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你藏心——FBI教你隐藏激烈情绪
情绪暴露你的内心世界,喜怒不形于色,才是藏心的根本。
藏住你的愤怒
愤怒是个人一种强烈的情绪表达,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人或者事的时候,怨恨、气恼就油然而升,这时候,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阴暗一片,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心理学家认为,适当的情绪发泄可以有效的缓解精神压力,但这是一把双刃箭,必须掌握好尺度,一个处理不当,就会在伤人三分的同时,自伤七分,因为愤怒可能让你完全的失去自我,丧失理智,甚至酿成大错。
聪明的人对处在怒火中的人退避三舍,这是智慧的表现,而愤怒者却不知情,以为是别人怕了他,殊不知,他已经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别人的面前,很容易被洞悉到内心世界。一时的冲动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后悔也来不及。尤其是当你的愤怒被对手利用,转换为攻击你的暗器时,真的就欲哭无泪了。
20世纪90年代初,堪萨斯城被笼罩在“山姆大哥”的阴影之下。他是一个连环杀手,习惯在夜间带着面具,潜入一户中产阶级家庭,将全家用乙醚麻醉,然后等父母醒过来以后,在他们面前虐杀孩子,以获得变态的快感。
不知不觉中,已经有3个家庭遇害了,FBI意识到杀手的狡猾,开始介入此案。而此时,5条鲜活年轻的生命已经丧生在“山姆大哥”的手中,有一个家庭的父亲因为无法忍受孩子被虐杀在眼前的事实,于报案3天后自杀。
穷凶恶极的“山姆大哥”引起了FBI上上下下同仇敌忾之心,而FBI也不出所望,展现出极高的破案效率,在“山姆大哥”准备谋划第四起凶案的时候,被FBI抓获。在与警察的对抗中,“山姆大哥”身中两枪。
虽然抓到了人,但FBI的神精仍然没有放松下来。他们虽然抓到了人,但却没有足够的客观证据指证“山姆大哥”就是杀人凶手,FBI对此一筹莫展。然而,经验丰富的FBI非常善于利用机会,这不,一个绝妙的时机就摆在眼前。经过一番抢救之后,“山姆大哥”苏醒过来,FBI发现此时的“山姆大哥”身体极其虚弱,于是计划利用这一点套出口供。FBI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山姆大哥”果然认为自己撑不下去了,如果不把自己的“光辉往事”炫耀一番,怎么能甘心呢?于是,在这种“炫耀”心理的作用下,他交待清楚了所有的作案事节。至此,FBI才松了一口气,因为犯罪分子的自供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山姆大哥”身体逐渐好转,再也没有一丝虚弱的迹象,他终于回过神儿来,明白自己钻进了FBI的圈套。这时候再翻供为时已晚,因为他知道,陪审团往往最相信第一次询问的口供。怎样才能脱罪呢?“山姆大哥”开始冥思苦想,寻找方法。
由于“山姆大哥”已经招供,FBI的职责到此履行完毕,他被移交到当地警署,公诉律师很快就接手了此案。负责控告“山姆大哥”的律师名叫巴克·巴比尔,他有着极强的正义感,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被堪萨斯城的市长树立为“正义先锋”,最关键的一点是,巴比尔非常年轻。
很快,巴比尔开始对“山姆大哥”进了例行公事的讯问,当“山姆大哥”看到这名律师的年纪时,多日苦思不得的问题突然出现了曙光,答案呼之欲出。
在接下来的讯问过程中,“山姆大哥”详细地描述了虐杀孩子的细节,而且声情并茂,并阐述了当时的感受和心情。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年轻律师的神态,语言也越来越不堪入耳,神情愈加放肆。
巴比尔愤怒的情绪达到了临界点。终于,他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愤怒,狠狠揍了“山姆大哥”一顿,挨打的“山姆大哥”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暗自高兴,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苦苦等待的脱罪的机会。
几天后开庭,“山姆大哥”果然推翻了自己的口供,拒不承认杀人事实。公诉律师问他为什么要翻供,“山姆大哥”说,因为受不了对方的刑讯逼供,才迫不得已说了假话。由于脸上被打的伤痕还没有消退,加上录相的证明,陪审团最终判他无罪释放。
犯了错误的也巴比尔被市政厅辞退,灰溜溜地离开了这个地方。FBI本已经将“山姆大哥”绳之以法,因为巴比尔的冲动而功亏一篑。巴比尔的愤怒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犯罪分子仍然逍遥法外,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而且因为这一错误,他被迫走下了“神坛”。也许,终其一生,他都无法再抹掉这个污点。
列夫·托尔斯泰说:“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到伤害最大的乃是自己。”愤怒的时候,我们的主观意识被怒火所蒙蔽,看不清真相,让情绪肆意发泄不但不利于藏心,而且很容易引起纷争,因此,我们要藏心,就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怒火。当情绪有所波动的时候,努力从内心深处做到冷静,好好地反醒自己,难道真的值得我们这样愤怒吗?哲学家说,愤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与其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不如多花些时间来体察自己的内心,找出不足,督促进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FBI特工詹宁的脾气特别暴躁。因为他这个毛病,别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就连本职工作都受到影响。有一次,在执行任务中,犯罪分子在落入法网之后还用不堪的语言刺激詹宁,在暴怒之下,詹宁忍不住修理了他一顿。因为违反了FBI法则,詹宁受到了严重的处罚。
