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也是一样,它是辅导的热身阶段(也可称之为社交阶段、联结阶段)。辅导教师如何开始第一次的辅导,通常会给整个主题的辅导定下一个基调。学生对第一次参与的团体辅导的印象会影响着今后辅导的效果,如果学生对辅导教师以及第一次辅导活动的印象很好,后续的团体活动更容易有效地开展。
一、对辅导教师角色的解释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辅导,他们对团体心理辅导还不是十分了解,特别是对于辅导教师的角色,有些学生以为辅导教师就像其他的学科教师一样,扮演着讲授者的角色,向他们灌输心理学知识。通过解释让学生知道,辅导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辅导的主角,学生才是主角,他们是整个辅导的过程中的中心,辅导教师的作用是陪伴者,是陪伴大家成长的那个人。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会对整个辅导的过程产生比较合理的期待。
二、对团体心理辅导运行的解释
学生在了解辅导教师的角色以后,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团体心理辅导是如何运行的,即它的主要形式以及在活动中会发生什么。通过辅导教师的解释,学生会知道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以活动为主,活动可以包括游戏、情境表演、冥想等,以小组成员的讨论为主,辅导教师讲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让学生了解回答问题的规则是自愿的,在辅导过程中绝不会强迫任何人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感,为团体辅导营造轻松的氛围。
在有些主题的团体辅导中,在每次活动以后,还要留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如真实地写出活动的感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活动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非常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有些感受可能会为辅导教师今后的辅导提供借鉴。为了减轻写活动感受这项任务,辅导教师还要强调一点:所写感受一定要真实,不要做作,如果没有任何感受可以写出自己的理由,在字数上不做严格的要求。
三、对团体规则的解释
既然学生已经组成了一个团体,它就是一个组织,并且应该是个有序的组织,这个团体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这个规范的制订,最好由辅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确定好以后,与大家共同商讨,征求大家的意见,可以通过举手表决,对于那些不同意某些规范的学生,要进行现场询问,他不同意这些规范的理由是什么?不能直接对其进行批评,强硬的要求他同意。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表示能够遵守规则,因为这些规则对团体是有好处的。对于个别有意见的学生,他们的本意并不一定是真的不接受规则,有可能的原因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于这样的突发情况,要辅导教师现场及时解决。
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规则在书中的附件里,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关于规则中保密原则的解释。第一次辅导中要重点向学生解释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即对于团体中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关系到团体成员的隐私或故事,要保证不外传,不评论,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把它概括为一句话让学生记住“留下故事,带走感受”,即留下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带走活动后的感受。还要让成员明白,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人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真实就好。这样可以激发团体成员积极参与整个活动,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
关于团体规则的制订环节,笔者曾经出现这样的失误:用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逐一讨论规则,讨论出同意哪些不同意哪些,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实践发现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团体规则就是一个行为规范,符合每个人的利益与要求,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遵守,讨论时间过长会使本次的辅导偏离方向。
四、团体成员对参加此次团体心理辅导目的的解释
在这个环节上,辅导教师要了解每个成员参加此次团体辅导的目的,即他有什么样的目标、对团体有什么期待。要求大家对以上内容的阐述是越具体越好。对于那些没有阐述具体目标的成员,可以让他们现场思考,让他们对本次自己参加团体的目标清晰起来。同时希望每个人都讲自己的真心话,怎样想的就怎样说,实事求是。
这个环节在第一次辅导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团体的活动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辅导教师会在辅导之前制定团体的辅导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结合团体成员的个人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成员和辅导教师相互了解各自的辅导目标后,双方目标之间的差距才会越来越小,契合度才能越来越高,团体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五、团体成员相互熟悉
初期阶段,一个成员如果能认同团体中至少一位成员,并与其有共同话题,他们就可以形成人际联盟,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自我怀疑和被拒绝感。
对于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的团体,第一次的相聚,彼此都不熟悉,存在生疏感。有的学生会在这样完全陌生的团体中感到紧张,如果在这样的气氛下进行主题活动,学生之间很难敞开心扉、自由沟通,进而会影响整个团体的运作效果。因此,在第一次团体辅导中,辅导教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并用最短的时间让他们彼此熟悉,形成团体动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这样的目的:第一是暖身活动、第二是分组、第三是尽快地相互认识。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成员相互熟悉,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
