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西塞罗
CICERO
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
西塞罗身上体现着人性光辉,一种近似于基督精神的人性光辉。他从古罗马生活死气沉沉的知性中向前迈出一步,进入道德感知、自然情感、家庭生活、博爱慈善,有意识地卸下重担……
——安东尼·特罗洛普在介绍他的著作《西塞罗传》(1880年)时如是说
西塞罗是一位演说大师,他为罗马共和国辩护的演说深入人心,这也最终使他丢掉了性命。在他那个年代,作为罗马共和国最优秀的演说家,无人能出其右。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对罗马共和国有着不容置疑的奉献精神和耿耿忠心。他聪颖过人,受过良好教育,对西方文明一直有着深远影响。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在政治上是位“新人”——他的先辈们从未担任国家要职,但他却成为了古罗马政坛的精英之一。西塞罗年幼时就天资过人,跟随着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们学习。他先投身于法律学,然后转入政治领域。他平步青云,以过人的智力和精妙的口才而著称。
西塞罗从不因表现出虚伪的谦逊而受到困扰,古罗马人大多认同他对自己的认识。在贵族统治的政治系统中,他是个边缘人物,但他赢得了选民们的支持,在元老院谋得一职。当选时,他刚达到参选的年龄。公元前63年,西塞罗被任命为执政官,走向仕途的顶峰。随后,他迅速将自己树立为一位国家英雄。西塞罗察觉到贵族喀提林试图推翻共和国的阴谋,于是说服元老院将叛乱者判处死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以言辞挫败了尤利乌斯·恺撒。在执行死刑时,他对民众就说了一个词“vixerunt”(“他们死期已至”)。人们兴高采烈,大声欢呼,称颂西塞罗为“pater patriae”——“国父”。
在审判过程中,他往往能让陪审团和民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怒不可遏,时而唏嘘不已。他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复杂心境;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会使用修辞,就像他说的那样,要想赢下官司,就得“向陪审团的眼中撒灰尘”。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我是一名罗马公民。”这句话是在面对日益膨胀的国家权力时对公民权利的最好维护。西塞罗独具一格的语言风格改变了书面语的形式。他抽丝剥茧列出原因同时确保论点清晰的方法成为拉丁书面语的范式。
西塞罗死后100年,普鲁塔克称颂他为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国内动乱的年代,西塞罗塑造了宪制的黄金时代。西塞罗的思想带着理想主义,但他持之以恒,坚信民众生活中的美德可以使共和国焕发生机。西塞罗不愿卷入政治阴谋,破坏政治格局。公元前60年,当恺撒邀请他加入所谓“前三头同盟(”the First Triumvirate)时,他拒绝了。
西塞罗没有参与到公元前44年刺杀恺撒的行动中,但他在恺撒独裁统治末期积极地重新投身政治。在随后几个月中,他师从古希腊著名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发表了一系列抨击性的演说,共计14篇,反对恺撒的暴政以及他忠实的追随者马克·安东尼。这一系列演说如果最终不能实现,那将会是对政治自由的悲怆呼号。
恺撒的独裁统治迫使笃信共和理念的政治家远离政治,西塞罗转而投身哲学,聊以自慰。年轻时,他曾师从当时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们。
他知识渊博,在古罗马无人能及。西塞罗关于哲学价值的著作《荷尔顿西乌斯》在当时是必读之作。圣·奥古斯丁曾说,这本书对他改变信仰起到了很大作用。早期的基督教称西塞罗为“正直的异教徒”。
西塞罗将古希腊的思想引入了古罗马,这为此后2000年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偶尔有人批评他的作品为剽窃之作,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本来就没有强调原创性。他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些著作是抄本,我仅仅是在堆砌文字,我有大量的文字可以用来堆砌。”对于这样一位对西方哲学作出伟大贡献的人来说,这样的表述极为谦卑——他翻译了古希腊的书籍,创造了拉丁词汇以表示无法翻译出的概念,还阐释了主流哲学学派的观点。
西塞罗口无遮拦,因此招致杀身之祸。西塞罗将恺撒的养子,即后来的奥古斯都大帝屋大维称作“爱慕虚荣的年轻人,被美言几句就会得意忘形,丢了性命”。屋大维知道后,西塞罗的命运就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屋大维、马克·安东尼和雷必达不久后组成了“后三头同盟”(the Second Triumvirate),西塞罗被他们视为国家公敌。西塞罗犹豫不决地逃往意大利,途中受到士兵追捕,最终被残忍杀害。他被斩首,曾经在罗马广场上写下气势磅礴的战斗檄文的双手也被砍下。
据说,西塞罗在面对刽子手时如是说:“士兵,你所做的事情是不合适的,但请选一种合适的方式来结束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