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即脱离忧郁的樊篱让你的坏情绪灰飞烟灭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
忧郁已经变成一种很普通的心理疾病,
它不仅是一种很严重的负面情绪,
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
深度的忧郁比痛苦、惭愧、
悲伤等任何一种负面情绪更具杀伤力。
为什么会忧郁
忧郁是一种十分消极的负面情绪,它可以使你有事可做,令人动弹不得的同时,又被消磨掉了意志,却没有任何成效。忧郁的“前身”是闷闷不乐,但如果屡碰霉气,当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如同决了口子的河堤,一发而不可收,任由它的摆布。
人是唯一具有意识和情绪化的高级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是,人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追求,即七情六欲。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看法,其中夹杂着自己的喜怒哀乐,透露着我们的喜好或厌恶。当失去亲人和朋友、与别人为某事而大动干戈、遭受批评或过于后悔而自责时,我们就会心情不愉快,产生低落情绪、入睡困难、坐卧不安等忧郁现象。
在生活中,事情不能总按照我们的意志发展,一旦不符合我们的希望,我们可能就会感到失望、忧郁。所以,每个人都有忧郁的时候。比如,富裕的人为自己的财富增值而忧,贫穷的人为购买所需物资而忧;貌美的人为自己的容颜衰老而忧,丑陋的人为自己的长相而忧……
上面的忧郁都是短暂、轻微的,都是人类为了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追求的需要。通常,人在经过短暂的忧郁过后,就很快变得正常起来。
其实,适度的忧郁有助于提高防备的意识,从而唤起积累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其实并不是教我们整日忧心忡忡,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目标的实现不仅使我们得到了所追求的事物,还使自己有了某种成就感,这让我们感到很快乐、幸福。但这种快乐和幸福似乎是非常短暂的,新的追求和烦恼又接踵而来。
因此,在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里,人们的快乐感并没有因此增加多少。相反,有些人的快乐感还不如以前,这成了摆在人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人生难题。哪些人容易忧郁呢?
(1)失去亲人的人。一些人一旦失去亲人,就失去了亲情和依靠,造成心理上的真空,导致一时无法适应未来的生活。
(2)经常在工作中遭受批评的员工。一些员工如果经常在工作中遭受领导的批评和大家的孤立,性格就会日渐变得忧郁。
(3)家庭不和睦。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家庭成员,长时间遭受家庭成员的虐待,心理倍感失落而无助,就常常会感到忧郁。
(4)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妇女通常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再,承受着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她们处于更年期激素水平的波动阶段,身体可能随时会出现某种不适,加上不断上升的精神压力,在工作上难以竞争过精力充沛的年轻女性,很容易忧郁。
(5)压力大、不善于沟通的人。这些人通常精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善于沟通,致使这种状况得不到释放,就会感到忧郁。
现在,快节奏的竞争生活使人们身上的担子和压力越来越大。有数以亿计的人疲于奔命于生活之中,在复杂的人际交往面前,一不小心就会“心灵受伤”,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忧郁者占了亚健康状态的大部分比重。
对同一件不愉快的事件,每个人的忧虑是不一样的,即,反应的程度不一,对待的方式也不一。有的人遭遇失败和不幸时,经过短暂的忧郁后,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能够很快从忧郁中走出来;有的人对自己的付出和损失却耿耿于怀,终被忧郁所累。
但是,大部分人不会主动消除忧虑情绪。长期忧虑的最大恶果是导致很多人患了胃溃疡、心脏病、失眠等疾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有人去克服自己的忧郁。通常,我国民众往往只会注重一些表面上的症状却忽视了精神上的源头因素。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在他著的《快乐的诀窍》一书中说,“不要为明天而忧虑,因为明天还有明天忧虑;一天的各种困境让一天担当就足够了。”他还说:“无论如何都要为明天早作打算,深思熟虑,但不要焦虑不安。”
忧郁尽管可以缠绕人的精神,但它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当产生了忧虑的不良情绪之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方法进行调节治疗,方法如下。
(1)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弄清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
(2)学会分析自己的担忧是否有道理,是否值得?找出一些克服的方法,限定自己为这些事忧虑的最后期限,而不要把它们放到心里。
(3)寻求自己新的计划和目标。可以通过一些文娱活动,如长跑、跳舞、郊游和游泳等。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经常与亲朋好友聚会等。
