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林徽因一样优雅,像张爱玲一样强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向林徽因学习如何经营幸福(1)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希望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希望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秘密和感受,

而给彼此一个合适的距离,尊重对方的这些要求,会增加幸福指数。

爱情需要理智

爱情让人愁肠百结,让人生死不忘,让人失去时连呼吸都变得那样疼,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飞蛾扑火。所以才会有人说,情是这世上最毒的药,一种融入骨髓的毒药。

爱情到底是什么?也许100个人有100种答案,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面对爱情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优雅的女人,情感是细腻丰富且理智的,会用理智让自己的爱情更完美。

林徽因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不是她对建筑学的贡献,也不是她文人的气质,而是她错综复杂的情感生活。没有哪一个女人不喜欢被人捧在手心、被人狂热地爱恋着,林徽因也会因为爱情的到来而欢喜,她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了很多版本,成了人们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题。但是毋庸置疑,面对爱情她是冷静的,所以她和徐志摩只能成为好友,而发生在康桥的爱恋也只能成为人们喜欢听的故事。

1920年,对林徽因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父亲要去欧洲游历,而她有幸被带在父亲身边。这次的旅行,让她告别了少女时代,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在那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中,她汲取新的知识、认识新的朋友,而对于一个花季少女来讲,这些新的事物带给她的是鲜活与神奇的美丽。

有人说,如果她没有漂洋过海,没有出生在书香世家,也许徐志摩就不会为她倾倒,就不会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

林长民到了英国之后忙着应酬,很多时候林徽因不得不一个人待在家里,对于一个远离故土的人而言大概没有什么比他乡遇故知更让人开怀的了,而徐志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林徽因的生活中的。

在那些无聊的时间,林徽因甚至幻想过能出现一位英俊、儒雅的绅士陪伴自己,而徐志摩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符合她的要求的,所以对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少女来讲,徐志摩的出现没有带给她欣喜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徐志摩和她总是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谈论各地见闻、风土人情、故家旧事等,也谈文学艺术,谈论某位诗人或某位作家的作品。而每每谈到艺术时,徐志摩身上散发出的浪漫主义激情总是令天性敏感细腻的林徽因激动而亢奋。

他们经常走出室外,在康河绿波边,在金阳沐浴的垂柳下,漫步吟诗。林徽因的灵性和艺术气质、活跃的思维、明澈的见识,深深地吸引了徐志摩。尽管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是他还是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林徽因。他对林徽因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徐志摩饱含深情地为林徽因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少女的心弦被拨动了,但是她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所以她在激动、幸福之余又不知所措,于是便有了林徽因1920年康桥的《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挎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慌乱过后,林徽因的理智占了上风,她求助于父亲帮自己写了拒绝的信件,但是徐志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林徽因在一封回信中说:“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徐志摩为了跟林徽因在一起,不惜逼迫怀有身孕的妻子堕胎离婚,他的极端行为,吓到了林徽因。林长民虽然很欣赏徐志摩,但是对他对自己女儿的感情却并不赞同,于是带着女儿不告而别。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这是林徽因所作的《深夜里听到乐声》,里面一句“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表达了她对于徐志摩爱情的态度。林徽因面对感情无疑是理智的,所以她及时地与徐志摩保持了距离,不仅是平时相处的距离,还有精神上的距离,她将他视为朋友,超出友谊之外的情感统统隔绝。

林徽因的朋友费慰梅女士曾说过:“徽因对徐志摩的回忆,总是离不开那些文学大家的名字,如雪莱、曼斯菲尔德、伍尔夫。我猜想,徐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国诗歌和英国戏剧的世界……同时也迷惑了他自己。我觉得徽因和志摩的关系,非情爱而是浪漫,更多的还是文学关系。在我的印象里,徽因是被徐志摩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然而她只有十六岁,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得那样世故。她不过是父亲身边的一个女学生而已。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没有引起这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子的对等反应。他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已经选好的婚姻。”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并非没有浪漫主义情结,只是让浪漫里融入了理智,让她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着距离的分寸,让自己永远理想地存活在诗人的梦里。她的这种思想在《致沈从文》中明确地表达了出来:“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或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

泰戈尔来中国的时候,徐志摩将自己对林徽因的爱告诉了他,泰戈尔还试图做徐志摩的说客,但是最终却爱莫能助,不得不用诗歌来惋惜徐志摩的爱情:“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它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徐志摩的爱情在“唉”声中结束,而当他们再相见时,林徽因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家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林徽因最终成了他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也许对于他来讲,记住那美的瞬间和红尘一笑,足矣!