从此以后,詹宁幡然醒悟,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他决心改掉自己的坏脾气。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詹宁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获得了晋升,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某大学组织学校的老师集体外出旅游,但是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一个名叫里维斯的老师不幸坠崖身亡。大学方面坚持认定里维斯是自己不慎跌落悬崖的,但是里维斯的家人却坚称他是被推下去的。真实的情景是怎样呢?FBI很快就查明了真相。原来,在一个风景区,为了拍摄眼前的美景,另一名老师抢先占据了一个最好的位子。不久,里维斯也相中了这里,另外一人寸步不让,两人就争吵起来。随后,里维斯在推搡中掉下了悬崖。
在这个案例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彼此都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怒火,冲动打败理智占据了上风,这时候,藏心就成为一句空话。
人生活在爱恨情仇的交织中,总会遇到顺心或不如意的事,有些失误可以弥补,有些结果却无力回天,有些选择可能无关痛痒,有些却事关全局。因为愤怒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可能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如果你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那要感到庆幸,但不是每次都会得到命运的垂青。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过错。
FBI告诉我们,要有效地“制怒”并“止怒”,并提供了一些克制愤怒的小窍门。比如说,当谈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你的愤怒越来越不受到控制时,要考虑暂停谈话,给双方一段冷静的时间,然后再重新开始;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个人很愤怒,或者成为某个人的愤怒对象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找到症结所在,心平气和地做出回应;愿意了解对方的观点,在发表意见之前选择倾听;找到你的“情绪触发器”,也就是找到使你愤怒的原因,并找到替换的办法来解决他们。例如,你可能发现上班的途中使你情绪低落,觉得压抑,这时你能做的就是开辟一条新路,或改变你的交能工具。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又换了一种心情。
要明白,愤怒与愚蠢携手同行,后悔如影随形。
藏住你的嫉妒
嫉妒是人的天性,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人,没有人敢说我们从来没有嫉妒过别人。日常生活中,嫉妒不可避免,我们想要得到的,别人已经拥有了;明明不如我们的人,却比我们居于高位,和这些人相处时,我们会觉得气愤,嫉妒他们得到的。这明显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作为藏心的高手,必须要学会和克制自己的这种心态。
《圣经》上面说:“嫉妒是骨中的朽乱。”翻译过来就是说,若是一个人陷入嫉妒之中不能自拔,就是从骨子里腐烂了,无药可医。《圣经》里记载了一个因嫉妒手足相残的故事。亚当的大儿子该隐与弟弟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对亲兄弟,但是他却因为祭祀一事嫉妒受到宠爱的弟弟。嫉妒遮盖了他的理智,最终弟弟被他用锄头活活打死。这样的人最可怕,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内心深处波涛汹涌,妒火中烧,常常被烧毁了理智,酿成大祸,造成别人不幸的同时也造成了自己的不幸。
所以说,嫉妒是一种危险的情绪,FBI就曾侦破过一起因为嫉妒而酿成惨剧的案子。悲剧发生在2010年6月,这本是一个生命旺盛的季节,却有4个人在这个夏季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事情起因于一名美国女子想要纵火烧死前男友,最后殃及邻居一家,导致一家三口全部死亡。
楼外的监控记录下来这一可怕的场景。这名女子在纵火时,一不小心,自己的全身也被火焰吞噬,蚀骨的剧痛唤醒了她的理智,她像一个人形的火焰冲出公寓楼,大声呼救。最终,女子被闻讯赶来的人们救下,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她的前男友因大面积烧伤,抢救无效后死亡,年仅32岁。悲剧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
