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洪承畴投降
话说清兵屡屡得手,正打算继续向前进攻,忽然接到清太宗的来信,下命令让他们回国。多尔衮和多铎不敢违抗,只好带着士兵从青山口回去了。回去后,就问清太宗为什么让回来。
清太宗说:“要想攻占中原,就得先攻占山海关,要想攻占山海关,就得先攻占宁远、锦州。否则,我们的队伍深入中原,如果关内外的明军把我们的后路给截了,粮食供给不上,到时进退两难,不就麻烦了?”
多尔衮、多铎赶忙请求攻打宁远、锦州,清太宗答应了,马下就发兵,一直赶到锦州。锦州的守将还是祖大寿,他千方百计地抵抗,每次都把清兵给打退了。
僵持了两年,清兵仍然没有攻下来,清朝大将岳托反而被打死了。
崇德五年,清太宗亲自去攻打锦州,也是打不下来。清太宗给祖大寿写信,大骂他说话不算数,忽悠人,祖大寿直接不搭理。
清太宗没辙,让人把锦州城周围的庄稼都给收割了去,这可真是釜底抽薪的损招。
崇德六年,清太宗大举发兵攻打锦州。祖大寿听说了,赶紧派人向蓟辽总督洪承畴求援。洪承畴赶忙带着巡抚邱民仰,总兵王朴、唐通、曹变蛟、吴三桂、白广恩、马科、王廷臣、杨国柱等人,带着十三万人,四万匹马,从蓟州出发,一路赶到宁远,带的粮草够吃一年的。
侦查员赶紧把这情况报告给了清太宗,清太宗立刻下令收拾家伙,向松山出发,没几天就赶到了松山。松山坐落在锦州以南十八里,西南是杏山,二峰相对,是锦州城的犄角,一向有明兵把守,用来保护锦州。清太宗带着范文程等人上山看了看,山势起起伏伏,蜿蜒曲折,再看杏山的情况,和松山也差不多。
仔细一瞅,杏山的后面隐隐约约的还有一座山,清太宗拿着马鞭子一指,问范文程说:“杏山的后面还有个山,那是座什么山?”
范文程说:“那是塔山。”
清太宗看了好一会儿,又看看山麓里远远的有旗子飘扬,肯定是明军军营。就下山回到军营,让全军摆成长蛇阵,从松山一直连到杏山,接着安营扎寨,截住大路。
明军见清兵挡住路了,赶紧左冲右突,但都被清兵的弓箭和大炮给打回去了。第二天,清兵去攻打明军军营,明军也依样画葫芦,也把清兵给射回去了。
这天晚上,清太宗跟范文程等人商量,清太宗说:“咱们依托有利地形安营扎寨,完全不用担心,就是老这么打持久战肯定不行。该怎么办才好?”
范文程说:“咱们可以去袭击他的辎重部队。”
这话让清太宗开窍了,说:“他们的粮食肯定在杏山的后面,难道就在塔山这边?”
范文程说:“我猜大概是这么回事。”
清太宗说:“不知道去塔山有没有小路?”
范文程把地图拿过来仔细一看,还真找到一条小路,从塔山的左边曲曲折折的可以绕过去,忙把地图交给了清太宗。
清太宗一看地图上真有小路,心里非常高兴,赶紧把多尔衮、阿济格叫进帐子,让他俩连夜带着步兵去袭击明军的辎重,连地图也交给了他们。
二人接到命令,立刻带着几千名步兵,悄悄地从杏山左侧盘旋过去,恰好星月灿烂,走出去几十里路到了塔山,往四周一看,没什么粮草。
阿济格说:“这肯定是老范出的馊点子,让咱们白跑了一趟。”
多尔衮说:“咱们到山上再去看看,然后决定去留。”
二人就让队伍停在山下,只带着几十个人上山,四下一望,看见前面还有一个山冈,山冈上树木丛茂,也看不出有没有粮草。就看见冈下有七个明营,四周静悄悄的。
多尔衮说:“我看下面这些人就是保护粮草的,趁着他们没有防备,赶紧杀过去。”
于是,立刻把山下的清兵分成两队,阿济格率领左路人马,多尔衮率领右路人马,向明军攻过去。
这帮明军,因为有松山大营里的人抵挡敌人,都没有防备,睡得正香,猛听见清兵攻过来,衣服都来不及穿,哪还有能力抵抗!一下子就被打得片甲不留。清兵奔上山冈,马上把几百车的粮草搬运下山,从原路回去了。
等到洪承畴接到消息,带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急得洪承畴脸都白了。
