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用正确的方法对待时间

心态的不稳定、不正向,是对时间的一种极大浪费,而良好的心态决定了时间的利用率。

1.不要“打发”时间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未来的方向总是很难抉择,如果你犹豫不决,那么相对简单的吃、喝、玩、乐等娱乐项目,就会抢占你的时间,名为“打发”时间——实为“浪费”时间,因为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滑过了指缝。

一句玩笑话这样说道:“女人是——结婚之前要彩礼,结婚之后要理财。”其实,打理钱财与打理时间在原则上是相通的,对于每个人而言,“理财”都很重要,君不见“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耳熟能详的语句成为多少人的座右铭吗?

显而易见,把时间打理好,它就能成为你的老朋友,能够抚慰你的伤口,能够分享你的快乐,能够见证你的辛劳,能够帮你赢得金钱等。但假如你随随便便地“打发”它,就像“嗟来之食”中的“同情者”可怜路边的乞丐那样视其为低你一等的小人物,不消说,你的可悲已经注定。一样的时间,你的人生真的过得“不一样”了,只是不是你所喜欢的。

如果把轻松、快活的生活当成是一种品质的生活的话,那么成功人士追求的梦想和人生真理将如同被遗弃在路边的流浪猫,他们的勤奋理论上应该与轻松和快活成正比,但从现代社会或者追溯以往的历程看,这一定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一样的时间中,他们在奋进中充实地度过每一天,而不是在轻松、快活中碌碌无为,正如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时下,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高,高喊“无压力、心情畅快”这种口号者已经成为社会群体的主流,在这一令人“销魂”的口号的感染下,一批批“有志(幼稚)青年”应运而生,甚至怀揣着“大锅饭”时期的梦想,把“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挂在嘴边,并自甘堕落。

在妄想中期盼着成为“无忧无虑”的上班族的一批人,正用他们的行动来践行他们的理想,但能否实现尚未可知。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妄想中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妄想极为纯粹,从未与行动有任何关联,他们希冀通过“打发”时间来得偿所愿。

如果只会妄想的这批人还不足以成为“秒杀”自己的刽子手的话,那么正悠闲地待在装有空调等让人舒适的设备的空间里的真正的上班族,简直就是屠宰自己的“屠户”。当闲散的工作让他们可以在无忧无虑的情况下拿走他们自认为赢得的那部分钱财的时候,每天例行公事的8小时工作时间就成了放松的时段。

“一杯开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在一般公司中,也许这种肆无忌惮的安逸会遭到制度的遏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安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某一公司的员工利用上班时间将QQ的对话窗口以至少7个的数量呈现在屏幕上,虽然他负责的是业务联系工作,可适当的“收敛”还是必要的,借助职位之便来“巧取豪夺”休闲时间,无异于“自寻短见”。

生活中有一句常见的口头禅:“靠什么来打发时间呢?”可是,一样的时间——被你“打发”的时间,在成功人士眼中却炙手可热,如果时间能够出售,他们恨不得花钱买。

曾经,一位知名人士看着大街上穿着时髦、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想从他们那里买点时间,哪怕只是1个小时,哦,不,最好是一天。”

世界是矛盾的,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有好人就会有坏人,有视时间为生命者,就有视时间为儿戏者。寸金难买寸光阴,或者可以说,斗金亦难买寸光阴。“打发时间不可取,有一天你会后悔”,相信惜时如金者都会如是说。

不要再“打发”时间了,也不要纠结于过去,确定目标后就往前冲吧!不论到什么时候,努力总是没错的!将来有一天,你会感激今天努力的自己。

2.你是享乐主义者吗

“享乐”,想必是一个对大部分人都极具诱惑力的词汇,人类在其成长历程之中,对于享乐似乎有天生的敏感性,几乎无甚免疫力。从一般人的生活规律来看,晚饭完毕后,大部分时间都被电视剧、娱乐杂志、小说、麻将和扑克牌以及闲聊、串门所掳掠,无有幸免。可以说,享乐是人生最强悍又无理的“掠夺者”,它不但抢走了饭后的大好时光,而且凌晨的时间也一度在惯性使然下举手投降。

其实,从电视剧上获益的多少并不能明确地度量,或许,一部励志电视剧很可能激发某些人心底的一股悸动,但这只局限在某些希冀从电视剧上获益的人,他们对电视剧是有所筛选的。然而,大部分人只是以此来取悦自己,让自己沉浸在编剧所编织的“情感、玄幻、动作”的欲望大网中,最终被一网打尽。

“享乐”是一个宽泛的词汇,它覆盖的面极广,杀伤力极强,所以,意志不坚定者,自然会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

其实,人们对休闲时间一直存在误解,认为放松精神即是享乐。事实果真如此吗?压抑的情绪和精神只有在享乐中才会有所缓解吗?若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秉持这一观念,恐怕他们也就不能取得令人羡慕的不世之功了。

如此阐述,会不会让你觉得每天的放松时间都被剥夺了?大部分人会有这种感受,原因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已经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常态。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及时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种超凡脱俗的洒脱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但扪心自问,你是否达到了那种“忘我”的境界?