如果辅导教师发现,成员之间有相似的目标、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绪或相似的经验等,可以做适当地引导,对于帮助成员间相互熟悉,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和隔阂,也是比较好用的方法之一。
(一)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的作用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集中成员的注意力等。通常可用的暖身活动有:游戏暖身、音乐暖身、故事暖身、肢体活动暖身等,选择哪种形式的暖身活动,取决于该次团体辅导的主题与需求。以后每次团体辅导的开始阶段,暖身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暖身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与该次活动的目标有联系。
(二)分组
一个大的辅导团体,辅导教师为了让成员间更好、更快地熟悉起来,可以先把团体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先彼此认识并熟悉。在实际的操作中,分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做参考。
1.“棉花糖”游戏分组
例如,“无家可归”,具体的活动过程如下。
(1)所有人围成一圈,当听到辅导教师说:“棉花糖”,同学们便齐声问:“粘几个?”。教师说几,就几个同学粘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对于那些没能找到自己“家”的同学,要接受小小的惩罚,给大家表演节目。
(3)为了分组的需要,最后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团体的实际人数,将成员平均分成几个小组。
这项活动可以很好地活跃现场气氛,特别适合分组环节。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组员体会到被人接纳的感动或是被抛弃的酸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的可贵。学会感谢、学会包容、培养团队精神。
2.报数分组
例如,1到5报数,所有报到相同数字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3.抽卡片分组
具体的做法是:辅导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种颜色的卡片,把每个卡片分成六个或八个部分,抽到相同颜色卡片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并尽快把卡片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这样分组的好处是: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就开始了人际交往。如果采用竞争机制,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则更能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
4.抓阄分组
事先准备好的6类动物、6类植物、6类水果或6种颜色的纸条,组员通过抓阄完成分组。如将6种水果:苹果、葡萄、菠萝、樱桃、香蕉、西瓜,分别写在小纸条上,组员随机抓阄,形成苹果组、葡萄组、菠萝组、樱桃组、香蕉组、西瓜组。
5.“滚雪球”分组
辅导教师要求所有成员先2人认识、再4人认识、再6人认识……但是有一个要求,结识的对象是自己不认识的、不熟悉的人。
6.扑克牌分组
让每个成员抽取一张扑克牌,请他们记住自己的,先不要看别人的,也不要和别人交换。请抽到红桃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组,抽到黑桃的成员成为一组,抽到方块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抽到草花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组。
(三)相互认识(根据活动需要,以下活动可任选其一)
1.游戏“棒打薄情郎”
具体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发一个充气棒,从组长开始进行如下的自我介绍。
A 同学:我是来自__、兴趣(或爱好)__、姓名__的A。
B 同学:我是来自__、兴趣(或爱好)__、姓名__的A旁边的来自__、兴趣(或爱好)__、姓名__的B。
C 同学:我是来自__、兴趣(或爱好)__、姓名__的A旁边的来自__、兴趣(或爱好)__、姓名__的B旁边的来自__、兴趣(或爱好)__、姓名__的C。
对于D、E、F等同学,都是先把前面所有同学的信息重复一遍后再来用这个句式介绍自己。在每个组员说别人信息的时候,如果出现错误,组长就可以执行惩罚,就可以给那个人“当头一棒”。在每个小组组员都认识了之后,再请各小组的组长将自己的组员介绍给大家。
这个活动做完以后,也许还是有些同学不太熟悉,活动中最后一个同学因为重复的信息最多,也可能会觉得不公平,辅导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进行第二轮游戏。为了加深成员的了解,也为了公平,第二轮可以让刚才每组的最后一个同学,作为开头,重新进行自我介绍。
2.“同心圆”
为了使团体成员都能尽快地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来完成。把整个团体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围成一个小圆圈,站在内侧每个人面朝外;另外一个组围成一个大圈,把刚才的小圈围住。里外圈的同学一一对应好,然后相互进行自我介绍,彼此认识。都认识了以后,里圈不动,外圈向右或左移动一个人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人再进行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人都认识后,活动结束。
在活动结束以后,要请学生谈谈这个活动的感受:哪些地方让自己印象深刻?如果教师观察到有个别同学,能很熟练地掌握所有人的信息,也可以请他来谈谈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样的成功经验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启发。
3.“鱼在水中游”
首先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在水中的游泳的鱼,大家彼此都不是十分熟悉,为了进一步认识,需要大家听老师的相应口令做对应的动作。在音乐的伴随下,大家在一个大的圈中任意走动,但必须要走到自己不认识的人面前,用肢体接触的方式来打招呼,相互地介绍,用具体的哪个部位打招呼,老师会临时告诉大家。
第一次:走!让大家走动一会儿后,辅导教师喊停,音乐也停。辅导教师说用手与对方打个招呼,彼此介绍下自己。