林徽因的理智让她除了对徐志摩心怀愧疚之外,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她毫不避讳地说:“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林徽因的理智是她对家庭和婚姻的承诺,既然选择了梁思成就全心全意地去爱他,哪怕外界有再多的诱惑也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所以当她发现自己对金岳霖有了超出友谊之外的情感时,她毫不隐瞒地告诉了丈夫:“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梁思成对她的爱是无私的:“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梁思成的无私让林徽因更加坚定了对丈夫的忠诚,她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而金岳霖也被梁思成的宽容和大度感动,从此之后只以朋友的身份和情感来对待林徽因。以林徽因的理智和智慧,她难道不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吗?更何况她是一个以家为一切之上的人,她的选择毋庸置疑,但是她却将自己心中的“痛苦”拿来和丈夫分享,这么做唯一的理由就是要给金岳霖一个再恰当不过的位置而已——亲密的朋友。所以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们以邻居和朋友的身份和平共处,金岳霖再没有越雷池一步。

在对待感情上,林徽因无疑是理智的,而她的聪慧也值得我们借鉴。《菜根谭》中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唯有在冷静的思考下,人类的智慧才能发挥,分辨才会清晰,思虑才会正确。所以我们只有冷眼观人时才能发现对方真正的人品、知他的善恶,对于别人的话要冷静地分析,才能知道哪些是谗言、哪些是忠言,才能正确地分辨出其中的真实与虚假;至于情感,我们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分辨出这份情感是不是适合自己,才不会因为一时的诱惑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事理,才能够了解真相,如此才能研究出更深奥的理论。

爱情永远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所以很多人认为爱情不需要理智。因为太理智就会让激情消失,爱情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这种说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面对感情我们失了理智,就会感情用事,人的感情也会因为没有理智而在后期变得脆弱无比。

爱情需要理智,只有能够面对感情理智思考的女人,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分辨出对方炙热的情感是不是适合自己,才不会被迷惑,才会做出明智的决定,少让自己受伤害,才会知道在恋爱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负起什么样的责任等等的问题。

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女人不再是附属品,幸福也不用再寄托在男人的身上,所以女人在拥有独立意识的时候,能够在体验感情的同时,理智地分析感情,弄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

缺乏理智的女人,不会保护自己。有心理学家说,女人要比男人感性得多,所以很多时候感情会凌驾于理智之上,让其成为自身发展的弱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被激情和热情焚烧殆尽。没有理智来驾驭的爱情,不会变得长久。想要做一个拥有长久幸福的女人,就要像林徽因一样面对感情时冷静自持,做一个知性和理智的女人。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

徐志摩说:“也许从现在起,爱、自由、美将会成为我终其一生的追求,但我以为,爱还是人生第一件伟大的事业;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别的自由了……”

爱情永远比婚姻更有激情,所以相对于婚姻人们更向往和喜欢追逐爱情,其实爱情和婚姻一样,美好的结局比良好的开端更重要。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在《克莱默夫妇》中,妻子在某日的清晨醒来后,亲吻了自己熟睡中的宝贝然后不辞而别,后来人们才知道她如此决绝地离开是因为受不了婚姻生活的琐碎,受不了丈夫总是以工作忙碌为借口,对她的漠视。于是人们不得不思考,是不是爱情遭遇了婚姻就会溃不成军?其实不然,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只要我们用心经营就能够得到幸福。林徽因用其一生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证明了婚姻是爱情的归宿,会让相爱的人更幸福。

世间真的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奇缘偶遇,徽因初遇梁思成是在她十四岁的那一年。

“父亲大约十七岁时,有一天,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当时名林徽音)。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还很年轻,并不急于谈恋爱,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绸缎衫裤,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女神的存在,可以陪自己并肩而行,和自己一起肆意地享受青春,而林徽因无疑符合了梁思成年少对伴侣的梦想。当时的他们虽然有父母的授意,希望可以结成连理,但是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他们都希望可以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结成伴侣。虽然之后林徽因陪同父亲去了英国,并在那里结识了徐志摩,但也正是徐志摩让林徽因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于是再没有丝毫旁骛之心,只钟情于梁思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