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空间北京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空间总览

旅游资源是北京旅游吸引力的源头,是北京旅游空间的物质基础。它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旅游空间的基本格局。当代北京旅游资源的整体布局并不均衡,直接表现为不同区域对于游客吸引力的巨大差异。优势资源的集中直接限制了北京旅游空间整体均衡发展。这一问题在历史、自然、商业三大类旅游资源的布局中都有所体现。

1. 旅游引力之源

旅游资源对于异地人群的吸引力是北京一切旅游活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旅游资源,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就无从谈起,旅游空间及其另外两项要素——游客和旅游产品相应地也不会产生。

旅游资源的城市布局对于北京旅游空间的整体构架意义重大。首先,作为旅游活动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特色引发了旅游空间的产生,它在城市中的分布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旅游空间的基本格局。其次,旅游资源是旅游空间的第一要素,既是当下游客行为和旅游产品的立足点,也是未来游客行为引导和旅游产品研发的目标指向。旅游活动的发展、旅游空间的改善都要以城市的物质资源为根基。在当代北京旅游空间中,旅游资源在整体空间格局中占据明显主导地位,游客行为类型的单一和旅游产品的落后进一步突出了旅游资源的决定作用。只有资源布局整体优化,北京旅游空间才有可能全面提升和均衡发展。

广义上,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形的自然生态景观或者历史人文景观,也可以是无形的节庆活动、民间习俗等。但是无论是有形资源或者无形资源均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或者场所来完成其吸引力到游客愉悦感受的转化。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需要一种空间载体来容纳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旅游空间是本书的研究对象,因此本书中所指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及其有形空间载体的组合,二者密不可分。例如,节庆活动、传统民俗是无形的旅游吸引物,但其对外展示、人群参与的过程都离不开特定的区域或场所;反之,这些区域或场所离开了节庆主题或民俗内涵,可能也不再具备旅游吸引力。承办节庆活动的公园、承载民俗活动的街区才是本书所指的旅游资源。

此外,旅游资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判断一个区域或场所是不是旅游资源,只取决于其能否产生对于异地人群的吸引力。显然,人们在生活中的兴趣点和游憩需求会不断更迭发展。相应地,旅游资源的范畴必然是动态和开放的。例如,在商业购物资源中,书市书展曾经是国内其他省市游客来京“出差”的重要扩展活动区域,但在时代变迁中已经逐渐退出了旅游舞台;在当下收藏热潮的带动下,北京的旧货市场和古玩商店在旅游活动中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旅游资源的特征逐渐显露。因此,在“当代”这一基本时间框架内,本章内容将聚焦在目前北京具有显性特征的旅游资源上。

2. 均布但不均衡

在北京这样超大规模的综合性城市,对于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和区域无疑数量巨大、内容多样,很难做出非常明确的界定。通过近年来对于旅游热点、游客关注内容的持续观察和了解,以及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汇总,本书初步归纳出北京重要旅游资源的主干。其整体布局呈现为“均布但不均衡”的特点,即空间上的均匀分布与吸引力的差距并存(图3-1)。

图3-1 北京主要旅游资源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从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城市中心区域的密度最高,外围郊区相对比较均匀。细化至各个区域主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发现,北京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为“靶形”分区(图3-2(a))。城市中心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区域,资源数量大、密度高,以具有历史文化属性的资源为主。在建成区内,尽管当下北京商业资源的旅游吸引力并不突出,但其整体数量巨大、分布细密,形成了资源核心区的扩展“背景”。外围郊区,具有自然生态特征的资源占据多数,并兼有部分历史属性资源,构成了北京旅游资源“靶形”布局的外环。

图3-2 北京旅游资源布局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旅游资源布局的特征及其对于旅游空间整体结构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资源的数量和区位,更在于各处资源对于游客吸引力的强弱格局。与资源均匀分布不同,在城市核心区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建成区和郊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均存在南北差异(图3-2(b))。尤其是在郊区,市域北部无论是历史还是自然属性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引力强度均明显高于南部区域。这一差异在日常旅游活动中有很多典型例证,比如北部长城景区常年游客盈门,南部大兴和通州等区县旅游活动时断时续。吸引力的失衡是北京旅游资源布局更为重要的特征。

通过对北京旅游资源布局的分析,从“不均衡”看到现状存在的结构问题,从“均布”看到未来优化发展的潜力。旅游资源吸引力差异是当代北京旅游空间要素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会直接导致游客活动区域的集中和旅游产品重心的偏移,直接反映为主要景区人满为患、弱势景区门庭冷落。各区域旅游空间的失衡和旅游市场的分化,将进一步拉大这种吸引力差距,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同时,数量充足和均匀分布使北京旅游资源具备均衡发展的潜质,北京有能力对资源布局进行宏观上的调整和优化。

