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第一节 城市文化竞争力相关概念及定义

一、城市竞争力

多数学者都认同城市文化竞争力是由城市竞争力派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常常将文化竞争力放进城市竞争力框架中去研究。城市竞争力是指以城市为竞争主体,涵盖城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建设、制度管理、社会治理等相关方面的发展能力。在城市竞争力的定义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首先,有的学者着重突出城市创造财富和价值的能力。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力在国家水平上仅仅有意义的概念是国家的生产率。”而推及至城市,城市竞争力乃是指城市的生产率,他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创造财富、提高收入的能力。[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58—65页。英国学者保罗·切希尔(Paul Cheshire)等将城市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城市在其边界内能够比其他城市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就业的能力。Paul Cheshire,“Problems of Urban Decline and Growth in EEC Countries: or Measuring Degrees of Elephantness,”Urban Stydies(1998)23(2)。倪鹏飞则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城市价值收益的获得及获得多少取决于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决定于城市的竞争力。参见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连玉明等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资源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参见连玉明:《中国城市蓝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其次,有的学者在定义城市竞争力时提出要注重城市在要素聚集、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宁越敏、唐礼智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一个城市在其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3期。徐康宁依据城市作为竞争主体的特征,把城市竞争力定义为:“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制度的环境,聚集、吸收和利用各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要素的能力,并最终表现为比其他城市具有更强、更为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趋势。”徐康宁:《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最后,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城市竞争力是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综合能力的概念。例如,倪鹏飞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中从价值收益的最终产出、要素投入以及竞争力作用的方向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他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城市提高增值能力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是城市参与资源争夺、动员、整合以及转化的能力,是引进吸收能力、转化提升能力和输出扩张能力。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58页。这实际上体现了城市竞争力反映城市综合能力的观点。李永强提出竞争与竞争力整合系统,他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利用其现有资源形成的资源集聚力、产品供应力、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系统合力。李永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7页。赵德兴等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与环境等诸多竞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赵德兴:《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各位学者提出的观点如表2-1所示。

表2-1 城市竞争力概念梳理

另外,还有众多研究者从其他角度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含义,但基本都涵盖于上述几种思路之中。从国内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概念来看,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含义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城市竞争力应是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反映,这一点在直观含义上很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相关概念难以精确界定,往往容易以偏概全,例如将城市竞争力等同于企业竞争力或城市经济实力。这也是导致城市竞争力作为一个研究热点的同时又很难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城市竞争力应该存在一定的特征和评价原则,可以依据统一的特征和原则力求实现系统全面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二、城市文化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中指出:“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将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城市竞争,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上,而且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文化竞争力的较量。关于城市文化概念界定,不同学者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国外学者对于城市文化的理解常常从城市的功能着手,普遍认为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城市产生文化,城市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其中包括了物质和文明两大基本构成,国外学者更强调后者所代表的精神思想、礼俗、历史、公民意识等要素。

20世纪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 Mumford)撰写了在西方被誉为“城市区域规划圣经”的《城市文化》一书,书中认为城市的基本使命和未来建设都应围绕文化的主题开展。他写道:“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并进一步指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城市从“物质上的能量”转变成“精神上的能量”。Lewts Munford, 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 1963。

美国社会学家R.E.帕克指出: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城市绝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施的集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简单聚集。城市文化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换言之,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成物。【美】R.E.帕克:《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23页。R.E.帕克认识到城市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不仅仅是物质要素的集合,还应该有外延的精神性要素。

德国著名哲学家施宾格勒站在更高的人类文化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来评价城市在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所有伟大文化都是由城市所产生的,世界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市民的历史,这就是世界史的真正标准”。【德】施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第2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95页。同时社会学家阿·霍雷也曾指出:在文明史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城市曾起过,并至今依然在起着重要作用。确实,城市和文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陈一摘:《城市与城市社会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72页。

