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3)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始料未及。“文革”中,任正非与立功受奖的机会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的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唯独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粉碎“四人帮”以后,生活翻了个个儿。当时,中央军委提出要重视高科技的作用,而他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所以各种奖励使他一下子成了获奖“暴发户”。
父亲的冤案终于得以平反,任正非也入了党。一次,部队首长在谈话中说,“任正非是自己人”,于是部队派人到地方了解他父亲的情况,结果是没什么特殊情况。地方得知部队派人下来了,不敢怠慢,于是父亲就被平反了。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提到:“在兵种党委的直接关怀下,部队未等我父亲平反,就直接去为查清我父亲的历史进行外调,否定了一些不实之词,并把他们的调查结论,寄给我父亲所在的地方组织,我终于入了党。”
更大的荣誉接连而至。1978年3月,任正非出席全国科学大会,那年他33岁。6000人的代表中,35岁以下的仅有150多人,而且他还是军队代表中少有的非党人士。后来,他入了党,又作为代表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父亲把他与党中央领导合影的照片,配了一个大大的相框,挂在家里,全家引以为豪。
在罗瑞卿同志逝世前三个月,任正非还有机会聆听了他为全国科学大会军队代表发表的讲话,说未来十几年是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要抓紧全力投入经济建设。那时他还年轻,缺少政治头脑,并不明白其中含意。过了两三年大裁军,整个兵种全部被裁掉了,他才理解了什么叫预见性的领导。
山重水复疑无路
经历了“文革”的磨难,总算苦尽甘来了。但是好景不长,危机又向任正非袭来。
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时代的主题已不再是“战争和革命”,而是“和平与发展”。这一宣言开了中国大规模裁减军队的先河,任正非不得不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裁军给任正非和他的家人带来的茫然是可想而知的。他已经习惯了多年的军队生活,虽然物质简朴但不用操心自己的生存问题,离开军队实在是依依不舍。由于任正非本人是部队里的技术骨干,部队非常希望留住他,准备分配他去一个军事科研基地。按惯例,任正非事前被安排带全家到基地参观,并且参观后允许选择去留。
任正非与家人多年两地分居,这次重新安置倒意外地成了全家团圆的一次机会。他把两个孩子都带到基地,小儿子还不懂事,看到周围的山区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到处乱跑,可是稍大一点的女儿却说了一句:爸爸,这地方好荒凉啊。
听到女儿的话,任正非顿时心情复杂:从军多年,没给孩子多少父爱,实在不希望再对不起孩子;另一方面,离开军队又依依不舍,割舍不了十几年的生活方式。终于,亲情的选择在心里占了上风。也许,任正非离开军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但女儿的一句话无疑给了他很大的冲击,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次安置,决定转业。
1982年,38岁的任正非从军队转业到深圳,在当时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南油集团工作。
深圳,曾经是一座只有六条弯曲街道的边陲小镇,人口不足3万,清一色的低矮平房和茅草房,最高的楼不过六层,周边是一片荒坡野岭。但是它临近香港,一河之隔就是已实现经济腾飞的东方之珠。1979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广东省领导人说:“还是办经济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钱,你们自己去搞,争取杀出一条血路来。”于是便有了南海边的“那个圈”,小镇深圳被列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深圳迅速崛起,沉睡的山丘被推平、荒沟被填平,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平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城市,一亩亩良田、一个个渔村迅速变为高楼大厦,国贸大厦建设工程中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被概括为“深圳速度”,迅速震撼全国。“深圳速度”引发了中国社会的一场观念革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中国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最强音。一时间,全国人民都在谈论充满生机的深圳,谈论那里遍地黄金的传说。
转入地方后,任正非才发现,军队里那种淳朴的作风与现实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商品经济大潮中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伎俩,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如此一来,他淳厚朴实、耿直的秉性也就免不了栽跟头。由于看不惯一些部门领导得过且过的行为,他豪情满怀地给老总立“军令状”,要求将旗下的一个公司交给他管理。然而热情换来的只是冷漠,他的要求没有获得批准。瞬间,他的心变得冰凉冰凉的。
老总为了安慰任正非,让他到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正是在那里,40多岁的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冬天”。
由于习惯了部队慷慨与坦诚的环境,对一些商业陷阱毫无防备,任正非做一笔生意被别人骗了,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20世纪80年代末,200万元人民币不是一笔小数目(按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亚于现在的1个亿),当年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
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在令人羡慕的大国企南油集团待不下去了。此时的任正非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所谓“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再、未来尚长的中年之际。想必那时的任正非对人生的坎坷无比伤感。
之后,任正非开了一个电子公司,但是结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收益不大,只能在生存线上徘徊。
这一系列的不顺直接导致了任正非的家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他的夫人是四川省省领导的女儿,在任正非转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南油集团的高层了,而任正非混得很一般。任正非比较爱家,自己转到深圳后,也把家人都接来深圳住。父母和弟妹们的到来,让家庭矛盾与工作矛盾开始有了纠葛。这段原本圆满的婚姻不得不以解体告终。任正非曾感叹过生活无常,爱情难测,年轻时满腔热情但感情失意,功成名就后爱人已经远去。
当兵出身的人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吃苦耐劳;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如不适应商品经济,领导与服从意识浓,抑制个性发展等。为了支援特区建设,当时国务院、中央军委曾调基建工程兵两万人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次年他们被集体转业改编为地方国有建筑企业。脱下军装的建设者们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如林强手和不规则竞争,由于思想意识跟不上、服务意识差、不熟悉环境,一度几乎无饭可吃。
来到这座新兴城市的任正非似乎也没有完全适应过来,面对花团锦簇的外部世界,他的雄心被本能地激发出来,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
当一连串的挫折砸向任正非时,他虽然坚信这一切都会过去,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要挺直自己的脊梁,但是,他也有疑惑:前方的路到底在哪呢?
古诗说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于是任正非就“偶然”地做起了程控交换机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