3. 资源本质与类型划分

在旅游学研究中,旅游资源有很多分类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按照资源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二是按照吸引物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把旅游资源分为资源导向型、使用者导向型和中间型三类库珀,弗莱彻,法伊奥,等. 旅游学[M]. 3版. 张俐俐,蔡利平,编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9.。此外,旅游资源还有空间边界、资源利用、活动性质等多种分类标准陈慧琳,郑冬子. 人文地理学[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51.。在我国2003年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被分为八个主要类别: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象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S/OL]. 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7-20-31-36-7.html.。但是,这一分类方法主要应用目的是全国范围多种旅游资源的甄别和管理,很难适用于不同特点城市的具体分析和研究。

资源本质是指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反映了旅游资源对于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内核。在一般的自然与人文两大部分的分类中,人文旅游资源所涵盖的范畴过于笼统。我国学者吴必虎提出,按照资源本质属性,旅游资源可分为历史、自然和商业三类吴必虎,宋子千,等. 旅游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0.。国外也有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历史文化、环境、娱乐以及其他杂项的相似分类方式Beech J, Chadwick S. The Business of Tourism Management.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6: 289.。这一分类方法对于北京这样综合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更为适用。

北京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自然、商业三大类。从资源本质上看,历史类资源以历史文化为基础,自然类资源以自然生态为基础,而商业类资源通常是按照市场需求人工创造形成的(图3-3)。

图3-3 北京主要旅游资源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当代北京旅游空间中,历史类资源无疑最为重要,是这座六朝古都的城市魅力之本。历史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遗产型和文化型两个方面:前者以物质遗产本身为核心,相应的旅游活动多为参观游览;后者更注重空间所承载的内容与氛围,旅游活动的参与性更强。自然资源和商业资源是北京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补充,是丰富活动类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山水型和乡村型两个方面。一般来讲,自然类旅游资源通常被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三个部分。但是,北京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较为特殊。一方面,北京的地文、水域和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融合性特征,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并不完全独立。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尽管资源具有自然生态与人工设施相结合的特征,但游客前往北京乡村旅游的主要诉求仍然是回归自然、在生态环境中放松身心,因此乡村也被纳入到北京的自然类旅游资源范畴。商业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购物型和娱乐型两部分内容,对应了游客在狭义的愉悦旅游活动中两种主要商业消费兴趣点。应当注意,在当代北京的旅游活动中,一些餐饮、住宿等基础活动已经具备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成分,甚至有些内容已经成为游客来京的重要体验环节,例如“吃一次北京烤鸭”、“住一晚四合院”等。但整体上,这些活动及其场所尚未形成独立的旅游吸引物,“吃”、“住”、“行”的基础支撑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4. 资源失衡,矛盾凸显

通过对北京旅游资源的总体梳理,可以看到,吸引力的差异形成了资源整体态势的失衡。优势资源分布过于集中是北京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问题,对历史文化资源过度依赖是北京旅游资源的类型发展问题。在当代北京旅游空间中,资源的失衡使得旅游活动的供需矛盾愈发凸显。

从整个市域来看,中心城区是北京历史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游客最为密集的区域。历史资源是北京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既包括众多的历史遗产,也包括承载北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对于大多数异地游客来说,这些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区域。同时,历史资源在北京的旅游资源中知名度最高,这对于游客出游决策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知名度代表了旅游景观的社会影响范围和在人们心目中的了解程度。异地游客,尤其是初次抵京的游客,往往会将最负盛名的景观列为出游目标首选。比例最大的国内游客,应当对北京历史资源中的很多景观形象并不陌生。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由新闻媒体、文艺作品、影像资料等多种传播途径较为直观地了解到这些空间的形象。但是国内游客对于这些“熟悉的”空间形象依然趋之若鹜,希望从现场体验中获得更为切实的认知。

北京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势并不突出,客源主要为本地游客和部分停留时间较长的异地游客。尽管分布在城区外围,但自然资源很难在整体旅游资源布局上发挥足够的均衡作用。此外,商业资源的产生和分布是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的。对于历史资源的过分依仗必然会造成商业资源的聚拢。这种发展规律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拉大了优势资源与弱势资源的综合实力差距。

同时,中心城区是北京人口最为密集、城市功能最为综合而复杂的区域,这里旅游活动与城市日常运转的矛盾最为尖锐,包括加剧交通拥堵、增加环境破坏、争夺服务设施、干扰工作生活秩序等多个方面。资源失衡无疑扩大了旅游活动对于目的地的负面影响。

诚然,北京既有的历史资源布局和山水地理形态是无法改变的。旅游资源的布局均衡不能依靠简单地增加景区数量来期望疏导人流,更不能用强制的“限”、“堵”措施打击人们的出游热情,而是需要依靠北京各个区域吸引力的整体提升来实现。工作不仅包括潜在历史资源发掘、自然和商业资源特色树立、城市多样优势推广等资源自身的优化,也需要借力于旅游产品多元发展、游客行为有效引导等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