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空间北京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文献综述

旅游学研究和城市空间研究都是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本书希望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旅游学等学科为基础,构建综合的研究平台,针对当代北京旅游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北京旅游空间的相关研究可归纳为旅游学基础理论及专项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研究、国外城市旅游发展状况借鉴、北京旅游及北京城市空间研究四个方面。

1. 旅游学基础理论及专项研究

旅游活动发端很早、历史悠久,但针对旅游现象的系统研究只有百余年历史1899年,意大利商业部长发表了《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从理论上对旅游现象的论述。信息来源:克里斯·库珀,约翰·弗莱彻,艾伦·法伊奥,等. 旅游学[M]. 3版. 张俐俐,蔡利平,编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随着近几十年全球旅游活动的发展,这一年轻的综合性学科不断完善。旅游学科的发展具有整体侧重于应用研究的特点;同时,由于各个国家旅游发展状况的不同,相关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旅游学基础理论是本书明确旅游和旅游空间基本概念、界定空间层级和类型的基础;旅游学各方面专项研究成果更为丰富,为本书旅游空间的具体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克里斯·库珀(Cooper)的《旅游学》和Contemporary Tourism(当代旅游)是旅游学基础理论的重要专著。前者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书中对于旅游学研究的主体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归纳,包括学科本身、旅游、旅游者、旅游业、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和未来发展趋势共七个方面库珀,弗莱彻,法伊奥,等. 旅游学[M]. 3版. 张俐俐,蔡利平,编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其中关于旅游的定义和旅游活动基础模型的论述是本书重要的理论基础。在Contemporary Tourism一书中,库珀从当代旅游系统、产品市场、游客、旅游目的地、旅游未来发展几方面构架了与当代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相对应的理论体系Cooper C, Hall C M. Contemporary Tourism:An International Approach [M]. London: Elsevier Ltd, 2008.。我国学者吴必虎、宋子千编写的《旅游学概论》是我国旅游学科的重要基础教材。书中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构建学科体系,强调旅游学研究中概念体系与发展管理并重,并着眼国际整体发展态势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构建理论基础吴必虎,宋子千,等. 旅游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其中旅游活动概念及特征、旅游系统分析、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类型等方面内容是本书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对于旅游发展管理的强调更是本研究目标确立的重要启示。此外,由彼得·罗宾森(Robinson)编著的Tourism(旅游)是一本侧重于概念解说和论述的著作,涉及很多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几十种旅游产品类型例如,有较为传统的遗产旅游、家庭旅游、自助旅游、艺术旅游等,也有新兴的农业旅游、社区旅游、美食旅游、医疗旅游等,还有偏重特殊兴趣的黑色旅游、探险旅游、性旅游等。参见:Robinson P. Tourism:The Key Concepts[M]. London: Routledge, 2012.

历史文化资源是北京旅游魅力的根本,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需要重点关注。戴伦·蒂莫西(Timothy)在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文化遗产与旅游)一书中,从遗产旅游理论及规划、遗产旅游具体类型空间管理两大方面论述了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涉及博物馆、历史地标、工业遗产、宗教场所等多种文化旅游的地域和场所Timothy D J.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An Introduction[M]. Bristol: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011.。由鲍勃·麦克切尔(McKercher)和希拉里·克罗斯(Cros)所著的Cultural Tourism(文化旅游)阐述了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的辩证关系,并按照合作或对立的程度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全面合作、工作关系、和平共存、平行存在、轻微干扰、初级矛盾、全面对立七个层次英文原文为:Full Cooperation, Working Relationships, Peaceful Co-existence, Parallel Existence/Blissful Ignorance, Mild Annoyance, Nascent Conflict, Full Conflict. 参见:McKercher B, Cros H. Cultural Tourism: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M].New York:Routledge,2004.。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很大,也有很多从观察视角上进行了创新,例如理查兹(Richards)的Cultural Attractions and European Tourism(文化资源与欧洲旅游)是一本以欧洲文化旅游案例研究为主的论文合集,其中一篇关于文化遗产旅游中供需矛盾的分析对本书人文观光景区研究的借鉴价值很大Richards G. Cultural Attractions and European Tourism[M]. New York: CABI Publishing, 2001.

