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成都市参与“一带一路”的基础分析

一 成都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

(一)进出口贸易总额稳步增长

根据成都统计年鉴数据,2012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475.57亿美元,增长20.29%。其中,出口总额为303.70亿美元,增长24.41%,占四川省出口总额的79%;进口总额为171.87亿美元,增长13.02%,占四川省进口总额的83%。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9位,增幅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2012年,成都市出口303.70亿美元,增长24.41%,占四川省出口总额的79%。一般贸易出口小幅增长,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出口快速增长。一般贸易出口99.89亿美元,增长6.75%,占全市出口的32.9%,占比下降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168.56亿美元,增长46.97%,占全市出口的55.52%,占比上升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出口35.16亿美元,增长65.11%,占全市出口的11.58%,占比上升2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19.31亿美元,增长106.12%。

2012年,成都市进口171.87亿美元,增长13.02%,进口额占四川省进口总额的83%。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31.8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1.77亿美元。其中,主要进口商品集中在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印刷电路、航空设备及零件、矿产品、汽车等机动车辆及其零件、其他机器及零件等领域。

(二)外资企业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2年,成都市共有243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其中,进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345家,比上年增加3家;进出口上5000万美元的企业139家,比上年增加70家;进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38家,比上年增加5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3.57亿美元,增长55.97%,占成都出口总额的53.87%,比去年上升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推动成都市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62.23亿美元,增长42.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5.16%,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已成为推动成都市外贸增长的主要区域。

2012年,成都市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农产品、家具、鞋类、医药产品等特色产品为补充的出口商品格局,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达218.79亿美元、163.69亿美元,增长46.58%、51.66%。

(三)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2012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475.57亿美元,同期增长20.29%。进出口总额的总量和增长幅度主要体现在亚洲,由2011年的162.3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29.40亿美元,增长幅度达29.18%。其他大洲表现较为平稳,欧洲和北美洲的进出口总额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均接近100亿美元,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比重较小(见图6—1)。

图6—1 成都市与各大洲进出口贸易总额

2012年,成都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场分别出口122.96亿美元、66.79亿美元、91.57亿美元,增长49.45%、6.98%、39.58%,占全市出口的40.50%、22%、30.16%;对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分别出口9.05亿美元、9.30亿美元、3.95亿美元,增长11.27%、1.47%、101.68%(见图6—2)。

图6—2 2012年成都市对各大洲进出口贸易总额

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目前,成都市已和2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经贸往来关系,美国、荷兰、中国香港居成都市出口市场前三位,分别出口89.02亿美元、25.21亿美元、22.24亿美元,分别增长40.18%、23.64%、-8.92%。2014年成都市实际到位内资3414.8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1.3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6个,实际利用外资100.16亿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6%。截至2015年上半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68家,稳居中国中西部城市第一位。具体而言,成都对外贸易在各大洲均保持贸易顺差,以北美洲和欧洲顺差最大,其中,北美洲的贸易顺差达到89.29亿美元,比例占到贸易总额的97.51%。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

成都是西部与南亚经济合作最多的城市,在与亚洲各国的经贸往来过程中,成都与印度的进出口贸易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的进口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10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有了一定提高(见图6—3、图6—4)。成都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未来双方在服务业外包、机电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具有宽广的合作前景。巴基斯坦是成都与南亚贸易的另一个重要伙伴,进出口额在1.5亿美元左右。阿联酋和沙特同样是成都市在亚洲的重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维持在3.3亿美元左右,且具有较大贸易顺差。其中,成都对其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等领域。

图6—3 2011年成都与部分亚洲国家进出口额对比

图6—4 2012年成都与部分亚洲国家进出口额对比

(五)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欧洲国家的经贸往来

欧洲是成都进行对外贸易的重点区域,近两年的进出口贸易额超过90亿美元,贸易顺差在30亿—40亿美元。受数据来源的限制,这里仅讨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俄罗斯。总体而言,与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荷兰和德国构成了总量上的主体,其次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根据四川省商务厅最新数据,荷兰已成为成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并在成都市设立了中国西部首个贸易代表处。双方进出口贸易额由2011年的21.1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5.89亿美元,增幅达18.34%(见图6—5、图6—6)。而在双方进出口贸易额的构成中,成都出口商品额占据绝对优势。成都主要对荷兰出口机电产品、化工品、金属制品等商品,主要从荷兰进口化工品、光学医疗仪器、机电产品等。截至2013年,荷兰累计在成都投资设立49家企业,实际到位外资金额7亿美元,涉及农业、电子、化工、医药、环保、银行、保险、咨询等行业,壳牌、阿克苏诺贝尔、飞利浦、联合利华、帝斯曼、荷兰邮政、荷兰航空等知名企业已在川投资落户。随着航空物流合作不断发展,双方未来经贸合作潜力仍然很大。

