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脑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其他治法

3.1 针刺

3.1.1 体针:中经络者,主穴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风火上扰者,加太冲、行间。

中脏腑者,主穴水沟、素髎、百会、内关。闭证者,加十宣、合谷、太冲;脱证者,加灸关元、气海、神阙。

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口角斜者,加颊车、地仓;足内翻者,加绝骨、丘墟透照海;足外翻者,加中封、太溪;足下垂者,加解溪、胫上;便秘者,加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言语不利者,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廉泉;吞咽障碍者,加风池、完骨、天柱。

3.1.2 头针:头皮运动区、感觉区、言语一区、言语二区,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1~2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

释义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尤其是急性期病死率,并可降低病死率。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为治疗原则。国内对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对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疗效,对脑梗死,尤其是脑梗死急性期有较确切的疗效。

3.2 推拿

推拿对于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等,都可起到很好的作用。施术时应注意避免对痉挛肌群的强刺激。常用揉、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

3.3 中药熏洗

中风恢复期患者若出现患侧手指增粗或发亮,手掌皮肤粗糙、变厚,中医称之为“手胀”。可采用经验方“复元通络液”局部熏洗。药物组成:川乌9g,草乌9g,当归15g,川芎15g,红花15g,桑枝15g,络石藤30g。以上药物煎汤取1000~2000mL,煎煮后乘热以其蒸汽熏蒸病侧手部,待药水略温后,洗、敷胀大的手部及病侧的肢体,1日2次。

3.4 康复训练

3.4.1 中风病患者,在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生命体征平稳,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时,即可开始康复方法的介入,但需注意康复方法的选择。中风急性期患者,以良肢位保持及定时体位变换为主。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双上肢置于身体的两侧,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保持背伸位(约30°),手指伸展。双下肢自然平伸,患侧膝关节外下方垫一软枕或卷好的毛巾,防止髋关节外旋。患侧踝关节保持中间位,防止足尖下垂。

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方,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呈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轻度跖屈。健侧髋关节屈曲呈90°,膝关节屈曲呈90°,踝关节呈跖屈位。

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上肢向前伸抬起肩胛骨,肩关节屈曲呈90°,胸前放置一枕头,肩、肘关节放置于枕头上如抱物状,腕关节轻度屈曲,手指伸展。患侧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3.4.2 对于意识不清或不能进行自我运动者,为预防关节挛缩和促进运动功能改善,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对于意识清醒并可以配合的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体位变化的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及抑制肢体痉挛的训练等。

3.4.3 针对偏瘫恢复的中药治疗,多选择养血柔肝、舒筋缓急的药物。在中医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学理论进行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痉挛。中药煎汤熏洗,直接作用于患侧肢体,有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对缓解痉挛同样有很好的效果。

释义

●从中医理论出发,在康复中应贯彻“松”和“静”的原则和方法。“松”是指精神的放松和偏瘫侧肢体,包括健侧肢体局部的放松。“静”是心静气宁,克服焦躁、压抑的情绪,而且要避免误动、盲动,在“动”中强调动作的质量,而不强求动作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