保护环境、走可持续道路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共识。霍尔顿(Holden)的Environment and Tourism(环境与旅游)从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旅游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旅游、旅游中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论述了旅游发展的环境保护观念与应对策略Holden A. Environment and Tourism[M].2nd Ed.New York:Routledge,2008.。这方面的著作还包括海瑞斯(Harris)等的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Harris R, Griffin T, Williams P. Sustainable Tourism:A Global Perspective[M]. Oxford: Elsevier Ltd, 2002.、沙普利(Sharpley)的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旅游发展与环境)Sharpley 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Beyond Sustainability?[M]. London: Earthscan, 2009.等等。这些内容不仅与北京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直接相关,也是北京可持续旅游观念建立的基础。

旅游移动性和旅游交通的研究是旅游学一个重要的专项内容。其中,鲁姆森(Lumsdon)和佩奇(Page)编著的Tourism and Transport: Issues and Agenda for the New Millennium(旅游与交通——新千年的议题与日程)Lumsdon L, Page S J. Tourism and Transport:Issues and Agenda for the New Millennium[M].Oxford:Elsevier Ltd,2004.从旅游移动性特征出发,阐述了旅游交通与旅游多个方面的密切关联,包括可持续发展、目的地发展、历史城市等,也有部分绿色出行方式研究案例,对本书北京旅行交通线路的相关研究启发很大。相关研究还有佩奇(Page)的Transport and Tourism: Global Perspectives(全球视角下的交通与旅游)Page S J. Transport and Tourism:Global Perspectives[M]. 3rd ed.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9: 251-253.、杜瓦尔(Duval)的Tourism and Transport:Modes, Networks and Flows(旅游与交通——模式、网络和客流)Duval D T. Tourism and Transport:Modes,Networks and Flows[M]. 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007: 220-221.,等等。

旅游史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专门类别,是本书梳理北京旅游空间历史脉络及发展规律的基础,相关内容以国内文献为主。谢贵安等所著的《中国旅游史》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先秦时期直至当代中国旅游的变迁,包括旅游活动的兴起、进步、衰微、崛起等多个阶段,其间涵盖了很多关于北京旅游历史的具体内容谢贵安,谢盛. 中国旅游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彭勇主编的《中国旅游史》则从旅游活动内容、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典籍文化等方面呈现了旅游要素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脉络彭勇. 中国旅游史[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刘侗和于弈正所著《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M]. 孙小力,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从空间分布角度记录了明代北京的寺庙祠堂、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内容,是一本重要的北京旅游史记。金贝伦所著的《当代北京旅游史话》金贝伦. 当代北京旅游史话[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则以一种散文的方式轻松地展示了北京旅游活动的沿革与变迁。

还有一部分旅游学专项研究为本书思考综合手段解决城市旅游空间问题开阔了思路。例如,马伦(Malle)和亚当斯(Adams)编著的Event Management in Sports, Recreation and Tourism(运动、娱乐和旅游中的节事管理)从节事规划、运行、监控、评估、更新等方面论述了节事活动开发全过程的相关理论及实施方法,展示了节事活动在旅游活动时空布局调整方面的特殊价值Mallen C, Adams L J. Event Management in Sports,Recreation and Tourism[M]. London: Routledge, 2008.

2. 旅游现象的空间研究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以空间移动为基础的人地关系。因此,基于地理学的空间研究本身就是旅游学研究的一部分。对于旅游活动的地理环境、时空特征、景观审美和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旅游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即旅游地理学。郑冬子在《旅游地理学》中指出,旅游地理的空间是宏观空间与微观空间的综合,旅游地理的宏观认知是二维空间,在现实的地理空间中,人们获得三维的微观审美郑冬子,蒋梅鑫,廖伟迅,等. 旅游地理学[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3.。这一旅游的空间层级理念对本书研究思路影响很大。同时,旅游地理学研究框架对本书整体结构的梳理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例如,李永文主编的《旅游地理学》李永文. 旅游地理学[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中对于旅游资源、主体空间行为、旅游媒介等方面的关注是本书城市尺度旅游空间研究的框架基础,但前者注重地理学层面宏观与综合的考察,本书研究更侧重于城市具体问题的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类更加综合和宏观的人地关系研究,通常会把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讨论。例如,陈慧琳和郑冬子的《人文地理学》中指出,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双向和辩证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基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但也可以为保护资源和环境提供推动力陈慧琳,郑冬子. 人文地理学[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53-157.

旅游规划是旅游学应用研究与城乡规划学的重要交叉领域。这方面的著作和实际应用案例为数众多。例如,马耀峰主编的《旅游规划》马耀峰,严艳,魏峰群. 旅游规划[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是这一方面的基础教材,梳理了旅游规划从基础分析到市场营销规划、空间布局、产品规划、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保障体系和环境容量规划的全过程,帮助本书建立了旅游规划与旅游空间规划的不同层级观念。由鲍德–博拉(Baud-Bovy)和劳森(Lawson)编写的《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鲍德–博拉,劳森. 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M]. 唐子颖,吴必虎,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旅游规划操作导则,当中不仅涉及旅游设施的多项类型,也包括工作的具体流程,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技术指标,如设施的面积、供水量、酒店床位数,等等。但遗憾的是,本书中由于作者个人力量有限、北京旅游设施的具体数据掌握不足,并不能对该书中很多技术指标在北京的适用性进行准确判断。