洪承畴刚开始时也非常谨慎,凡事都小心翼翼的,赶到宁远时,祖大寿也派人来说,千万别急功冒进,一定要步步为营,慢慢赶过来。
哪知道兵部尚书换成了陈新甲,这厮像催魂儿的一样,天天催促洪承畴出战。洪承畴没有办法,只好出师松山,把粮食运到了笔架冈,留下七营守护粮草,没想到被劫了,急得快疯了。没办法只好进攻清营,打算跟清军大干一场。
清太宗知道明军来了,肯定玩命,只是让部队坚守不动。洪承畴带人先后冲杀了几次,都不凑效,又换了一个劫营的法子。他故意让队伍退后十里安营,然后让部队饱吃了一顿,准备妥当,专等他的号令。
这天晚上天色渐黑,疏星淡月,到了半夜,让王朴、唐通为第一队,白广恩、王廷臣为第二队,马科、杨国柱为第三队,曹变蛟、吴三桂为第四队,依次进发,前后相互照应,自己和巡抚邱民仰坚守大本营。
王朴、唐通带人赶到清营附近,就觉得清营里冒着一股邪气,真够吓人的。
王朴从小就是个胆小鬼,就跟唐通说:“我看鞑子有准备,干脆咱回吧。”
唐通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巴巴的来了,怎么能回去?”
于是,唐通在前,王朴在后,一齐扑向清营。就听见一声炮响,炮弹、箭杆齐刷刷射出来,跑在前面的明军一下子就被干掉了一半。
王朴和唐通赶紧让士兵撤退,没走几步,旁边又钻出一伙清兵,左边是多尔衮率领,右边是多铎率领,一下子将明军分成两段。唐通和王朴玩命逃跑,后面的清兵玩命追赶。
正危险的时候,白广恩、王廷臣赶过来了,这是明军的第二队。白广恩、王廷臣把唐通、王朴让过去,把清军给截住了,两边厮杀起来。忽然,从旁边又冒出一伙清兵,为首的正是三个叛徒,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白广恩、王廷臣见又来了一伙敌人,没心思跟他们耗,只好边打边走。
幸亏马科、杨国柱和明军的第三队赶来了,这才好不容易溜走。
这个时候曹变蛟和吴三桂是明军的后备军,本来要去接应,刚带领部队走出去一里多路,就见唐通和王朴带着残兵回来了,一说才知道,敌人早有防备。
突然听见后面一阵喧闹,炮声连响,吴三桂回头一看,跟曹变蛟说:“该不是清兵来劫咱的大营吧?”
曹变蛟说:“怎么咱一路走来连个清兵影也见不着?”
话还没有说完,就见一个小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大帅有令,让你们二位赶紧回去。”
吴三桂问发生什么事,原来果然是清兵攻打大营。吴三桂和曹变蛟赶忙带兵赶回去,走到大营附近的时候,看见有无数的清兵在来回冲杀,洪承畴亲自指挥,唐通、王朴拼命抵挡也不顶事。
曹变蛟像只扎进池塘的鸭子,一下子扑进了清兵队里,吴三桂紧接着跟进去。清兵真能折腾,刚开始还是虎虎生威,直到白广恩、王廷臣、马科、杨国柱赶回来,这才被赶走。
这次,明军又亏损了不少人,更怕清兵了。
原来,清太宗看到明军没输就跑早就留了心眼儿,暗地里派豪格、阿济格等人从小路绕到明军背后,偷袭了明营。又让多尔衮、多铎埋伏在外边,三个安插在明军营队里的奸细在旁边接应,所以明军才不光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亏。
清太宗早料到明军吃了败仗会跑路,所以让人在杏山、塔山附近设置了埋伏,早就安排好了一切。他自己则督促大军,严阵以待。一天过去,天色渐暗,侦查人员回来说,明军已经开始行动。
清太宗赶忙带人奔向明营,洪承畴、邱民仰带领着曹变蛟、王廷臣连忙出战。唐通、白广恩、杨国柱、吴三桂、马科、王朴因为营里没有军饷,已经往宁远撤退了。