总之,忧郁是最具杀伤力的负面情绪。当一个人忧郁的时候,他会在工作或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缓慢,自我评价降低,无形中给自己加了一道墙壁,把自己彻底地孤立和封闭起来。严重时,忧郁者会发展成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则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患者常常出现心理压抑、郁闷、沮丧、反应迟钝和萎靡不振等抑郁症状,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生活中的例子不胜枚举,接下来的一节着重谈谈忧郁的最终恶果——抑郁。
抑郁犹如毒蛇缠身
长期忧郁的结果导致抑郁症。抑郁症初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心灵所承受的痛苦会越来越大,很可能就会发展成为中度或重度的抑郁症患者。这时,患者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工作失败,常常会毫无征兆地产生自责感,对人生丧失信心,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患者的心理持续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现在,抑郁症成了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表现为:以持续的心理低落为特征,对生活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陷入一种绝望的心理境地而不能自拔。有人把它比作“心灵的感冒”,其实它比感冒更难以摆脱,它会导致精神的沉溺,使人欲罢不能,牢牢缠住所有光临它的人们。
患上抑郁症的人经常感到莫名其妙的疲惫,休息后却不能得到缓解。通常,抑郁患者走路一多就感觉到累,平时容易急躁,对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弱,懒得去做家务活,甚至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表现为低落、消极的负面情绪。在心理上,他们对理想的理解总是不现实的,认为世界是黑暗的,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很难在生活上取得成功。
在全世界,有5%~10%的人患有抑郁症。在我国,超过3600万的人患有抑郁症,其中有10%~15%的人有自杀倾向,且女性为男性的两倍。我国需要心理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更多,估计高达1.9亿人,平均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抑郁症占女性所有疾病的首位,好发于青春期、经前期、产后及更年期。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类疾病,我国每年由于抑郁症导致的经济负担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
抑郁作为一种不良情绪,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这种心理疾患的不良后果并不是只有自杀,它也可能导致杀人,使一些无辜的人受到伤害。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中,大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不敢直接去咨询心理医生,特别是一些女性患者和农村地区的患者,因为他们怕受到别人的歧视。
由于抑郁症的隐蔽性,一般人都不会察觉自己心理的异常,如果这时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就会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犹如下例中得了“心病”的人。
清朝时期,有一个眼睛红肿的病人,去找名医叶天士看病。叶天士看到这个泪流不止、神情忧虑的病人后,仔细地进行了一番望、闻、诊、切,说:
“你的眼病并不严重,只需几贴膏药便能治好。但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在七天后会长出恶疮,那几乎是致命的。”
病人听了,心中恐惧万分,连忙跪下请求说:“请叶神医一定要治好我的病,我将重重报答您。”
叶天士连忙把他扶了起来,说:“不过你的病还有救,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有一个方法可以使你转危为安,但你必须按照这个方法认真遵守执行才可以医治好,那就是:你在每天临睡前和早晨起床后,用手仔细揉搓两脚心各360次,一次也不能少,如此这般坚持,最后肯定能渡过难关。”
病人将这位大名鼎鼎的医生的话奉为圣旨,回到家里,虔诚地依法而行。七天很快过去了,这位病人不但眼睛好了,而且脚心也没有长出恶疮,而且精神倍感清爽。
于是,病人便向叶天士道谢。叶天士微笑着对他说:“你的眼病其实是你长期的忧虑所致,只有用上药,你不再去想它,眼睛自然痊愈。但你的心事很重,你的眼痛不得不令你去想,心里担忧绝望得不得了。我让你揉搓你的双脚,自然你就不会注意你的眼睛了,而且揉搓脚心还可以使你去火定神,补肾强身。如此这般,心病一去,眼病自然就会好了。”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叶天士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帮助病人治愈了眼疾和抑郁。其实,我们就像这位患眼疾的病人一样,常常会遇到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如果不及时跳出,就会陷入抑郁不能自拔的境地,后果非常严重。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抑郁对人的危害,而是慢慢地忍受它的折磨。