有部分学者已经率先提出了“旅游空间”的概念,或是从城市空间层面对旅游现象进行具体研究。例如,吴志强和吴承照的《城市旅游规划原理》是一本关于城市旅游规划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的专著,为本书旅游空间优化思考建立了更加系统的观念,其中,从空间城市旅游空间基本单元到城市旅游发展的空间模式,再到城市旅游空间理想模式吴志强,吴承照. 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3-144.的具体论述为本书旅游空间概念建立和结构问题分析提供了借鉴。吴承照在《城市规划学刊》上发表的《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吴承照. 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 城市规划学刊,2005(3): 82-87.将城市旅游空间划分为多种基本单元,并探讨了这些单元组合及布局的模式,为本书在游客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分析提供了参考。又如,王欣所著的《旅游空间学说框架探讨》是一项基于地理学的旅游空间研究框架的探索。由布鲁斯·海勒(Hayllar)等编著的City Spaces – Tourist Places(城市空间与旅游场所),从功能和社会学角度,将都市旅游区分为会面、定向、闲适、舒缓及庇护、游戏、偶遇、私密等一系列场所类型Hayllar B, Griffin T, Edwards D. City Spaces–Tourist Places:Urban Tourism Precincts[M].Oxford:Elsevier Ltd,2008.。努森(Knudsen)和韦德(Waade)编著的Re-Investing Authenticity: Tourism, Place and Emotions(重铸真实:旅游、场所和情感),是从场所、心理学等层面对于旅游体验真实性的空间解读Knudsen B T, Waade A M. Re-Investing Authenticity:Tourism,Place and Emotions [M]. Bristol: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010.。玛萧克(Maciocco)和赛蕾利(Serreli)编著的Enhancing the City:New Perspectives for Tourism and Leisure(优化城市——旅游与休闲的新视角)以城市空间为主线,从旅游及休闲与城市空间的交互关系和对于空间提升的作用进行了哲学层面的研究Maciocco G, Serreli S. Enhancing the City:New Perspectives for Tourism and Leisure[M].London:Springer,2009.。肖(Shaw)和威廉姆斯(Williams)所著的Tourism and Tourism Spaces(旅游业与旅游空间)则是侧重经济学视角,从消费、体验和商品化等方面对于旅游活动涉及的空间和场所的建设进行了思考Shaw G, Williams A M. Tourism and Tourism Space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4.

此外,近年来旅游视角下的交叉型研究越来越受到高校建筑学科的重视。例如,2012年1月由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建筑系承办的“国际城市论坛”第6届大会的主题就是“TOURBANISM”(旅游城市化)国际城市论坛,即International Forum of Urbanism,简称为IFoU。第6届大会主题为“TOURBANISM”,是“Tourism”与“Urbanism”两词的合成。,有来自全球建筑院校师生数百人参加论坛,发表论文100余篇,涉及旅游的城市现象、发展趋势、景区的再生利用、旅游建筑等多方面内容。本书作者在这次论坛上宣讲了与导师朱文一教授合作的论文“Golden Week Tourism and Beijing City”(黄金周旅游与北京城)。

3. 国外城市旅游发展状况借鉴

旅游是当代一种全球化热潮。国外很多城市的旅游发展已经走在前面,值得北京旅游业、旅游空间研究在多方面学习和借鉴。本书对于国外城市旅游发展状况的借鉴主要包括城市旅游发展计划和特色旅游空间两个方面。

在2002年,伦敦市长利维斯顿(Livingstone)发表了Visit London(造访伦敦),介绍了伦敦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市长的相关工作职责,从领导与提升、市场发展、旅游产品发展等方面对此后三年工作进行了纲领式计划Livingstone K. Visit London:the Mayor's Plan for Tourism in London[R]. London: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2002.。在这之后,尽管未必由市长亲自主笔,但“伦敦市长旅游业发展计划”的工作始终延续。在2012年发表的新一期Tourism in London(伦敦旅游)当中,市长计划的研究内容已经更为具体,例如旅游就业机会创造、城市旅游吸引物排名、国际游客到达方式、伦敦的英国国内游客等Kyte S. Tourism in London[R].London:Greater London Authority,2012.。此外,在整个日本把旅游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东京系统的城市旅游规划已经有十余年历史,其全年各类节事活动的空间布局、旅游高峰的策略应对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参考。巴黎堪称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业各项工作成熟而有序,巴黎已经将“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性”作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巴黎旅游局. 巴黎可持续旅游业[EB/OL]. 巴黎旅游局网站. 2010 [2013-04-13]. http:// zh.parisinfo.com/巴黎实用信息/巴黎可持续旅游业.

