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更智慧:合格父母九型角色修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听话(4)

父母自己也要反省:给孩子制定的标准合适不合适。标准应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标准如果太高,孩子容易产生挫败感,标准太低又没有实际的效果。有时候随着环境变化,制定的标准可能赶不上变化了。比如,孩子第一次刷牙,哪个父母也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刷得干干净净,完全符合刷牙要求的规范。慢慢地,父母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完全正确的刷牙方法,再把孩子刷牙这一行为的标准提高上去,孩子容易接受,牙也刷得越来越好。从宽到严的标准,让孩子每天都能超越昨天的自己,也会更有自信和成就感。所以,换标准同样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感慨,父母朋友们在遇到问题时,如果不大发雷霆,而是积极、平和地寻找解决对策,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幸福的家庭了。

言传身教虽重要,身体力行更可靠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孩子如果以自己为榜样,做事也更容易成功,或者认为自己很多事做得很好,觉得孩子应该在“榜样”的影响下也做好。很多人以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说法太主观了。我见过很多父母,自身很优秀,可孩子却没有继承他们的优良品质。

很多人都说,“言传不如身教”,其实这句话并不全面。不可否认,“身教”确有其正面的作用,但仅仅“身教”是不够的。如一个成功的演员,他是演艺世家出身,自己也获得了很多演艺的专业奖项。于是,他就坚信他的孩子也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将来就应该考电影学院。但这位父亲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即使他的孩子有演艺方面的遗传基因,在他的影响下长大,也不见得孩子就一定会喜欢演艺事业。

对于某个结果,即便父母做到了,孩子也不一定就能做到,父母非要孩子做到,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单纯的“身教”并不够,父母应该思考的是某件事本身正确与否,合理与否,而不是孩子能不能做到。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自己身教的程度,两者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单纯的一个榜样并没有任何意义,父母还要身体力行地督促孩子或者引导他们去做,这样才有意义。身教不是一个结果,它只是影响教育的要素之一。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身体力行。

孩子成长过程中,灵动的生命、积极的精神、智慧的思维和高尚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以为自己不错,孩子就应该优秀,这样的父母其实很霸权、专制。孩子是不会乐于接受这种意识的,他们更愿意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扪心自问,即便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谁又不是这样呢?

能按照自己应有的状态去生活,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并能尊重孩子独立个性并加以利用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孩子从来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它是有方法和规律可循的,只要懂得变通,多和孩子互动,亲子关系就会和谐,家庭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6 父母对孩子最要不得的六种口头禅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伤害”,主要是暴力伤害,表现在体罚层面;一类是“软伤害”,主要是精神伤害,集中体现在冷暴力上,尤以言语攻击为甚。有人总结了父母对孩子伤害最大的10种语气:①恶言,如“傻瓜、没用的东西”;②侮辱,如“你简直就是个废物”;③责备,如“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④压制,如“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⑤强迫,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⑥威胁,如“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⑦哀求,如“求你别再这样做了,好吗”;⑧抱怨,如“你怎么总是这样做?真让人没办法”;⑨贿赂,如“你若是考回一百分,我就给你……”;⑩讽刺,如“好啊,你连这也会了?你真够能耐的啊……”。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经常脱口而出一些带有“暴力”性质的口头禅,不仅是上边列出来的10条,比如责备带着讽刺、威胁,“你又考了个60分,你可真不错啊,真有能耐啊。还有脸哭?有本事考100分啊!下回再不考好,你就别想出去玩!”……这对孩子的伤害十分可怕。面对这样的精神伤害,孩子们自然会找各种借口自我保护,甚至“绝地反击”。下面几种情况是父母口头禅“负面清单”,父母们赶紧把它们丢掉吧。

命令式:“赶紧先把作业给我完成了……”

父母经常说的口头禅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把孩子的作业、练习等都称为“我的”或“给我……”,作业成了父母的,功课也成了父母的,如“把作业给我完成了”“把这20个单词给我背完”等。殊不知,在孩子听来,这样的表达意味着学习、做作业等其实是为父母做的,孩子只是一名仆人而已。父母如果总是这样强调,时间长了,孩子不再爱学习就太正常不过了。

当然,父母用这样的语气表达,主要是由于对孩子学业的急切关注,所以口无遮拦。在思想深处,父母把管教孩子做作业当成了自己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情急之下就脱口而出了。在情感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表达上,到底怎么说才好呢?

父母应该用正面的、积极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提醒和要求,可以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你今天应该掌握20个单词”这样的话,向孩子提出清晰而且明确的要求。

责备式:“你怎么越大越……”

父母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带孩子出去吃饭,孩子在餐桌上笑闹不止,异常兴奋,即使是平时乖巧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大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是调皮不听话了,实际上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在某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兴奋而已。父母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客观情况,只会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这样空洞无用的责备除了使父母忽略孩子行为的真正原因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父母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成年人很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比如中彩票后的兴奋),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情绪是孩子行为的总指挥,情绪变化是大脑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平常的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新鲜的,令人振奋的,或者难以接受的。

在遇到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父母忍不住想要责备孩子时,不妨多点耐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孩子这么做究竟是主观故意的还是客观无法控制的。父母可以用一些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比如“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但我希望你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话比“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要有力量。另外,在孩子失去控制时,给予他们理解和同情,让他们能够感觉到,不论什么时候,父母都能明白并接受他们的情绪。对于不合理的行为,父母再针对孩子背后的情绪想办法帮他们改变。这才是合格父母应该做到的事。

警告式:“别跑,会摔跤的!”

教育孩子时,适当的警告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一个正在尝试探索新世界的孩子来说,有时候警告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

“别跑,会摔跤的!”这一饱含父母关爱、担心的警告,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父母确定孩子一定会摔跤。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与其警告,不如在孩子奔跑时建议他“系好鞋带,看清脚下”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