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天皇的祖宗是朝鲜人还是中国人

1.日本天皇的血脉传了126代

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说到日本的历史,大多数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有两个模糊的概念:第一,武士;第二,从中国传过去什么……。

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诞生,至今有很多版本,学术界的争议也一直没有间断过。有的说法,日本天皇是东北某部落的后人;又有的说法,日本天皇是朝鲜族的后裔……天皇祖先的真实身份,倒不是道无解的难题,天皇古坟的发掘以及皇室的族谱,都把天皇的祖先指向了中国或者朝鲜的某一个具体方位,但是,皇室以及日本考古专家一致恪守着这个秘密。比较极端的猜测甚至说,日本天皇可能是中国孟子的后人,而一直被坊间流传的秦始皇时期徐福东渡的故事,反而是最不靠谱的。当然,更多的韩国人和日本人,相信天皇陛下来自古代朝鲜的百济王国。

日本保留着用天皇年号纪元的习惯,具体公式是:

当今的平成A年=A+1988年(元年1989年)

明治B年=B+1867年(元年1868年)

大正C年=C+1911年(元年1912年)

昭和D年=D+1925年(元年1926年)

如果有机会与50岁以上的日本人接触,对方称自己“昭和20年出生”,那就代表他出生于(20+1925)1945年。

日本的文化是通过朝鲜从中国传入的,这也是迄今朝鲜和韩国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一直和中国以及日本较劲的原因之一。

▲日本和服以及很多建筑的风格,其实都保留着中国汉代和唐代的文化元素。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经历过外族侵略的国家,二战后美军的驻扎不能算作侵略范畴,更何况,正是因为美军的进驻、以及后来爆发的朝鲜战争,才使日本一不小心成为二战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日本超强的稳定性表现在:天皇至今已经流传到126代,其血脉一直没有外力介入而更换过。我们一直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但是,客观地说,中华文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面临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或改朝换代,而朝代更迭后,当权者出于维护统治、安定社会的需要,都会对上一代的东西加以全盘否定;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和服、茶道……这些原本从中国汉朝和唐朝传入日本的中华元素,反而在老祖宗的地盘上消失了。有一个细节很有趣:最近很多地方流行穿汉服出席毕业典礼或各种历史性庆典,而汉服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参考了日本和服的样式;而和服,原则上就是中国汉朝和唐朝的服装的融合和翻版……

下面是一张中日历史对照表,对于历史事件以及相应年份的划分,永远属于有争议话题,这里罗列的,只能说是常规意义上的大略理解。

中国历史上最初出现日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也就是基督教诞生的前几十年,距今约两千多年前。汉朝的《汉书》中的地理志蜻蜓点水般地提到海洋中百余小国的“倭人”,当时的倭人定期向汉朝政府敬献贡品,而这百余国中,包括现在的朝鲜半岛部分。

《后汉书》中开始有了“东夷传”,其中还提到过一个“奴国”,相当于现在日本的北九州地区,这是汉朝政府承认的国家。在现在九州福冈市的志贺岛,还留存着汉光武帝御赐的金印,上刻:“汉委奴国王”。当时的中国汉朝,已经堂而皇之地把日本北九州的这一小国当做依附在自己帝国威势下的被保护国了(奴国)。

从此以后,日本就与中国、乃至朝鲜半岛形成了难以割舍、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

2.日本武士本质上是贫农阶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本影视作品里对于日本古代武士混战的描写,其实,与中国的战争史相比,那只能算雕虫小技。日本古代和近代的战争,无非就是那些贵族和武士之间为了权利分配及所谓名誉而打来打去,最残暴的大名或武士,从来没有谁想到过要坐上当朝天皇的宝座。可中国呢?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墙头大旗的更换,几乎每次都是翻江倒海式的(底朝天式)。

再说说日本武士。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精神我们暂且放在一边,从中国人角度理解,武士一定很有钱、很随心所欲。大错特错,武士,属于日本社会生活水平中等甚至偏低的阶层。请看以下简单的概括:

武士的本义:藩主(大名)的家臣和卫士。

武士的地位:不低,顺位是天皇和世袭贵族、武士、农民、工人、商人、贱民。

武士的特权:佩刀、除了保护主人,对侮辱自己人动刀(这方面还强有点特权)。

武士领工资:不能参与任何社会生产劳动,寄生者,以年贡米的形式获取俸禄。

武士的待遇:等同于农民,大多属于“贫农”;日本一直崇尚简朴乃最高美德。

武士和商人:商人地租和典押地主或金融富豪。

日本是个“均贫富”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武士地位高、但生活清贫,这直接造成了很多落魄的武士到了晚年,耐不住金钱的诱惑,安排自己的孩子与富商家庭通婚,前者得利、后者得名,两全其美。此外,很多明朝开始骚扰中国沿海的浪人,其实就是底层破落的、吃饭都成问题的垃圾武士。日本的武士阶层,用中国江南地区人的话来说,其实“没什么腔调”,但就是这么一群人数上并不占优的人,给亚洲众多国家的人民带去了灾难。在面对面的角逐中,日本武士的体格和武器并不占绝对优势,他们在单位时间里的所谓“强势”,主要还是因为其他很多原因。

▲日本武士的旧照片。日语里武士叫“侍”,从名称和形象上,其实一点都没腔调。

因此,武士阶层在日本的地位很特殊,但与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在一个以金钱财富为实力衡量标准的社会,人们看什么,都只会联想到金钱。

3.中日历史差异所引起的民族性格差别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历史其实很不善于折腾,简直太平静了,仅有的折腾,有一大半是现在韩国人的“历史整容”带来的热闹场面(也难怪,韩国特别喜欢折腾历史);反观中国的历史,几乎每次朝代交替,或多或少都伴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比如,我们熟悉的隋、唐、元、清这些主要朝代的皇室家族,都不是源自中原的正宗汉族人。战乱、纷争、更迭、融合、逃难、移民……这些周而复始、不断上演的历史插曲,形成了当前与商周、春秋战国等中华文明发祥时期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此,在我们向老外宣扬自己灿烂而古老的历史和文明的时候,必须清楚地知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并不太多,包括古董这类有形的东西,也包括茶道、汉服等无形的资产。即便如此,端午节还是被韩国人抢过去注册了世界遗产。而这几年颇为流行的对孔子的公祭,是在一些大腕企业家的赞助下盛行起来的活动。孔子,在中国某种程度只是一个纸面上的历史符号,这个符号更多的时候停留在历史典籍和中国人的自我陶醉之中。相反,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百姓日常公共场合的文明礼让程度,不难得出这样尴尬的结论:儒家思想似乎在日本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表达。

儒家教义在传到日本后,被“篡改”一些内容,从日本新增的内容,我们就不难理解二次大战时期日本军人的精神支柱从何而来、以及日后造就日本奇迹的“工蜂”们没日没夜加班的劲头了。

对于上面的比较,没必要作出过多的解释,大家就都能看明白。有人从顾家的角度总结说:日本女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中国男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很偏颇,其实不管男女,中国的夫妻是家庭观念最强的、亲族观念最强的,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留给我们的精华之一。

和中国老百姓一样,对所有地球人来说,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不折腾的好日子,是人生最基本的目标和愿望。要实现这种踏实和安稳,社会的和谐度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现在,中国从上到下都在讲和谐、讲缩小贫富差距,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和谐的本质,并不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