特色旅游空间是特色旅游产品与城市空间的结合,是国外很多著名旅游城市的突出亮点,也是北京旅游空间具体改进需要借鉴的内容。各城市的旅游攻略、城市各级旅游管理方的产品推介网站,以及作者部分实地感受是本书获取这方面信息的主要途径。《孤独星球》是由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创办、在全球拥有很高知名度和广泛读者群的旅游丛书。其中,《巴黎》凯瑟琳. 巴黎[M]. 2版. 贺丹,陶雪蕾,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纽约》奥蒂斯. 纽约[M]. 甘铭,张海鹏,张晓涛,等,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伦敦》拜德罗斯. 伦敦[M]. 2版. 范英杰,程怡,霍守东,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东京》柳原. 东京[M]. 杨桦,茅十八,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迪拜》邓斯顿,卡特. 迪拜[M]. 李莉,李淼,韩月平,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等城市分册都为本书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和具体的信息。例如,巴黎的美食定制旅程、东京的樱花观赏、迪拜的休闲活动,以及各城市的全年的主要节事活动都是本书在旅游空间部分优化思考中借鉴的重要内容。

同时,很多城市的旅游局或是旅游业运营公司的官方网站也是本书了解各城市当前旅游发展动态、主推旅游产品内容的重要途径。其中,巴黎旅游局、纽约通卡网站都推出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种页面,展现出对于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视。此外,巴黎观光巴士网站、观光游船网站及卢浮宫网站,伦敦观光巴士网站、纽约的“我爱纽约”的城市品牌推介网站等均为自己的特色产品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非常直观的展示,为北京未来旅游空间的特色宣传和推广营销启发了思路。

4. 北京旅游及北京城市空间研究

近年来,随着北京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关于北京旅游市场的各项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为本书研究提供了很多统计数据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信息。从2008年至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连续发表了年度的《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08[R].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09[R].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0[R].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1[R].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2[R].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在公布每年北京旅游市场宏观数据的基础上,还就具体行业、政策法规和突出区域等进行了多方面专项研究。类似研究成果还有北京旅游协会编著的《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鲁勇.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等。宏观发展策略研究同样是北京旅游市场研究的重要部分。例如张凌云主编的《北京建设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对策研究》张凌云,郑杨. 北京建设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对策研究[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邹统钎等所著的《北京创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差距诊断与战略对策》邹统钎. 北京创建世界最佳目的地城市的差距诊断与战略对策[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等都是这方面的探索成果。随着北京旅游中本地游客的迅速增长,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北京旅游市场研究中新的热点议题。例如北京市旅游局编著的《乡村旅游的“北京模式”实践与应用》北京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的“北京模式”实践与应用[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北京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等都是这方面的成果。

此外,大量的媒体报道和多种北京旅游攻略、路书、手册、地图同样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详细、新鲜的资料。本书主要搜集的媒体报道包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等;主要搜集的旅游攻略类资料包括《老北京·新北京》、《北京旅游生活》、《北京旅游摄影》、《新北京导游丛书》、《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等数十件《旅游圣经》编辑部. 老北京·新北京:北京人文旅游全攻略[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 雷京华. 北京旅游生活[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8. 广角势力. 北京旅游摄影[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丁海秀. 新北京导游丛书:故宫[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果美侠,程贤兵. 新北京导游丛书:天安门·景山·北海[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于兰. 新北京导游丛书:颐和园[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

北京城市空间研究方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关于北京城市、建筑、景观的丰富研究成果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基础,大体包括城市空间研究、建筑史、新建筑和评选评论四部分内容。北京城市空间相关研究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是本书研究的立足根基。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相协调,是北京旅游空间优化的根本要求。其他研究成果还有董光器编著的《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董光器. 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朱文一编著的《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朱文一. 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M]. 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和《微观北京》朱文一. 微观北京[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金秋野所著的《宗教空间北京城》金秋野. 宗教空间北京城[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高巍所著的《纪念空间北京城》高巍. 纪念空间北京城[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王辉所著的《行政空间北京城》王辉. 行政空间北京城[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等等。北京建筑历史方面,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M]. 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 明清建筑)》潘谷西.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4卷,元、明建筑[M]. 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张复合所著的《北京近代建筑史》张复合. 北京近代建筑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都是该领域的经典读本。此外,由王贵祥、李路柯等编著的《北京古建筑五书》李路柯,王南,胡介中,等. 北京古建筑地图(上)[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刘畅. 北京紫禁城[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王贵祥. 北京天坛[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贾珺. 北京颐和园[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贾珺. 北京四合院[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着眼于北京古建筑的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承,非常贴近游客的认知。新建筑部分,有林美惠所著的《北京新建筑》林美惠. 北京新建筑[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北京新建筑指南》《建筑创作》杂志社. 北京新建筑指南[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等介绍性书籍。各种建筑评选和评论是建筑学相关研究的另一部分,尤其是由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至2009年的四次“北京十大建筑”评选。这些建筑物具有较高知名度,是旅游活动中较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景观,也是未来北京旅游产品优化中需要加强展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