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口译加工模式:评估与重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任岳涛现在是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的教师,主要讲授口译课程。他在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是我指导的学生。他第一部独立完成的著作《会议口译加工模式:评估与重构》即将出版,请我写几句话。作为他的导师,我高兴之余,欣然应允。因为青年教师肯在学术领域努力钻研,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

岳涛在学习期间,一致努力上进,成绩突出,尤其在口译实践与研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实践上,他曾多次担任河南大学及省内外大型外事、商贸、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的翻译,在全国和河南省口笔译竞赛中赢得多次奖励,现在依然是活跃在中原地区的一名自由职业译员。在研究上,他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每次见面,他总是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问题走,几天以后便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他还阅读了国内外不少口译方面的理论著作,从书后的参考文献可见一斑。

本书是他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深化加工而成的。他的硕士论文毕业时获得了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是河南省近年来少有的获得此奖励的外语类论文。通过进一步的加工修改,又有不小的提高。在本书中,岳涛努力消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总结和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创新,如会议口译的定义、口译加工模式的衍变关系、口译过程的细化与延伸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口译加工模式的重构,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折扇”的样式,虽然不尽完美,但却是一次冲破桎梏的尝试。

这些对当前越来越普遍的国际会议口译实践与研究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于一个刚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的年轻人,无疑也是难能可贵和值得肯定的。

当然,作为年轻的作者,有些东西难免稚嫩。我相信经过磨砺,岳涛会在学术上逐步成熟的。

是为序。

郭尚兴

2016年3月

于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