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整脊学的病因论
一、疾病发生的内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这里所说的“本”是什么?本就是疾病的病因。治病必求于本,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治疗疾病必须找到病因。
到目前为止,在人们认为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简单说来,西方医学的病因论,基本上是建立在“细菌病理学”基础上的。医院为了分析病因,设置了放射科、化验室、B超、CT、磁共振……但是找到真正的病因了吗?为什么有些病反复发作,一拖再拖,有的拖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不证明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吗?
中医把病因归为两类:一类是风、寒、暑、湿、燥、火;另一类是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有外因有内因,所以中医在很多方面比西医更整体更全面一些。但是历史上直到目前为止,中西两大医学对某些疾病发生的真正的内因机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从临床发展起来的整脊学提醒我们:许多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脊柱椎体外伤或扭伤,导致了脊柱椎体的错位,因此与椎体相关的器官就会因功能紊乱而出现症状。这就是一些疾病发生的内因和机制。脊柱椎体错位就是某些疾病发病的内因,而细菌感染、受风、受寒只是疾病发病的外在条件。
对于人体的“虚”,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脊柱椎体发生了错位,相关的部分或脏器就“虚”了,就有可能生病。但发生了脊柱椎体错位,也不一定马上生病,还要有一定条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急性损伤期慢慢发展到病变期的过程。如果脊柱椎体错位,并没有到发病时期的患者,可以称为“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能维护多久要看条件,一旦有发病条件,患者可能就生病了;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也许能维持很长时间不发病。当然也要看疾病的情况、种类、性质。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的第3、4、5颈椎椎体错位,他的上呼吸道就可能出现功能紊乱,抵抗力就下降,或者说就“虚”了,如果正赶上流感流行,他就会患流感,如果他的颈椎很正常,就可能不患流感。
疾病并非都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有很多功能性疾病,只要脊柱椎体发生了错位,人体就会生病。如胃溃疡、肩周炎、妇女月经不调、斜视等。此类疾病只要诊断清楚,及时治疗,整复好相应的错位椎体,病人就可以不用吃药打针而痊愈。
根据临床实践,经过多年的积累,编制出“脊柱相关疾病图”(图1-1),以在临床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脊柱相关疾病如下:
图1-1 脊柱相关疾病示意图
1.颈椎(C)相关疾病
C1——落枕、颈强直、复发性口腔炎、斜视、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喉炎、扁桃体炎;
C2——落枕、颈强直、眼震、复发性口腔炎、斜视、鼻炎、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喉炎、扁桃体炎、偏头痛、慢性中耳炎;
C3——落枕、颈强直、偏头痛、复发性口腔炎、斜视、鼻炎、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喉炎、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眼皮跳、小儿流涎;
C4——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复发性口腔炎、网球肘、高血压、鼻炎、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咽喉炎;
C5——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晕车、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肩周炎、心绞痛;
C6——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肩周炎;
C7——落枕、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肩周炎。
2.胸椎(T)相关疾病
T1——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2——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3——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4——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5——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6——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7——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
