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区块链技术的现实和未来
一直以来,科学技术都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引发了新闻媒体行业的革命,促进了电子商务的流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激发了社交的变革,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包括金融服务、出行服务等在内的各类新型社会服务方式,而且社会的协作模式和运作效率从整体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正悄然改变着社会。区块链作为近年来新兴的IT技术,对任何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信用背书的社会协作模式都可能会带来改变,并在金融服务、企业运作、社会生活甚至社会治理等领域引发深远的变革。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由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集合而成。区块链是起源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自2009年被提出以后,近年来已成为各大金融机构、IT公司、投资机构、咨询机构关注的热点,产业界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互联网全面发展以后,已经近乎完美地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问题,但是还不能自由地实现价值点到点的传递,价值的传递仍然需要中心化的可信第三方来完成,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区块链的出现能够在没有信任基础的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完成价值传递,因而被誉为创造信任的机器。由于其具有去中心、去信任及不可篡改的特点,区块链被认为可以应用在多种业务场景中,用来建立信任,提升透明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已经不只是在数字货币和支付结算领域,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交易、共享经济、食品安全、慈善等多个领域均有探索,而且还将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当前,区块链一方面带有耀眼的光环,另一方面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大量冗余存储、共享的数据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在去中心化、匿名的区块链系统中,使用私钥管理用户资产,私钥一旦丢失,对应的资产所有权也将丢失,而如今应用对于私钥保护基本上是用软件来实现的,理论上都存在被攻破的可能性;另外,链上敏感数据的保护与验证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既希望重要的信息对于无关者不可见,又需要相关者在一些场景下验证信息;除此之外,智能合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现有司法系统对智能合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问题,部分定性合同条款难以用代码来表述的问题,代码缺陷对智能合约执行影响的问题等。璞玉亦须雕琢,对于区块链的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
对于区块链,业内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过于乐观,看到区块链技术在比特币应用的成功之后,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快地为社会各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种态度则过于悲观,认为区块链存在的问题太多,除了比特币之外再无成功应用,且区块链可以做的工作传统信息技术完全可以解决,甚至更高效。有业内人士担心这又是一个被过度炒作的概念,最终会不了了之。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来源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具有无限制加入、匿名机制、公开账本、工作量证明共识算法等技术特点,这些特点比较适合支付结算相关应用,但不具有普适性。后来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比特币平台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多种底层平台,包括致力于打造“世界计算机”的以太坊平台、提供跨行业解决方案的HyperLedger项目下的Fabric平台、为受监管的金融行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R3 Corda平台等,这些平台相互影响并不断发展。目前区块链技术除了影响力最大的比特币之外,大部分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成功的应用不多,但是从当前各方面的探索中,我们也看到了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去信任的价值传递网络的巨大潜力。区块链技术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现在最重要的是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研究,特别是要吃透技术细节,结合实际场景,推动区块链相关应用扎实落地。在这方面,IT工程师们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虽然区块链技术仍在发展之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基础平台的不断完善,区块链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根据Gartner分析报告预测,预计经过3到5年的发展,区块链应用的落地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未来10年左右,整个区块链市场将趋于成熟,广泛应用在智能合约驱动类业务、数字货币业务、机构间和机构内业务及公共记录等领域。目前,已有众多从理论和业务层面探讨区块链的图书和文章,但是技术类图书却非常稀缺。本书对于区块链的开发做了系统的介绍,是献给站在IT前沿开拓者的佳作。作为IT从业者,此时更需要把握当下,因为未来已来。让我们怀揣梦想,一起努力,共同打造更加完善的区块链服务,用科技创造美好未来!
周天虹
招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