山杜瓦一家住在事发地点的楼上,前男友家的大火波及到楼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家三口惊呆了,甚至来不及做出有效的自救。山杜瓦太太曾奋力爬出窗外求救,遗憾的是,她没有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最终因力气耗尽坠楼身亡,她的丈夫山杜瓦先生和儿子被烧死在家中。
FBI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终于弄清楚了悲剧发生的原因。原来,这是一则典型由嫉妒引发的惨剧故事。这个女子和前男友分手之后,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与此相反的是,前男友却重新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两相对比之下,女子的心里越来越感到不平衡,最终在妒火中烧下做出了如此不理智的事情。由此看来,克制和隐藏嫉妒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愤怒也是人的情绪之一,与嫉妒相比,愤怒其实不可怕,因为愤怒比较容易宣泄出去,但是如果没有找到有效的宣泄途径,愤怒就会压抑在内心身处,经年累月,就产生了“嫉妒”。所以说,嫉妒往往意味着更深层次的压抑,意味着它是更隐蔽的情绪。这就像江湖上暗器与正面武器的交锋,往往正是暗器取得意外的效果。
与男性相比,女性似乎更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比如“争风吃醋”这个词就是多用来形容女性,就连“嫉妒”二字,都是女字旁,这或许就是一种暗示。那么,为什么女性更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呢?这是因为在男权文化里面,女人处于弱势地位,经常是被动获得施予的一方,很少主动争取。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包括男人的爱情,不敢直说,闷在心里,看到别的女人得到了,就会感到气愤和憎恨。
那么,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呢?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认为,引发妒嫉的条件主要有四种:(1)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位;(2)自己所厌恶而轻视的人居于优位;(3)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居于优位;(4)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优位。由此可见,好嫉妒的人往往想高人一筹,容不下比他强的人,看到周围有人超过自己,就想方设法地去贬低对方,更有甚者去坑害对方。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这不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吗?别人身体发福,干你何事?嫉妒别人年轻,嫉妒别人长得好,嫉妒别人富有,嫉妒别人学历高……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满脸沧桑,那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心灵设下了藩篱。
法国作家拉罗会弗科曾说过:“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嫉妒者爱自己远远胜过爱别人”嫉妒与自私如影随行,是一对孪生兄弟,好嫉妒之人一定自私,而自私之人必然好嫉妒。有的人不希望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这是出于嫉妒;有的人总想剥夺别人的优越,这是自私的心理在作祟。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那些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大多都好嫉妒,因为嫉妒,所以容不下别人的长处,为了满足自私的心理,只好通过说别人的坏话来实现。朋友少的人也好嫉妒,他把每个人都视作自己的假想敌,以冷漠的目光注视别人,试想,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呢?
总之,嫉妒不仅是对本人的折磨,同时也伤害了被嫉妒的人。好嫉妒者把精力用在羡慕和阻碍他人的身上,而不是用于自身素质的完善;而被嫉妒者受到恶意陷害、流言蜚语等中伤,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令公等,都是以害人开始,以害己结束。中国古代有一幅对联,就是劝告世人,莫要嫉妒。上联云:“欲无后悔需律己”,下联云:“各有前程莫妒人”。意思是说,好嫉妒的人要不断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的品性。
嫉妒是好胜之心的病态发展。每个人都有好胜之心,这原本无可厚非,它能使人更加努力,敦促人的进步,但是当好胜之心被畸形发展之后,就形成了嫉妒之心。有许多人才就是失于嫉妒之上。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加害于他,最后二人兵戎相见,庞涓败北,拔剑自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最终怒急攻心,吐血而亡,临死前还感言“既生瑜,何生亮?”