深度的抑郁常常会导致自杀,70%以上的自杀者都是因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有一个美国的妇女,由于沉重的生活压力,患上了抑郁症。她为一切而焦虑,为一切而心急如焚,哪怕一丁点儿的小事,都会使她暴跳如雷、耿耿于怀。生活的一切对于她来说,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时间愈久,她对生活愈感到绝望。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同时,又认为自己死了,留下的5个孩子会受苦受难。于是,她在自杀前,也把自己的5个孩子全部杀死了。
一个患了抑郁症的人,情绪会持续低落,思维反应非常缓慢,变得不善言辞,行动迟缓,精神抑郁,在生活中处处被动,而不愿意与人相处,甚至就像上例中的妇女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说过:“医生治病时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只管治疗身体疾患而不去治疗心理疾患,然而人们的身心其实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一些医学权威对此也曾有一些研究结论,他们说:那些住院的病人当中超过50%的人都是因为情绪紧张过度而引起健康状况恶化的。如果把这些病人的神经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则没有发现他们的神经与精神健康人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们的焦虑根源并非是因为身体的神经出现生理障碍,而是由沮丧、焦虑、失败、惧怕、苦闷和绝望等情绪问题导致的。处于忧郁状态的人如果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积极面对现实和困境,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就会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美好的环境,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如今,医学界正倾向于一种新的医疗方法,即所谓的“心理疗法”,于是心理咨询师出现了。心理咨询师们认为,那些认真工作和喜欢照顾别人和在事业上有贡献的人易患抑郁症,那些工作紧张繁忙、人际关系紧张和生活环境改变的人也易得抑郁症。比如,工作压力大,经历亲人的生死别离,事业和生活受挫等,都会引发抑郁。另外,那些消极不自信的人易得抑郁症,那些缺乏家庭温暖的妇女和儿童也容易得此病。
从医学上讲,抑郁症大多都是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几点是最关键的因素。
1.遗传方面的因素
有时,抑郁症在家庭中会集中出现,如果父母得了抑郁症,孩子得该病的几率为10%~13%。特别是双胞胎子女中,这个几率还要加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
2.生物化学方面的因素
当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或各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时,即可确认得了此病。
3.病症方面的因素
心脏病、癌症、糖尿病、激素紊乱和一些晚期病症等都可导致抑郁症,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需要时,也易得此病。
我们无法改变遗传、疾病和环境等方面的客观条件,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尽力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宽容大度地对待一切事情,友好地与别人沟通,正确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抑郁呢?
烦恼是心智的沉溺
德国著名诗人曾说过:烦恼、忧虑像一把摇椅,它可以使你有事可做,但却不会使你前进一步。烦恼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牢牢地束缚着你,让你无奈地沉溺下去。
富兰克林曾说:烦恼是心智的沉溺。一个心态不好的人,烦恼总是与之有缘,一个接一个地来,其实,大部分烦恼都是无中生有的。如果你能把握住自己的心态,烦恼也就不驱而散了。
有一个人被烦恼缠身,整天郁郁寡欢,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到一群采石的汉子正在休息,突出的肌肉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他们喝着水,抽着烟,有说有笑。他连忙走过去问道:“你们看起来很快乐,能教给我解决烦恼的方法吗?”
汉子们说:“坐下来歇会儿,抽支烟,喝杯水,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没有感觉到快乐,于是上路继续寻找。
又一天,他来到了一片草原上,看到有一个牧童正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笛声,逍遥自得。他连忙走上前去,说:“你看起来很快活,能让我也快活吗?”
牧童回答说:“骑在牛背上,沐浴着春风,吹着笛子,什么烦恼都消失了。”
他上去感受了一番,仍无济于事,又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
又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寺庙,看到庙里面有一个老和尚,向其说明了来意。老和尚说:“阿弥陀佛,施主是来寻找解脱的吗?”
他点了点头,双手一拱说:“请大师不吝赐教。”
老和尚说:“有人捆住你了?有人威胁你了?你有不幸来临了?”