T8——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
T9——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T10——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糖尿病;
T11——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糖尿病;
T12——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慢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糖尿病。
3.腰椎(L)相关疾病
L1——慢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
L2——慢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
L3——急性腰扭伤、宫颈炎、盆腔炎、髌骨软化症、痛经、慢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痔疮;
L4——急性腰扭伤、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便秘、髌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慢性腹泻、月经不调、痛经、痔疮;
L5——急性腰扭伤、髌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痔疮、遗尿。
图1-1可反映出几个新问题:①脊柱相关疾病与内脏神经有密切关系。这就是说脊柱椎体错位,挤压内脏神经,导致相关疾病。如肩周炎与颈椎下段椎体错位相关;胃炎、胃溃疡与胸椎中段错位有关;妇女月经不调与第3、4腰椎有关。②面对这张脊柱相关疾病图,对常见病、慢性病、疑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着手。具体问题将在下面专题讨论。
二、脊柱椎体错位致病的机制
脊柱椎体错位引起的疾病,是在长期的反复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以晕车为例,一个以颈椎病患者来就医,治疗一次后,他即刻告诉说:“杨大夫,我颈椎虽然没治好,可我回来的时候,坐车不晕了。”于是我们注意观察这个情况,发现颈椎的错位会引起晕车,而且一旦整复好这种错位,晕车也就随之好转。晕车在《内科学》里被列为“晕动症”类疾病,而且按照晕动症的分析,晕车只能缓解,而不可能治愈。
为此,我们对晕车病人进行了临床调查和研究。经过对近1000例晕车患者的治疗和观察,坚定了信心,得出结论:颈性晕车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能通过几次治疗痊愈。我们还观察和随访过一些治愈的患者,据他们反映,坐车的感觉确实和以前不一样,即使乘车时间再长,也没有头晕、恶心的感觉。
除颈椎椎体错位会导致发病外,我们还发现几乎所有的椎体如果错位都会引起发病,只是不同椎体错位所引发的疾病不同。
1990年,我们绘制出了脊柱与相关疾病的图,图中列入了99种常见疾病所对应的错位椎体。此时才发现,实际上发病的部位与内脏神经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于是我们认为,脊柱椎体因扭伤、落枕或外伤发生错位;错位后脊柱为了维持平衡,产生骨赘增生;错位的椎体和增生的骨赘如果挤压了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就会造成相关部位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三、脊柱相关疾病病理分期
根据前面的分析,落枕、扭伤、外伤使脊柱的椎体发生了错位,造成了脊柱力学失衡而致病。为了维持错位情况下的平衡,椎体产生骨赘、增生,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以代偿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骨赘和错位挤压周围的组织、器官,产生脊柱相关疾病。以下是脊柱相关疾病病理变化的分期。
(一)急性损伤期
无论是落枕、扭伤还是创伤、摔伤,刚受伤的时候,都属于急性损伤。不管有没有流血、骨折,脊柱椎体的错位均有可能同时发生。有些错位严重的,症状明显,临床可以被关注到。但是一般骨科,多数情况下,容易被患者和大夫忽略。
这种忽略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一件十分令人痛心、十分不应该的事。因为在急性损伤期整复脊柱椎体的错位是十分简单的事,如果错过最佳整复期则给治疗带来困难。临床上把这个时期称为治疗的黄金时期,其原因一是整复比较容易,几乎都是一次成功;二是病人少受痛苦;三是不会产生相关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都错过了这个可贵又短暂的时期。有的人受伤后,还想恢复下,养一养再说,实在不行的话,再去找医生。但这个急性损伤期大约只有1~3周,一去则不复返。根据临床观察,每个人的急性损伤期是不同的。体弱、年老的人急性损伤期长一些;体强、年轻的人则短一些;儿童的急性损伤期最短,所以一旦受伤,必须抓紧治疗。