我们需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还比一山高。当别人的成就超越自己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嫉妒,而是虚心求教,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才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当时,华罗庚已经是著名的教授,他接到了一位中学教师的来信。信中指出了他书中的一处错误,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教师自不量力的时候,华罗庚做出了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没有感到丝毫的不愉快,而是请来了此人,虚心向他求教。这中学教师就是后来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的这种精神,多少年来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嫉妒害人又害己,那么,我们如何淡化妒嫉,将伤害降到最低呢?FBI告诉我们如下有效的办法:
1.淡化“我”的因素
别人没有办成的事情,你办妥了。这时,如果你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处处显示你比别人高人一筹,聪明能干,就容易招致嫉妒。最有效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因素,比如这样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从而使人产生“没有忘记我的功劳”这一自我安慰的想法,获得平衡。
2.面对赞许,不喜形于色
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时,学会藏心,不喜形于色,谦和有礼的应对,不仅显示出自己谦谦君子的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而且能够博得钦佩。
3.恰当地展现劣势
当你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注意突出自身的劣势,从而给人一种“不过如此”的印象,减轻嫉妒者的心理压力。
4.巧妙诉苦
研究发现,如果你的成果是通过艰苦的努力所获取的,那么,别人的嫉妒就会少一点儿。如果我们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妨将此“艰苦历程”与他人分享,引起同情,减少嫉妒。
5.同性面前不谈论敏感话题
女人天生爱嫉妒,尤其是对容貌、衣着以及风度气质所带来的爱情生活、夫妻关系等相当敏感,所以,不要在女性面前谈论这一方面的话题,这不仅会引起其妒嫉,还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敌意。
男人对社会活动能力、工作业绩、创造手段等最为关注,也最容易导致产生嫉妒的地方,所以男性之间少谈论名誉、地位、功业等话题,以免导致家庭、邻里、同事之间关系的僵化和冷漠。
FBI帮你克服恐惧
恐惧是一种人类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每个人都体验过恐惧,这是人类和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比如怕黑、怕雷、怕水、怕电等。
有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的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远古时代。那时候人类的祖先还只是地球上渺小的一员,另外还生存着许多庞然大物,对人类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心理学家阿恩·奥赫曼说,在那种险象环生的环境里,人类祖先在看到这些爬行动物时,大脑必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情也一定是非常紧张的,这可能就是恐惧心理的由来。
人和动物都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很的区别:动物只会对它们感受到的事物而恐惧,而人会对不存在的东西产生恐惧。比如说我们害怕看鬼片,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克制和隐藏自己恐惧的主要原因。这里不免会产生疑问:对不存在的事物,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恐惧呢?让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搞得我们心神不宁,方寸大乱,是一件多么没有必要的事。
英国神学家詹姆士·里德这样说:“很多恐惧都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不理解和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FBI心理学专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找到一个死刑犯,对他说:“我们正在进行一种无痛死亡的试验,之前从来没有采用过这一方式,如果你同意配合,那么我们将会为你们的家人提供一大笔补偿金。”
死刑犯思索良久,答应同意配合试验。横竖躲不过一死,不如为家人做点儿贡献。
到了行刑那天,专家对死刑犯说:“我们将把你的动脉割破,你只有在血液流干后才能死亡。但是请你放心,这个过程中一点儿疼痛你也不会感觉到。”