“都没有。”
“既然这些都没有,何必说解脱呢?是你自己捆住了自己呀!”
他幡然醒悟,拜谢而去。
烦恼只是自己心理上的体验,尤其是由自己造成的。例中的人被自身积累的烦恼所捆绑,而不得解脱。经老和尚点拨后,他才明白——没有人使自己烦恼,所谓的烦恼只不过是自己捆住了自己。这正应了佛家那句名言:世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通常,我们会感到心里很烦,但进行短暂的折磨和权衡之后,又会恢复愉快的心境。当人处于特定的生活事件或情境中时,总有挥之不去的烦恼,任由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培根说过:“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担忧、惦念,就会毁了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导致思想到处乱转,而丧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烦恼使人的表情很难看,使人愁眉苦脸,使人的脸上长满皱纹,使人脸上的皮肤产生斑点、粉刺,甚至使人头发灰白、脱落,没有什么能比烦恼忧虑使一个人老得更快了。烦恼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滴滴的烦恼敲打着你那怯弱的心。
烦恼真得有这么可怕吗?当然不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坚强地面对它。
当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这使我们处在了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主动地位。这时,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看清问题的事实,找出事情发生的内在根源,进一步找出解决它的办法。
为了避免烦恼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办法来消除烦恼心理。
1.考虑最坏的结果
做一件事情时,若不能确定它的结果,则不妨先假想事情真的很糟糕。其实,正因为你这样想,才常常容易发生坏的结果。但它的最大好处在于,当接受了最坏的情况时,心地就坦然起来了,就一心想到解决问题上面来了。
2.万一成功了怎么办
你不妨试着想:“万一成功了怎么办?”或许你认为“这太难了”,那就更应该试试看,其实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这就像我们买彩票,没有人抱着“如果不中奖该怎么办”的心理去买彩票。这种烦恼非常奢侈,如果自己这么一想,事情还没有开始,自己就胡乱操心,很可笑!一般人都希望自己中奖,同理,当你要做什么时,只要想着“希望能成功就好了”。
这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而是一种高情商的心理反应,我们如果要实现成功的梦想,就应该用这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个问题。这么一来,你快乐无忧的同时,做事自然就胜券在握了。
别折磨自己
人只有一段短暂的人生,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和成功。我们不应浪费时间去做情绪上的无用功,不应为别人的错误去折磨自己,不应为世俗的偏见来惩罚自己,也不应为自己的错误而过于难为自己。
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但在抑郁面前,很多人选择悲哀地驻守。开始,我们都向往生活的美好与完美的人生,但命运多舛,生活总会给我们制造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一旦走不出那段暗淡的日子,就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与折磨之中。
在日本,有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在一家大公司应聘的时候,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考试。在后来公司公布的考试结果里,录取榜上却没有他的名字。这位青年得知这个失望的消息后,深感灰心,抑郁和绝望的阴影袭上心头,顿生轻生之心。事后,幸亏医院抢救及时,青年才没有自杀成功。
过了不久,他应聘的那家大公司给他发来消息: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只是在统计考分时,电脑出了故障。于是他被那家大公司录用了。但当那家公司知道了他自杀的事情后,坏消息又很快传来,他被公司解聘了。原因是:一个正常的人如果连如此小的打击都承受不起的话,又怎么能适应公司高强度的节奏呢?对公司建功立业更是无从谈起。
这个青年虽然在考分上名列第一,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但没有打败自己那颗脆弱易受挫的心。他心理的最大障碍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遇到事情会给自己施加人为的压力和紧张。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人像上例中的日本青年那样,一时的受挫而导致灰心丧气,进而止步不前,这样等待自己的只有失败。那个日本青年的失败之处在于,压力和脆弱扭曲了他的心灵,导致他的心理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生活中,当我们感觉不爽的时候,不必悲伤地躺在床上,而任由失败的泪水横流,其实泪水濡湿腐蚀的不是枕被,而是那颗脆弱而不堪一击的心灵。面对眼前的困难,我们与其想不开而怨天尤人,不如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出障碍的解决之道,重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而不是跟自己过不去,更不是自己折磨自己。
如果人们只想追求自己的快乐,这个愿望似乎很容易实现。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坏情绪都是来自身边的人:他们生气,自己也生气;他们发愁,自己也发愁。别人成了我们情绪的传感器,给我们造成了这样的感觉:要想让自己快乐,就首先得让别人快乐。因此,我们在一些小事上不必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更不必向别人逞强,这样无异于是自己折磨自己,自己不妨宽宏大量一些,先让别人多一些快乐,而自己则会得到付出的快乐。
要想自己活得快乐,就不要牢牢抓住自己或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让自己变得心力交瘁。世上的烦恼实在是太多了,没有必要一古脑地都装入大脑中,否则自己又怎么能够承受生活中更多的是是非非呢?