爱因斯坦曾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的,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产生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是受到人们贬斥最多的一种哲学。伊壁鸠鲁是一位无神论者,虽然他颇具名气,但人们认为他是淫逸行为的辩护人。他提倡人们要追求感官的享乐。

作为一种主义,享乐从其诞生开始便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或许可以说,人类生来便懂得享乐,只是在享乐主义尚未出现之前,人们还不能把自己的行为理论化而已。这一理论的诞生,开始让人们努力追求这种境界,更有甚者将其作为人生理想。事实上,它带来的危害极大,是浪费时间的第一大障碍,可说是人们不能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追求享乐,令人们的精神异常颓废。曾经有这样一位公司的高管,他因为要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进而获得更大的提升,便屡次三番地邀请客户玩乐。他的想法是,从酒桌、KTV中获得想要的合同。可是,当这种工作方式成为习惯后,他便泥足深陷而无法自拔了,最终的结果是:终日与狐朋狗友为乐,不懂得珍惜时间,而时间的消逝,使得他本人的职业生涯也濒临绝境,曾经的光鲜在享乐中黯然失色了。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流传了千年,早已成为警示人们的洪钟,可是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当真了?他们都觉得人生的沼泽离自己很远,抱有侥幸心理,而这却从另一方面促使他们更快地向沼泽滑去。其实,人生处处都是时间的沼泽,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因为泥足深陷而不自知的人比比皆是。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一样的时间里没有选择安逸虚度光阴,所以,掌控时间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不算贪图享乐,因为他们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但他们却认为享乐目标一旦达成,人生也就大功告成了。持有这种想法但还没有落到实处也是极其危险的,诱因常常有“蚁穴”的效果,会让你的“千里之堤”瞬间崩塌,当目标达成,你的时间会立刻被享乐侵占。

如果你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还是尽早回头得好,起码把享乐之心收敛起来,如果继续沉迷享乐,那么等着你的会是痛苦的人生。贪图享乐要不得,沉迷工作也不好,生命短暂,你要做的是掌控时间,过无悔的人生。

3.别只顾面子

“面子”,起初更多被形容为“物体的表面”,后逐渐才有了“一个人的尊严或名声,情分”的释义。可以说,这是一个害人的词汇,时常让人为之发疯、发狂。这是一个典型的阻碍成功、谋杀时间的因素。

“面子”在生活中频频出现,以此表现一种感情色彩的句子有“给点面子吧”“真不给面子”等,当这些句子出现的时候,听者往往都很纠结:如果他不给问话者“面子”,轻者使双方形同陌路,重者大打出手都是有可能的。显然,作为人类心理弱点的“面子”,不是一个好东西。

从某个方面来看,“给面子”是付出自己的时间,“不给面子”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总有人企图占用别人的宝贵时间!例如,某某某请小王去玩儿,可小王此时手上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如果他“给面子”,工作就要搁置;如果“不给面子”,与某某某之间的关系就很可能会闹僵。最终,小王还是被人情世故打败,用自己的时间作为“给面子”的代价。

其实,不用凡事都“给面子”,君不见“死要面子活受罪”之事例比比皆是吗?细究起来,在面子的背后,一个人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

“给面子”和“不给面子”针对的是人与人之间,而“爱面子”针对的是一个自然人本身。你是爱面子的人吗?古时候,生活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的鸟儿们都不会唱歌。一天,从一个遥远的地方飞来了一只云雀,这只云雀很擅长唱歌,于是森林里的鸟儿们都成了它忠实的学生。很快,云雀便开始教授学生们唱歌,从一个最简单的音符教起。教了一会儿后,云雀觉得差不多了,就决定考考学生们,它一指乌鸦说:“你来唱一遍我刚才教给你们的音符吧。”乌鸦有些害羞,扭扭捏捏地站起来后,一张嘴就引得其他伙伴哈哈大笑,因为它走音了。

乌鸦见状,羞得无地自容,它想:“哎呀,这真的太丢人了,云雀真不给我面子!”随即,它愤怒地看了伙伴们和云雀一眼便头也不回地飞走了。云雀见乌鸦被气走了,急忙制止了大家,纠正了乌鸦的发音后便又点其他鸟儿唱。但其他被点到的鸟儿在起初唱的时候也走音了,也引得其他伙伴嬉笑不止,却没有再离开的。就这样,不长时间后,这些鸟儿都会唱歌了。

而乌鸦呢?它在离开了云雀和伙伴们后飞到了另一座森林,决心拜师学艺,日后回去找云雀算账。可是,它一连拜了几次师傅,其中有黄莺、百灵鸟,但是只要师傅说它走音了,它便马上飞走。