民间传说中的“神医”治病,“病人抬进去,自己走出来”,就是“黄金时期”的治疗效果。落枕、急性腰扭伤是典型的急性损伤期的疾病,但这只是骨伤科范围的疾病。其他疾病,如急性咽喉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肾炎等一些疾病,有的也与脊柱椎体错位有关。整复相关的错位椎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
(二)脊柱失衡期
在临床中,如果脊柱椎体的错位在急性损伤期没有得到恰当的整复,或者根本没有整复,拖延两三周,就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成了陈旧性脊柱椎体错位。此时,错位的椎体破坏了脊柱的力学平衡,进入了“脊柱失衡期”。在脊柱失衡期会产生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椎体错位不大,椎体产生一点骨赘,就可以协助完成脊柱的平衡。增生的骨赘,逐渐维持错位椎体的平衡,直到脊柱达到稳定平衡,增生则停止。
2.错位如果不是一个椎体,而是几个椎体,这样就在这段错位的脊柱形成一个侧弯,即使产生骨赘增生也不足以维持侧弯情况下的平衡,于是脊柱在未侧弯的一段又产生一个反向侧弯,只有这样整个脊柱才能维持平衡。一般在临床见到的脊柱侧弯的患者,不是S型,就是反S型。通常把产生错位的那段脊柱弯曲称为主弯曲,而把另一段为了维持脊柱平衡而发生的脊柱弯曲称为补偿弯曲。主弯曲与补偿弯曲的作用使人体达到了脊柱新的力学平衡。
在临床治疗的患者中,脊柱侧弯的人占了3%左右,这是个不小的比例。但在正常人群中,比例要小得多。从这个比例来看,外伤造成的个别椎体错位占绝大多数。但是多个椎体错位,形成侧弯的情况还是极少数。
多数脊柱椎体错位的患者都可以形成骨赘增生,增生的骨赘维持了脊柱的平衡,一旦压迫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就可引起相关疾病的症状。在脊柱失衡期,临床症状可时有时无,时轻时重。随着增生的稳定,相关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稳定下来,这意味着进入了脊柱相关疾病的第三期,即骨赘增生期。
晕车、听力下降、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都是脊柱失衡期的疾病和临床表现。虽然这些表现和疾病不是第二期的所有表现和疾病,但却清楚地反映出(在这一期由于骨赘增生逐渐加重,症状可表现出时有时无)其总的趋势是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治疗脊柱失衡期的疾病,相对于急性损伤期就比较麻烦。但疗程相对于后面的骨赘增生期还是比较短的。这一期可以称为治疗的有效期。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症状不够稳定,时有时无,患者总觉得还没病,有一点等等看的想法,而不去积极就医。这一等,就错过了治疗的有效时机,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骨赘增生期
骨赘增生的作用就是维持脊柱的平衡。所以增生的骨赘一旦能维持脊柱平衡,增生也就停止,因此增生的骨赘并非不停地增长。增生的多少也与错位的多少有关,损伤期错位越严重,增生期骨赘生长越多;临床错位越大,维持脊柱平衡需要的增生就越多。增生越多,治疗的疗程就越长。
上述已经介绍,脊柱侧弯也是维持脊柱平衡的方式。在急性损伤期,如果发生多个椎体错位,可形成一个主弯曲;而在失衡期则会出现一个反向的补偿弯曲。补偿弯曲的大小取决于主弯曲的大小,以能补偿失衡为限,同增生一样,不会无限地弯曲下去。所以临床见到的侧弯患者,S形的两个弯曲,弯的程度是相似的。临床中有些外伤引起的弯曲并不一定是侧弯,也可能表现为脊柱的前突和后突。前突的变形一般称为滑脱,后突的时间久了就形成老年性驼背。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前后突的患者,多数也伴有侧弯或错位。使用苦参洗剂整复这种畸形并不十分困难。
骨赘增生形成后,它在脊柱的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强行把它去掉,就会破坏脊柱的平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医学上认为人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陈代谢。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建造自身的新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虽然从生物体的外表可能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实际上,它的各个部分都在不断地以新合成的生物分子代替旧的物质,这个过程就称为新陈代谢。生物体一方面从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经过改造或转化,以提供建造自身结构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另一方面,生物体内的分解产物,均需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显然,在失衡期骨赘增生的出现是新陈代谢的产物,而把错位的椎体整复好,脊柱恢复了平衡,已经失去作用的增生就成了真正的累赘,成了废物,自然会被分解、吸收并排出体外。从这个意义上讲,增生虽然不是病,但增生的多少却表现了损伤期椎体错位的情况。增生越多,说明急性损伤期椎体错位越严重,整复这种错位也就更困难一些。
