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大学生”
——大冰辅导员宿舍体验日记之二
(2013年6月24日)
一
上周某晚,从北门打车,司机师傅看到我们有人身穿毕业衫,便说道:“读大学真好,都有一个好前途,我的孩子也是大学生。”我们问:“您的孩子读哪个大学?”他的脸上露出毫无掩饰的喜悦:“这条路(成府路)直走,直走到头就是!”
显然,北京科技大学北门向西直走到尽头,就是北京大学东门。
我们纷纷向他表示赞叹和恭喜,他的兴致来了,一路上讲到女儿2011年高考录取时接到香港大学的邀请,但最终选择了北大中文系,自己每天奔波在北京城,想着女儿在燕园快乐学习,什么疲惫和烦恼都没有了。
二
周末,在校园请卫生班的师傅骑三轮车搬运物品。师傅姓李,快六十岁了,但精神头很足,还坚持不要钱。得知他是河南人,我便用颇似河南方言的家乡话和他攀谈。李师傅说在大学做老师很好,培养人的工作,还有假期。感觉师傅谈吐不凡,我便问他是否上过学,李师傅嘴角微微上扬:“我可是1977年第一届大学生嘞。”
瞬间,我感到贝壳校园的藏龙卧虎。
李师傅讲到,自己在省里师范学院毕业,就在高中教物理,每届学生的成绩都在学校里排名拔尖。有考入北大的,还有出国留学的。他更骄傲的是,自己三个孩子全是大学生:“我小女儿还是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哩,前年毕业考上重庆公安局的公务员了!”李师傅说,自己退休早,来北京就是想找个好大学环境,打扫卫生,锻炼身体,不让子女们担心。
手指五环广场南侧草坪,李师傅眼神满是欣慰:“我每天把这片地收拾得很漂亮,你们看着自己也舒坦,不是吗?”
我送给李师傅几包绿豆,请他辛苦工作的同时千万别中暑,他开心地憨笑了。
三
分享这两个故事,是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家中的爸爸妈妈,想一想去年夏天他们手捧你录取通知书时的神情,想一想每次通电话,你说“学习还行吧,没什么事”时,心里是否真的踏实。
前晚,我在8层楼梯间和一位同学谈心时发火了,我痛心于他的英语不及格,更痛心于他平日浑浑噩噩的状态和逃避消沉的眼神。第二天,我打电话想与他母亲交流,但很遗憾始终听不清老人家的方言。终于在当晚,我收到他的短信,大意是母亲年纪大了,不希望她为自己操心,一定改变现在的混沌状态。
这一次,我没有继续一贯的“大冰夜话”风格,只回了一个字“好”。因为我想,你应该不会真让母亲的担心再出现一次。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个镜头,黄晓明饰演的孟晓骏在课堂,面对趴在课桌上的学生们吼道:“你们的父母供养你们,不是让你们来这里睡觉的!”
每晚12点之后,我走过开着门的宿舍,看到游戏或娱乐节目闪烁的电脑屏幕,就很想吼上一句:“你的爸妈每天供养你200块钱学费,不是让你大半夜伤身体、混日子的!”
但我终归没有说,我理解同学们刻苦复习和考试过后,需要些许放松,我也相信同学们并不是真的混日子。
我只希望我的每一名学生,牢记父母在家里最骄傲、最常说的那句话:“我的孩子是大学生,他在北科大经管学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