随后,专家将他绑在椅子上,然后蒙住了死刑犯的眼睛,对他的和部做了局部麻醉。这样,死刑犯的耳朵里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手部一点动作也没有。他意识到,自己的血液正流出体外,几分钟后,死刑犯停止了呼吸。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专家并没有割破死刑犯的手腕,他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完全来自他身边的一个水桶。专家将一个水桶放在他身边,然后让水不断滴到水桶里。他完全是被自己的恐惧心理吓死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恐惧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那么,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当一个人感觉到威胁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感,这个时候,他会减少个体活动,目光聚焦在危险事物上。如果危险升级,惊慌的状态就可能发展得难以控制,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心跳猛烈、呼吸加促、口渴、出汗和神经质发抖等。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恐惧的折磨。无常的世事,精神的创伤,未知的苦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我们因此而产生恐惧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情绪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其实是毫无必要的。这时我们就要反醒自己,应该学会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恐惧。
在现代社会,恐惧越来越有力地折磨着我们,到了每一个人都无法规避的地步。面对无常的世事,人是非常脆弱的。苦难、精神创伤,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不可避免。我们因此而感到恐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恐惧超出了理性,那就需要我们反省自己了。
吉姆是FBI著名特工,他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恐惧的案例:
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最初估计,几百万人将会因为这场事故而死亡。附近的许多居民惶惶不可终日,商人们惊慌失措,立刻离开了这里,直接导致了失业率上升,贫困也迅速蔓延。当地居民心里开始焦躁不安,通过酗酒来释放压力,自杀的人逐渐增多。因为害怕胎儿受到辐射,有将近超过10万名的准妈妈选择堕胎。根据多年后的调查来看,因核辐射而死亡的人数不足100人。核泄漏事故带来的最为恐怖的破坏是人们的恐惧意识,而不是核辐射本身。
每日看起来无害的阳光,实际上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核泄漏,仅仅在美国一个国家,每年就有8000人因为暴晒于太阳光之下而患上皮肤癌。但是人们会对核泄漏感到恐惧却没有人会害怕阳光。由此可见,大多时候,我们的恐惧感是盲目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脑的条件反射系统所产生的情感能够将大脑的分析能力挤到一边,也就是说,当感性战胜理性的时候,产生毫无意义、完全主观的恐惧心。因此,如果想要藏心,我们就必须让理性重新占领思想的高地。
没有人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也会有恐惧感,即使是英勇的FBI也会有恐惧的心理,但是经过训练,FBI可以将恐惧等不利情绪从大脑中剔除,甚至可以通过药物来增加勇气,克服恐惧。那么,如何通过训练来克服恐惧呢?对此,FBI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训练方法:
1.充分准备,增加自信
恐惧感更多的来源于对自信心的缺乏,没有自信的人是因为自身对某件事的能力不足,或面对未知和陌生的事物产生恐惧感。那么,要克服这种恐惧感,就应该准备充分,准备得越充分,底气就越足,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自信。当一个人的心态是充满自信的,他就萌生了巨大的勇气,会用积极的行为去改变自己的处境。
2.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当一个人感到恐惧时,他会不自觉地产生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这时候就需要冷静。那么,我们不妨从暴露你情绪的呼吸入手,平稳自己的恐惧心理。即将心情放松,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感觉它穿过你的胸腔到达肚腹的位置,再慢慢吐出来,调动全身的注意力,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放慢节奏,如此一来,就能使那颗激烈跳动的心慢慢平静下来。面对恐惧,向前一步。
人在面对令自己心生恐惧的事物时,往往会退缩不前。FBI的训练中,有这样一课,他们会令学员直面自己的恐惧,并要求他们勇敢地迈出一步。其实当你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后,你会发现,现实没有你想象中的可怕,继而就会坚定地迈出下一步,就这样,一步、二步、三步、四步……坚定地向前走,直到将恐惧完全克服。
3.自我安慰:“我叫不紧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这种自我安慰,比如说“我能行”、“我叫不紧张”、“我很棒”等,这些看似可笑的方法正是心理暗示的一种。FBI告诉我们,我们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受到影响,运用心里暗示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风雨哈佛路》纽约女孩莉斯的一生,就是一个“我能行”的故事。
她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是瘾君子,周围的人也不思上进,仿佛莉斯的一生也就这样得过且过。但是恶劣环境长大下的莉斯,没有抱怨、沉沦,因为她始终坚信,命运可以靠自己来改变,凭借信念和努力是抵达梦想之门的通途。最终莉斯用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走进她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
此外,FBI中还有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能够克服恐惧,增加勇气。比如与人谈话时,要下视对方的眼睛,这不但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行为,还能提升勇气;转变“不想出风头”的习惯,在公众场合尽量站到前面,有助于自身勇气的培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不要惧怕失败。
生活从来不能打败我们,我们只会被自己的心态打败。只要努力,还有成功的希望,如果连改变的勇气都没有,成功又何从谈起呢!