第二次:再走!音乐响起,大家自由走动,去寻找自己不认识的人,当辅导教师喊停!告诉大家用手臂与对方打个招呼并相互认识。接下来的几次可以选择的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膝盖、臀部、小腿、脚等。
如果辅导教师感觉现场异性的相互认识较少,可以强调异性的“鱼”之间也要认识,可以鼓励他们走到不认识的异性面前,用背部与对方打招呼,增进同学之间的认识和了解。
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类似活动,在本书中各主题活动中的热身环节,均有详细的介绍。
4.身体对对碰
请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大家先自由走动,当辅导教师说停的时候,用下面不同的方式与其他组员相互认识:
(1)用你平时最熟悉的方式与组员认识,如握手、说“你好”,彼此介绍自己。
(2)用眼神与自己不认识的组员打招呼,并彼此介绍自己。
(3)用食指点不认识组员的鼻子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并彼此介绍自己。
(4)用耳朵与不认识的组员打招呼,用手轻轻地捏对方的耳朵,说“你好”,并彼此介绍自己。
(5)用身体与不认识的成员打招呼,把不认识的组员想象成摇钱树,抱住对方摇啊摇,并相互地认识。
(6)用腿与不认识的成员打招呼,双方抬高右腿,彼此用手抬住对方的腿,然后共同跳动。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让成员了解到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交往模式,如与人交往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是否愿意与每个人交往等。
5.介绍好搭档
在分好组的情况下(最好每组的人数是偶数),请组内成员自愿选择一对一地搭档,要求尽量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人。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相互认识。然后,每个人把搭档的姓名、哪个班级,最像哪种动物、参加此次辅导的期待是什么等,向组内的其他成员做全面的介绍。
6.“新有缘人”活动
辅导教师提问:
(1)假如你是一只动物,你希望自己是什么动物,为什么?请将此动物画在纸上。(只能选一种动物)
(2)同类分组,并在组内分享自己选择该动物的理由,介绍自己的姓名,说出名字的寓意。
(3)集体分享:各组找到成员之间的三个新的共同点。
(四)选出各小组的领导者
每个小组选出领导者。领导者的职责是组织小组活动,要引导成员积极反馈,使得组内成员都有均等的自我暴露程度。为了使得每个成员都得到锻炼,小组的领导者可以定期更换。
(五)为小组组名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自己的组名,并说明理由。
(六)小组口号
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组的口号,最好是容易让人记住并叫起来朗朗上口的,能够反映小组成员共同意愿的口号。
(七)画出小组logo
设计小组的logo,并把它画在纸上。
(八)展示成果
请各小组的全体成员到前台来展示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logo,以及集体亮相的pose。辅导教师可用相机记录各组的精彩瞬间。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团体的概念,让成员相互认识和了解。
这个阶段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各小组在完成以上任务的过程中,可能有的进行速度较快,提前完成任务,辅导教师可以根据现场的观察,为其追加任务,避免该小组成员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可以选择追加的任务有:让小组成员找出三个以上的共同的个性特点,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并举出详细的例子加以说明。
六、结束辅导
第一次团体辅导对下阶段的团体进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第一次的团体活动结束阶段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一般情况下,在结束阶段我们要向成员提出以下问题。
你喜欢这个团体的哪些方面?
你不喜欢团体的哪些方面?
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与大家想象的一样吗?对你来讲,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最好不要第一个问题就问,你这次的辅导感受怎样?因为谈事情总比谈感受更加轻松,这样更有利于成员开放自己的想法。)
有没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你从这次的团体辅导中学到了什么?
参加完这次团体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如果你是团体的组织者,你想对团体做哪些改变?
通过学生的反映,学生的想法,为辅导下一步进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这个环节要引起辅导教师的重视,在第一次辅导结束时必不可少。
七、评估辅导
第一次的辅导效果如何,影响着接下来的辅导,因此对第一次的辅导做一个评估,或者说经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第一次的辅导学生的团体动力很好,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团体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对于这样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总结的。这些经验对今后的辅导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有时候,第一次辅导的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辅导教师对辅导的目标不是很明确;
(2)在辅导过程中,团体的氛围不够轻松,成员缺乏安全感;
(3)小组成员的投入不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4)小组成员对辅导教师的表现不够满意;
(5)辅导教师没有制订好辅导计划;
(6)热身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没有达到热身的目的;
(7)没能很好发挥团体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创造机会发挥他们的作用,降低了个体对团体的依赖以及归属感。
如果第一次活动的效果不理想,将会对接下来的辅导产生消极影响,为了挽回不利局面,辅导教师需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设计更加细致、周全。如果不好好总结第一次辅导的失败教训,就仓促进行第二次辅导,辅导目标会很难实现,此次团体辅导的成功率可能不高。这需要辅导教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