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2.1 复习笔记
银行业资本的筹集和管理是银行业经营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银行的资本是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基础。合理的资本规模是银行实现资产安全和效益动态平衡的前提。
一、银行资本的性质与作用
1.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
(2)利率风险
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使银行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的损失就是利率风险。
(3)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使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就是汇率风险。
(4)经营风险
这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由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起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
这是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办的可能性。
2.银行资本的多种功能
(1)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面对风险时免遭损失的“缓冲器”。
(2)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银行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4)银行资本为银行的扩张,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资金。
(5)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银行资本的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
二、资本的构成
1.银行资本的类型
银行资本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商业银行创立时所筹措的资本,二是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一部分。
(1)实收资本(或股本)
银行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银行的资本。
(2)资本公积
银行的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其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银行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出资。
①资本(或股本)溢价。
②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③接受现金捐赠。
④股权投资准备。
⑤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⑥关联交易差价。
⑦其他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银行的盈余公积是指银行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①法定盈余公积
②任意盈余公积。
②法定公益金。
(4)未分配利润
银行的未分配利润是指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5)重估储备
银行的重估储备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
(6)权益准备金
权益准备金也即银行的一般准备。
(7)次级债务
银行的次级债务一般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求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银行长期债务。
2.《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规定
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通过了《巴塞尔协议》,规定l2个参加国应以国际间可比性及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自的银行资本标准。
《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的规定是:商业银行的资本应与资产的风险相联系。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国际间的银行业竞争应使银行资本金达到相似的水平。
该协议将资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资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
(1)核心资本
银行的核心资本由股本和公开储备两部分构成。
①股本。
a.普通股。
b.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它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优先股通常只支付圈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
②公开储备。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
(2)附属资本
①未公开储备。只包括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表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②重估储备。
③普通准备金。这是为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亏损而设立的。
④混合资本工具。混合资本工具是指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有一定债务性质的一些资本工具。
⑤长期附属债务。长期附属债务是资本债券与信用债券的合称。
一般情况下,只有期限在5年以上的附属债务工具可以包括在附属资本之中,但其比例最多只能相当于核心资本的50%。
3.银行规模与资本构成
(1)不同规模银行资本构成的差异
对于不同规模的银行而言,资本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规模较大的银行中,其资本构成中股票溢价和未分配利润占有较大比重,其次是银行发行的长期债务和普通股股票。对于小银行而言,其资本构成更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未分配利润,而较少从金融市场上获得资本。
小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往往比大银行好。
(2)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分析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如下内容。
①核心资本:
a.实收资本或普通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e.少数股权。
②附属资本:
a.重估储备;
b.一般准备;
c.优先股;
d.可转换债券;
e.长期次级债务。
③资本的扣除项:
a.商誉;
b.商业银行对未合并报表的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
c.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新的资本定义中规定的资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①核心资本中增加了少数股权项目。
②附属资本进行了重新分类和定义,与《巴塞尔协议》的分类更接近。
③资本的扣除项进行了合并与调整,并增加了商誉项目。
三、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
1.资本与银行倒闭风险
资本的多少实际上应取决于银行倒闭的风险大小,即银行负债总值超过银行资产总值的可能性。
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通常会发生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用一个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加以说明,见图2—1。
图2-1 银行资本与其倒闭的风险
2.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所谓资本充足只是相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的状况而言,资本充足并不意味着银行没有倒闭的风险。
美国银行监管当局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判别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辅助性方法包括8种:
(1)管理质量;
(2)资产的流动性;
(3)银行的历史收益及收益留存额;
(4)银行股东的情况;
(5)营业费用;
(6)经营活动效率;
(7)存款的变化;
(8)当地市场行情。
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的测定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不仅包括原有的8%的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还提出监管部门要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的新规定。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基础上,补充了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的要求。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包括:
(1)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
即: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
=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
≥4%
(2)总资本(一级资本与二级资本之和)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二级资本最高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100%。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根据信用风险权重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以及违约风险暴露(EAD)来计算的。