图6—5 2011年成都与部分欧洲国家进出口额对比

图6—6 2012年成都与部分欧洲国家进出口额对比

根据成都市外事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成都市共批准德商投资企业53家,已有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德国邮政等10余家世界500强在内的德国企业落户成都,态势良好。2013年成都与德国进出口总额为15.0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98%;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大中小微型计算机、鞋类、服装、塑料及其制品、家具、灯具及照明装置等,出口额排第一位的是大中小微型计算机(出口额5.57亿美元),进口额排第一位的是航空设备及零件(进口额1.59亿美元)。成都市有1000多家企业与德国有着直接经贸往来关系。

截至2013年年底,成都共批准设立英国投资企业94家,到位资金2.14亿美元。英国在蓉投资按行业划分主要有化学药品制造、工业气体生产、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等,渣打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怡和集团、汇丰银行、葛兰素史克公司、阿斯利康、英美烟草集团等知名公司均在蓉有投资,成都也有700多家企业与英国有着直接经贸往来。2013年,成都—伦敦直飞航线开通,不仅缩小了成都与伦敦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促进成都与英国的友好交流。

法国是成都在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据海关统计,2013年成都与法国进出口总额达6.87亿美元,同比增长7.1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36%。截至2013年,法国在成都市投资企业为64家,其中13家为世界500强企业,实际使用资金达4.64亿美元。法国在成都投资的行业较广,主要涉及工业制造业、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业、商业零售业,苏伊士、达能、家乐福、欧尚、拉法基等公司在蓉均有投资。目前,成都已有600多家本地企业与法国有直接经贸往来。

俄罗斯一直是成都的重要贸易伙伴,两者进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成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钻探设备、电视机等机电产品以及鞋类和纺织服装等。而成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纸浆及纸制品、橡胶及制品、金属制品、矿产品等,纸浆及纸制品的比重高达70%。

二 成都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合作现状

人文合作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旅游等各个方面。人文合作对于沟通民心、建立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共识、传播中华文化意义深远,也可为其他领域的务实性合作奠定良好的人文环境基础。

(一)文化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成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演出团、展览团以及文化部门和团体的互访活动日益频繁。同时,文化交流平台逐步完善。借助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从2008年10月开始,一年一度在成都召开的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为中外文化交流搭起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已有10个国家的领事馆落户成都,进一步方便了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但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仅有巴基斯坦一国在成都设有领事馆。

成都具有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如“蜀锦”、“锦城”、“锦江”等产品、地名等均与丝绸有关,2014年在成都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汉代纺织机,同时,成都还建有“丝绸博物馆”,有两个与丝绸有关的专科学校,这些都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丝绸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交流还非常少,有待进一步挖掘。

国际友好城市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促进合作的重要方式。通过友好城市可以促进城市人民之间的连接和友谊,开展文化、教育、科技、经贸、人才等方面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它是促进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最有效的方式。我国从1973年开始开展友好城市活动,截至2013年年底,四川省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立了66对友好城市关系。1981年成都市才开始友好城市建设,法国的蒙特利尔市第一个与成都结为友好城市。截至目前,成都市与美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16个国家建立了22对友好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只有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市在2011年与成都市建立了友好城市,2013年10月成都市首次与地处南亚印度的班加罗尔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逐渐开拓沿线国家的友好城市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除这两个城市之外,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尚未与成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由于民间文化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前成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仍以政府交流居多,民间文化交流明显不够。文化交流形式仍以演出、展览等传统形式为主,在信息化时代,其文化交流的形式也有待深化。同时,目前还缺乏中长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协议,不利于成都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文化合作与交流。

(二)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国内有61所高校和机构在全球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分布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孔子学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007年5月,四川大学在海外合作建立了该校的第一所孔子学院——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2007年10月,四川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建立其在海外的第二所孔子学院;同月,四川大学第三所海外孔子学院在美国犹他大学成立。2010年4月,四川大学又在美国华盛顿州以合作建设的模式成立了其第四所海外孔子学院。2010年10月,成都大学也开启了海外国学课程的开设之旅,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了孔子学院。2011年3月,西南交大与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联合打造了孔子学院,这也是四川高校在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13年9月和12月,西南财经大学分别在美国和马其顿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2013年5月,四川师范大学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签署了合建孔子学院协议,这是成都市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至此,成都高校已在国外联合建立了9所孔子学院,但绝大部分分布在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