六人带兵陆续撤退,就要到杏山的时候,突然从山旁蹿出一伙清兵。明军因为上次吃了亏,这次吓得胆子都变小了,勉勉强强地上去招架。这边打得正热闹呢,王朴这胆小鬼已经带人爬过山头,逃回杏山城了。
剩下五个官带着人正跟清兵死掐,眼见清兵风头正猛,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争先逃走。突然,听见半山腰里鼓声隆隆,走出一伙人马,打着明军的旗号。五个官还以为来了救兵了呢,谁知道这伙人到了近前,尽朝着自己人下手。
明军彻底懵了,一下子就被打得七零八散。眼看着回不了宁远,只好和胆小鬼王朴一样,回了杏山城。清兵见他们奔回杏山城了,也不来追赶,把明军的东西都倒腾着朝别处去了,也没回清营。
洪承畴、邱民仰等人跟清兵乱战了许久,越打人越少,就想着向西逃走,结果清兵把西面挡得严严实实,实在没办法,只好又缩回松山城了,这个时候,清兵已经把松山城团团围住了。
过了一天,从杏山回来的清兵,也到军营里报功,说杏山的明军本来想逃往宁远,已经被杀得所剩无几,四散逃走了。
清太宗很高兴,让范文程给记了功劳,接着说:“现在洪承畴已经中了我的计,这家伙想跑也跑不了了,现在请先生写封招降书,让他来投降。”
范文程说:“招降洪承畴恐怕不那么容易,现在还是多写几封,发给他的手下,先扰乱一下他的军心,然后乘乱下手。”
清太宗觉得这点子不错,连忙命他写了招降书,每天往城里射,没想到城里的人依然坚守岗位,理都不理。清太宗下令猛烈进攻,也没能打下来。
这天,李永芳出了个主意,说:“城里有个副将夏承德,以前和我关系不错,不如我给他写封信,用高官厚禄引诱他,让他自动交出城池。”
清太宗说:“既然有这么个人,就赶紧给他写封信吧。”
李永芳写了封信交给了清太宗,清太宗就想让人射进城里去,李永芳说:“别这样,偷偷地来。”
清太宗说:“这可费劲了。”
范文程在旁边说:“这事不难。”
清太宗问具体怎么弄?范文程说:“我想松山那边已经没有粮食了,他们肯定想逃跑,就因为我们围得水泄不通,没有机会,所以他们才坚守不出。现在,咱们放开一面,让他们突围,然后咱们再半路伏击,再把他们给逼回去。咱们的人趁机混进城里,把信交给夏承德。”
清太宗说:“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干吧。”然后让豪格带人去办这事。
这天晚上,松山城西的围军撤走了一角,曹变蛟果然带人逃跑,被半路的伏兵又给逼回去了。间谍趁机混进了城里。
第二天晚上,间谍回去报告说,已经带着夏承德的儿子来了,明天晚上就把城池献出来。
清太宗非常高兴,把夏承德的儿子留在了军营里,专等着明天攻城。这时候,松山城里已经没有粮食了,洪承畴也没招,只好坐以待毙。白天,跑到城上去转了一遭,见清兵已经围攻得不那么狠了,到了傍晚下去吃饭,突然有人报告说,清兵已经开始攻城,洪承畴赶紧命令曹变蛟和王廷臣带人去阻拦。
洪承畴正想着去督战,猛地有人跑进来报告说:“王总兵已经牺牲了。”
洪承畴吓了一跳,又过了一会儿,邱民仰一脸木讷地走进来,说:“曹变蛟也已经死了,你自己再想招把,我要以死报国了。”话没说完就抹了脖子。
洪承畴本来也想拿刀抹脖子,因为怕疼,就解下裤腰带,打算上吊。后面猛地上来一个人,一把把他给抱住了,旁边又冒出几个人,像包粽子一样把洪承畴绑了起来。
抱住洪承畴的就是夏承德,捆绑洪承畴的就是李永芳。洪承畴已经当了俘虏,也没啥话说,被夏承德牵到了清太宗的面前。
清太宗连忙让范文程给他松绑,并劝说他投降。洪承畴说:“开玩笑,坚决不投降!”
范文程说:“洪先生都已经落到这步田地了,死了也没啥用,不如投降,给你安排个差事怎么样?”
洪承畴说:“舍生取义今日事,忠心报答朱官家。”
旁边的多铎、豪格早就不耐烦了,一齐说:“兔崽子,想死还不容易,给他一刀子就算完了,跟他费什么话?”