根据骨科的分类,错位在1mm以内的,称为错缝;错位在1~3mm之间的,称为半脱位;错位超过了3mm的称为脱位。整脊所处理的绝大多数是错缝,也就是说,关节处增生并不严重。在增生期进行治疗比前两期困难,所以临床把这个时期称为最后有效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很多疾病就只能缓解,而很难痊愈。
根据以上对治疗黄金时期、治疗有效期和最后有效期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有病早投医。为什么要早投医,道理很简单,如果能在黄金时期尽早把病治好,病人不仅少受痛苦,少花钱,大夫治疗也比较简单,而且见效快,是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为什么多数患者会错过这极为宝贵的黄金时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不能完全责怪患者,很多医生对此也不甚了解。
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都是骨赘增生期的疾病。病情虽不重但稳定,往往能拖上数月,甚至数年。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相应的错位椎体,所以治好又复发,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四)器质病变期
临床上,如果错过了骨赘增生期,就错过了最后治疗期,可使器官和组织出现器质性改变。
有些疾病本来只是一种症状,但由于长期没有认识到它的病因和病机,久之也被人们认定是一种疾病,这种例子很多。如偏头痛本来就是一种症状,而并非独立的疾病。偏头痛的叫法本来就不确切,称它“慢性复发性头痛”可能更贴切一些。由于上千年来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因而也没有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只能用止痛片“过日子”,于是就被认定是一种疾病了。1976年我们认识到,颈椎椎体错位可能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成功治愈了5000多例偏头痛患者,从而发现偏头痛只不过是颈椎病的一种症状,虽然有个别病人头痛长达几十年,但经现代先进科学手段检查却没有发现器质性改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很难治愈。
四、对慢性病的认识
提起慢性病,自然会想到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一系列的名字。其实很多病,虽然没有戴上“慢性”的帽子,但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是慢性病。例如偏头痛、晕车、眩晕、胃溃疡、高血压、月经不调等等。
究竟是谁给这些疾病戴上的“慢性”的帽子,无从考查。它不像某某药是谁首先研究的,某某疗法是什么人创造的,名正言顺,是一种发明者的荣誉,有据可查。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能快速治好病的大夫,是名医、神医;而拖拖拉拉,把病拖成慢性的大夫,不算高明的医生。所以作为一个医生,也希望尽快地把患者的病治好。但为什么有些病总是治不好,有的治好了又犯,而且反复发作呢?于是,人们找到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不是医生医术不高,也不是患者不配合,只是因为这病是“慢性”病!所以“慢性”病就成为许多疾病的惯用称谓。
我们开始对“慢性”提出疑义是在1974年,那时发现治疗慢性肠炎,实际上整脊只用了几次。如1975年我们对一位慢性腹泻17年的妇女,只用一次整脊手法即治愈。后来1984年又为谢某某治愈了42年的慢性腹泻。当时《人民日报》在“半路出家有绝招”的报道中,提到了这件事。后来我们渐渐地认识到,并非病是慢性的,而是人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把乱治不愈,理解为久治不愈。这个“乱”字则是从民间的一种说法“有病乱投医”中借来的。把它们连起来,则是有病乱投医,乱治而不愈。
整脊学为一大批慢性病,摘掉了慢性的帽子,像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咽炎等。整脊学从脊柱扭伤或外伤等原因导致脊柱错位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如淦某某老人,1912年辛亥革命初期即开始头痛,到1984年治好,她头痛了72年,但从脊柱相关疾病的角度出发,治疗只有短短的4天。又如宋某某患鼻炎30年,闻不出香臭,夜里常常因呼吸不畅被憋醒,为他治疗1周后,鼻子就通气了,又治1周则能嗅出香臭味。再如,晕车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临床发现晕车只不过是由1~2个颈椎椎体的错位引起。实践证明,晕车是整脊手法非常适用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一次治愈,终生不再晕车。
