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新常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互联网为金融插上翅膀

1.1 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internet)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目前已经连接全球数亿台个人计算机与智能移动终端,是一项可以与蒸汽机、电动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目前已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及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1.1.1 “互联网+”的六维特征本节相关内容主要由钟向群先生对其前期发表的《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模式》等文章进行整理而成。

大家知道,“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互通,本质是开放共享,并具有独特的生态基因,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与新的商业模式。全新而真实的互联网世界具有六个维度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平、湿、动、微、自然、自组织”六个方面(图1-1)。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世界与新的时代里,“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正在成为现实,互联网正像水和电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在社会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互联网+,不再是技术而是生活”。

1.互联网世界是“平”的

2006年,美国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了《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纪简史》一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描述了随着科技与通信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与传递十分迅速,我们前期面临的信息屏障逐渐消失,现在的世界正呈现出平坦化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信息传递更加快捷高效,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与网站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

2.互联网世界是“湿”的

互联网世界是“湿”的,这一概念来自美国克雷·舍基《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讲的是每一个数字世界里的东西都是充满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你会发现我们许多人在数字世界里比在物理的世界里更深入,而且很重要的是,别人有时候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大家都知道,在金融服务领域,我们每天要处理数以千万计的交易,这些交易的背后是客户的行为模式、消费理念和兴趣爱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比客户更懂得客户的自身行为模式,比如客户每年刷卡用了多少钱、数字怎么分布,这些钱到底花在了哪儿?“湿”就在于每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的个体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人类表达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在互联网“草根经济”的崛起下,普通大众不再是“看客”,而成为“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每个人不仅是别人和企业服务的对象,也是创新创造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真实,在互联网时代进入一个真实的“湿”的世界。

图1-1 互联网世界的六维特征

3.互联网世界是“动”的

互联网世界是“动”的包括空间与时间两个概念,一方面空间位置的动带来信息的“动”,信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以前很难把握,大家觉得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就是把以前互联网的东西搬到手机上和移动终端上,实际上不是,原来的网络不管在哪里得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移动互联网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在不同的地方,让你得到的信息就是不同的,移动和位置具有相关性。另一方面是时间的“动”描述客户的行为轨迹,你从哪里来,现在哪里,到哪里去,用传统的方式是很难记录与预测的,但是在互联网的数字世界里,个人的历史被记录下来,可以被跟踪、分析、还原和预测。

4.互联网世界是“微”的

互联网的数字世界原来是宏观的,讲的是宏观的东西,它总是要抽象,要概括,抽象完了之后进行识别。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微”的世界,它有两个很重要的含义,一方面是人们的时间被划分为无数的“碎片”,并做了很窄的划分,这种“碎片化”的时间以前很可能被忽略,但在互联网世界,客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享受“随时、随地、随心”的服务,很散的时间也可以变得很有价值;另一方面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导致我们对海量数据世界的精细化描述的能力提升了,这个微是指位置、空间的微,当我们有能力描述微的空间和微的时间,时间的微化能够变得有效率,世界的变化能够变得很专业,“微”对未来的金融变革影响巨大。

5.互联网世界是“自然”的

大家可能会问,怎么会发现我们现在的数字化世界开始“自然”起来了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自然的属性就是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个世界之所以自然就是因为它不精确,精确的东西是不真实的,因为它只能反映事物的局部。为什么现在发现世界变得自然了呢?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控制和把握了大数据、规模数据的能力提升了,结构化的数字用数组数列的方式做,但是现在非结构化的数字,如文本、图像也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得到表征和控制。第二,人机交互方式发生了改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了许多资源,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过去的交互方式主要是拼音与笔画,而现在则可通过自然的“三感”(触感、语感、体感)用户界面与交互方式,首先是“触感”,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像手机、iPad,通过触摸;其次是“语感”,用我们的语言可以命令它,让设备理解我们,把我们的语言转化成对它的命令;最后是“体感”,通过我们的一些动作变成语言,这“三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字世界的自然性的问题。

6.互联网世界是“自组织”的

大家都知道,这个变化非常重要。我们在物理的世界是他组织型的,即别人来组织你,或者你去组织别人。但是,互联网世界里,最大的变化是许多事情由他组织变成自组织,互联网新技术极大地加速了自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许多他组织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做互联网首先碰到的词是自治域,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协议,是规则和规范,人和资源在规则的约束下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这就形成了互联网的自组织体系。

自组织最重要的三个内容是“目标”“规范”以及“因为兴趣而聚合在一起的人和资源”;核心特征有三点:①以兴趣和利益聚合为驱动力;②过程是自发、分布式的;③规则和规范成就答案。比如大家在用“百度知道”的时候,你提问题会有很明确的答案,因为规则会把一个问题比较接近真实的答案呈现出来,并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个专家或某一个学者等。