FBI教你应对烦躁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工作压力、情感困扰、生活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的情绪也跟着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往往一点儿小小的刺激,都会导致我们的情绪不稳,从而陷入无尽的烦躁之中。他们暴躁易怒,与淡定从容的人相比,更容易暴露自己的内心。
如果一个人为这种心态所控,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人生中处处都是障碍,认为命运和生活总是对自己不公,因此,特别容易产生怨恨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烦躁是一剂让心灵致死的“慢性毒药”,它隔绝了你与快乐之间的联系,而且,消耗着你的精力。与其让自己的心处在躁动不安的煎熬中,不如给它寻一剂良方治愈。
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想要摆脱烦躁之心的束缚,最终还是要自己的努力。能囚禁自己的人是自己,能释放自己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FBI特工凯特年轻有为,很受到上级的重视。有一年,他被上级委派到阿富汗工作。临行前,他得到了来自上级的暗示:未来几年内,如果他表现优异,将会给他调到一个更好的位置。
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凯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兢兢业业,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力求务必做到最好。但是,晋升的诱惑是动力也是压力,他渐渐发现,由于整天想着晋升这件事情,他开始变得心神难安,再也无法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无法专心致志的工作。他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虽然没有出什么大错误,但是工作效率变得十分低下。
又过了一段时间,凯特发现,他的烦躁情绪越演越烈,甚至到了破口而出的程度,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之下,他已经没有办法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了。
凯特的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劝慰凯特说:“能够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而不是获得多么令人骄傲的成绩。如果你因为晋升,而陷入无边无尽的苦恼之中,那么即使获得了晋升也毫无意义,不晋升也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妻子的话如一记重锤,敲醒了凯特。他恍然大悟,是啊,还有什么是比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更重要的呢?于是,他放下了晋升的念头,以平常心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很快,他走出了烦躁的泥坛,重新做回了自己。
如果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过分执着,我们就会将自己牢牢地束缚起来。日久天长,求之不得就会产生烦躁,而一个不平静的人,于阅人的高手来说,能够轻易洞穿他们的内心,一个善于藏心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自在”的人。只有当心灵无拘无束的时候,我们才能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有说“空虚”,那么,空虚是如何产生的呢?可能是因为你的生活没有目标,如果失去了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人们就会感觉到无所事事,觉得人生没有乐趣可言。一个失去了目标和生活乐趣的人,往往会被无尽的烦躁所包围。要想冲出烦躁的包围圈,就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丈夫是一名FBI的行政人员,出于工作需要,他被派到国外驻扎,他的妻子和他一起前往。
这是一个沙漠国家,空气干燥高热,举目四望,周围都是漫漫黄沙。因为人生地不熟,两人在这里没有朋友,妻子觉得非常难过。过了很久,她也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丈夫听到妻子的抱怨,没有责备她,只是对她讲了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两个犯人关押在同一个监狱里,其中一人忍不住抱怨:“哦,这该死的地方!”另一人只说了一句话:“从这里望去,你看到的是栅栏,我看到的是星星。”丈夫的话拨开了笼罩在妻子心头的迷雾,她决定在沙漠中寻找星星。
从那以后,妻子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不再焦虑不安,而是积极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学习他们的风俗习惯,不知不觉中,她交了很多朋友。就连一向讨厌的沙漠也变得可爱起来,她发现了从来没有发现的美景,大漠的落日是那么红,红得仿佛要将天边的云彩点燃;大漠里的植物是那么坚强,它们顶着炎炎日光,忍受着漫天狂沙,顽强地生长着……渐渐地,她开始迷上这里,后来,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一本书出版,名字就叫作《快乐的城堡》。
故事中的妻子,面对同样的生活,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究其原因,就是她克服了自己的烦躁情绪,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热情。这时,她看到的不是栅栏,而是星星。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心被烦躁所控制,那么,一切在他眼里都会失去色彩,反之,如果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那么,一切就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我们总是对成功的人心存艳羡,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前,也只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普通人。成败的关键,有时就在于你有没有积极的心态。一个整天烦躁的人与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相比,后者的人生一定会更顺利。
