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给年轻人的创业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这是一个创业的大时代

创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一个小公司的老板和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聊天,小公司的老板说:“我们这个小公司和你们没法相比啊!你们是航空母舰,我们不过是一个小舢板。小舢板在大海里航行,随时都会有翻船的一天。可是,为了捕鱼,我们还是得冒险前进。”大公司经理无奈地摇摇头:“我们虽然是航空母舰,可是我们打捞上来的鱼都是老板的,我们也就跟着喝点鱼汤而已。哪天老板不想让我们喝了,我们就掉进海里成鱼食了……”

一席简单的对话,却一语道出了创业和为他人工作的区别。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然后顺便让别人给自己打工的过程。即使这里面带有一定的风险,对年轻人也极具诱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谁不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型呢?创业时,即使自己只是大海里的一艘小船,可毕竟自己是掌舵的船长。而一辈子为别人打工,就算能力再大,权力再高,到最后也不过是听从上级领导的吩咐行事罢了。仅从这点而言,年轻人创业的想法便值得鼓励。

创业真的那么好吗?当然!2012年5月10日至11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出席2012第十届华人企业领袖(上海)峰会并发表了自己对创业的看法。在俞敏洪看来,现代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创业的大时代,创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俞敏洪解释道:

原来我们这一代人创业的时候,想要拿到钱几乎不可能,所以从零开始,一分钱一分钱地积累。像我们这样的公司,要积累十年左右才有腾飞的机会。而现在的好处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做投资,包括我本人也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一些投资,这个好处可以使我们的创业人士不再那么心疼地掏自己的钱来做事情。但是,这也带来一个坏处,那就是因为是别人的钱,所以不心疼。

很多创业人士名为创业,实际上是忙于写创业报告,忙于搞商业计划书,目的是捞到钱就可以开始干。昨天在我吃饭的一个小时里,就有五六个年轻人来和我说,俞老师,能不能给我钱,我要创业。凭一份商业计划书就给你钱吗?当然不能。所以,这样有好有坏。总之,这是一个创业的大时代,而且是会持续下去的时代。这样的创业浪潮会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经济格局。

诚然,在这样的创业浪潮下,创业并非那么难,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俞敏洪鼓励年轻人:“创业不需要有钱,而只想挣钱。”随便我们出去开个小店、挂个门面,都可以说是创业。俞敏洪强调:“简单地说,创业就是开始做一件事情而已。”而且重要的是,大部分人创业的时候都可以从小做起。比如肯德基,当初不过是一个小摊位而已,到最后却做到全国甚至全球连锁。而沃尔玛才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型的街边商店,如今却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毋庸置疑,这便是最成功的创业。

年轻人为什么要创业呢?问问自己的心,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明确的答案。创业可以发家致富,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曾问,人的一生需要花费多少钱?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有算过这笔账,我们现在来算算。

大多数人都想拥有一套房子和一辆车。在我国普通的城市买套略便宜的房子,差不多需要80万元;买辆车大约需要15万。约十年换一次车,加上保养、各项税金、路桥费等,一个月1500元,30年大约需要1500×12×30+150000×3=1000000。

孩子呢,调查表明,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约需要49万,这其中不包括出国留学的费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别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长班兴趣班的时候哪个家长,会不让自己孩子去上呢?

孝敬父母。若是每个月给父母300元的养老费,4位老人赡养30年就是43.2万,其中还不包括生病所花费用。日常开销一个月至少也要花掉3000元的生活费,这算是普通生活了。如此计算:3000×12×30=1080000。平时没事时再偶尔去休闲娱乐一下,看电影、假期旅行,若一年花一万的话,30年也需30万。退休后再活15年,和老伴每月花销2000元,15年下来就是36万元。当然这还不包括失业和医药费,不包括吸烟喝酒打牌的费用。

最后算下来的费用如下:

房子80万,家用108万,车子100万,休闲30万,孩子49万,娱乐17万,父母43.2万,晚年36万。不计生病、失业等意外开销则总共要463.2万元。

是的,仔细看看吧,没错!我们一辈子大约需要花费463.2万!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月都至少要有1.2866万元的收入,才够一辈子的生活开销。然而,目前上班族的工资并不算高。假如每月3000元,夫妻两人一起工作赚钱的话,还差247.2万元。即使我们不买车,不管父母,取消休闲活动,还差74万。即使我们不生孩子,每月还差好几万。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怎么办呢?有个著名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你的口袋到我的口袋。如何才能赚钱,满足我们正常所需?最方便的办法就是自主创业。要记住,俞敏洪曾告诉我们,创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创业好,好在它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好在它既有高风险,又能够获得高回报;好在它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说创业的价值在于赚钱。俞敏洪强调,作为创业者,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做一件事情,当然要赚钱,但这件事情本身并不仅仅是赚钱,而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实现自我等。

