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就是不着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优雅,就是慢下来,不着急

2013年,我把银行卡里所有钱都取了出来,买了一张飞曼谷的机票。

那是我第二次去曼谷,第一次去在三年前,鬼使神差地报了跟团游,全程几乎都是中国人,坐在大巴车上看曼谷冬天仍繁盛的绿,下了车挤在一群大爷大妈里,参观一个个预先设定好的景点,在景点排很长很长的队去上一趟厕所,只有晚上才回到酒店自由活动。

但是即便就这样点影的接触,泰国也在我心里生下了根,街头毫不设防的微笑,轻轻慢慢的节奏,每隔十里的供养佛,懒懒洋洋的流浪狗,在离开的前一晚,我站在曼谷街头,舍不得睡去。

这次的终点不是曼谷,而是清迈。那时《泰囧》还没有上映,不知道为什么就要去这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或许因为它是个小城,也或许仅仅因为我喜欢它的名字。到曼谷后,拜了我之前拜过的四面佛,没多作停留,便直接坐大巴车去了清迈。

清迈,清,迈。可能我真的是因为这两个字而去的。

我在清迈待了一年,住在山脚下的木质民宿里,窗外就是葱葱郁郁的山峦与溪水,每天清晨被叽叽喳喳的小鸟说话声叫醒,没有睁开眼,就闻到一股属于泥土和植物的香气。那可能是我度过的最幸福安宁的一段时间。直到现在,那种安宁感仍驻留在我的心里。

洗澡,洗头发,换上干净舒适的麻质衣裙,沿着溪边散步到小城里,等商家店铺一家家开门,等乞食的僧人来。

穿橘红色僧袍的修行者蹚过还带草木香味的空气,不急不乱,每一步都走得有仪式感。小城里的居民会送上自己的食物,这些托衣钵取食的人,则为供养他们的人诵念经文。

听不懂佛经,但每天都被这种场景深深吸引,直至所有僧人拿着钵衣归庙,才离去。

回来时,老板娘也做好早餐,用不太流利的泰式英语,笑嘻嘻地和我交流,问我稿子的进度如何了。每次我皱眉头耸肩表示不顺利,她就推给我一杯咖啡:“慢慢来,慢慢来嘛,别着急。”

泰国人最喜欢说的就是“慢慢来”,好像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着急的事情似的。住了几个月,发现他们生活里确实没有很着急的事情,就连拉肚子上厕所这种紧急事,旁边的人都会说“慢慢来嘛慢慢来”。后来,我也染上了“慢慢来”,放下交稿的进度,说来也奇怪,等我自己放空不着急的时候,之前每晚催稿的编辑也没了踪影。


上午吃完早餐,坐在窗前发会呆,想写的时候就写,不想写的时候就去逛古城。

清迈古城几乎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佛像,佛像微笑,街道宁静干净,一般下午就在古城的咖啡馆里度过,写稿,找不同的人聊天,看路过的行人。

以前我也带上所有资金去一个地方写稿,去过厦门海边,去过拉萨城,也去过四川深山里,但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无法按预期的目标完成,只有这一次。当我主动把稿子交到可能想放弃我的编辑手中时,那边的头像灰了好久,没想到当晚十二点可爱的编辑给了稿件通过的回复。

没有像以前一样大松一口气,然后狂欢一场,生活还是那个节奏,早起,散步,听僧人诵经,吃早饭,发呆,写作,读书。

我开始大量阅读,也开始学习油画,开始重新了解植物、动物,以及自己。知道了上百种热带植物的名字以及生长习性,记住了不少动物的名字和生命周期,也突然明白如何在内心里保存平静。

这种通过一年的大量阅读和绘画习得的东西叫缓慢,叫专注,也叫优雅。

当你慢下来的时候,内心才能从喧嚣中安定下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步伐,不轻易被外界的催促与慌张乱了阵脚。回来之后,每天不再被小鸟叫醒而被闹铃叫醒,闻不到树木的香气却满是透不过气的雾霾,但我仍然会静静给自己做份早餐,坐在窗前静静吃完,开始一天各种工作。我知道这就是我的生活,在没有足够能力实现时间与物质自由的情况下,我享受内心舒缓的节奏感,这是唯一能让举止与生活优雅起来的东西。

我从泰国回来,写下这本书《优雅,就是不着急》。优雅,即是慢下来,不着急。

慢慢来,不着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举止会优雅起来,生活也会富足起来,而生命也会开阔起来。

你看呵,一切都在你不再着急的时候,变得美好了。

“真正的优雅,

不是避开车马喧嚣,

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女孩子要优雅过生活。

读书、写字、手工……

哪怕没有专门的技艺,

也要有一项认真的消遣,

不为世界牵绊,

不与“所有的人”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