最终,“爱面子”的乌鸦学无所成,浪费了大量时间。现在,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和乌鸦的区别,除了你是人类外,性格上有没有与乌鸦相似之处?如果不想既浪费时间又未获丝毫益处,就赶快卸下防备,把自己的“面子”撕掉吧。面子值几个钱?想明白这些,你即便不能成为高人,时间也会比别人多一点,因为你没有再因为爱面子而浪费时间。

面子是阻碍一个人达到更高品行的拦路虎,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曾为了它而吃过亏、上过当、违背过自己的初衷……这一点儿也不夸张,想一想自己是否为了面子耽搁了要事?是否为了面子一无所获?是否为了面子与他人为难?

生活中,爱面子带来的益处不能说没有,但导致的坏处更多,相信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都曾受困于此,不知要如何才能既有面子又不失去其他东西,而这样的矛盾带来的结果无疑又会耗费精力和时间。

4.不能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

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早早起床,而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可是当忙碌至深夜后,发现这一天充实有余,但做成的事却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世界上有很多人每天奔波于各地,所以比你忙的人真的是太多了,他们和你拥有一样多的时间,但他们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究其因由,即是因为他们更善于掌控自己的时间,更有计划性。

表面上看,忙碌一整天会让很多事情有一个终结,可成事不多却说明忙碌的意义不大。更清晰地说,当只是为了“充实”而忙碌时,目标就远离你了,时间也被“马不停蹄”地浪费了。所以,你要时刻告诉自己,忙碌必须有意义,要有一个最初的“目标”,如此才能让你的奋斗更有效率。否则就应该冲上一杯咖啡,待想清楚这件事情之后再忙也不迟。一位老师曾给他的学生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土拨鼠被三只凶猛的猎狗追赶,机灵的它很快钻进了一个树洞。树洞只有一个口,进出都得通过它。突然,从树洞里蹿出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一眼便看到了守在洞口的三只猎狗,慌忙之中它飞快地爬上了树。

此时,焦急等待的三只猎狗朝着爬上树的兔子汪汪直叫。片刻后,原以为躲过猎狗的兔子脚下一滑,从树上摔了下来,恰巧砸在了三只猎狗身上,并把它们砸晕了。就这样,兔子最后逃走了。

讲完故事后,这位老师询问班级的学生:这个故事有没有问题?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有的说兔子是不可能爬上树的,有的说三只猎狗不可能一下子被兔子都砸晕……一时间众说纷纭。待学生们一一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老师说:“你们有没有想过土拨鼠哪里去了?”

听了老师的提问,学生们方才惊醒,是啊,三只猎狗是去追土拨鼠的,它哪里去了?

这位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们知道目标的重要性,要时刻想着自己的目标,奋斗才有意义。很显然,如果不能把目标种在心中,所有的忙碌都是瞎忙。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人生的意义就是朝着所制定的目标努力而使人生多姿多彩。可以假设一种情况,给予一个人难以计数的财富,他想做什么都行,可以想象,他最终会怎样?钱财一定会让他的目标慢慢消失,渐渐远离他,他唯一的目标或许就是“花钱”了。

“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与“目标是模糊的”同出一辙,而“随心所欲”更是目标的掘墓人。生产队里,有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终日里从未对一件事情热衷到底过。生产队长为了改造他,给他找了一份记工员的工作,十分清闲。可是,几天之后,他便嫌弃这份工作琐碎,而且每天都要到现场记录也令他心烦。

无奈之下,生产队长让他去放牛。这个懒汉一想:不错,还能骑在牛身上,十分自在。但好景不长,他很快又向生产队长抱怨起来。原因是骑牛倒是不错,可牛身上的蚊子很多,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天气都要出去放牛。

为了将其成功改造,生产队长再次挑选了一个更加轻松的工作给他——看守坟地。这次与以往一样,三分钟热度一过,懒汉又发起了牢骚:“他们那些人(死人)都躺在棺材里面睡大觉,凭什么要我一个人在旁边守着他们呢?”这样的笑话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仔细看看我们的身边,一些人正像懒汉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把目标定得很模糊,他们被时势、环境所推动,把得过且过当成了“座右铭”,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一眨眼的工夫,你的双鬓就已斑白。不马上行动起来,明晰自己的目标,想想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可能就是你终老时唯一的人生感悟了。

在众多负面的例子中,还有一种情况是:自欺欺人式目标制定法。听起来有些奇怪,其实很简单。与学生相比,漂在社会中的人的自律性更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年纪尚轻,但起码在老师、父母的督促下,或者直接点说,在周围同学的比照下,他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小学生为了上重点初中,中学生为了上重点高中,高中生为了上重点大学,他们都在重压下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还有一点,他们因为年轻,所以是真的有很多时间。

而社会中的“漂流瓶”们,在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下扭曲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把自己当成了无人知道的落叶,在社会的汪洋中随波逐流。他们前行的方向和动力都来自于风,这种风,便是不良风气。而他们美其名曰“随遇而安”,实在令人汗颜。人生没有规划,又与行尸走肉何异?