很明显,整脊使一些慢性病摘掉了慢性的帽子,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不但改变了慢性病的含义,而且也改变着人们对慢性病的看法。这里仅仅讨论慢性病的内容,已经可以看出整脊绝不是一种疗法,它将动摇千百年来人们对看病吃药的这种观念和思维方法。但是对慢性病,整脊也并不是最完美的治疗,应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围绕着我们,那就是用手法治疗肠炎,为什么那么有效,仅用4次就治愈了42年的慢性肠炎。我们还用同样手法“扑灭”过一场流行性痢疾。为什么用“扑灭”这个词,是因为当时防洪前线指挥部在给我们的锦旗上写着:“你们扑灭了一场流行性菌痢”。之所以说扑灭,是因当时出现很多痢疾患者,当地医院告急,防洪指挥部发现黄河大堤上也出现了痢疾患者,有发展趋势,只有我们“青城医院”没有痢疾患者住院。经过了解,得知我们能一次性治愈此病,于是才决定由我们派人支援。结果,仅用了1周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治愈了患者。经统计,很短时间内治愈了上万例菌痢患者。
在慢性病这一节中,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提醒临床医生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很多宝贵的东西,这些比金子还要贵重,比钻石还能闪光的遗产,值得研究,值得继承,值得发扬。
1975年在青城医院,一位已经腹泻17年的患者就诊,医院诊断是慢性肠炎。用整脊手法为她治疗后,嘱咐她丈夫:“如果还泻,你明天陪她再来一趟。如果不泻了,过两天你有空,给我来封信。”第二天,天下雨了,他们没来。是真的好了没来,还是因为下雨没来,不得而知。过了三天,时逢农村的大集,雨停了。那个患者的丈夫赶着马车来了。车上坐着许多人,一问才知道都是来看病的患者。她丈夫一下车,就风风火火地找到我们,双腿跪在泥水里对我们说:“我妻子病了17年了,家里该卖的都卖了,能借的也都借了,现在我除了一身债,什么都没有了。我怎么谢你呢?我只能给你跪下了。”我忙把他拉起来,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
这些治疗手法伴随我们数十年,但是它为什么这么有效,细菌到哪里去了,我也解释不清楚。虽曾做过一些研究工作,但也没有结果。而我确信,只要是金子,它终究会闪光的。
五、对常见病的认识
常见病为什么常见,很少见有专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有些书上虽提过几句,但也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比如说,颈椎病是常见病,因为颈椎活动度大,活动比较频繁,因此受伤的机会多。这当然是个理由,是不是活动多,受伤机会也一定多呢,显然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重视锻炼身体的人,活动虽然也多,非但病不多,反而不生病,处于健康状态,就否定了前述理由。如此说来,常见病应当有它真正的原因,既然常见,就必须搞清楚,它为什么容易发病,能不能预防,下面就这个问题专门讨论。
做个试验,如果用钳子夹住一根铁丝,使其一端左右活动,时间久了,铁丝即折断。铁丝在什么地方折断,铁丝不是在固定的地方断开,而是在离固定点一小段距离的地方。这就是说,在离开固定点一段距离的地方,最容易损伤。这是力学原理。用到人体上,脊柱什么地方是活动端,什么地方是固定点,从解剖学讲,骶髂关节对脊柱应当是一个相对固定点,离开一段距离的地方即第3、4腰椎是活动点。但是,在我们国家,人们习惯把腰带系在第3腰椎上,等于加了一个护腰,所以第4腰椎受伤的机会最多。妇女月经不调、腹泻、便秘等都是第4腰椎的相关疾病。自然,这些病也就成了常见病,多发病。
这种观点,在1993年波兰搜集的1000多例患者病例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波兰人习惯把腰带系在第5腰椎下面的骶椎上,也就是说他们腰带系的比较靠下,所以波兰患者腰椎错位的,多数是腰椎第5节,第4节错位的反而比较少。这一发现不但对于治疗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对于预防腰椎疾病,有很大意义。
如果肋骨对胸椎有一定的加固作用,那么胸椎段的相关疾病,相对于颈、腰段来说,就算不上常见病,发病率会明显少于颈、腰段。
颈椎部分活动度大,活动频率又高,但对颈椎来说,第7颈椎却相当于一个固定点,而最容易受伤的就是第5、6颈椎。因此,与第5、6颈椎相关的肩周炎、晕车、眩晕、偏头痛等疾病就成了常见病。而第1颈椎即寰椎活动是最多的,活动度大,活动频繁,又要负重,实际上受伤的机会也不少。因此第1颈椎对应的相关疾病如咽喉炎、鼻炎、口腔溃疡、高血压、失眠、偏头痛等就是常见病。
这种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理论,还有一些所谓的职业病,等等,也比较好理解了。如教师、会计等经常需要低头工作的人群,本来颈椎就是人体的薄弱环节,他们长时间低头、伏案,造成颈部肌肉疲劳,很容易使颈椎错位,引发疾病。
胸椎、腰椎的错位也是这种情况,本身胸椎、腰椎的薄弱环节就容易错位,再加上长期的不正确的姿势,局部肌肉劳损,导致椎体错位,引发相关疾病,如疼痛、麻木,还有就是引起内脏问题,如妇女月经不调,便秘等,将在后面章节逐一论述。
胸段的一些相关疾病,如肝病、胆结石、糖尿病等相对发病率较低,其原因是胸椎有肋骨支撑,错位并不容易。但是一旦生病,也较难治愈。理由也很简单,由于有肋骨支撑,胸椎错位的整复也比较困难。
总之,整个脊柱在人们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有些部位的椎体较易受伤,这些椎体错位所诱发的相关疾病就是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