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打破忧虑的习惯(4)

于是我收起痛苦与愤恨,重新开始工作。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事已至此,无可改变。但是我可以像孩子希望的那样,勇敢走下去。”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我给战士们写信,给其他人的孩子们写信。下班后我去参加成人教育课程,试着寻找新的乐趣,结识新朋友。我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变化:我不再悼念无可挽回的过去,每天都以愉快的心情迎接生活。侄子也一定希望我这样做。我与生命达成了和解,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现在我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完整,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象到的。

伊丽莎白·康利在俄勒冈的波特兰学到了我们早晚都将要学到的一课——我们必须接受现实,与无可改变的事和解。“事成定局,没有其他可能。”就连高高在上的君王也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这一点。乔治五世在位时曾把这句话裱起来,挂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上:“请教我不哭喊着要月亮,也不为打翻的牛奶流泪。”叔本华也表达过同样的想法:“在人生的旅途上,重要的是学会一定程度上的放弃。”

境遇本身并不能决定我们是否快乐,是我们对境遇的反应决定了我们的感受。耶稣曾言,天堂就在你的内心深处。而地狱也同样如此。

必要的时候,我们都有能力熬过灾难,战胜厄运。人们常以为自己做不到,但是我们都有惊人的内在力量。只要充分发挥潜力,它就会引导我们走出困境。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强大。

美国小说家布思·塔金顿在世的时候常常说:“我可以接受生活加诸我的任何境况,失明除外。只有这件事我无法忍受。”但是当塔金顿年过六旬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开始看不见地毯的图案,视野里只有一片模糊的颜色。医生给出了悲剧性的诊断:他的视力正在下降,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另一只也很快就会一样。他最害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面对这个不幸中的不幸,塔金顿做何反应呢?他是否觉得“完蛋了!我的人生就此结束了”!不,他竟然从容地面对这一切,连他自己也感到意外。眼疾导致的飞斑困扰着他,这些斑点在他眼前浮动,遮挡了他的视线。但是他以幽默感应对,当最大的那个斑点从眼前飘过的时候,他会开玩笑地说:“瞧瞧!老爷子又来啦!这么美妙的早晨,你要去哪儿啊?”

命运怎么能击败这样一个灵魂呢?当然无法击败。失明后,塔金顿说:“我意识到我能够承受失明的痛苦,正如人能够承受任何状况。即使失去了五感,我也能够依靠内心的力量活下去。人们是用心灵在看,是用心灵而活,只是自己可能尚未察觉。”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一年至少要接受十二次手术,而且只能采取局部麻醉。他抱怨了吗?他知道他必须勇敢面对,不能逃避,减少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优雅地接受现实。他拒绝了医院提供的单人间,和其他患者一起住在了普通病房,并试着鼓舞其他人。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清醒地感受着医生在眼睛上动手术的时候,他尽力提醒自己有多么幸运。“多么神奇啊,”他告诉自己,“现在的科学竟然发展到能在眼睛这么精细的器官上做手术了!”

倘若一般人接受十二次手术,还要忍受失明的风险,一定已经精神崩溃了。但是塔金顿却说:“我不愿用任何快乐的经历交换这段体验。”这段经历教会他接受现实,告诉他生活带来的任何遭遇都不会超出他的承受力。这件事也让他懂得了约翰·弥尔顿的名言:“悲惨的不是失明,而是没有能力承受失明。”

新英格兰著名女权主义者玛格丽特·富勒曾经把下面这句话视为人生信条:“我接受整个宇宙。”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听闻此事,愤愤不平地讥讽道:“上帝啊,她最好能做到!”但她的确做到了。上帝啊,我们最好也能够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

如果我们抱怨、反抗,心生怨恨,也无法改变既成事实,唯一会被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我亲身体会过。我曾经在面对无可避免的事情时,拒绝接受现实。我愚蠢地抱怨、反抗,把夜晚变成失眠的炼狱,为自己招来了我不想要的一切。经过一整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学会接受我明知道不可能改变的现实。

我早就应当喊出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名句:

啊,像草木与动物一样,

接受夜晚、风暴、饥饿、嘲笑、意外和拒绝吧!