下面以标准法为例说明银行如何按国际资本标准计算资本水平。
(1)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①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当要计算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就要按照新协议规定的资产风险加权系数乘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
②操作风险的计算。
总资本要求是各产品线监管资本按年简单加总后取三年的平均值。在任何一年,任何产品线负的资本要求可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用以抵消其他产品线正的资本要求。总资本要求如下所示:
其中:——用标准法计算的总资本要求;
——按基本指标法的定义,8个产品线中各产品线当年的总收入;
——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固定百分数,建立8个产品线中各产品线的总收入与资本要求之间的联系。
③市场风险的计算。
(2)各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4年6月26日发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
l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参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资产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共有五个档次:第一级为0%,表示无风险资产;第二级为l0%;第三级为20%第四级为50%;第五级为l00%,为具有完全风险的资产。
4.新协议的主要精神
(1)《巴塞尔协议》的修订进程回顾
(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是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这一部分论述如何计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最低资本要求。在测算银行风险资产状况时,新协议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所谓标准法,就是指银行根据外部评级结果,以标准化处理方式计量信用风险。
所谓内部评级法,就是银行采用自身开发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但必须通过银行监管当局的明确批准。
除了信用风险,新协议还要求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考虑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指在一段时期内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所造成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梅下降的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第三支柱是市场纪律。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三大支柱,鼓励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风脸计量方法,这有利于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进行风险监管,逐步建立适应不同银行需要的资本制度框架。
(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业风险资本监管的意义
①新的最低资本要求使中国银行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②内部评级法的提出促使我国着手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
③对银行风险管理范围的扩充引导银行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
四、资本的筹集与管理
1.银行资本的规模
衡量银行资本规模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账面资本(GAAP)、管理资本(RAP)和市场价值资本(MAC)。
(1)GAAP。GAAP是由账面价值计量的银行资本。
资本账面价值(GAAP)=总资产账面价值一总负债账面价值
(2)RAP。RAP是监管会计原理计量的资本量。
(3)市场价值资本(MVC)。
MVC=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MVA)-银行负债的市场价值(MVL)也可以用近似的公式计算每天的MVC:
MVC=每股股票的现期市场价格×发行但未偿付的股票数量
2.银行资本的需要量
影响着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
(1)有关的法律规定
(2)宏观经济形势
(3)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4)银行的信誉
3.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
最佳资本需要量是指银行资本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银行资本过高会使财务杠杆比率下降,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影响银行的利润;资本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银行边际收益下降。图2—2反映了银行资本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图2-2 银行资本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图中,纵轴表示资本成本,是银行为筹集一定量的资本所要花费的各种开支、费用,
横轴表示资本与总资产比例,即银行的资本需要量,资本成本曲线为KCC,呈“U”型变化。从财务角度看,资本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为最佳资本量。
一般地说,小银行由于信誉不高,业务有限,负债缺乏弹性,这使资本成本曲线远离原点,不仅最佳资本需要量很大,而且资本成本很高。而大银行由于信誉较高,业务联系广泛,流动性比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相对较低,其资本成本曲线的顶点也更接近原点。
图2-3 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与银行规模的关系
4.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的资本计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出银行的总体财务目标,管理者必须决定他们需要办什么样的银行。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确定银行的资本需要量。
第三阶段是确定多少资本可以通过银行利润留成从内部产生。
第四阶段是为实现最低的筹资成本而选择相应的筹资手段。
从图2—4中可以看出,银行资本的来源有两个: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图2-4 银行资本筹集的四个阶段
5.银行资本的内部筹集
(1)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限制性条件
内部资本融资的缺点在于其筹集资本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本身的限制。
首先是政府当局对银行适度资本金规模的限制。
其次是银行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规模。
最后是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
银行在股利分配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政策。
①剩余股利政策。
②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2)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
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为:
式中,SG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TA——银行总资产;△TA——银行资产增加额。又有:
式中,△EC——银行股本增加额。因此有:
当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资本比率和红利分配比例已知时,可计算出所需的银行资产收益率为:
当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和银行资产收益率、资本比率一定时,银行的红利分配比例为:
当银行资产收益率、银行红利分配比例和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率一定时,资本比率应为:
还可以将外源资本的因素也考虑在内,公式可以写为:
式中,△EK——外源资本增加额。
6.银行资本的外部筹资
(1)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
(2)发行普通股
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①普通股发行时其交易费用较高;
②新股的大量发行会使银行原股东的控制能力受到削弱,分散银行的控制权;
③新股票的发行还会使杠杆作用降低,如果不能保证筹集的资金将会带来更高的收益,新股的增加会使股票的每股收益减少。
(3)发行优先股
优先股是介于银行债券和普通股票之间的筹资工具,它有固定的红利收入,其红利分配优于普通股票。
优先股的种类主要有:
①固定股息率的优先股。
②浮动股息率的优先股。
③可转换优先股。
(4)发行中长期债券
银行发行中长期债券筹集资本有许多优点:
一是这类债券的利息支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二是如果债券资本的所得收益超过利息成本,可以增加每股股票的收益;
三是银行发行的中长期债券实质上具有长期负债性质,因此不会削弱股东的控制权。
但是,银行中长期债券的还本付息是法定的,过多发行会增大银行的还本付息压力,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破坏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银行发行的中长期债券的种类主要有:
①资本票据。
②资本证券。
③可转换债券。
④浮动利率长期债券。
⑤选择性利率指数。
(5)股票与债券互换
近年来,美国的银行已经采用股票与债券的转换来改变资本的状况。通过这种办法银行既加强了资本实力,又节约了未来的利息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