要知道,年轻时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自己的青春、美貌,不是我们充沛的精力,而是我们那颗敢作敢当、能够冒险的心。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创业的心,那就大胆去做吧。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创业启示录

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实现无限的梦想,它让你不再听从那些人云亦云,让你拥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让你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合作,当然,也会让你收获财富和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些事,年轻时不去做会后悔一辈子

很多年轻人都有创业的雄心壮志,然而把创业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的人却只是一小部分。而在这一小部分人之中,大多数人的创业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创业是从开始投入生意的那一秒开始。事实上,真正的创业始于创业前的准备,即是创业者在投入生意之前对自我的经营。试想一下,一个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怎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自在畅游呢?遇到风浪时,失败在所难免。

所以,创业首先创的是你自己。不信,我们可以纵观一下俞敏洪的创业史。虽然俞敏洪在31岁那年才开始着手创办新东方,可是在创办新东方之前俞敏洪做了很多的事情。趁着年轻,他早已为自己的创业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在一次对年轻人的演讲中,俞敏洪提醒年轻人:“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青春时光。有些事,年轻时不做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所以,若你还年轻,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俞敏洪有一个研究蒋介石的大学同学,一直过得穷困潦倒。后来,美国召开了一个中国现代史人物研讨会,这位同学在报告上讲了自己的研究经过。怎料台下一个研究蒋介石的老教授正愁找不到接班人,于是老教授以每年5万美元奖学金的待遇让他跟着自己在美国读博士。就这样,俞敏洪的这个大学同学从此事业有成,现在已经在纽约长岛买了套小房子,买了辆车,还娶了个老婆,日子幸福和美。

因此,为了自己以后创业方便,年轻时一定要努力学习。如果你还在上大学,那就首先学好你自己的专业,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学好。俞敏洪在大学时就是这样学习的。俞敏洪坦言,自己从来没喜欢过英语,当初考英语只是因为数学不行。但后来因为英语,俞敏洪在北大当了老师。俞敏洪认为:

专业有的时候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你前进。在登山的时候,你会在乎登山杖自己喜欢不喜欢吗?不会,你只会在乎能否帮你登上山顶。英语就是我的登山杖,尽管我不是特别喜欢,但我知道我要想攀上更高的人生山峰就需要这个登山杖。我本来想把自己变成中国的英语专家前100位之一,后来发现一点戏都没有,因为中国留学生归国的越来越多,有的在国外待了10年,回来了怎么看英语水平都比我高。我就只能缩小范围,开始拼命背单词,结果成为了中国还算不错的英语词汇专家。

诚然,正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英语词汇能力,为他后来创办新东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俞敏洪强调,除了所学专业之外,年轻的时候应该多读书。多读书会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产生智慧。这种智慧会变成我们未来开创事业时无穷无尽的源泉。

第二,尽量多交朋友。

综观新东方的成员,我们会发现,新东方很多的优秀人物都是俞敏洪年轻时交到的朋友。不管是北大时的同事徐小平还是之前的同学王强,后来都站在了新东方的讲台上,成为俞敏洪创业时的中坚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俞敏洪的创业团队就是从朋友开始,这一切都是年轻时必须积累的创业资本。

你若不信,再看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建微软的过程吧。比尔·盖茨和自己的大学同学保罗创办微软,从保罗·艾伦,到后来成为微软首席执行官的史蒂文·巴尔默,比尔·盖茨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缺乏优秀朋友的鼎力相助。这是什么,是创业的软力量,是潜在的创业资本。

所以,如果你想创业,就从年轻时开始吧。如果你感觉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让你立即进行创业之旅,那么你就一定要想办法在年轻的时候锻炼自己的能力,包括知识的学习和朋友的累积。试想一下,如果年轻时你没有好好努力,没有能力,也没有通过交友为自己聚集足够的能力支撑起自己的未来,那么之后的创业路上还会有谁来帮你呢?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创业启示录

创业需要一定的时机,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准备。在时机未到之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趁着年轻好好地经营自己,把年轻时应该做好的事情先做好。否则,当我们真正创业时再去考虑这些,只能是后悔莫及。

