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有一种倾国倾城叫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胸中有才气,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会流露出一种高雅而别具一格的书卷气,让靠近的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受。
女人要读书,要学会读书,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力量,做有意义的事,成就自己的人生。
有才情,才会有格调
女人无论是哪一种格调,都必须要明白,唯一可以提高才情的方式,就是读书。
奥黛丽·赫本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女”,但她也是爱好读书的典范。
“二战”期间,所有的物资都被纳粹霸占,包括食物和服装,这是人赖以生存的两大要件,但平民却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这些东西。奥黛丽也是常常食不果腹,以至于只能靠喝水来维生。在已经没有任何食物可以吃的时候,奥黛丽就躺在床上看书,借此来忘记饥饿,也填充自己的精神。
她的两个哥哥总是嘲笑她说:“连饭都吃不饱,你还有闲心看书!”她反驳说:“读书的时候,心里会变得很安静,都不觉得饿了。”
侵略者一面剥夺居民们的食物和自由,一面用食物和自由作为诱饵,以此引诱意志不坚定者成为叛徒。很多人为了食物和自由供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人的操守和品行有时候抵不过一个面包。
然而,奥黛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书籍带给她的不仅是精神上的充足,更是一种身体上的满足。读书常常让她忘记饥饿,也让她的精神更加充实,她始终选择相信父亲的选择,也坚持自己的理解。纵然,父亲的离开给了她和母亲很大的伤害,但她认为,父亲的所作所为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所以奥黛丽不愿意以个人的想法去左右父亲的选择。战争结束后,奥黛丽获得了人生的新机遇,也顺利消除了与父亲之间的误会。
谁又能说奥黛丽的高雅气质不是书籍的功劳呢?她自幼惨遭家庭变故,却还能保持完美的人格,处处与人为善,这不得不说是书籍让奥黛丽获得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她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造就了她之后不同寻常的人生。
一个人的容貌,前二十年是父母的基因给予的,至于二十岁以后,其美丽一定跟自己的修养有关。一个女人,她的物质生活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她的容颜,但真正的美丽,我想,它首先与女人的内心相关。正所谓“相由心生”。其实,真正美丽的女人,都是那些情怀柔软、善解人意,而且不抱怨、不唠叨的女人。也就是说,美丽,它与情怀相关,与教养相关。教养不一定是知识,不一定要学富五车。
教养有时候是一种通透的悟性,藏在举手投足之间,是一种温婉如水的气质,它以一种婉约和持续的姿态自然流露出来。在我们生活中,高雅的女人,无论身处何地,总会为周围的人带来一种身心的愉悦,让人愿意接近。
才情高雅,格调出众,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充实,它是女人一生引以为傲的资本。
爱读书的女人有气质
腹有诗书的女人,她的气质自然优雅大气,周身都散发着令人侧目的魅力,就像一坛深藏的美酒,被端上了桌台,那沁人心脾的酒香,令人沉醉其中。
为什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情怀、有教养的女人,会洋溢出一种气质,只有气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从这点看来,女人没有必要怕衰老。年华就像陈酿,越酝酿越有味道。
女人的高雅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后天,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逐渐修炼得来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修炼途径就是读书。
读书让女人学会善良,学会自尊,学会微笑。
很多人说奥黛丽身上带着一股极少有的与生俱来的美,但她的魅力也是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才散发出来的。她的高雅才情,少不得书籍的功劳,读书的乐趣,让她看起来纯情高贵又温暖可亲。
读书,往往不能一两日见效。经年累月的时间轴承,在滚动的间隙,让女人变得不一样。读书的女人,面容变得从容,心境开始娴静,其从内到外散发的气质是令人瞻望的,让人倍觉亲切的。而不读书的女人,往往会变成所谓的市井小民,甚至动不动便骂街的泼妇类型。
奥黛丽读书,不是像林徽因那般以书为食,人人奉之为“才女”,奥黛丽是以书为友,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生活的能量,不是才女,却能说出诸多令人振聋发聩的名言。
她说:“美丽的眼睛能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德,美丽的嘴唇只会说出善言,美丽的姿态能与知识并行,这样就永不孤单。”
“选择一天,好好地享受——直到极致。我认为过去的经历能帮助我享受现在,我不愿浪费当下的任何一点去为未来苦恼。”
她的话很多被人们奉为经典名言。不只是因为她是名人,而是因为她说的话,能够激起人们的共识。
这何尝不是读书的功劳?