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双向交流明显不足。四川省政府虽然设有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但就成都市而言,来华留学生规模仍然较小,同时,由于缺乏小语种人才,目前尚没有针对丝绸之路沿线目标国家的专项奖学金。在教育合作方面,目前成都市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交流较多。南亚主要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教育合作较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承认中国的医学文凭,目前这些国家在成都的留学生有500多名,主要是学习医学。中东欧来华的留学生主要来自捷克、波兰等国,通常到四川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和艺术。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是促进南亚地区特别是巴基斯坦的研究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在成都师范大学设立有东南亚研究中心(省级中心),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设有外交部所属的东盟中医药研究中心。

相对于南亚、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由于语言问题,成都市与中亚、俄罗斯的交流更少。但近年来,俄罗斯与四川合作较积极。汶川地震后,俄罗斯曾邀请并组织地震灾区学生赴俄疗养团,促进了中俄人文交流和相互了解。

在职业培训方面,在新加坡建立校长培训基地,每年派出3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在德国建立中—德职业培训中心。同时,成都市职业技术学院与西亚的多哈、迪拜等城市合作,在相关城市进行酒店管理、空乘等专业实习。

2014年3月,成都市设立“成都市国际友好城市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受到了中国外交部、驻蓉领事机构和成都国际友好城市的政府、高校及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全球55个城市的外国留学生来蓉均可争取成都市国际友好城市留学生政府奖学金。这55个城市分别为法国蒙彼利埃市、加拿大温尼伯市等成都缔结的22个国际友好城市,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泰国乌汶府等33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成都设立国际友好城市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旨在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到在蓉高校学习交流,进一步推动成都市与国际友好城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友城对成都的了解和友谊,也促使成都成为国际学生的留学目的地。该奖学金面向赴成都高校接受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友城外籍学生。奖学金的发放标准为博士生3万元/学年、硕士生2.5万元/学年、本科生2万元/学年、专科生1.5万元/学年,可每年申请。非学历教育交流生每月0.1万元/人,累计最高不超过1万元/人,实行一次性奖励。首届成都市国际友好城市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颁奖仪式已于2014年6月17日在蓉举行,来自13个成都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的52名留学生获得该奖学金。成都市希望通过创新友城合作平台增进成都与国际友城之间的友谊,促进彼此交流。奖学金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培育出更多成都与世界交流的使者,架起传递信息的桥梁,为成都市与各国友城之间的合作共赢作出更大努力。

(三)科技合作

成都市科技基础较好,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科研实力较强。与教育合作的区域倾向性相同,目前在科技合作方面,成都市与东南亚、南亚和东欧的科技合作较多,而与中亚、西亚的科技合作很少。中亚各国目前与成都尚无科技合作项目。

与东盟、南亚的科技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种子)、食品深加工、区域自然灾害防治、传统中医药等领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在外交部和科技部的共同支持下,利用亚洲区域合作基金,主要与东盟和南亚国家进行山地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警合作研究,并对相关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成都中医药大学利用东盟合作基金开展中医药东盟行活动。四川农业大学面向东盟开展了超级杂交水稻培训。

在科技对外援助方面,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由四川农业大学承担的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国—孟加拉国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四川农业大学与孟加拉国家水稻研究所合作建立“中国—孟加拉国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旨在联合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并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帮助建立水稻栽培实验室等科研设施,帮助培训孟方相关技术人员掌握育种、高产制种、高产栽培等应用技术,提高当地杂交稻种子质量及产量,缓解粮食安全问题。截至目前,中孟双方联合开展了收集筛选孟加拉抗病虫优质种质资源,中方推荐多个杂交稻新组合在孟加拉进行初试,大多数杂交稻组合较孟加拉当地对照品种增产显著。双方就中方向孟加拉国家水稻研究所捐赠仪器设备开展实验及试种、中方选育杂交水稻组合参加孟加拉国家区试种、中方培训孟加拉国农业科技人员等内容进行了合作交流并达成共识。通过该项目实施,进一步加深了中孟两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

