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青春——拥有热情,相信未来(3)

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样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一年读50本书应该不多吧。我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我读书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现在的大学生一年也就读50本书吧,因为现在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谈恋爱什么的,但也不能忘了读书。

第二,与人交往,这一点特别重要。

今天我之所以发现自己还有一些思想,就是因为我周围有一批有思想的朋友。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跟人打交道了,就会变得很难受,所以我一个月就会组一两次局,以吃喝玩乐为诱惑,把朋友们招过来,和他们边吃边聊,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当你发现一个人身上有智慧的时候,你要多和他交流。你身边大量的人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关键是你怎么用他们;大量的人是可以交往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和他们交往。

第三,行走。走向社会是一步,全球旅行也是一步,出国留学更好。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世界和中国怎么融合。我从来没有到国外留过学,但每年至少要走三到四个国家,目的是看世界。

我每走到一个国家,一定要参观他们的博物馆,一定要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去吃饭,和当地老百姓聊天,一定会到这个国家的大企业去参观访问。我和企业家俱乐部的企业家们每年都有机会去几个国家访问,有的甚至能拜访到总统、总理和商务大臣,和这个国家前十名的企业家聊天、吃饭,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东西。

生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未来是自己追求出来的,和别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和这个国家本身什么状况也没有关系。

人生的成长有三个要素:读书,交友,行走——读书充电,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交往能让自己成长的朋友,自己要学会行走。

我一直用这三个标准要求自己。非常庆幸的是,我到今天为止还不算太落后,我要是落后了,新东方早就倒闭了。新东方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将会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拥有全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企业!这就是我的目标。

你要不断地设定自己的目标,这样你就会感觉到很兴奋。

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涯

大学生开始了大学生活之后,要往前走的话,不需要太关注过去,不需要关注现在所在的大学是好还是坏,不需要关注家庭出身是农民还是工人,不需要关注长相是好看还是难看,甚至未来不需要关注你到底能够到国外去读书还是留在国内读书,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尽管在一定阶段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从长远的一辈子来说,是不重要的。

以大学为例,进了北大或者清华这样的大学固然好,但并不是每一个走进北大的学生就必然成功。我看到很多北大的学生进了北大就不学习了;很多北大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非常大,心理很有问题;也有一些北大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无所事事。当然,我想清华等这样的学校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了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以后,研究生考上了北大、清华或者是进入了世界名牌大学。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中专毕业以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中专学历远远不够。他之所以上中专,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的家庭条件实在太差。在当时那个年代——大概30年以前,中专一般都是师范学院,而师范学院是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的,所以他只能选择中专。工作以后,他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就开始努力自学,考上了大专。考上大专以后,他觉得大专学历还是不够。现在一般来说,要本科毕业才能考研究生,但那时只要大专毕业就可以考研究生。

大专毕业之后,他下定决心要考研究生,而且要考就考最好的学校,所以最后目标锁定在北大。他辞掉了工作,在北大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努力自学了三年,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政治系的研究生。从北大毕业以后,他成了公务员,进入了北京非常好的一家中央单位工作。

在中央单位工作的时候,他觉得一杯开水、一张报纸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所以业余时间就来新东方学托福、学GRE,目标是要到世界名牌大学读书。他在新东方学了差不多两年,考过了这两门考试,最后通过努力进入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

毕业以后,他在国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刚好遇到中国政府到国外招聘毕业后想回到中国工作的学生的机会。回来以后,他很快进入了中国厅局级管理干部的行列。由于他的志向,由于他的努力,由于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背景,他很快成了中国比较重要的管理干部之一。

有无数中专生以中专生结束了自己的一辈子,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一个中专生到哈佛大学毕业生这一路的奋斗历程。我们常常说,名牌大学的学生好像有一些条件更加过硬,但并不是每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都能成功。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跟他所上的学校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跟他内心的冲动、渴望有关系。一个人可以过贫困、孤独的生活,但不能过内心没有火焰、没有渴望和向往的生活。

这些渴望和向往,不是指每天渴望吃一顿饭、喝两瓶啤酒,每天交几个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尽管可以有这些渴望,但是这些渴望应该放在更大的渴望之上,那就是渴望自己能变得伟大,渴望自己能变得成功,渴望自己能变得有影响力,渴望自己能养活自己、养活家庭,渴望自己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种渴望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一个人就像一株植物,如果内心没有渴望长大的种子,他就永远长不大。这是我在中央电视台说过的著名比喻。如果你内心只有草的种子,你就是草;如果你内心有树的种子,你必然会长成树。

在人的心里,树的种子和草的种子是可以变换的,不像自然界,让松树的种子变成杨树是不太容易的,让草的种子变成松树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改变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只要内心想要把自己变得崇高、变得伟大,就能改变。所以,首先我们都要做到一点,那就是内心有一颗渴望自己成长的种子。

人的成长有两种:一种叫自然成长,另一种叫心灵成长。所有人都可以自然地成长。你完全可以预料到自己18岁到30岁,30岁到40岁甚至到50岁会是什么样。现在经过电脑的精确计算,还能精确地看到自己90岁长成什么样。我曾经输入过我的头像,发现我90岁时是一个干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但充满智慧的老头形象。我这个人可能一辈子什么都会丢掉,但是有一点肯定不会丢,那就是我对生活的渴望和对自己创造的渴望。

你可以预料自己活多少岁,甚至可以预料自己的长相会变成什么样。但是,你能预料你30岁能获得什么成就吗?你能预料你40岁获得什么成就吗?你能预料你80岁获得什么成就吗?你预料不到。人只有这一点没法预料,你永远没法预料自己的潜力。但是,你的潜力在什么地方?在你的心里。我从来没有预料到今天我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我能够做出来的。今天我能做出一点事情来,是因为我对生命有一种内在的渴望和向往。

