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吐痰和晒衣服的文化内涵
1.高档社区里的尴尬
我太太有个老单位的小姐妹,跟随大款丈夫搬进上海规划中的虹桥商务区的一个高档楼盘里去了,开始不习惯的地方之一,就是在这个外籍人士大量云集的小区里,出现部分外籍居民向物业抗议邻居把洗完的内衣挂在阳台上的“不雅”举动。一般来说,上海的情况是:如果住在楼上的在晾晒衣服时没把衣服拧干、造成楼下居民遭受滴水的嘀哒之苦,或者居民擅自把晾衣架延伸到阳台外的禁区空间,这些才能被归为“不文明举止”。总体上说,中国人还是不太习惯使用干衣机的,虽然上海的气候非常潮湿……
干衣机,或者配备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在美国和日本普及率很高。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每周使用一次干衣机,那么每年将多排放91公斤的二氧化碳。
美国人的假正经惹恼了欧洲人。欧洲,特别是南欧地区,历史悠久、老城厢居多、居民的住房面积有限、加之阳光明媚,因此,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很多城市街道上,“彩旗飘飘”的场景令到那里旅游的中国人油然产生一种无比亲切的感觉,自然,美国人就会嘲笑欧洲人的“不文明”。
意大利人没理睬美国佬,因为欧洲文化是意大利的老祖宗(罗马帝国时代)流传下来的,美国人?根本没有理论的资格,有本事,把阿玛尼和GUCCI都脱下来别穿了,把法拉利和玛莎拉蒂跑车扔密西西比河里别开了……
西班牙人不干了,当初西班牙人在美洲大地呼风唤雨的时候,你美式英语都还没诞生呢。于是,西班牙人的反应与本文伊始中国企业职员的同出一辙:“环保!低碳!这才是当今时髦的玩意,还捧着干衣机当宝贝?你太土了!”
欧洲在经济危机后接连遭受着财政入不敷出的巨大打击,老百姓的生活水准要再提高已经不太现实,他们本来就生活得够舒服够悠闲的了。但是中国的发展仍然没有减速的迹象。干衣机或附带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在中国的销量肯定会渐渐上升,印度也是如此……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更省电、更环保的干衣机或者全新的干衣方式肯定会不断涌现。可眼下,如果全世界人民都像美国人民那样“文明地”把湿衣服老老实实地放进干衣机里,美国人的汽车都得趴在车库里开不动了——哪来这么多燃料和能源呢!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一方面,她是世界上对外来文化最为包容的国家;另一方面,她也是最喜欢在跨文化概念上多管闲事的国家。西班牙人这样说美国人:内衣晾在阳台上不文明?那么你穿内衣干什么?不文明的东西就别用了!意大利人听说后索性添油加醋:大便更不文明呢,美国人以后把大粪留在肠子里别拉出来了,这样更文明!……
阳台上或窗外晾晒衣服,就是一种年代久远的文化,现在看来,是一种环保的文化。
2.吐痰亦文化
世界上,文化本没有好坏之分,现在我们评判文化的时候,多使用“文明”与否的标尺,其实,通俗到极点,仍然是人为地把文化以好坏区分开了。
古代南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在祭祀时把俘虏开膛剖腹拿出心脏吃,这种行为非常野蛮,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文化。
我国云南的泼水节,被披上浪漫和民族情结的漂亮外衣,但反之环保人士完全可以质疑泼水节在浪费水资源方面树立了坏榜样,更何况云南2010年春天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西班牙“西红柿大战”于每年八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在布诺尔举行。布诺尔小镇地处一个富饶的地区,距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重要港口瓦伦西亚北部40公里。每次参战,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数达到数万,场面壮观,但是,从世界上尚未填饱肚子的数亿人民的角度看,这种文化值得弘扬吗?
▲云南的泼水节已经不是西双版纳或傣族同胞的专利,结合吸引旅游客源,而渐渐有发展成为地域狂欢性质的泼水节,其实对水资源的浪费是肯定的。
中国人结婚过春节,几乎家家都要放鞭炮。在禁放烟花爆竹政策出现松动的大都市中心,每到除夕夜或初五(迎财神),人站在室外,就能感受到如同战场阵地般的轰鸣、硝烟和火药味……这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文化现象,很难改变,但是,它耗费大量的纸张和化学材料,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还留下大量安全隐患,也是与绿色环保唱反调的。
▲西班牙媒体报道说,布诺尔小镇为筹办这一活动共耗资2.8万欧元(合4万美元)。该小镇共有约1万个居民。西红柿大战的起源至今尚不清楚,但传说是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当地孩童之间用食物互相扔掷打闹的习俗。
▲由于国际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加这一狂欢节,因此西红柿大战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们中国人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吐痰。痰本身是一种物质,不是文化,但吐痰这个行为本身属于一种文化。曾经有一位留日的中国学生,与他的大学导师发生争执,大学导师例举中国的种种不好,其中吐痰是重要证据之一;那位中国留学生不干了,脱口而出:“你懂什么!这叫环保!你知道,把痰吐在餐巾纸里,要砍掉多少树?把痰吐在手帕里,天天洗手帕要浪费多少水?”