在中国科技部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联合共建“中国—尼泊尔地理联合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正式成立。该研究中心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重点开展包括山地灾害、山地生态与环境监测、山区发展等在内的山地地理研究,旨在培养尼方山地地理学研究的专业人才、提升尼泊尔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并为提升我国的科技影响力和促进中尼科技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这既是提升尼方地理等相关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标志着中尼双方科技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开端。同时,也为中尼两国今后更紧密、更有成效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方面,主要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部属院校的合作为主,重点集中在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国家,以政府间双边或多边合作为主,合作主体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四)旅游合作

四川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正着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是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的起点,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而古丝绸之路文化历史渊源深厚,跨国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进一步提升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的品质。同时,南亚地区在地理区位上是中国同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地带,文化区位是印度文化和中华文明世界两大文明的交汇点,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是世界旅游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之一。同时,茶马古道、二战中的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等历史廊道,更增加了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吸引力。南亚的缅甸、印度、孟加拉三国均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印孟缅四国互为旅游客源市场。2013年到缅甸的中国游客9万多人,到印度的中国游客14.5万人。印度、孟加拉、缅甸等国均把中国视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目标对象,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境市场充满期待。

但是,就目前的次区域合作层面来看,南亚各国与云南的旅游合作基础较好,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而与成都市的旅游合作尚未开展。目前,成都市还主要与东南亚、欧洲的旅游合作为主,如与法国开展山地旅游合作。目前仅在泰国设立有成都旅游产品营销点。未来,成都市需要挖掘“丝绸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成都的旅游知名度,并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合作。

三 成都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现状

成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同时也是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攻坚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成都应牢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开拓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成都市吸引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1.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

2009—2012年,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增速分别为42.39%、25.90%和23.71%(见表6—1)。同期投资的企业数量并无明显增加,说明企业平均投资额度增大。

表6—1 2009—2012年成都市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及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2013年,成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84户(其中,法人企业188户,分支机构496户),新增注册资本8.7亿美元。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5833户(其中,法人企业2409户,分支机构3424户),注册资本285.9亿美元。法人企业户数及注册资本同比增长8.46%和15.9%,同期全国增长率仅为1.21%和4.56%。总体而言,成都外商投资保持稳中求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2.服务业是外商投资主体,制造业领域投资比重持续增加

从各行业类别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来看,服务业和制造业构成外商企业投资的主体,比重超过95%。其中,服务业是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的领域,比重在80%左右,而制造业占20%左右。从时序上看,各行业类别企业数表现出和外商投资企业数相似的波动趋势,但幅度更大;2010年服务业企业增幅最大,之后各年份相对稳定(见表6—2)。

表6—2 2009—2012年成都市各行业类别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

从外商投资的行业户数来看,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六大服务业排名前六位。从注册资本来看,服务业集中了88.4%的外商新增投资(见图6—7)。同时,外商投资向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集中趋势在加速,占到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数的12.4%。

图6—7 各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从各行业类别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来看,制造业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15.12%提升至2012年的37.31%;而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虽然增幅很大,但因其基数小导致仍不足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2%。从时序上看,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超过服务业,2009—2012年,其增速分别为86.79%和54.97%,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所占比重接近40%。

3.新注册外资企业保持稳定,中外合资企业比重增加明显

从各类型外资方式的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来看,外资企业构成主体,2009—2012年,其所占比重分别为77.10%、76.54%、74.15%和72.57%,均超过70%;中外合资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比重超过20%;而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比重很小,低于3%。从时序上看,各类型企业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各类型企业数和汇总数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见表6—3)。

表6—3 2009—2012年成都市各类型外资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

4.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构成实际利用外资主体,且中外合资企业比重增加明显

从各类型外资方式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来看,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构成主体,分别占70%和20%左右;而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很小,大约只占5%(见图6—8)。从时序上看,中外合资企业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幅逐渐超过外资企业,且呈扩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外合资企业增幅由原先的16%增长到26%。

图6—8 2009—2012年成都市各类型外资实际利用总额

5.外商投资来源广泛,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构成投资主体

中国香港是成都市外商投资企业数最多的地区,中国台湾、美国和新加坡紧随其后,日本、英国、加拿大和韩国也有部分投资企业。2009—2012年,中国香港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分别为80个、125个、91个和101个,规模较大,成为成都市外商投资的最重要来源;美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平均投资企业数规模大致在20个左右,且各地区或国家的年波动区间相似;日本和韩国是2011年以后才被列入统计对象的,其比重增速较快;而加拿大和英国每年的注册企业数基本保持平稳,平均值为超过10个(见表6—4)。

