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现状
旅游市场在宏观层面上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人群移动和经济活动的状况及规律,是把握当代北京旅游空间整体特征的重要环节。游客数量、游客来源、经济收入是旅游市场几项最重要的指标。近年来,北京接待游客总体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旅游产业在北京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愈加明显,旅游活动与北京城市空间之间的多方位联系日趋紧密。
1. 年接待两亿游客
从近十余年统计数据来看,北京旅游市场总体发展迅速,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仅在2003年,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接待游客数量有所滑落。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的旅游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游客数量连年创出新高。2011年,北京全市接待的游客人次首次突破2亿大关。在2013年,游客总量在此基础上又有巨大增幅,达到了空前的2.52亿人次,已经是2001年接待游客数量的2.23倍(图2-12)。
图2-12 2001—2013年北京接待游客数量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08—2012)、2012—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3,2014)等整理绘制。
当代,北京不仅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中转地和客源地。旅游业层面北京旅游市场的统计和研究通常分为三个方面: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本书中北京的角色是旅游目的地城市,其旅游市场按照游客来源可分为三个部分:入境旅游市场、国内其他省市游客来京旅游市场和北京市民本地旅游市场。入境游客包括了外国游客和我国港澳台游客。在总体数量大幅上涨的同时,三方面游客的比例总体来看比较稳定。国内游客是北京旅游人群的主体。其中,其他省市来京游客数量最多,约占总量的60%左右。近年来,北京市居民本地旅游活动发展迅猛,占游客总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32.6%上升至2013年的近40%。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于这一市场的监控、统计和研究。入境游客占比最小,数量相对稳定,但近两年开始出现下滑。由于北京游客总量的持续增长,入境游客的比例大幅下降,已经由2006年的2.87%滑落到2013年1.79%(图2-13)。
图2-13 北京游客客源比例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08—2012)、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4)等整理绘制。
与游客数量相比,旅游收入整体增幅更加明显。2001年,北京旅游总收入约为1088亿元人民币;2007年,这一数字突破了2000亿元;到2013年,北京全年的旅游总收入已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与2001年相比,2013年北京游客人数翻番,旅游收入增长了2.6倍。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外,以旅游为代表的品质消费水平大幅上升,是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北京旅游活动逐渐丰富,正在从传统观光的单一市场向多元消费市场转变,以往常被忽略的旅游空间中的商业消费场所值得予以更多重视(图2-14)。
图2-14 2001—2013年北京旅游收入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08—2012)、2012—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3, 2014)等整理绘制。
2. 入境游正在下滑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北京旅游空间优化的根本目标之一。尽管不到年接待游客总数的3%,但入境游市场值得首先关注。
从2001年至2011年,北京入境游客数量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在2003年和2008年出现两次下滑,分别为非典疫情和北京奥运会限制入境人数所致。在2011年,北京入境游客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20万人次。但从2011年开始至今,北京接待入境游客数量逐年下滑。在2013年,这一数字滑落到450万,已经与2007年至2009年的情况相当。
入境游客按来源分为外国游客和我国港澳台游客两部分,人数比例基本稳定在6:1左右。以2012年为例,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游客500.9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434.5万人次,占总数的86.7%;我国港澳台游客共66.4万人次,占总数的13.3%(图2-15)。
图2-15 2005—2013年北京入境游客数量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08—2012)、2012—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3, 2014)等整理绘制。
从洲际区域来看,亚洲游客(含我国港澳台游客)数量最多,欧洲、美洲次之。在2011年,这三大洲游客数量达到了北京入境游客总数的94.4%。2012年,大洋洲、非洲的游客数量有较大增幅,但洲际客源格局基本稳定。从客源国及地区分布看,美国始终占据首位,其次为日本、韩国。2011年和2012年,韩国超过日本,成为北京旅游第二大客源国。入境游客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德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具体位次每年会稍有变化(图2-16)。
图2-16 北京入境游客主要客源地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信息整理绘制。
通过入境游的客源地布局分析,可以看到北京入境旅游市场构成受到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出行距离的双重影响。近一半入境游客来自亚洲,这说明长途交通花费和时间成本仍然是国际游客到北京旅游的主要考量内容。早在2007年,伦敦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就已经达到1530万人次,是北京最高数值的近3倍,北京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差距明显。《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力争入境游客数量达到1000万人次。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这一目标已经无法完成。在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的基础上,优化自身旅游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吸引力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3. 来京游持续高温
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的游客是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部分。来京游市场是北京旅游市场的主干。
从数量上看,除2008年受奥运会限流措施影响稍有停滞之外,近年国内来京旅游持续高温,游客数量一路攀升,从2005年的8400万人次激增至2013年1.48亿人次(图2-17)。这展现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和奥运城市对于全国人民的巨大吸引力。同时,其他省市来京旅游的重游率有所提升,表现出北京旅游活动的内容正在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多元化发展,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持续和更新。
图2-17 2005—2013年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游客数量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08—2012)、2012—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3, 2014)等整理绘制。
客源省份方面,呈现出“周边多、北方多、经济较发达地区多”的分布特点(图2-18)。以2011年为例,来京游客最多的是河北省,占到总数量的17%左右;其次为山东、河南,均占到总量的6%以上;此外,游客较多的省份还有山西、辽宁、江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等,也均达到了国内来京游客的4%以上。与入境游市场相似,国内来京游客的客源分布同样受到出行距离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周边省份乘坐旅游大巴来京的团队游客数量众多。同时,北京旅游在国内总体上更受到北方游客的青睐。可以尝试判断,在目前中国城市型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中,相似的文化背景、语言、饮食习惯等条件是游客更为适应的,追求适应性的基础活动和追求差异性的愉悦活动依然是两个较为分明的行为层次。
图2-18 2011年国内来京游客来源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12)整理绘制。
4. 本地游发展迅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地市民的外出游憩活动并不属于旅游的研究范畴。但随着经济发展,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大范围延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市民外出的空间半径不断扩大,大量游憩活动已经完全具备了旅游的移动性、异地性和暂居性等典型特征。本地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市场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2005年,北京本地游客数量为4100万人次;2012年,北京本地游客数量超过9000万人次;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逼近1亿大关,8年时间内增长了一倍还多(图2-19)。按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的数字来计算,2013年平均每位市民在本地出游4.7次。
图2-19 2005—2013年北京本地游客数量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08—2012)、2012—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3, 2014)等整理绘制。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有65%的本地游客分布在北京郊区,只有35%左右的本地游客在城六区范围内活动(图2-20)。这一格局可以看作日常生活中北京市人口分布的一种“反相”。本地游市场快速增长,反映了当代北京市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体现了大都市紧张生活节奏中人们对于外出休闲、放松需求的日益增长,同时也说明,本地游客的出游目的、行为特点和空间分布与外地游客、入境游客均有明显区别。
图2-20 2011年北京本地游客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12)整理绘制。
本地游的迅猛发展,对北京旅游及其空间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首先,本地游数据统计缺少有效途径,游客数量、活动内容、分布区域等具体情况均不明朗;其次,本地旅游和日常游憩的界限比较模糊,有必要从技术层面予以具体明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此外,本地旅游重游率更高,与城市的日常运转存在更多交集,涉及的内容与异地旅游有所不同。本地游市场的科学发展及其空间的整合优化,需要更多管理部门和相关学科进行协作研究与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