人们往往都是这样,简单的道理,一听就懂,不愉快发生在别人头上的时候,自己也会劝解,真有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味道。而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往往很难冷静处理。快乐同生活的其他道理一样,也需要历练。我们应该把生活中发生在自己头上的事情慢慢积累消解,这样时间长了,你在烦恼面前肯定会有惊人的免疫力。这时,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下面是一个寓意深远的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父亲教他5岁大的儿子在开满鲜花的院子里使用割草机。当父子俩割得正高兴的时候,屋子里的电话响了,父亲进屋去接电话。而儿子则把割草机推上父亲最喜爱的郁金香花圃,不一会儿,就把郁金香花圃割了个七零八落。接完电话的父亲看到这个满目狼籍的景象,非常愤怒,下意识地举起了他那握紧的拳头,这时孩子的母亲走了过来。
她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丈夫温柔地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养育我们自己的儿女,而不是养郁金香。”少顷,这位父亲的怒火消失了,一切归于平静。
故事中的母亲是一个懂得生活智慧的人,她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是因为小事而折磨自己,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具体的细枝末节。
有时,朋友可能有意无意地伤害你,你不必为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朋友或别人伤害了你,用不着暴跳如雷,你应该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你失去一件珍贵物品的时候,也不要忧心忡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无休止的忧虑和愤怒对你来说,确实是太过残酷,更为可怕的是,自己在折磨自己。真应了那句话: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因此,我们只要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傻到自己折磨自己的境地。
当心情郁闷的时候,不妨到乡野小路上去大口大口呼吸清新的空气,闻一闻泥土散出来的芬芳,看一看一望无垠的翠绿的山野大地,夜晚听一听草丛中那奏着蛙鸣、蛐蛐和溪水潺潺的万籁之音……
没有人肯为你的忧郁买单
一个人如果无休止地烦恼,就太不值得了,因为即使你烦恼得身心俱疲、头痛欲裂,也不会有一个人肯为你负责,而且这种坏情绪还可能影响你的父母亲朋。因此,烦恼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它直接导致了你的失败,而且还不被人理解。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你是永远的输家,没有一个人肯为你的烦恼买单。
你为了忧虑和烦恼可以呼天抢地,可以茶饭不思,也可以任由忧虑和烦恼的阴影笼罩你的方方面面,甚至你还可以为了它而自杀身亡……但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个人的行为引起,不会有一个人肯为你负责任,这在别人看来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甚至会被别人当作笑柄。
所以,我们为了自己的烦恼和忧愁而牺牲自己,实在是不值得。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无聊的事情值得你去付出精力呢?让我们看看大音乐家贝多芬是怎么做的吧!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他26岁的时候,耳朵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在28岁时,他发现自己的听觉系统有了很大问题,而且日益严重,他感到十分忧心。但他又不愿意告诉别人,再加上爱情的挫折,他烦恼、暴躁到了极点。
1802年,他的坏情绪到达了一个顶点。当时,他住在维也纳的近郊,找了很多医生来医治他的耳病。医生们都弄不清病因,使用了各种治疗耳病的方法却丝毫不起作用。贝多芬伤心到了极点,几度打算自杀,甚至写下了遗嘱。然而,他心中燃起的音乐烈火烧掉了这一次的精神危机:“难道这个世界就不能收留我吗?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值得我留恋的吗?难道自己死后没有一个牵挂和怀念的人吗?不,我不能被生活击垮,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之后,他放弃了所有的应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之中。过了两年,第一交响曲走红后,他又创作出了几部奠定他音乐圣人地位的作品。从此,他的人生迎来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到达了音乐艺术的极致。
虽然贝多芬一生非常坎坷,但音乐方面的成就为他带来了不少安慰和快乐。他视音乐为生命,用他的音乐天才和如火如荼的创作热情为大众奉献了一支支有着崇高艺术水准的音乐曲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激情。