还有一些学者从政府与市民的角度来探讨在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城市对市民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市民的主导地位。法国学者罗朗·德雷阿诺和让·玛利·埃尔耐在《2004欧洲文化之都:创意城市里尔》一文中认为政府要为城市中的所有人,以及从事不同职务的不同居民,营建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法】罗朗·德雷阿诺、让·玛利·埃尔耐克:《2004欧洲文化之都:创意城市里尔》,《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27期第3卷。里尔市长玛蒂娜·奥布里则进一步指出居民是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新的城市艺术是城市发展规划的目标。城市发展规划是我们和居民们依据街区范围一起设计的,发展的地域规模需要自然合理。在这个规模之下,人们能够识别街区标志、认知城市,并向世界开放。因此,这种规模必须适宜聚居。进一步说,适宜构建公民意识。”同上。法国学者查尔斯·安布罗西诺和文森特·吉隆的《法国视角下的创意城市》将居民的创造力归结为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且是形成城市多元文化生活的主要驱动力。在文中,他们指出:“在后工业社会中智力和资本的流动非常频繁迅速,人的创造革新能力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这种有创造力阶层的人对其工作和居住场所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活内容的位置,例如靠近音乐厅、剧院、艺术馆、历史传统街区和有多元文化等的地方。”【法】查尔斯·安布罗西诺,文森特·吉隆:《法国视角下的创意城市》,《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27期第3卷。

另外,国内学者通常从城市文化的构成部分、形成过程出发,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各种抽象概念的总和,进而得出结论: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和进化的重要助推剂,他们大多强调价值观念、精神信念、生活习俗、行为规范、城市形象等要素。

我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指出: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城市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参见单霁翊:《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陈寿灿认为城市文化是文化依托城市载体形成的,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培育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用于城市经济、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是一座城市的特质所在。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在21世纪,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特征,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陈寿灿:《建设城市文化与提升城市竞争力》,《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雷鸣等认为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结果。城市文化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雷鸣、吴斯维、王晓:《城市文化竞争力测评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徐桂菊等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植根于全体市民中的价值观念,它以不同于法律的形式规范着市民的行为,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特色。徐桂菊、王丽梅:《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山东经济》2008年第5期。

张彤军认为文化的发展可以增加城市持续发展的各种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价值,同时有利于降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城市的文化特质成为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含量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强力剂,是城市树立地域品牌、吸引投资的魅力源泉。具有特质性的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形象成为城市凝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张彤军:《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三、城市文化竞争力

(一)文化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文化竞争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对“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之后,学者们把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使用文化竞争力这一概念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比分析企业文化。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把文明定义为文化的实体,从另外的角度看,就是将文化竞争的现象通过“文明的冲突”这一命题运用到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35页。但他主要讨论基于一定历史文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竞争中的行为,以文明的界限来分析国际政治版图及其可能的走向,而没有详细谈及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更进一步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明确地将文化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凸显了出来。【美】约瑟夫·奈:《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马娟娟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55页。

文化竞争力是几种作用力的合力。邹广文在《我国文化竞争力的特征分析及实现途径》中提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将文化看作一种力是人类认识所到达的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经常将文化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景观、知识技能、道德修养与民族精神等联系起来,却很少使用力学的概念去描述它的社会作用。人们对文化力量的认识最早体现在生产活动中。文化竞争力,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等。邹广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特征分析及实现途径》,《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二)城市文化竞争力概念梳理

目前学界关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概念的研究大体认同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一种与精神创造、制度沿袭、文化资源流动相关的竞争力概念,强调其比较意义和价值体现。大多学者通常把城市文化竞争力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通过其对城市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效果来定义其概念。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角度。

李向民等对城市文化竞争力定义的描述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强调城市作为竞争的行为主体在“获取资源,并推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独特能力”。参见李向民:《城市文化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赵德兴等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是指城市“在文化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文化价值的能力”。赵德兴:《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还有学者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派生出来的一个概念,以城市在文化方面的竞争能力去定义城市文化竞争力,如郭晓君、吴亚芳将城市文化竞争力描述为一种“综合竞争力”,包括了城市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生态、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内容。郭晓君、吴亚芳:《提升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路径选择》,《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

