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带你看这个世界(3)
苦雨
周作人
伏园兄: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天。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你再说了。
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除了真正富翁以外,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两天工夫,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这回受惊的可不是我了,乃是川岛君“佢们”俩,因为“梁上君子”如再见光顾,一定是去躲在“佢们”的窗下窃听的了。为消除“佢们”的不安起见,一等天气晴正,急须大举地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这几天只好暂时拜托川岛君的老弟费神代为警护罢了。
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还有一层,前天晚间据小孩们报告,前面院子里的积水已经离台阶不及一寸,夜里听着雨声,心里胡里胡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入西边的书房里了。好容易到了早上五点钟,赤脚撑伞,跑到西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水浸满了全屋,约有一寸深浅,这才叹了一口气,觉得放心了;倘若这样兴高采烈地跑去,一看却没有水,恐怕那时反觉得失望,没有现在那样的满足也说不定。幸而书籍都没有湿,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是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也很是不愉快。现今水虽已退,还留下一种涨过大水后的普通的臭味,固然不能留客坐谈,就是自己也不能在那里写字,所以这封信是在里边炕桌上写的。
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淌河”去。赤了足伸到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肯上来。大人见小孩们玩的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大人——其一为我的兄弟,其一是川岛君。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从前同小孩们住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蛤蟆,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却极有田村的风味。有许多耳朵皮嫩的人,很恶喧嚣,如麻雀蛤蟆或蝉的叫声,凡足以妨碍他们的甜睡者,无一不痛恶而深绝之,大有欲灭此而午睡之意。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蛤蟆在水田里群叫,深夜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古人常称蛙蛤为吠,大约也是从实验而来。我们院子里的蛤蟆现在只见花条的一种,它的叫声更不漂亮,只是格格格这个叫法,可以说是革音,平常自一声至三声,不会更多,唯在下雨的早晨,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可见它是实在喜欢极了。
这一场大雨恐怕在乡下的穷朋友是很大的一个不幸,但是我不曾亲见,单靠想象是不中用的,所以我不去虚伪地代为悲叹了。倘若有人说这所记的只是个人的私事,于人生无益,我也承认,我本来只想说个人的私事,此外别无意思。今天太阳已经出来,傍晚可以出外去游嬉,这封信也就不再写下去了。
我本等着看你的秦游记,现在却由我先写给你看,这也可以算是“意表之外”的事罢。
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在京城书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中国民俗学开拓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杰出代表。他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与鲁迅是亲兄弟。
朗读指导
《苦雨》是周作人写“风雨”的一篇代表作。他的书斋名为“苦雨斋”,他自称“苦雨翁”。文中的“伏园兄”是指孙伏园,鲁迅的学生,现代散文家、编辑,民国时期的“副刊大王”。“川岛”是章廷谦——川岛是章廷谦的笔名。章廷谦当时从山西大学转入北京大学,借住在八道湾周家住宅,与周氏兄弟交好。“我的兄弟”是指周建人,生物学家,是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的三弟。
《苦雨》是一篇借物言志散文。即使院墙被淋塌,小偷乘虚而入,书房被水淹,作者依旧用幽默平淡的语调来讲述,还不忘从中找点乐趣——“唯在下雨的早晨,听它一口气叫上十二三声”,这些文字让人感受到作者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苦中作乐,这算是一种人生智慧。周作人算是领会到这种智慧的高人之一,他的散文大多是这种对现实的平淡描述,对一草一木都饱含情感,给人以与世无争的超然之感。
这篇文章适合在大雨瓢泼或雨丝绵绵时,与孩子坐在窗前或者屋檐下朗读。朗读时,语速正常即可,情感不宜太过激烈。
苍蝇
周作人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常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我们把他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们又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肠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它的身子便仍旧飞去。希腊路吉亚诺思(Luklanos)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了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二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