创业像女生找男友,考虑出身就输了

近些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越来越多,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人群,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创业应该不算太难。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创业的大学生不到三成,而这三成里面又多是以失败告终。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创业呢?2013年7月6日,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创业榜样”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俞敏洪给了我们答案:

年轻人创业最重要的是不计较得失。年轻的时候,就要不怕做傻事,不怕受挫折。如果一开始就计较得失的人是无法成功的。这就好像现在的一些女生在找男朋友时,最先考虑的是这个男生的家庭出身和地位。进行这样计算的女生从最开始就输了。同样,在创业初期太过计较的创业者,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其次,要寻求最好的朋友。例如我的三个合伙人,是从大学开始就在一起的最好的朋友。从大学到最后一起创业、一起成功,也都一直在为共同的事业打拼。有人问我找一个好的女朋友和一个成功的合伙人之间哪个更重要?我觉得应该合起来,一个好的女朋友就是最好的合伙人。

俞敏洪把创业和女生找男友相比,这一说法出其不意又合乎情理。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关系。一般来说,很多女孩在找对象的时候都会综合考虑,尤其是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活动中,更是考虑周全。比如对方是哪里人?如果离家很远的话自己以后回娘家就不方便了。男方是否有房子、车子?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男方家里是否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男方的父母年龄如何?是否还能够帮忙带小孩儿……总之,好像一切能够量化的东西都必须一一摆在桌面上才行。否则,女孩嫁过去了总是要吃亏受委屈。

在俞敏洪看来,这样想的女孩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因为找男友不是找金钱和地位,而是找人,让自己过得幸福而已。而大多数时候,幸福与金钱和地位无关。同样的,在创业初期我们也不能太过斤斤计较,不能太好面子。若是我们把这些放在第一位,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一书,曾详细记录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其中俞敏洪酗酒的一次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事情缘起于新东方的一位员工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为了尽快处理这件事,俞敏洪请一个刚刚认识的警察朋友,托他请刑警大队的一个政委出来“坐一坐”。因为俞敏洪不会说话,只会喝酒,也因为内心不从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就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就回不来了。

那天,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差点儿喝得危及生命。他醒过来喊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在学校的人背他回家路上的一个多小时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围的人发憷。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他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眼角的泪痕犹在,该干的事却不能不干,按俞敏洪自己的话说,不办学校,干吗去?

喝醉了,不干了,这次经历让俞敏洪丢尽了面子。难得的是,即使丢了面子,俞敏洪还是振作起来继续自己的事情。虽然这次喝酒丢面子的事情并不光彩,却锻炼了俞敏洪的忍耐力。作为一名自古好面子的中国人,能够做到不要面子地创业,实际上非常难。想当初,项羽兵败之后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而死,这不就是爱面子的体现吗?

然而,残酷而现实的情况是,要想创业成功就不能爱面子,不能计较这些眼前的得失。原太平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曾说过一番备受争议的话,他说:“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干大事的人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不能把面子放在眼里。这句话虽然有点失偏颇,但对创业来说,却是至关重要。

想当初1995年,当马云作为最早一批在国内投身互联网的人并到处宣讲互联网时,别人说他是骗子。可是,他仍旧在做。1999年,当各种互联网概念漫天飞,而他仍坚持B-B模式时,别人说他是疯子。他仍旧在做。当他表示5年内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世界前十名的站点时,别人说他是狂人。可是,他仍旧在实践着自己的行动。不管是被歧视,还是被拒绝,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坚持。由此可见,在马云看来,创业并不能够考虑太多别人的想法,而是应该考虑自己的内心。这无疑和俞敏洪“创业就像女友找男友”的观点相类似。一个人的家庭出身都是外在的东西,相当于创业时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一个男人身上的品质:是否有责任心,是否踏实等。关注一个人的内涵才是长远的眼光。这一点,就相当于创业时的长远眼光,而不是关注眼前的面子和得失。

简而言之,一个聪明的创业者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在创业时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想。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摘掉虚荣的面具,走向最终的成功之路。

创业启示录

从一个农民到全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俞敏洪的创业就像是女人找对象那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和长远的打算为自己赢得了想要的一切。如果你想创业,那就首先丢掉你的面子和鼠目寸光的眼前利益吧。要知道,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才会让你收获非常人的成功。