我有十二年的放牧经验,无论是牧场干旱起火的时候,还是遭遇冰雹或严寒的时候,我从未看到过任何一头奶牛因此怒气冲冲,也没有一头泽西奶牛因为男伴向别的小奶牛示好而表示抗议。无论夜晚、风暴还是饥饿,动物总是从容面对,所以它们从来不会遭遇精神崩溃或是胃溃疡,也永远不会发疯。

我并不是在倡导向灾难低头,那样就陷入了宿命论。只要有一丝机会能够逆转局势,就应当抗争到底!但当常识告诉我们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的时候,就请理智应对,不要再瞻前顾后。

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克斯院长曾经告诉我,他的座右铭是《鹅妈妈》中的一句童谣:

问题或许有解药,也有可能无良方;

若有就请将它寻,若无就请忘掉它。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采访了好几位美国商界精英。他们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做不到与现实握手言和,令生活远离忧虑,他们大概早就在压力下崩溃了。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全美连锁百货公司创始人J.C.彭尼告诉我:“即便我手上一个子儿都不剩,我也绝不会担心什么,因为担心毫无意义。我会尽力把分内事做到最好,至于结果,就取决于上帝的旨意了。”

亨利·福特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无法掌控事态,我就任由它们掌控自己。”

我还问过克莱斯勒集团总裁K.T.凯勒如何远离忧虑。他说:“当我面对棘手的难题时,如果我能做些什么,我会全力以赴;如果无能为力,我就把它抛在脑后。我从不为未来担忧,因为我知道世上没有任何人能预测未来。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没人能够解释清楚,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称K.T.凯勒为哲学家,他大概会很难为情。他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的见解和19世纪前古罗马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如出一辙。埃皮克提图对罗马人民说:“幸福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不要为超出我们意愿及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担忧。”

有“天赐名伶”之称的莎拉·贝恩哈特就是一位懂得接受现实的女士,她的人生轨迹是极佳的例证。五十年来,她一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演员。然而她却在七十一岁那一年破产了。祸不单行,巴黎的波齐教授告诉她,她的腿保不住了。她在横跨大西洋的旅途中遭遇了暴风雨,不慎在甲板上摔倒,腿部受了重伤。静脉炎导致她的伤腿萎缩,疼痛愈演愈烈,医生断定她必须接受截肢手术,但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这位脾气暴躁的“天赐名伶”,觉得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让她歇斯底里。可是他错了。莎拉看着他,愣了一会儿,低声说:“如果命定如此,就如此吧。”这是命运。

当她被推入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旁啜泣。她优雅地向儿子挥了挥手,轻快地说:“别走开,我马上就回来。”去手术室的路上,她背诵了昔日演出时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想借此鼓舞自己,她说:“不,我是想鼓舞医护人员,他们一定压力很大。”

身体恢复之后,莎拉·贝恩哈特重新踏上了全球巡演之路,一演就是七年。她的表演一如既往地让观众倾倒。

埃尔希·迈克—可米科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中提道:“当我们不再与已发生的事情作对的时候,才有力量开创更丰富的人生。”

没人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能够一边纠缠于无法改变的事情,一边开创新的生活。非此即彼,只能二选一。面对人生无法避免的风暴,要么顺势而为,要么两败俱伤。

这是我在密苏里的农场里懂得的道理。我曾在农场里种了许多树。一开始,树木长得很快。不料暴风雨袭来,雨雪层层裹住新发的枝芽,凝结成厚厚的冰。树木并没有温顺地向重压低头,而是骄傲地硬撑,最终被冰雪压断摧毁。它们没有学会北方森林的智慧。我曾在加拿大北方森林旅行了数百英里,但从未见过云杉或松树的树枝在雨雪中折断。北方森林懂得弯下枝丫,与无法避免的事情和解。

柔术大师这样教他们的学生:“当柔如柳,勿强如栎。”

你知道汽车轮胎为什么能在崎岖道路上不断前行吗?一开始,厂商想要制造能够对抗道路冲击的轮胎,但很快轮胎就被割成了碎片。于是他们研发了能够吸收道路冲击的轮胎。这种轮胎通过了考验。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中,如果我们学会接受冲击,就能够走得更远,旅途也更加安稳。

面对人生的坎坷,如果我们以抗拒代替接受,会有什么后果呢?如果我们拒绝“柔如柳”,坚持“强如栎”,结局又会如何呢?答案很简单,我们内心会产生自我冲突,整日担心不已,紧张兮兮,神经过敏。