书籍是女人的“妆”。
女人化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化妆,是改变体质,改变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改善皮肤、精神充足,是身体自身的“妆”。第二层,是通俗意义上的化妆,涂脂抹粉,让容颜看起来美丽娇艳,是外在的“妆”。第三层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心地善良、乐观生活。女人的气质和修养才是永远美丽的根本,这一层是最困难的“妆”。
女人最高雅的品位,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培养一个完人。
英国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气质又是相通的。
一个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打扮得可爱,就去读书吧,这是世界上一流的美容。
不读书,人往往会走回到从前的愚昧和野蛮状态,精神田园永远是一片光秃秃的荒漠。相反,人一旦有了书读,就会走近文明,走近成功,也就会获取一份智慧,一份欢乐,一份沉甸甸的人生感悟。
一个优秀的女人,仅仅拥有高贵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她更需要坚实的内在因素做后盾,这就是悠远的书香气息。
腹有诗书,女人的气质也会变得不一样,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谦逊。自然而然,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在不断地攀向新的高度,每一天也都因此变得有了意义。
生活就是一本书
读书,读的并不是时尚杂志和报纸,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它是沉淀岁月冲刷的沙金,很重,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
在书籍的海洋中游弋,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我们便获得了人生的充实和安宁,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真谛。
假如除去经济的因素,天下的女人,可分为读书和不读书的两大流派。
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焕发。而失眠的女人眼圈乌青。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也不像美容食品。滋润得好的女人,驻颜有术。失养的女人,憔悴不堪。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三个月之内,也是看不出来的。
奥黛丽常常会把人生当作一本书,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能从中得到体验。
十岁的奥黛丽刚刚适应在伦敦郊外寄宿学校的生活,母亲就携全家迁往荷兰的阿纳姆。“二战”即将爆发,只有在自己的祖国,中立国荷兰,这位单身母亲才感到些许安全。后来,奥黛丽称母亲这个举动为“最后的英明之举”。
奥黛丽刚过十一岁生日,德国人就攻占了阿纳姆城。在随后的岁月里,食物和自由变得匮乏,并成为间谍的诱饵。那场浩劫令奥黛丽失去了朋友、叔叔和两个哥哥。
在她十六岁时,期盼已久的自由终于到来。一家人虽然幸存下来,对战争的记忆却终生无法挥去。
“如果我们知道阿纳姆会被德国兵侵占五年之久,我们一定会饮弹自杀。当时,我们以为噩梦下周就会结束,也许六个月后,或者明年。我们就是这样一天天捱过来的。”她曾说,“如果你听说或读到有关纳粹的任何令人发指的行径,不要怀疑。事实比你想象的还恶劣。”
奥黛丽还说:“在战争中,我们失去了一切:房子、财产和存款。但是我们毫不觉得可惜,因为活下来就是财富。那样的年代,你经受了死亡、贫穷、危险,从而加倍珍惜和平与安全,体会命运的莫测,懂得珍惜生活。缺衣少食,炮声弥漫,这一切都让我看重自由和生命。从这方面讲,经历‘二战’对我起了积极的作用。战争让我拥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之后获得的美好事物都感激涕零。我对食物、自由、健康、家庭和生命都怀有强烈的尊敬。”
正是这段难忘的岁月对奥黛丽的人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她的为人处世和性情才会变得温暖而坚定。不会轻易就动摇心中的念头。因为这段生活的经历就是一本极为精彩的书,风风雨雨、坎坷羁绊都在其中。
对我们来说,生活可能不会如此坎坷,我们更渴望寻求一种与内心世界相吻合的情感碰撞。在生命的某一天,会突然感悟一种心灵的升华和生命的回归,内心深处就有一种淡淡的神往。
把对生活的渴望和追寻,通过读书释放出来,成为一种对生命永久的歌唱。
事实上,读书就是读生活。读书不仅仅是寻找生活的踪迹,更不是空虚生活的无奈之举,而是一种真正灵魂上的升华。从书中得到生活的灵感和启发,这才是最重要的。
懂得读书的女人,能够从文字中获得力量,久而久之,连容貌都会发生改变,变得从容且淡定,宠辱不惊,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有根本的改变,变得积极向上,努力乐观。
作为女人,有时候不需要太多浮华的生活,沏一杯清茶,手捧良书一本,静静地在书的世界里徜徉,岂不是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