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一个非常普通职员,他业绩平平,没有一点儿过人之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继任了洛克菲勒董事长的位置,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阿基勃特每次出差时,都在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无的标准石油”这几个字,所以被人形象地称为“4美元先生”。洛克菲勒知道他的事情后,为其执着和敬业所感动,邀请他共进晚餐。从此,阿基勃特的事业青云直上,很快就在公司中担任要职,洛克菲勒卸任后,还把董事长的位子传给了他。
试想一下,如果阿基勃特对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烦躁的话,他绝对不会有这样的热情来对待工作,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阿基勃特董事长了。
豁达也是克制烦躁的秘密武器。
20世纪50年代,为了窃听敌对国的电话情报,FBI专门在地下挖了一条秘密通道,把自己的线路对接到敌人的电话线上。
然而,意外发生了。一个叫克格勃的间谍出卖了FBI。敌对国将计就计,他们没有拆穿美国的阴谋,而是让美国继续窃听。当然,传过来的情报都是假的,起到了鱼目混珠的效果,实际上没有丝毫的价值。等美国获取的假情报累积到一定数量之后,敌对国才摧毁了这个秘密通道,并缴获了一批美国先进的间谍侦查系统。
对于不可一世的FBI而言,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FBI内的特工人人自危,因为他们不仅办事不利,还让自己苦心经营的设备落入敌手,很多人为此一蹶不振。
FBI局长胡佛意识到,如果让这种烦躁情绪继续蔓延下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对相关人员说:“失败只是暂时的,不必放在心上。振作起来,还有很多工作再等着我们呢。而且,我保证,没有一个人会因此事受到处分。”
局长胡佛以他的豁达大度带领团队走出了挫折。
此外,还有一些控制烦躁的小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当烦躁占领上风时,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自己沉溺于刺激事件之中,这样就会有所缓解。或者也可以试着寻找心理支持,如找个人倾诉你的心理困扰,将你的不良情绪都宣泄出来,那样你的情绪就能调整过来。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暗示,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磨难,要么让命运控制你,要么是你控制命运。抑制自己的烦躁情绪当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是通向成功的一个环节。不烦躁,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抑制和消解负面的情绪,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这种乐观的心态会转化成积极、自信的力量,帮助我们在单调、枯燥的生活找到乐趣,这样的人迟早会成功。
掌握控制情绪的具体技术
因为某些突发事件,每个人都经历过情绪失控的时候。这些都容易让你在别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的内心,因此,控制情绪是藏心的主旨。在这一小节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控制情绪的具体技术。
1.控制欲望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定受到强烈的欲望推动,欲望并不是洪水猛兽,不必避而远之,关键是你能主宰欲望,将欲望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不要做欲望的奴隶。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是一个缺乏自制力的人,因此,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楚庄王京台赴宴的故事就是一个能主动隔绝欲望对象的典型例子。
有一次,令尹子佩摆了宴席,邀请楚庄王,他爽快地答应了。宴会都准备好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楚庄王的身影。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不解地问:“王为何不来赴宴呢?”楚庄王回答说:“我听说你的京台摆下宴席,京台那里,依山傍水,仿若仙境。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恐怕会流连忘返,耽溺于此,从而耽误治理国家大事。所以我改变想法,不来赴宴”。
楚庄王为了克制自己的享乐欲望,注意远离欲望对象,最终成就了一方霸业。
2.制定正确的目标
歌德说“人不会渴慕星星”,不是星星不惹人喜爱,而是距离人们太远。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官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收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抢最贵的那一个,有人说抢最有历史价值的那一个……只有法国作家贝纳尔的回答最为正确,他的答案是:抢距离我最近的那幅画。
这说明,目标的制定要合理,不要错位、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不到位。如果期望过高,没有能力实现目标,那样只能自寻苦恼,以火烧身,如果过低,就不会给你带来成就感,自豪感,同样你也不会快乐。最佳目标不是价值最高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而这个就是最符合自己的实际的目标。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其影响,文中提到过FBI所做的一个试验,将死囚四肢捆绑,蒙上双眼,然后告诉他:我现在对你放血!被蒙上双眼的死囚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一会儿工夫就死掉了。其实,FBI特工并没有放该死囚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放血”的暗示: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最终心功能衰竭而亡。
这个案例足以证明“暗示”的魔力。医治心病,最重要的莫过于自疗。正一个健康的心理,比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注意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处于健康的状态之中。