如果我们一意孤行,拒绝接受严酷的真实世界,躲入我们自己创造的幻梦中,就会逐步陷入疯狂。

战争期间,成千上万惊恐不安的士兵面前只有两条路:接受现实,或是在压力下崩溃。让我们来看看威廉·H.凯瑟柳斯的例子吧。他住在纽约州格兰岱尔市76街7126号。他在我的成人教育课上讲述的故事获了奖:

“加入海岸巡防队后不久,我被派到大西洋海岸线上的一处关卡,负责看管炸药。想想看,我,一个饼干销售员,竟然成了炸药监管员!只要一想到我站在上千吨炸药上面,我这个卖饼干的就吓得魂不附体。我只接受了短短两天培训,而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让我更害怕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执行第一项任务的情形。在那个寒冷漆黑的夜晚,在新泽西雾蒙蒙的卡文角码头,我接到了上级的指令。”

“我被分配到船上的五号货舱,和五个码头工人一起下到货舱里工作。这些工人虎背熊腰,但他们对爆炸物一无所知。他们正在搬运的每颗炸弹都含有大量TNT,足以把这艘旧船炸上天。锁链把这些炸弹一点一点放下来的时候,我不停对自己说:‘要是链条滑开或是断了怎么办啊!我的天啊!’我吓得抖个不停,嘴唇发干,膝盖发软,心脏怦怦跳。但我又不能跑,那样违反军纪,不仅自己丢人现眼,父母也会因此蒙羞,我甚至可能被当成逃兵处死。我告诉自己不能跑,我得待在这儿。我看着这些工人粗心大意地搬运炸弹,觉得这艘船随时可能爆炸。就这样担惊受怕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开始试着找回理智。我和自己好好谈了谈。我说:‘听着,伙计,就算你被炸飞,又怎样呢?至少死得干净利落,没什么痛苦,总比得癌症强吧!别犯傻了,反正人早晚都要死的。不管怎样你都得把这活儿干完,否则就要被枪毙。那你还不如打起精神高高兴兴地工作呢!’”

“我这样安慰了自己几个小时,开始渐渐放松下来。最终,我说服自己接受不可避免的现状,从而战胜了忧虑与恐惧。”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件事。每当我为无法改变的事情担心的时候,我就会耸耸肩,对自己说‘别放在心上’。我发现这招很有用——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饼干销售员。”真是太精彩了!让我们为这位宾纳福号上的饼干销售员欢呼喝彩吧!

历史上最著名的死亡场景除了耶稣受难,还有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对这件事的记载《苏格拉底之死》是文学史上最感人也最优美的著述,即使是百万年之后,人们依旧能够从柏拉图不朽的作品中了解那个时刻:苏格拉底被心怀嫉妒的雅典人捏造莫须有的罪名,被送上法庭,定了死罪。监狱看守把毒药递给苏格拉底的时候,友善地对他说:“试着承受必经之事吧。”苏格拉底照做了。他在死亡面前的从容闪耀着圣洁的光辉。

“试着承受必经之事吧。”这句话诞生于公元前399年,而今这个焦虑又年迈的世界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试着承受必经之事吧!”

过去八年,我阅读了所有和克服忧虑相关的书籍和报刊,并从中找到了最好的建议。你想知道这个建议是什么吗?它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我们应当把它写下来贴在浴室的镜子上,这样每次洗脸的时候,也能洗净心中的烦忧。这就是美国联合神学院的应用基督教教授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博士写的祈祷文:

愿上帝赐予我安宁,接受无法改变之事;

赐予我勇气,改变能够改变之事;

并赐予我分辨二者的智慧。

在忧虑击败你之前,先击败它。

「原则4:

接受无法避免之事。」

Section 10 为忧虑设置“止损线”

想知道怎么从股市中赚钱吗?成千上万的人都想知道。如果我知道答案的话,这本书就要卖出天价了。不过我确实知道一些成功的操盘手使用的方法。下面这个故事是投资顾问查尔斯·罗伯特亲口告诉我的,他在纽约东42街17号工作。

“我刚从得克萨斯州来纽约的时候,兜里揣着朋友们托我代为投资的两万美元,”查尔斯·罗伯特说,“当时我以为自己对股市了如指掌,结果赔得一干二净。虽然我也从交易中赚过几笔,但最后全赔进去了。”

“如果赔的是自己的钱,我倒没有这么介意,”罗伯特先生解释说,“但因为是朋友们的钱,我心里难受极了。就算他们承担得起,我自己也无法接受。投资失败后,我实在没脸见他们,但是令我惊讶的是,朋友们不仅看得很开,还非常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