生活对我们来说,有数不完的烦恼和忧伤。即使你经历一次忧伤,也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一定的阴霾和伤害,因为发怒和忧伤产生的痛苦远远比事件本身带给你的伤害多得多。你那无边无际的忧愁有如高山上的流水,慢慢吮吸着你的心灵之泉,如若不补救的话,总有一天,你的心灵因干涸而变得没有生气,最后不可避免的恶果则是扬尘起沙和干裂。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当你对一件事物吹毛求疵,甚至斤斤计较的时候,千万不要烦恼,烦恼的后果只会把事情搞砸,而且还不会有人为它负责任。最后,请记住,不要烦恼,因为只有你一个人为它承担后果,没有人会为它买单。只有蠢人才会在意那些毫无意义的小事。
在此以清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所著的《不气歌》作为本节的结尾:“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气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此歌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而不失道理深刻,寓意深远。
自己是自己的救星
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窗时,一定还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陷入某种困境和弱势时,你不要期望别人来支援你,更不要以自己的处境来乞求别人的怜悯。在人生的道路上,唯一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重要的是,你要努力找到上帝给你打开的另一扇窗。
每个人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但不要一股脑地说出来,我们何必让别人承受不快乐的情绪呢?面对忧郁要坚强一些,尽可能地把笑容留给别人,而不要给别人增加一些不快乐的因素,否则,他们表面同情你的同时,内心流露出更多的是不屑和敷衍。即使是情同手足的朋友,也要倾诉有度,不要给对方增加过多的烦恼。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总是即兴发挥着好情绪,总是即兴发泄着坏情绪,而不管别人的反应,结果往往得罪了朋友,自己也快乐不起来。
一次,有一个抑郁的人去医院看病。在医院他担忧地对医生说:“晚上我常常失眠,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愁和烦恼。”
医生对他进行一番详细的检查后,发现他没有任何疾病,只是情绪不佳而已。所以,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并做一些乐事。医生说:“城东的马戏团的表演非常精彩,特别是那个小丑的表演精彩绝伦。你如果去了,一定会让你的忧愁和烦恼一扫而光,还会让你发笑,从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病人”无奈地说:“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因为我就是那个表演的小丑。”
这个故事颇耐人寻味,寓意是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忧伤,只有自己多多地自我了解,自我化解,才有可能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和改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非常注重人际关系,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贵人的提拔相助,以便自己一飞冲天。于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见有机可乘,便专门扮演一个个“救世主”的角色,让前来求助的人屡屡破财。结果,上当的人屡见不鲜,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
当前,社会上流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有的人只想不劳而获,期望自己有一个富爸爸,将自己人生的一切问题都一步到位。有的人经常抱怨自己没有生在富贵之家,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就能省去很多奋斗的汗水。其实,看看那些生活在富贵之家的纨绔子弟们有多少能真正成大器的?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辛勤的过程决定一个人的贡献,而不是结果。对于别人的优越,你用不着闷闷不乐,上帝不会把人生的快乐偏袒于某些人,只要你收起你的不平和沮丧,快乐的生活就一定会眷顾你。在社会上,哪一个杰出人物在开始的时候不是一贫如洗呢?你如果只想着守株待兔,梦想着机会来到你的身边,就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自己如果是一个草包,即使你拥有再硬的关系和后台,也是无济于事的,就像三国时期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一样。所以,只有自己奋发图强,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看下面一个寓言故事。
一次,天上下着大雨,有一个人躲在屋檐下避雨。这时,他突然看见观世音菩萨正打着伞走过来,便对观世音菩萨说:“观世音菩萨,你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走一段如何?”