▲国外餐厅里用中文写着“请勿随地吐痰”。在日本好像没有这样的标牌,日本的街道,有时候让你想吐痰也不好意思吐出来。
结果呢?日本导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而且笑得很开怀很畅快,这场争执反而因为中国同学的“强词夺理”就此打住了。你说这是“强词夺理”吗?直到目前为止的医学理论,告诉我们吐痰在传播细菌和疾病上种种危险性,却没有计算吐痰在其他地方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因此,从综合角度来看,没准若干年后,把吐痰归为环保文化或低碳文化,也未尝没有可能,当然,前提是:不能到处乱吐痰。
当前我们有意无意地衡量一种文化现象的好坏,大多是基于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前提下、或者站在当前世界强势文化角度上进行的。在你感觉忍受不了外地同事或者老外客户的文化隔阂的时候,不妨到洗手间对着马桶狠狠吐几口痰吧……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说说容易,头脑发热时能想起来才是真本事。
3.中国人在跨文化交流中最缺乏什么
很多时候,跨文化交流需要点强词夺理、更需要点逆向思维。
不过,提起强词夺理,我们很容易混淆概念。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在与日本人交流时,一旦遇到无法沟通、火气上升的时候,往往基于一声“你个小鬼子”,从脑海到语言,开始把眼前的谈判对象当作抗日战争影视作品里的“死啦死啦”的鬼子小队长了。接着,南京大屠杀呀、靖国神社呀,等等耳熟能详的词汇和想象倒背如流地蹦出牙缝、唾沫之外还有拳头……确切地说,生意和合同再难谈,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强词夺理和逆向思维,因为它实在缺乏起码的技术含量。
我所说的强词夺理和逆向思维,在表达方式上应该带有微笑、幽默和可爱的成分。在一种僵持的情形下,一旦对方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效果就达到一大半了。中国人一直被指缺乏幽默感,事实上,中国人的幽默感还是挺强的,只不过,语言表达上的幽默感,地域差别极大。出产二人转的东北人、博古论今侃爷遍地的北京、自古战乱不经有闲惬意的四川等地,民众的幽默感普遍很强,赵本山以及二人转的走红并非偶然现象。北方幽默的“冷面”和自然、以及那种贴近实际生活的表达,是任何南方形式的表演形式所缺乏的。
南方人在幽默方面的天赋似乎也的确不比北方人。上海居民区的小吃摊点很多,大饼油条是浙江人的拿手活,现场摊的鸡蛋烙饼是山东人的绝活,而东北人经营的面食摊点品种最为丰富,酥油饼、千层饼、芝麻甜饼……很多品种在南方已经彻底脱离原来的名称了。同样是小吃摊点,南方人的摊主虽然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但在与顾客争辩时,一般直来直去、虽不至于动手,也只是就事论事地纠缠于一个思路和道理;而北方人的摊主,尤其是东北籍的,都多少懂得点转换话题和自找台阶的方法,表达方式上也和他们的饼一样更丰富多彩一些。
例如,小吃店摊点上经常发生面对顾客的大票子而无法找出零钱的小插曲。遇到自己找不出零钱的情况,南方摊主虽然也表达出无所谓的“算了”的意思,但多少会带点无奈和埋怨的眼神——“你都好几次了!一早出来干嘛不准备点零钱呢?”;而北方摊主,往往会爽朗地一笑,要么恭维夹杂讽刺地现抬高一下顾客的穿着和身份(意思您作为大老板不带零钱出门很正常)、要么索性说“别翻口袋了,这么简单的事,东西你拿去就行了,这点钱我还不至破产……”。总之,言语中很自然带点幽默的表达,让对方很难产生厌烦和较真的情续。
需要特别注释的是,所谓南方店主,大多限于江浙地带的人物,其实,在更南方的福建和广东,因为很多人的祖先来自北方的中原(闽南和客家文化的宗祖可能就是中原的山西、河南和安徽北部!),因此,也天生具备一种大气和幽默的秉性。
周立波并不能代表海派文化、截止到本书编纂为止,周立波在上海的人气已经走向颓势、转而朝外地发展了。江浙地区的幽默感过分含蓄,甚至根本缺乏幽默的土壤。周立波一度在上海大红大紫,除了沪语本身地方性的优势以外,还因为他的肢体语言很丰富,腔调十分夸张,超越了实际生活。在北京讲解交响乐时,就感觉他运用普通话的吃力了,咬字和表现上显得十分认真和用力,而相对地,表达内容本身的幽默元素并不丰富。在周立波接受崔永元的采访时,很多人也感觉到周立波虽然反应不慢,但在语言表达的巧妙程度上,甚至不一定比姚明更出色,自然,与那些并不以幽默见长的主持人相比,其实也逊色了很多。
中国人给世界人民的整体的印象,极像江浙和粤闽地区的民众留给全体中国人民的印象:生意拿手、脑子灵活、吃苦耐劳,却在表达形式上单一、羞涩、怯懦、单调、甚至干脆沉默……
中国收购外国企业和项目时,国企玩大的、民营玩小的和偏的。我们民族性格中内敛而严肃的成分过多、却又缺乏日本那种一丝不苟、事无巨细、一条胡同走到底的较真精神;因此,在收购完成后,往往会在与被收购当地人员的交流中产生极大的隔阂和误解。总之,中国人在面对跨文化课题时,尚不具备“强词夺理”的资本,而所谓的资本,自然而贴切的幽默感和亲和力,是一种需要时间和土壤来培养的东西,很难一蹴而就。
因为,这个世界上,涉及跨文化沟通,很多很多难题是无解的、无所谓对错的,对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爱而幽默的强词夺理,或许是最合适的答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