这些女性,有大家闺秀,也有小家碧玉,有名门贵媛,也有农家姑娘,她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首饰如蛾儿、雪柳等。她们一个个都盛装如新,身上佩带着香囊,因为在她们有说有笑地走过之后,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幽香。然而这一切都不能让人动心,不能吸引人的眼球,作者的神往自在他处,引出后面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完这一句,这才明白,那如画的美景,那喧闹的场面,那簇簇妖艳的佳丽在今晚都成了陪衬,都是为“他”而设的背景。他姗姗来迟,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宛然冰清玉洁的世外仙子。试想,如果少了这个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有过“寻他千百度”而不得的苦恼,因而也就有了蓦然回首后发现他喜不自禁。这一句最妙处是“阑珊”二字的使用,阑珊和前面的非凡盛况、热闹景象、富丽堂皇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明一暗,一热一冷,一动一静,一扬一抑,通过对比,“他”刹那间便高大无比。王国维也非常喜欢这句,在《人间词话》中,把它比喻为古今成就大事业者要经历的第三重境界。连互联网的著名搜索引擎“百度”的拟名,恐怕也是从这首词里借用的吧。
全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遣词生动、想象丰富、比喻巧妙、设色亮丽、布局合理。通过烘托、渲染、强烈的对比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力地表达了主旨。而最后三句,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意无穷,韵味悠长,让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