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THE UMWELT
主体世界
神经科学家、贝勒医学院感知与行为实验室主任、神经科学与法律协会创始人,著有《隐藏的自我》。
1909年,爱沙尼亚生物学家雅各布·冯·魏克斯库尔(Jakob von Uexküll)提出了“主体世界”概念,他用这一概念描述了一个简单却常被我们忽视的现象: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动物会注意到不同的环境因素。他以壁虱为例进行了说明,这种昆虫没有视觉和听觉,只能依靠感光和对丁酸味道的敏感度生存。无背鳍鳗则依赖于电场。对蝙蝠来说,空气压缩波才是最重要的信息。不同的动物感受到的世界都是它们的“主体世界”,而更大的世界,不管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称之为“世界”(umgebung)。
有趣的是,几乎每一种动物都将自己的主体世界等同于“外在”的整个世界。同理,作为人类,为什么我们不想想在我们的感觉之外是否还有更大的世界吗?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名声斐然的楚门的所有生活其实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真人秀节目。最后,有一个观众问节目制片人:“你凭什么认为楚门最终也不会发现真正的世界呢?”制片人颇有信心地说:“因为我们只接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我们总是止步于自己的主观世界。
如果要理解那些生命里的未知,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条猎犬。我们的长鼻子上密布着20亿个嗅觉细胞,我们湿漉漉的鼻孔能呼吸各种气味的分子,而鼻孔中间的缝隙能让我们在嗅的时候气体流动更充分。哪怕你拖着软塌塌的双耳走路,挡住了很多味道,但这仍不会影响你的嗅觉。有一天下午,你尾随主人出去溜达,你突然想到:没有发达嗅觉的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呢?当味道微弱的时候人类如何感知世界呢?如果追寻不到气味的来源,他们岂不是很痛苦?
我们肯定不会因为嗅不到气味而痛苦,因为我们只接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没有猎犬一样敏锐的嗅觉,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差别。一个孩子直到上学之后,才会明白蜜蜂能感受到紫外线,而响尾蛇能感受到红外线,才能明白大量的信息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是无法获得的。根据我的非正式调查,我发现很多人并不知道:人体能感受到的电磁波谱只是整个波谱的十亿分之一。
色盲可以很好地阐释我们对主体世界的浑然不觉:如果不是发现别人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颜色,色盲者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颜色存在!而先天失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片黑暗”或是本应该充满光亮的“黑洞”。就像猎犬对人类的猜想一样,我们对盲人的猜想也是有偏差的,他们没有失去视觉,因为他们不会意识到这种失去,可视的光谱不是他们主体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潜在感觉通路的研究愈多,我们就愈认识到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只是现实环境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态系统里,我们的感觉系统还勉强够用,但一旦放在更大的背景中就捉襟见肘了。
如果主体世界的概念能深入大众,就一定能发挥作用,因为它描述了有限知识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了那些我们无法获得的信息和无法想象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回头想一想你每天听到的政策批判、宣传口号及各种声明,你就会明白,我们应该出于对未知的敬畏而更加明智、谦逊地去表达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