4.做自己能控制的事
《古兰经》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有一天,有人恳求他当众表演一下,但是接下来大师的表演让众人大惑不解。只见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表演就结束了。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虽然大师没有把山真正移走,但是留下了“移山大师”的美名。
至今,山脚下还留存着大师当年亲手刻下的石碑:被后人称为“移山碑”;那碑文,被后人称为“移山铭”。
也许我们不能移动大山,
但是我们可以运作自我;
也许我们不能左右天气,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心情;
也许我们不能选择容颜,
但是我们可以展现笑容;
也许我们不能号令他人,
但是我们可以指挥自己;
也许我们不能预知将来,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在;
也许我们不能样样如意,
但是我们可以事事尽力;
也许我们不能主宰生命的始终,
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价值。
客观会因我们而发生改变;
世界会因我们而变得精彩。
5.反向心理调节法
人生在世,伤心事、苦恼事不可避免,常常会使我们感觉痛苦不堪。这时如果你能从反向思考问题,极力从不幸中寻找幸运、从消极中挖掘出积极的因素来,就能转“忧”为喜,可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很多情况下,客观环境的优劣并不是痛苦与快乐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心态、情绪起主导作用。比如说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感受,痛苦的人感到痛苦,快乐的人感受到快乐。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两个工匠一起去卖花盆,不幸的是,车在行翻在行驶的途中,大半的花盆都碎了,其中一个花匠悲观地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而另一个花匠却乐观地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乐观的花匠运用的就是反向心理调节法,从不幸中挖掘出有幸,就能使自己从困难中奋起,从逆境中解脱,进入洒脱通达的境界。
6.培养控制力
“迟延满足”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实验选取了一群4岁的儿童,给他们每人分了一颗糖,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只有这一颗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两颗糖。有一些孩子一刻也不能忍,马上就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用自言自语、唱歌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克制欲望,有的孩子怕忍不住,甚至闭上眼睛睡起了觉。最终这些有自制能力的孩子获得了2颗糖。研究人员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糖果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控制力强的人能够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
7.寻找心理支持
凡事不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的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有一个小男孩,有一天和妈妈去买东西,老板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糖果口袋,让他自己拿一把糖果,小男孩子拒绝了。几番推脱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男孩子礼貌地谢过老板之后随母亲离开了。
母亲很好奇男孩的举动,她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自己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男孩巧妙地说:“因为他的手比我的大很多呀,拿的糖果也一定比我多。”
8.学会宣泄情绪
当人们的内心感到委屈或精神受到重大刺激时,人们往往会哭泣流泪。生活中,好像女人的眼泪要比男人多一些,因为人们认为,男人流泪的懦弱的表现。实际真是这样吗?有一首歌里唱道“男人哭吧不是罪”,大哭一场反而对身心有益,美国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毒素排泄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硬忍着不哭相当于慢性中毒。
事情闷在心里久了,会加重心灵的压抑,精神负担也会越来越重,严重的会酿成惨剧。哭泣是一种发泄的途径,它可以释放心中的压抑,从而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对生理也有好处。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有的心理学家主张:该哭你就哭吧!强忍着你的眼泪等于自杀。
但凡事有“度”,哭也要适当。当情绪得到化解后就不要再哭了,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因此心理学家主张,把哭泣控制在15分钟以内。人要学会控制自己,做情感的主人。
9.勿为小事烦恼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有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法国作家莫鲁瓦为此解释道:“我们经常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干扰下失去理智,我们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时光,却忘记了我们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记得这些琐事呢?不,我们应当转变一种活法。我们的生命应该贡献在有价值的事业和崇高的感情上,只有这样才会为后人一代代继承下去。要知道,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们就给我们以警示:“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这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