1.1.2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

“互联网+”利用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使新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行业壁垒与边界日益模糊,创造新的价值与发展模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模式以及人类社会生产带来深刻变革,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类似的概念,还包括信息经济形态、电子经济形态等,其中,“信息经济形态”的概念由美国马克卢普(F.Mahchlup)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首次提出。而“电子经济形态”的概念则由加拿大行政长官Passaris在《移民和数字政府》一书中提出。,包括经济增长模式、企业经营转型、市场结构调整、居民消费升级等多个方面。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市场规模以及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均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方面,从2011年的2500亿元快速提升到2015年的11218亿元(其中,2012年的市场规模约为3850亿元、2013年的市场规模约为5579亿元、2014年的市场规模约为870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2万亿元的规模;从互联网经济规模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来看,也从2011年的0.5%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1.7%(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并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在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互联网也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在增长模式、创新及消费驱动等方面提供新动力,根据麦肯锡于2015年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我国提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0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并充分发挥我国当前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加速提升各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好的环境,我国于2015年正式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了11个具体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和人工智能(图1-2),并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及落地,到2025年构建起基本完善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图1-2 “互联网+”11个具体行动计划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近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的边界、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等,使得生产力慢慢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可以说,互联网技术是挖掘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新的运营模式的重要工具与基础。

1.移动互联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mobile internet)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总称,具有碎片化和高度移动等特征。碎片化包括时间、信息的碎片化,催生了“微”模式(如微信、微博、微访谈、微交易、微公益等)和“圈”模式(如朋友圈、信息圈等)的快速发展,成就了移动互联成为新一波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浪潮。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在网的活跃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已经接近9亿。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也大大拓宽人们获取生活服务的途径,使得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产生消费需求,尤其是在传媒、娱乐、零售、旅游、金融、出行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期望也在快速变化,线上与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得基于身份识别和地理位置的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主要是指将线下交易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服务模式(如近场移动支付等)成为可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说,目前移动互联正在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新的沟通、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并将引领未来的潮流。

2.云计算改变传统业务运作模式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是指通过虚拟化、网格计算以及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等主要IT技术基础设施构建的资源池,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将有望改变商业社会的传统业务运作模式,带动业务转型,重塑产业格局。从业务角度来看,其本质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

从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云服务生态系统将从“云”“管”“端”三个层面构建端到端的业务运作模式,帮助企业节约运作成本并大幅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其中,“云”指的是通过可运营、可管理的内容超市(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为各种服务提供丰富的基础设施;“管”指的是信息传输管道(如宽带、无线网络、物联网等);“端”指的是接入客户的智能终端或Appapplication的缩写。,帮助最终用户体验便捷与更加丰富的一站式服务。

3.大数据为复杂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知道,越是复杂的环境(如金融风险管理、大气环境监测等)越需要“依托数据来说话、依托数据做决策”,一方面因为数据不仅代表过去还可预测未来;另一方面因为复杂环境下人的主观经验难以做出合理而又客观的分析及判断。在复杂而又激烈的环境下,谁能管理并利用好数据,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先机,这不仅关系到能否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中挖掘出商业价值,还将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般来讲,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量会比较大、数据结构可能也会比较复杂,传统的数据工具可能很难有效满足数据分析与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复杂环境下数据的采集、挖掘与分析,并为决策提供充足的客观事实依据。大数据(big data)用来描述数据规模巨大、数据类型复杂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将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转化为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处理能力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有典型的4V特征,即volume(数量庞大)、variety(来源多样)、velocity(快速处理)、veracity(要求精确)。目前,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美国达顿商学院罗伯特·卡洛威教授率先提出了小数据(iData)小数据也称为iData,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围绕业务目标进行更加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对外交互的综合系统。的概念,小数据并非数据量小,而是指“数据的精确要建立在无数个广泛、真实细节基础上,原本常被忽略的‘细节末梢’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很可能扮演更重要、更关键的角色”。小数据分析通过对更加广泛的数据挖掘用户特征,获取有价值的用户信息、科学地分析用户行为,找出真正能帮助用户做决策的客观依据,这对复杂环境下的科学决策非常有帮助。另外,麦克米伦也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每个数据的价值变得更加平等”,“小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有可能在瞬间被放大,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决策的准确性与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有效地监督整个决策的过程。

4.物联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核心与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其通过与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如RFID)等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以及物与务(服务)的连接,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化和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智慧”,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等。

对传统行业而言,物联网有助于上下游产业的融合,物联网的应用需求与用途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应用领域包括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大气监测、医疗健康、食品溯源、欺诈监测以及金融服务等,对企业创造商业价值、防范减少损失、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引发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生产模式的深度变革。与此同时,物联网对金融服务也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大数据的采集,以及大数据在网络融资、移动支付和反欺诈监测等业务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