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的历史征程:来自普定生态文明的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编
历史普定:生态贫困与富饶的历史变迁

生态富饶:普定生态变迁实录

一、秀美普定变迁

普定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浓郁、日新月异的黔中腹地生态文明大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位于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黔中腹地,地处东经105°27′49"-105°58′51″,北纬26°26′36"-26°31′42″之间。东与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安顺市开发区宋旗镇相接,南与安顺市开发区么铺镇、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相邻,西靠六枝特区龙场乡、毕节地区织金县白泥乡,北与织金县熊家场相毗。普定县城距安顺28千米,距贵阳118千米。辖区东西长51.4千米,南北宽40千米,总面积1079.93平方千米,总人口475257人(2013年),政府驻地城关镇。

(一)山美

(二)水美

(三)人居美

二、人文普定变迁

(一)历史沿革

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普定之名在历史上出现较早,在建置上与今安顺市密切相连。古为牂牁夜郎国地,有彝族居住。唐贞观四年(630年),置琰州,领始安等县,始安县治西堡(今普定马场),是今普定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建制县。唐中叶以后,今普定为罗甸国普里部所辖。五代,属始安县,部分为望江县领有。宋朝时属夔州路始安县、望江县地。元宪宗七年(1257年),普里、普定归附,以其地置普定万户,不久改为普定府,隶云南曲靖宣慰司。此为“普定”二字首次作为行政区名称出现,也是普定县名来历。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罗甸安抚司,隶四川行省,后改隶湖广行省。次年复改隶四川行省。二十九年(1292年),复普定府,隶云南曲靖宣慰司。大德七年(1303年),改为普定路,隶属不变。至正十一年(1351年),以原普定府亲辖地置普定县、安顺州、达安州、和宏州、习安州。今普定分属安州、和宏州、安顺州、普定县所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普定城。十五年(1382年),置普定卫,旋升为普定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都司。普定府隶云南布政司。十六年(1383年),习安州并入安顺州,升普定府为普定军民府,改隶四川布政司。十八年(1385年),废普定军民府,普定县并入安顺州,隶云南布政司。十九年(1386年),置宁谷、西堡、十二营、康佐、募役五长官,皆隶安顺州(十二营、西堡皆位于今普定境内,十二营称谓沿用至今)。二十五年(1392年),将云南布政司所属的安顺、镇宁、永宁、西堡、十二营改隶普定卫,属四川都司。正统三年(1438年),安顺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宁谷、西堡属之;十二营属镇宁州,隶贵州布政司。普定卫改隶贵州都司。成化中,徙安顺州于普定卫,州、卫同城治理。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今普定属其辖地。崇祯三年(1630年),属贵州都司。清康熙十年(1671年),改普定卫置普定县,隶安顺军民府。二十六年(1687年),改安顺军民府为安顺府,裁定南所入普定县。民国元年(1912年),撤普定县,并入安顺府。民国二年(1913年),恢复普定县,改安顺府为安顺县,普定县治所移定南(今普定城),属贵西道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普定县移治定南,以原普定县部分属地为根本,划拨安顺、镇宁、郎岱、织金、平坝等县插花地组成新的普定县,县名沿用至今。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直属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安顺)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隶(兴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安顺专区,今属安顺市,县建制沿革一直未变。2000年,普定县辖4个镇、3个乡、4个民族乡。2010年,普定县辖5个镇、6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31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

(二)民族文化

布依族织锦,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工艺,锦面类似丝绣,但却是在古老的织机上,用染好的青色或蓝色丝线作经,以五颜六色的丝线为纬,经过精挑细插,数丝穿梭纺织而成。布依织锦图案精细协调,美观大方,创作新颖,立体感强。原用于服装装饰,现已开发用作壁挂、沙发巾、旅游包等,成了布依族名贵的美术工艺品,布依织锦主要分布在普定县境内的布依族村寨,尤以城关镇陇戛村最有特色。

布依族织锦

苗族跳花又叫跳花场,我县的苗族跳花日期大多在正月至二月菜花初绽,春播即将来时或者古历七月中旬举行,一年两次苗族跳花,形成了普定独特的苗族文化。苗族人的跳花,最初是祈求风调雨顺,庄家丰收,演变到了后来,也就成了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

普定境内的花坡,花场主要有猴场乡的仙马、下老鼠、猛正、猛舟村,坪上乡的沙戈村、和平村,补郎乡的等堆村,猫洞乡的月亮村、又奋村等,跳花不分流派,是所有苗族同胞的盛大节日。

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筒四部分组成。笙斗用松木或杉木制作,规格不同,短的20厘米,长的可达2~3米。芦笙管一般用细而长的竹子制作,通常为六管,音调为羽、官、商、角、徵、羽六个音,属于五声音阶,后来也发展到六声、七声音阶。

苗族跳花

芦笙音色圆润,曲调欢快活泼;苗族芦笙舞技艺高超,风格多样。芦笙舞和芦笙伴随着苗族人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苗族人制作的芦笙,手艺精湛,堪称一绝,六个音调,乐声千变万化。身着麻布衣服,生性粗犷质朴的苗家汉子,跳起芦笙舞来,边跳边吹,走、移、跨、转、立、踢、勾、翻的表演绝技。

苗族芦笙舞

普定的苗族芦笙舞,主要分布于普定县坪上乡的革渣村、硝硐村、丰林村和猫洞乡的又奋等苗族村寨。

(三)历史文化

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1988年定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文物陈设室、管理办公室、停车场等。展示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出土大量骨器、石器及两个完整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北京“山顶洞人”、云南“元谋人”齐名,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任可澄(1878—1946年),原名文爃,字志清,号匏齑,汉族,贵州普定人。1917年7月护法之役,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长。1919年回黔主持续修《贵州通志》。1920年11月至1921年3月任贵州省省长,1922年袁祖铭定黔前离任。1925年至1926年两度出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1934年,应王家烈之邀回黔主持续修《贵州通志》。1936年任云贵监察区监察使。1942年再度返回贵州续修通志。

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三、绿色普定变迁

位于县城东北约8千米的马岭半坡,距公路1千米左右,民国时期即成为名胜。洞口雕刻有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题字的“莲花名洞”四个大字,洞中有天窗三个,一窗一洞,风景各自不同,千奇百怪,引人入胜;洞内还有众多名人手迹石刻,著名书法家任可澄先生就曾题字“水流花放,岳耸莲披”。主要以游览洞穴奇观为主。

为安顺地区仅存的原始森林,方圆5千米。因深秋时节遍山红叶,远观似火,颇为壮观,故而得名,区内有冰前期活化石银杏,大量国家级保护树种及贵州罕有的多种树种等,其主要游览景点有:丰林村、龟山、火焰山、枫溪、云山等处;主要观赏其自然山林景观、幽静涧谷景观、苗族风情展示、植物科普考察等。

莲花古洞

普屯坝高山情

位于普定县城东北部猴场乡,距城区42千米为贵州山区地形中罕见的高山草原,普定海拨最高点(1850米),方圆6.8平方千米,颇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势,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主要游览项目有:徒步攀登、野外露营、户外游览、观赏。

天然植物公园

风情草原

生态农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