项光勤在《文化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在城市竞争力中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概念,重点将其解释为一种对“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作用力”,并认为其具有两重性、广泛性、持久性等特征。项光勤:《文化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在城市竞争力中地位和作用》,《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09年8月。

倪鹏飞对全国各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多年的动态跟踪研究。在他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测评体系中,文化力是一个重要指标。他认为,在城市竞争的诸分力中,文化力对城市竞争力贡献仅次于资本力,是第二重要分力。另外,文化力与其他力之间均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文化力受其他力影响,也通过其他分力对城市竞争力产生间接的影响。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秦瑞英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活动两方面。有形和无形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有机融合,形成了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基本内涵。秦瑞英:《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广州城市文化竞争力比较研究》,《开发研究》2013年第4期。

叶南客等人通过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和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的文化竞争力进行测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是指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能力与配置合理程度的高低,以及在与其他城市比较中突出的发展能力与影响能力。叶南客:《中国区域文化竞争力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5页。

综上所述,学者观点中对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概念的总结涉及的关键词包括:“精神生产力、城市形象、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文化资源要素流动、持久竞争优势、文化价值”;“自主学习创新、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作用力、意识形态活动、精神财富、泛文化力”等。由此不难看出,学者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理解和定义大体包括:城市文化资源、城市文化精神、城市文化经济、城市文化价值、城市文化创新、城市文化宣传等几个大的维度,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所认可和推崇的。

(三)城市文化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征,是城市竞争力的精神内核。它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植根于全体市民中的价值观念,它以不同于法律的形式规范着市民的行为,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价值观、城市精神,作为一种观念上的文化,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文化竞争力对于城市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力量和重要的影响,对于经济发展,也日益成为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一方面,强劲的文化竞争力,以其丰厚的文化附加值为经济增长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拓展了一条新的路径。另一方面,强劲的文化竞争力,以其厚重的内涵为城市发展倡导新的理念,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城市发展打造新的名片,以鲜明的特色为城市发展突显新的个性,从而推动城市发展不断呈现新面貌,实现新跨越。

1.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形态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国家的竞争力是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在此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竞争力。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生产率”。竞争力在国家水平上仅仅有意义的概念是国家的生产率。参见[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上的精神形态,所形成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在城市的生产力、集聚力、转化力和辐射力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并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公共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政府效率的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等。

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个人修养,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来影响整个群体素质。作为价值观念形态的文化,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在城市的各个方面曲折地反映出来,一切社会活动都间接地体现出价值观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主体都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沉力量和影响。因此,作为先进理念和价值观载体的城市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文化辐射作用。

2.城市文化竞争力助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创造物,又是人类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土壤。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社会转型、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具有竞争实力的城市文化能够在政府财政投入、人才吸纳、引进外资等方面独具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助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能够吸引政府对城市更多的财政和管理投入;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能够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蕴含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具有巨大吸引力;开放、兼容的城市文化能够更多地吸引外资投入。

第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城市价值的体现。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造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世界上凡是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高,辐射力强的城市,无不有着独特的、有活力的城市文化。实践证明,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能够增加政府对城市的财政和管理投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对人才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今,人力资源正在逐步取代自然资源而成为影响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城市能否吸引到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以先进的城市文化来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风尚。先进的文化犹如一面旗帜,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快捷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主导城市资源的最佳组合,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文化力。因此,先进的城市文化通过对人才的吸引,能对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蕴含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化。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景观,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使环境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内涵。蕴含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能够体现城市素质,展现城市文化。在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富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来陶冶、塑造领导者和市民素质与形象,从而产生巨大吸引力。因而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也成为城市竞争力中的一种重要体现。

第四,城市文化影响外来投资者的决策。城市文化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在选择东道国的投资城市时,除了要考虑经济辐射力和区位优势,还要考虑城市文化对投资带来的风险。开放、兼容的城市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跨国公司本地化的压力,节省跨国公司管理上的成本。城市文化能够影响外来投资者的决策,只有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