大学生,不要一毕业就创业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鼓励创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被冠以“更难就业季”。在这种严峻到匪夷所思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后直接创业成了无数毕业生心中的梦。然而,这个创业梦真的那么好做吗?不见得。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中国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俞敏洪的传奇创业之路大大地鼓励了大学生那颗蠢蠢欲动的创业之心。然而,当谈及大学生毕业就创业这个问题时,俞敏洪倒是给大学生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向俞敏洪咨询创业的事情。俞敏洪问他为何想要创业,大学生回答说自己想要向比尔·盖茨学习。俞敏洪回答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但是,大学生回答道:“我可以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然后,俞敏洪便问他想辍学的原因。这名学生坦诚地回答,因为自己考试没及格,所以没法上了。

针对这个大学生,俞敏洪分析道,其实他是无法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比尔·盖茨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早早把应该学习的知识收入了脑中,他的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当他想要出来创业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因为在学校里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所以他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哈佛辍学,然后钻到自己的汽车库里研究微软。他的创业,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习,而是为了继续学习。相反,这名大学生却连成绩都不及格,知识不够、经验不够,什么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创业,无非是鸡蛋碰石头,非失败不可。

而且,针对大学生想要创业的想法,俞敏洪问道:“如果大学生要学创业的话,请问大学里的老师有几位是自己创过业的?请问有几个老师能够教学生如何创业?”答案显而易见。

的确,现在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于各种压力而选择创业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创业并不比就业简单,甚至更难。俞敏洪认为,人生一辈子如果没有创过一次业的话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一毕业就创业,“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大学生缺乏人生经验,对行业的了解也不够。大学一毕业就创业,主要有两个不利因素。

第一个不利因素是对大学教育的冲击。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如果现在的大学生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着如何做生意,而忘记了最主要的学习,那么无疑是本末倒置。另外,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的课程设置脱离社会现实,知识更新速度不够。

第二个不利因素就是心态的问题。俞敏洪说:“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失败的,我看到的成功例子非常少。失败以后,大学生出了一个问题——他们通常不会反思自己,反而是怨社会、怨别人。比如创业的时候一般要跟几个同学一起,创着创着就吵架了,他们不会总结自己的错误,往往把问题归结于跟其一起创业的团队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此以后对人失去信心。”

故而,大学生一开始毕业时是不太适合创业的。怎么办呢?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你创业的梦想,那么就请先从就业开始吧。比较理性的方法是在大学毕业后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准确清晰的定位,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什么工作感兴趣,擅长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然后,对外界的环境也要有所了解,你所喜欢的行业发展趋势,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等。

当我们对自己和外在环境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后,再来考虑就业和创业的问题,也就比较简单了。这时候,我们会有意寻找一份自己喜欢或者适合的工作。然后遵循着“骑驴找马”的方式寻找更好的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不断了解市场的行情,不断积累资金与人脉,不断增长自己的经验……

仔细想想,俞敏洪虽然现在如此成功,但他并没有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创办新东方,而是在留校当了几年教师,集聚了足够大的能力之后才创办了新东方。如此优秀的他都谨慎创业,我们又怎么能确保自己一毕业就能够创业成功呢?

先就业,再创业。如此一来,当创业的机会真正到来之时,我们才能够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大展身手。让创业成为实际的事情,让成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创业启示录

创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是一件现实的事情。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并不能把美好的事情变成现实,而很有可能失败。所以,出于综合考虑,大学生在毕业时还是先就业更好。要知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不要以“败家子”的方式去创业

时下的中国,“创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两年后便有了创业的想法。他们怀揣着自己伟大的创业梦想,不顾一切地进行实践,结果却输得一塌糊涂。

2009年初,安徽小伙子小张带着自己的创业梦想,怀揣着父母给的24万创业基金到天津创业。在天津,他打算开一家“韩式风格”的服装店。在大学的时候,他就预言“韩流”将成为一种时尚。为此,对服装很感兴趣的他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韩式服装代理商资料,并且去生产厂家视察。在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划后,小张的服装店终于开张了。

小张把店开在城北一所大学附近。这边时尚气息浓厚,都是来来往往的大学生,加之小张的眼光不错,新店开张不久后就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他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实惠的价格使他在第二个月的纯收入就达到5万。这大大地鼓舞了小张的自信心。第二个月后,他便大量进货,销售业绩月月有增无减。