有时,即便有了目标,也会受到各种“骚扰”。比如你要写一份材料,你可能会用百度搜索一下相关材料,这时候你的网页上可能会跳出各种各样的链接,总有一些吸引你去点开,然后一上午的时间,你可能被各种远离你初衷的“最新垃圾信息”缠身,宝贵的时间就这样在鼠标声中溜走。

事情发展到此便明了了,有时不是你没有清晰的目标,而是你总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不会掌控时间达成目标,如此,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年,就这样随水流逝了。

5.庸人爱反复

有这样一个定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之间缺乏适度的交流,即便是对于居住在你家对面的邻居,你们打招呼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不过,从另一个层面讲,这种“最短的远距离”有时并不会成为阻隔交流的因素。一方面,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如同学、同事、亲戚以及合作伙伴等,据统计,这些人大约有250个,这便是“250定律”。

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协作关系更为紧密,人与人的依赖感更强,寻求别人的帮助已经再平常不过,于是便产生了一方邀约、一方应酬这一社交习惯。

那么,面对应酬,你动心吗?你愿意拒绝吗?即便是拒绝,真的是因为想节省时间学习知识以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打电脑游戏吗?不是为了给孩子喂奶?抑或是不得不去机场接人?

别说“不是定力不够,而是诱惑太深”,世界上似乎没有一种诱惑是无法拒绝的。遗憾的是,明明是能够克制住的,明明是可以拒绝的诱惑,大部分人却还是泥足深陷,真有点“酒桌之上死,做鬼也自由”的“慷慨悲壮”。

衣着光鲜地出入宴会、酒店、宾馆或休闲娱乐场所,希冀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压。最终压力暂时减了,时间耗费得却太多了,得不偿失。静下心想一下,应酬多发生在晚上,因为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等一夜的畅快过去之后,只剩下第二天早上的昏昏欲睡。按照一般的预估,每个应酬花费的时间不只是应酬当晚,随之的第二天依旧会折磨着你,它会从你身上再捞点好处——时间和效率。

“形式主义”很可怕,它不是纸老虎,而是真正的洪水猛兽。不能摒除它,你的烦恼便会在你认为的流水一般清静的生活中陡然增加。也许你并不觉得生活被应酬打乱了,但等你挤不出时间来着手解决重大问题时,就会痛恨时间的短暂。

世界上的富翁很多,穷人更多,两个群体在金钱上有差距,但能拥有的时间是一模一样的。也许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活到20岁就不幸早逝,那么30岁的人不就比他多出了10年的时间吗?但是,如果20年来,珍惜每一天每一秒,那么即便死去也不会有遗憾;如果30年来虚度年华,那么当面对死亡时也一定会悔不当初。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细化的每一天,即每天每个人只有24个小时。倘若用每个人一生的总体时间来衡量比较,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时间既然有限,我们就要保证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最大,这样收益才会扩大,我们得到的才会越多。所以,总是在一件事情上反反复复便是对时间最大的亵渎。生活中出现过的错误我们如果不能吸取教训,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时,这种因处理错误而叠加的时间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曾有一位研究时间管理的人士,他用自己的例子来“警醒”众人:熟知计算机的人可能都知道,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和维护的流程分为安装操作系统、为系统创建一个还原点和为操作系统制作一个硬盘备份(方便在操作系统引导扇区破坏或系统崩溃时进行恢复)。一般的专业人员,多会按部就班地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安装。但是,我认为反正有还原点,所以最后一个流程不做也不会出现大问题。然而,我的这种想法让我“损失惨重”,而问题就出在第三步操作上。

通常,完成第三步操作只需要20分钟的时间,可是我却决定“节省”下来。问题出现了,当一位同事的操作系统崩溃,而我准备为其进行修复时——他的计算机系统是我安装和维护的——发现里面根本没有系统备份。加之该同事的那些硬件驱动程序也不见踪影,最终我只有把机箱拆开,按照常规将驱动程序放入其中,而后再进行那三步操作才算完成了安装维护工作。结果一计算,当初为了节省那20分钟,我为此付出了6个小时。事情往往就是如此,有时不是烦恼来侵扰你,而是自以为是的你去招惹烦恼、自寻烦恼。这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无用功”上,重复工作带来的坏处一眼即知。

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通常都会“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如果那些成功人士都有自寻烦恼的特质,也就不会在百忙中缔造奇迹了。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在正确地做事,而不是做常人认为的正确的事,这才是正确而有效的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