范文程赶忙跟他们使眼色,多铎和豪格理都不理,就想灭了洪承畴。
清太宗赶紧把他们给撵出去了,然后把洪承畴交给了范文程,慢慢劝他投降。洪承畴这家伙人气不错,孔有德和耿仲明曾经在清太宗面前强烈推荐,这次清太宗用了不少阴谋诡计才把他捉住,自然想让他投降来帮助自己,所以交给了范文程。
范文程把洪承畴弄到了自己的营里,把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之类的话跟他鬼扯了半夜。
偏偏这姓洪的老小子只是闭着眼,低着头,管你说得唾沫横飞,他连理都不理。第二天仍然一样,饭也不吃,茶也不喝,一门心思闭着眼睛修炼。
范文程又换了一套说辞,跟他神聊一通,哪知道这家伙就是油盐不进,范文程也怒了。
这时候,喜报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传来,祖大寿又投降了,锦州也打下来了,杏山、塔山也攻下来了。
清太宗让人收拾东西回国。范文程带着洪承畴回到了沈阳,又劝了洪承畴一回。这老小子还是又臭又硬,然后范文程把情况告诉了清太宗,清太宗也没辙。
打了胜仗,文武官员都来祝贺,连宫里的贵妃什么的也来大献殷勤。
清太宗最喜欢的是永福宫的庄妃,面容姣好,聪明伶俐,她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女儿,姓博尔济吉特氏。自从跟了清太宗,就成了西宫娘娘,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以后的清世祖顺治。
这天晚上,清太宗住在永福宫,第二天出去视察工作,问范文程说:“洪承畴怎么样了?”
范文程说:“这老小子实在太固执,我看是没招了。”
清太宗说:“这事以后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忽然,有人报告说明朝派外交官马绍愉来求和了,就在城外边二十里。
清太宗说:“既然明朝来求和,当然应该迎接。”
就让孔有德、李永芳、祖大寿出去迎接,清太宗回办公的地方。
刚过中午,就有永福宫里的太监跑来报告说,洪承畴这老小子已经被娘娘给劝投降了。清太宗又惊又喜地问:“真有这回事?”
原来,洪承畴这家伙虽然人品不坏,却是个色鬼,见了漂亮女人就迈不动腿。这天,他被关在大牢里,巴望着早死早投胎。到了上午,就听见门外咣当一声,锁被打开了,进来一位美少妇,步子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立刻就有一股香气钻进鼻子里,沁人心脾。
洪承畴赶紧抬头一瞧,这少妇长得可真勾魂,眼睛又大又亮,皮肤白嫩,身材苗条,一双柔弱无骨的手正端着一个酒壶。这该不会是个妖精吧?洪承畴正在这瞎琢磨呢,就听见美少妇轻轻地喊“将军”,又酥又麻,幸亏洪承畴这小子本来就在地上,不然就腿软摔倒了。
洪承畴本来不想答应,却身不由己地“嗯”了一声。美少妇一听他答应了,接着就问长问短,洪承畴就把自己被俘虏的经过说了。美少妇又问洪承畴家里还有什么人,洪承畴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美少妇立刻装模作样地哭起来,洪承畴心里也很不是味。美少妇赶紧安慰他,劝他喝酒。
色鬼洪承畴早就被迷得晕晕乎乎了,这时候叫他杀他亲爹估计也下得了手,何况是喝酒,再说他已经不吃不喝了好几天。洪承畴一喝这酒,原来是参汤,味道还真不错。
美少妇一看他进了圈套,接着说:“我是宫里的妃子,因为可怜你,所以才过来看你。你这么死了对国家也没啥好处,你们家可就完了。”
洪承畴说:“我除了死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让我当国家的叛徒?”
美少妇说:“我们的领头人并不是想要你们的江山,所以屡次写信求和,你们的国君却尽信别人的胡扯,一心要当战争贩子。你不如暂时归顺,主持议和,给明朝皇帝写封信,就说你身在满营心在汉,他知道你为国家调停,肯定不会亏待你一家老小。到时候,你国家也报效了,一家老小也保住了。等到两国议和之后,你想留在这儿也可以,想回去也行,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洪承畴说:“你这法子是真不错!就怕清太宗不让我这么干!”
美少妇说:“这事儿你放心,包在我身上!”
说完,美少妇又跟洪承畴喝了几盅,就袅袅娜娜地又回去了。这美少妇不是别人,正是清太宗最宠爱的庄妃。
庄妃听说洪承畴这老小子一直不肯投降,就毛遂自荐,亲自出马了,没想到大获全胜。以后,清太宗更加宠爱庄妃,后来立庄妃所生的儿子福临为太子,即清世祖顺治,留下清史一段佳话。到底后来怎样,咱们下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