眼看小张的生意如此兴旺,有人便眼红了。八月的一天,趁着淡季,有人在小张店附近低价开了另一家韩装服饰店。对方为了吸引顾客,进了更多更精美的韩装,并且以低于小张店的价钱出售。这一举措,一下子打击了小张的生意。

为了拉回客人,小张又在八月底购进了大量精美的夏季韩装,可对方店里却偷偷地上了秋装。就这样,小张因为上错了服装大赔一笔。当小张忙着把秋装购进时,对方的秋装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当月,小张的损失惨不忍睹。

眼看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被对方抢走,好胜的小张一肚子火气。为了抢回自己的生意,小张头脑发热地向亲朋好友借钱购进了大量仿冒服装。一开始,这的确立竿见影地提高了销售业绩。可是没过多久,小张的麻烦就来了,很多顾客在买回衣服后发现了衣服的质量问题,纷纷要求退货。后来,当地工商部门也开始介入此事。11月份,小张终于坚持不住,将服装店关门大吉。可是,当初进货时欠下亲朋好友的12万块钱,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够还上。小张从此失去了创业的信心。

一次心血来潮的创业,结果将亲朋好友的金钱都搭进去,用我们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败家子”。小张果真是一个“败家子”吗?也许并不是。但是这次创业却让他损失严重。他赔进去的不仅是自己的钱,还有父母的钱和亲朋好友的钱,这种损失也许可以承担,也必须承担,却是可以在之前避免的。而且,在这次创业的过程中,对小张自信心的打击则是比赔钱更重要的损伤,很有可能影响到小张未来很久甚至一生的生活。

因此,年轻人创业千万不要太过不顾一切。2010年12月5日,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在“直面90后”论坛上,俞敏洪就80后、90后的创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是一直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如果没有年轻人创业就没有微软的比尔·盖茨和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他们俩都是大学没有毕业就出来创业,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公司,也用他们的公司改变了世界。但创业也有个前提条件,千万不要以“败家子”的方式去创业,把自己的钱花光了,把父母的钱也花光了。创业的前提是失败了可以承受。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更加不怕失败,一般来说失败也是可以承受的,前提是不要太过分,不要做脑残的行为,让父母卖了房子去创业。据我所知,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没有花父母太多的钱去创业,马云、李彦宏、我也没有花父母的钱。创业初期,父母给予适当的支持是可以的,比如我的孩子要创业我会给支持。孩子的创业必须有创意,同时要有理性,一般来说,理性做一件小事最后做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理性和激情是不冲突的,是互补的。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创意,我鼓励孩子们先工作两三年积累经验会比较好。

创业好吗?当然好。可是,经验是创业的灵魂。年轻人如果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创业,大多数只能是死路一条。李开复也曾提醒过年轻人:“想要创业得到成功的话,不是靠一个点子加上一些热情就足够的,甚至是加上愿意努力也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一些经验,最好是多方面的管理经验,然后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来弥补个人管理方面的不完整。”

由此可见,年轻人,如果你想创业,很好。不管是俞敏洪还是李开复,还是其他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都会给予你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然而,他们同时也会提醒你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去创业。千万不要一时心血来潮地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孤注一掷。也许你这孤注一掷成功了,那固然好。可是,这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一旦你失败了,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因此,不要做一个“败家子”的创业者,理性与激情并存才是应有的创业态度。创业时先给自己留好后路,才能免去后顾之忧地一往向前,才能有备无患。如此一来,即使创业失败也不至于输得一塌糊涂。

创业启示录

创业不是玩牌,输了之后可以重新洗牌,而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年轻人在创业时更需谨慎、谨慎、再谨慎。若非像世界富翁那般有钱,奋不顾身地盲目创业只能是“烧钱”的愚蠢行为。

创业前期:勿把冲动当勇敢

在马云发起的“云计划”上,有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该网友的一位好友是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都不错,孩子也5岁了,但如今这教师决意辞去工作,下海经商,希望网友们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

这个帖子一出,便引来了无数的关注。一时间,网友们众说纷纭。有的网友认为,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既然待遇不错,而且是铁饭碗,干吗要选择下海经商?也有网友质疑到,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人各有志,教师和公务员等国家公职人员经商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样教师出身的俞敏洪,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教师”的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俞敏洪看来,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冲动误作勇敢。由于两者的外在表现都是一样的:敢于放弃别人所不肯放弃的,敢于尝试别人所不敢尝试的。冲动往往是缺乏目标与打算的盲动,而勇敢是为了梦想三思而行的行动。俞敏洪的这一观点,让我们分清了冲动和勇敢的区别,警醒了创业者盲目的心。