我们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因此对于他们很有种恶感。三年前卧病在医院时曾作有一首诗,后半云:
大小一切的苍蝇们,
美和生命的破坏者,
中国人的好朋友的苍蝇们呵,
我诅咒你的全灭,
用了人力以外的
最黑最黑的魔术的力。
但是实际上最可恶的还是他的别一种坏癖气,便是喜欢在人家的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古人虽美其名曰“吸美”,在被吸者却是极不愉快的事。希腊有一篇传说,说明这个缘起,颇有趣味。据说苍蝇本来是一个处女,名叫默亚(Muia),很是美丽,不过太喜欢说话。她也爱那月神的情人恩迭米盎(Endymion),当他睡着的时候,她总还是和他讲话或唱歌,使他不能安息,因此月神发怒,把她变成苍蝇。以后她还是纪念着恩迭米盎,不肯叫人家安睡,尤其是喜欢搅扰年轻的人。
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引起好些人的赞叹。何美洛思(Homeros)在史诗中常比勇士于苍蝇,他说,虽然你赶他去,他总不肯离开你,一定要叮你一口方才罢休。又有诗人云,那小苍蝇极勇敢地跳在人的肢体上,渴欲饮血,战士却躲避敌人的刀锋,真可羞了。我们侥幸不大遇见渴血的勇士,但勇敢地攻上来舐我们的头的却常常遇到。法渤尔(Fabre)的《昆虫记》里说有一种蝇,乘土蜂负虫入穴之时,下卵于虫内,后来蝇卵先出,把死虫和蜂卵一并吃下去。他说这种蝇的行为好像是一个红巾黑衣的暴客在林中袭击旅人,但是他的剽悍敏捷的确也可佩服,倘使希腊人知道,或者可以拿去形容阿迭修思(Odysseus)一流的狡侩英雄罢。
中国古来对于苍蝇也似乎没有什么反感。《诗经》里说,“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云,“非鸡则鸣,苍蝇之声。”据陆农师说,青蝇善乱色,苍蝇善乱声,所以是这样说法。传说里的苍蝇,即使不是特殊良善,总之决不比别的昆虫更为卑恶。
朗读指导
周作人的散文看起来平淡,仔细琢磨却富含韵味,能让人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与气质。散文是周作人文学的最高境界,他善于用淡淡的、玩味的口吻来抒发自己的闲适、寂寞和不平。苍蝇本应该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生物,在《苍蝇》这篇散文中,作者却讲了不少苍蝇的好话,讲小时候玩苍蝇的经历,介绍了苍蝇在希腊神话中的传说,还介绍了苍蝇的生活习性等。
这是一篇知识性的散文,作者以轻松惬意的笔触,对苍蝇的各个维度都进行了介绍。
朗读后,可引导孩子说一说他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和传说,以这篇文章为模板,从不同角度了解动物,培养从多方面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新诗”的开创性人物,与卞之琳、孙大雨等人一起创办了近代诗坛上重要的刊物——《新诗》月刊。他出版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
朗读指导
《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从1938年到1942年戴望舒被日军逮捕,这一经历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这首诗描写了雨过天晴的美丽乡间景象:凉爽又温柔的泥路、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这一切仿佛让人置身于雨后所带来的清爽,湿漉漉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诗人借用雨后乡村的清新,表达了自己在经历多年颠沛流离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同时雨过天晴也表露诗人坚信抗战必胜的信念。这首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语调应轻快活泼,表现出诗人面对雨后美景的喜悦心情。
距离
覃子豪
即便地球和月亮
有着不可衡量的距离
而地球能够亲睹月亮的光辉
他们有无数定期的约会
两岸的山峰,终日凝望
他们虽曾面对着长河叹息
而有时也在空间露出会心的微笑
他们似满足于永恒的遥遥相对
我的梦想最绮丽
而我的现实最寂寞
是你,把它划开一个距离
失却了永恒的联系
假如,我有五千魔指
我将把世界缩成一个地球仪
我寻你,如寻巴黎和伦敦
在一回转动中,就能寻着你
朗读指导
1947年正是解放战争的白热化时期,当时,诗人覃子豪远离家乡,随国民党去了台湾,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踏上过故乡的热土。覃子豪被称为“诗的播种者”,他在东南亚的新诗派有很高的地位,与钟鼎文、纪弦并称为台湾的“诗坛三老”。
《距离》这首诗将诗的意境从太空拓展到山河、由客观延伸到主观。就第一段的意象来说,客观事实是地球和月亮的距离,主观想象月亮的圆缺是与地球的定期约会,对山与山距离的主观想象也是如此。诗人最后表达了与恋人或亲人不得见的悲伤,恨不得将地球缩成地球仪,这样一来,不管她在哪里,回转间就能寻见。
在与孩子短暂分别后朗读这首诗,让孩子感受那种想要将地球缩小,这样就能转身看到彼此的迫切心情,将家里的地球仪拿出来,没有地球仪可以用地图替代。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朗读时,语调的意韵要悠长,语速要慢,读出诗人的绵绵情意。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文笔清丽,饱含真情实感,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一笔浓厚的美学色彩,代表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夜色》《匆匆》等。
朗读指导
1927年,朱自清在清华任教,《荷塘月色》描写了夏夜月光下未名湖的景色。
当时正值“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作者对黑暗现实充满愤恨和不满,心中苦闷,于是漫步在荷塘,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美丽的景色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喧闹充斥着,满身都是挥之不去的疲惫。为了摆脱这种喧闹,可以抽空带孩子去郊外和山里走走,欣赏一下乡村的美丽景色,感受乡村的清新和幽静。
朗读本文时,找一处长有荷花的湖水,朗读的语调应较慢,注意句与句的停顿,给孩子将文字与现实结合的时间,语调要有节奏和韵味,展现出月色下的荷塘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