表6—4 2009—2012年各国家或地区在成都市期末累计注册企业数

2013年境外投资者在成都市投资企业数排名前3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68个,美国17个,中国台湾16个,分别占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数的36.2%、9.0%、8.5%。与2012年比较,港资企业户数仍居第一位,美资企业户数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中国香港是成都市外商投资总额绝对领先的地区,且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近四年的平均投资强度达32亿美元左右,投资总额从2009年的20.3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1.85亿美元,增幅达到51.47%。其次是新加坡,2009—2012年,其投资额分别为2.04亿美元、3.58亿美元、9.27亿美元和4.76亿美元,呈现小幅波动。紧随其后的是美国、中国台湾和英国,近四年它们投资额的平均值大致相当,在1亿美元左右;中国台湾和美国的数据分布均存在离群值,2011年之前,中国台湾的投资额一直低于1.5亿美元,而在2013年激增到13.92亿美元,同样美国也由2011年的0.98亿美元激增到6.82亿美元,说明了该地区或国家近年来对成都市市场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加拿大、日本和韩国在成都市也有部分投资,近年来年投资额相对较为稳定,均在0.5亿美元以下(见图6—9)。

图6—9 实际利用外资国别分布

6.落户第二、三圈层的外商投资企业户数明显增加

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成都市第一圈层439户,注册资本4.5亿美元,分别占新登记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的64.3%和51.7%;第二圈层207户,注册资本3.3亿美元,分别占新登记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的30.1%和37.9%;第三圈层38户,注册资本0.9亿美元,分别占新登记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的5.6%和10.4%。与“十二五”初期相较,落户第二、三圈层的外商投资企业户数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注册资本同样增加明显(见表6—5)。

表6—5 成都市各圈层外商投资落户数与注册资本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成都市的产业投资

1.沿线国家在成都投资基本情况

由于缺乏2013年完整的外贸统计数据,这里我们利用实地调研提供的资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成都市产业投资进行分析。中亚五国在成都投资可以忽略不计,南亚国家仅有零星投资,主要投资来自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瑞士等国(见表6—6),但目前这些国家也不是成都的主要投资来源地。

表6—6 截至2013年年底欧洲主要国家在成都投资情况

成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潜力巨大。

2.空间载体建设

依托于“一区多园”战略,成都加快推进与欧盟国家科技合作,重点加强在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合作,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园区主要包括成都高新区、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中瑞(瑞典)中小企业产业园、中波巴尔玛工业园和中法生态园4个园区。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目前,工信部在中小企业领域批复设立了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和中德(连云港)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区。约有100家德国公司进驻四川,会同德国驻蓉商会共同赴德招商,吸引以德资独资、合资为主等德资企业聚集。

中瑞(瑞典)中小企业产业园。2010年3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瑞典企业、能源和交通部签署《中瑞中小企业合作行动计划》,为四川省加强与瑞典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川与瑞典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很大。

中波巴尔玛工业园。巴尔玛工业园于2005年由波兰经济文化交流基金会与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筹建。该工业园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是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的园中园。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享受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是目前全国四家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之一,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

中法生态园。由商务部与法国经济财政就业部签署的合作协议,旨在中法两国政府的合作框架下,在成都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展与法国企业在节能环保和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资本和技术合作。

3.成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投资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然而成都对外投资却呈现出了不降反升的趋势。成都对外投资非常活跃,投资领域也比较分散,涉及行业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冶炼、石化、酒业、医药、咨询、信息软件等,咨询、信息软件等服务产业对外投资成为新的热点。对外投资的地域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相对较少。此外,对外投资新增项目和增资项目呈现出资本集约度明显提高的趋势,成都对外投资开始从数量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2013年上半年,成都天齐集团并购泰利森锂业和四川博宇投资印尼矿产两个重大项目产生的对外投资额就占到成都对外投资总额的90%以上。

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贸易摩擦和利益矛盾增多,对外投资合作风险加大,项目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再加上成都企业“走出去”经验仍不成熟,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成都对外投资会保持谨慎态度。然而,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加快,沿线国家资源丰富且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这给成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体来看,成都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增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范围逐步扩展,同时成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猛,产业合作方式多样化,对外经济合作明显增强。然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成都与其中的各国投资联系不够紧密,产业合作仍有待发展,尤其是与中亚各国的产业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成都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合作单向性比较明显,接受外商直接投资远多于对其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