我的家在长江边上,从小坐在长江边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看着船来船往,我就产生了一种渴望。这种渴望,后来我总结了一句话,叫穿越地平线走向未来的渴望,就是走向远方。

人一定要有一个向往。正是这样的向往,使我最后能够走进北大。

一个梦想可以催生一片生命。我已经充分意识到,现在走遍中国是不够的,必须走遍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精彩等待你去探索,有太多的地方等待你去寻找。

也是出于这样的目标,在新东方在中国上市还是美国上市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是说因为我喜欢美国,而是因为我知道,走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新东方就走向了世界,它就会把新东方带向一个世界的平台。

你的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你不要想你现在到底有没有能力。

我有一句话送给所有年轻人:不要用你的现在去判断你的未来,因为你的未来不可判断,你要去努力。

大学生应该怎样交朋友

如果有人与你一起坚持一个目标,一定要再拉一个人和你们一起坚持,因为群体干一件事情会比个体干一件事情坚持得更久。一个人走路可能会快,但是一群人走路往往会走得更远。

这个道理我曾经实验过,我们企业家俱乐部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平板运动”的实验。这项运动,世界上最顶尖的人能做三小时。我曾现场看到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能做将近50分钟。我自己在家里做,最长的时间是两分钟,你不信可以回家撑一下试试,能坚持两分钟就不得了了。

有一次,一帮朋友在一起,说大家一起比一比到底谁能撑得更久,我想我最多能撑两分钟,于是就撑下去了,结果居然撑了10分钟。当你面对一群人的时候,你的潜力会爆发更多,你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你到底撑得有多累上,而在你千万不能输上,“我一定要比这帮人撑得时间更长一点”,结果到最后,虽然还有人比你撑得时间更长,但是你已经到了中上水平。我一个人撑的时候,到现在为止还是只能撑两分钟。

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应该去跟别人比较,我说的不要比较,是指不要比较那些世俗的东西,比如名牌产品、长相、家庭收入,但是“我们谁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是能比的,一较劲大家就都提升了。我和徐小平、王强现在工作在不同的战线上,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天天较劲,不过是友好的较劲,彼此就怕哪一天你超过我,就是这样的感觉。有了这样的感觉,我们天天都在奋进。

我交朋友有一个要素,就是必须走进比我更加厉害的人群中去,而朋友圈就决定了你的高度。我当时说“交朋友宁为牛尾不为鸡头”,就是说我宁可做牛屁股,跟着一帮牛人跑,也决不当鸡头,带着一帮小喽啰。如果我是农民,我现在的一帮朋友就是农民。后来我进入了北大,一帮朋友是北大同学,水平就高了很多。

从北大毕业之后,我的朋友是北大的一批老师,水平比同学又高出很多。再后来创办新东方之后,有一段时间我的朋友都变成了我的手下,我感到如此空虚,因为我发现我学不到东西了。

到了1995年,我就不得不再次跑到美国,去把我那帮在国外留学了八到十年的同学招回来。我知道他们的水平比我高,但我还是要把他们招回来,因为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在大学的时候,我从徐小平和王强身上学到了东西,当他们出国十年,被我招回来以后,他们的整体水平已经长了一级,而我是一个没有出过国的“土鳖”,所以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等到新东方上市以后,我的朋友圈就马上变成了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联想的柳传志和杨元庆、万通的冯仑、SOHO的潘石屹,等等。但是,实际上我的水平比他们差很多,那我为什么还要跟他们交朋友呢?为了学东西。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可以一句话都不说,我给他们端水、泡茶没有问题,但是他们讲的每一句话可能就变成了我的收获,他们讲的每一个策略和安排可能就变成了我做新东方的指路明灯,所以交朋友就要交这样的朋友。

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进入名人圈,比如现在有些人让我把他带到中国企业家的圈子里去,说我在那里给你们端水、泡茶。朋友圈也是要相对对等的,你必须要找这个圈子里你够得着的人交朋友。为什么在北大的时候,王强和徐小平能够和我变成最好的朋友?理由非常简单,就是我看上了他们的才华。

交朋友是需要自己努力的。我跟着王强读书是需要努力的,王强读书的时候,我就想办法跟他交朋友,因为同班同学比较好交,他出去买书我就跟着他出去买,慢慢地,我们读的就是相同的书,就有话可说了。

徐小平在北大是我们的老师,跟他交朋友是很难的,而且他教的不是英语,而是西方音乐史,他是从中央音乐学院过来的。但是他讲课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就在周末去敲他家的门。他一开始其实不太待见我,为了让他能够接纳我,我给他买了一支钢笔,金星牌的,价格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块五毛钱,一块五毛钱相当于现在的50块钱。我当时在北大的助学金是每月22块钱,一块五毛钱快抵得上我一个月十分之一的收入了。

我知道他有一帮老师朋友在他家里,礼拜五我去的时候,一帮老师正在聊天,我就说能不能坐在旁边听你们聊天。要知道老师在一起聊天,学生往那里一坐,老师是特别不开心的,因为有学生在那里,身份不一样,老师聊天的话题就不对了,并且有些话题老师当着学生的面不一定敢聊。徐小平老师告诉我,他们聊的都是男女话题,我不能受污染。我说我刚好需要启蒙知识。

但是不管怎么样,“拿人的手短”,徐小平老师最终允许我坐在边上旁听,他当时说听一次就完,我喜出望外,连忙主动给他们倒水泡茶。晚上他们饿了,我就去给他们买方便面,结果他们最后觉得有个学生在那里服务也不错,就接纳了我,于是每个礼拜五我都去给他们倒水、泡茶、买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