俞敏洪认为,这位教师朋友如果下海经商,首先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这是自己一时冲动的行为,还是有清楚目的且有公平规划的举动?这点能够从本人的创业计划上判断。其次,要预判风险。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把控危险的能力,而这需要一定的从业教训与专业才能。假如对所选定的商品一无所知或达不到专业的认知水准,那创业失败的危险就非常大。第三,就是承受失败的才干。冲动型的人在举措前往往只想到成功,对失败毫无准备。如果这位友人在家里是收入支柱,且有一个5岁的孩子,可以说他蒙受失败的基础是偏弱的,因为有了家庭,失败的结果就不单影响到他一个人。

最后,俞敏洪给这位教师朋友的意见是先把辞职的事情放一放,最好一边当着教师一边在业余时间做淘宝。先通过业余时间积累经验,当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如果这位教师还对做生意保持着激情,再专职做也不迟。

的确,俞敏洪提出的建议很中肯,也更加保险。不要盲目地辞职,而是先用业余时间打好基础,顺便利用这个时间沉静下来,冷却一下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时间长了,这名教师便能够认清自己的想法是一时冲动还是梦想的渴望,也就更容易做出选择。

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不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创业。预就是准备;立就是成功。因此,我们不能够凭借着一时的冲动去创业。过于草率的创业,企业不可能走得顺利,甚至还有可能半路夭折。

王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某地有一农民,因家庭贫困便用丝瓜晒干后的筋络做成鞋垫卖,偶有一次被一大陆商人看重,当场向他订购数万双。可这农民根本没有那么强的生产力,所以,这次生意就打水漂了。

看到这则消息时,王某正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有一份还不错的薪水,工作也不累。年轻的他因为这个报道一时萌发了创业的冲动。想起俞敏洪说过的那句“一辈子不创一次业,一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现在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初期,他开始尝试了解丝瓜筋络的好处、种植方法、生产厂家等。了解到如今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他更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并且在网上联系到了几个种植丝瓜的大户。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他还是选择了创业。

因为资金有限,他打算把大部分资金用到产品原料及首批生产上。这同样意味着他无力自建网络,只能通过精细包装来吸引顾客。有了这些初步想法后,王某来到南方收购丝瓜,并且学习如何生产包装。在生产方面做好准备,他一鼓作气,没来得及休息就跑到河南谈经销商。可是,因为产品单一,仅做鞋垫,而且制作过程简单,工艺粗糙,大部分的批发商并不感兴趣。但是,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没有退路,王某硬着头皮开始了解包装的事情。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理想中的包装费用远远高出了王某的想象。于是,王某又天天奔走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各类制包装的门店,谈判包装的事情。并在这期间,匆匆忙忙把货物运回。

当货物运回,包装谈好之后,销售成了问题。批发商感觉风险太大不敢销售,商场比较看好,可是费用太高,进场费、上架费、店庆费等各种费用让王某望而兴叹。最后,王某想到了宾馆。可是宾馆因为代价太高的原因都拒绝了。无奈之下,原本已经步入销售流程的丝瓜鞋垫就这样泡汤了。王某前前后后折腾进去了工作几年的所有积蓄。

现如今,我们走到很多大型商场,都有王某当初想做的产品,而且价格很高,销量很好。可是,纵观王某的这次创业过程,他为什么偏偏就失败了呢?

表面上,王某做了充足的准备,从了解丝瓜的生产基地,到最后的销售,王某无不竭尽所能。可实际上,王某做得远远不够。创业不是儿戏,不是说创业就创业的事情,而是应该先了解,再进行。王某在并不了解行情的情况下凭借一份报纸和一份激情就辞掉了原本不错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不太明智的做法。再加上创业前期,王某是了解一步走一步,这注定是没有退路的做法。当他发现没有销售市场时已经备了货,谈好了包装,但一切都为时已晚。这所有的做法都说明,王某还是太冲动。

所以,俞敏洪提醒年轻人,在创业前期的准备中,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先创业还是先工作。在创业前期一定要先弄明白项目的市场前景、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合作伙伴的背景等,先搞清楚自己的内心,有比较大的把握了再去尝试。

创业启示录

创业需要激情,却更需要理智。一时头脑发热的创业冲动并不一定是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够带你走向成功。只有深思熟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业想法才是一个人真实的渴望,才有望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