观世音菩萨说:“我自己在雨中,而你在屋檐下,檐下无雨,你用不着我度。”
这个人不由分说,立刻跳出檐下站在滂沱大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这回该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没有被雨淋着,是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没有伞。所以,度我的是伞。如果你想度,不要找我,请找伞去。”观世音菩萨说完就走了。
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一件麻烦事,便去寺里求观世音菩萨,他发现观世音菩萨塑像前已经跪着一个人,那人长得和观世音菩萨如出一辙、丝毫不差。
于是这个人又充满疑惑地问:“你不就是观音吗?”
观世音点了点头,继续跪拜。
这人感到很惊奇,又问:“你为什么拜你自己呢?”
观世音菩萨笑道:“我和你一样,也遇到了难事,但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呀。”
我国有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也。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所以,寓言中的观音自己拜自己。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修养,正确认识和塑造自我,就会成功地铸就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生活中的你需要过什么样的日子,需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自己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拯救,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人生,去坦然接受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终会有一天,我们会走出生存的困境,彻底地解救出自己。流淌自身汗水换来的成功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和感到荣耀的事情,因此,自己拯救自己是最大的人生快乐和幸福。
学会将忧郁转个弯
忧郁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抽身而退。我们要学会将忧郁转个弯,当发现自己有忧郁的倾向时,一定要给自己限定一个“至此为止”的期限,彻底切断外界带给心灵的羁绊。
在生活中,我们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精神状态,要经常注意自己的情绪波动。当心情愉悦时,我们常常感觉生活既幸福又美满,觉得自己一天到晚都充满快乐,总能圆满解决一些生活琐事,而且能够与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反之,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总感觉生活是那么严峻和残酷,总感觉到处都是危机,总感觉别人怀有不可告人的丑恶动机,总感觉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协调,于是自己主观地臆断周围的人和物,看什么都不顺眼。其实,只是真实情况被自己的不良情绪“歪曲”了。等过了心理的低谷之后,我们的心情可能又发生了变化:看啥啥中意,吃啥啥香……一切都变得积极起来。
很多人不习惯于情绪好坏的调节,好的时候一切都好,坏的时候一切都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事只凭感觉行事,任由情绪左右我们的心灵,而失去了准确判断是非的标准。比如,我们遇到好情绪的时候,任由高兴的心情纵横驰骋,甚至还会有些盲目乐观;遇到坏情绪的时候,任由低落和坏心情流满我们的心田。这样,我们自己的生活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任由情绪来左右我们的一切:一会儿生活在天堂里,一会儿又生活在地狱里。
其实,在没有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一下自己,细想一下,自己就会发现,生活绝不像自己心情很坏时所认为的那样消极和沮丧,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主观臆断,被情势牵着鼻子走。我们总可以控制自己,总可以不发脾气,总可以不说丧气话,这样就不会感到失落,就能超越忧郁,而不要以为自己心情不好,就放纵情绪蔓延。
俗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心情总可以由我们来选择: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立刻提醒自己,把事情看得开一些。我们不可能避免已经发生的情况,不如让时间去冲淡这一切吧,等事情过后,就不会耿耿于怀了。
学会转变坏情绪,就是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要对生活感恩,生活不好时,要想得开,看得远。
学会自我调节,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活中的一点毫不起眼的小事,就可能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难以释怀的偏激,这直接影响我们对以后事物的正确判断。所以,我们不要想当然,不要期望事物的完美,要善于从不合理的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要学会见好就收。
学会调节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是我们的另一必要本领。特别对一些就业压力很大、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否则,一些由不良情绪引起的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会随时找上门来,甚至导致精神崩溃而自杀。
学会自我调节,可以使我们远离那些忧郁、悲痛、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可以使我们轻松、愉快地生活,而不至于失去心理平衡。所以,只有善于疏导自己的情绪,正确面对现实,以正确的态度适应各种环境和问题,增强自己的承受力,才能不被不良情绪所左右,才能保持持久的快乐。
当抑郁的时候,我们何不停下来,或参加郊外旅游、唱歌、游泳等业余活动,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找亲朋好友一起分担,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我们只有善于将情绪化解,才能得到更大的身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