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然资源南北差异
依照当代北京旅游发展状况,自然类旅游资源分为山水型和乡村型两类。两类资源的布局均呈现南北差异较大的特点。这一特点表明了资源现状的布局失衡问题,但也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北京自然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与优化方向。
1. 从“北山北水”到“北山南水”
“山水型”这一命名,是对当代北京自然类旅游资源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整体相互融合、形成旅游吸引合力状态的表述。整体来看,山水型旅游资源在北京市域北部和西部比较均匀,密云、怀柔、平谷、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等区县均有一定数量分布;市域南部资源数量较少,且吸引力不高。有一部分旅游资源以植物、动物为主要吸引物,但数量不大、整体分布规律不强,而且其吸引力当中的生物景观特色并不突出,多数是基于现有山水结构依附存在的,因此也被纳入山水型旅游资源之中(图3-6)。
图3-6 北京主要山水型旅游资源布局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具体来看,地文景观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域的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大多都集中在北京地理高程变化的边界附近,这有利于公路交通的直接到达和周边村落辅助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图3-7(a))。但与之相反的是,尽管北京的河流水系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但是以水域风光为主体资源的景区却依然更多地集中在市域的北部(图3-7(b))。即使是像京杭大运河、永定河这样知名度很高的河流,也没有支撑起城市南部旅游资源的发展。在目前北京的旅游活动中,山水共享的复合形态资源总体上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更大。同时,市域北部面积较大的湖泊、水库更多,南部水域资源则多以河段为主。前者更适宜利用水面开展休闲活动,更加适应当代北京本地旅游市场的需求,例如旅游人气较高的雁栖湖、金海湖、密云水库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为应对市场,南部河段的资源开发目前也主要以局部区域与休闲活动结合为主,还缺少对于自身水域动态优势的利用。此外,目前主要山水型旅游资源与市域北部“长城遗产带”重合度较高,无疑将继续拉大京郊旅游吸引力的南北差距。
图3-7 北京主要地文资源与水域资源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从整个市域地理环境格局来看,北京旅游潜在的山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整体分布均匀。这种均匀分布的态势,使山水型旅游资源具备了优化调整、形成整体均衡布局的可能性。城市南部的水体较为丰富,是未来北京整体山水资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优势条件。永定河与京杭大运河的知名度优势,可以成为北京南部水域风光潜在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支点。相信通过契合河段景观的旅游活动的发展,城市南部自然资源将得到更好的认知与利用,北京旅游“北山南水”的自然资源格局可以期待。
2. 从“北多南少”到“乡村环绕”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民郊野游憩需求的增长以及出行方式的转变,京郊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乡村型资源已成为北京旅游资源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京郊乡村旅游服务多数以村落、农户为单位,在生态资源基础上开展多样的休闲度假活动。对于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既有节奏舒缓、环境清新的乡村生活,也有贴近生态的田间劳动体验,还有嫁接在自然环境中的拓展、漂流、垂钓等娱乐活动。乡村型旅游资源涉及到度假村、产业园、部分综合性农家院等多种场所类型。尽管很多场所具有自然环境与商业设施相结合的特点,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是人们出游的普遍动机和主导诉求。
当代北京乡村型旅游资源总体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并展现出由近郊平原地区向远郊山地延伸的态势(图3-8(a))。目前,中心城区北侧的北七家镇、小汤山镇、兴寿镇等近郊区域的乡村型旅游资源密度最大。这里有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果蔬种植基地,同时由于临近市域北部的其他山水景区和长城遗产资源,发展了为数不少的生态度假村落。踏青赏花、果蔬采摘和红叶观赏等已成北京郊区典型的季节性旅游活动。尤其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小长假中,在通往北部乡村的各主要道路中,同样会出现与“国庆黄金周”类似的大规模客流、交通持续拥堵的现象。在本地市民短途出游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北京乡村型旅游资源同样面临布局失衡的挑战。
图3-8 北京主要乡村型旅游资源布局及发展前景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可以发现,尽管南部乡村型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但多数规模较大,大兴区庞各庄的西瓜、采育镇的葡萄、房山区长阳镇的樱桃等生态产业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北京近郊乡村型旅游资源布局具备“合拢成环”的可能。近郊是北京乡村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以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园区多分布在这一区域,具备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同时,平原地区用地条件更便于建设较为充足的配套设施。乡村型旅游资源有潜力在近郊平原地区形成较为清晰的环形结构。在环形外围的远郊区域,通常有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临近其他山水资源和部分遗产资源,是小型生态度假村落的良好发展区域。由于远郊区域很多地方的建设受到地理环境限制较大,因此其发展可呈现为局部延伸的空间特点(图3-8(b))。
目前,北京乡村旅游的主体参与者仍是本地游客,但由于人群数量大、出行时段集中、重游率高等原因,其整体市场份额很大,引发的旅游空间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旅游资源对于市域北部区域的倚重,与很多其他旅游热点相重叠,将加大资源保护、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北京乡村型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具备“在近郊平原成环,向远郊山水延伸”的发展潜力。这一态势将更加有利于中心城区外围自然资源的均衡与整合,为北京旅游资源布局的整体优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