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技能选择题
(第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二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0岁,工人。
案例介绍:两个月前,求助者的邻居在清理求助者遗弃在楼道里的大镜子时,镜子破碎,邻居手腕肌腱被划断,邻居要求求助者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共计三万余元,双方协商未果,邻居将求助者告上法庭,求助者每想到此事就愤怒、紧张、烦躁,越临近开庭越是担忧。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时感觉心慌、头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认为自己家的镜子根本不影响邻居出行。邻居未经同意擅自挪动镜子并损坏,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已经很不错了,而邻居竟然将自己告上法庭,求助者对此愤怒不已。
多选:1.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
A.烦躁
B.恐惧
C.愤怒
D.焦虑
【答案】ACD
【解析】案例中提到,由于邻居将求助者告上法庭,求助者每想到此事就愤怒、紧张、烦躁,越临近开庭越是担忧。而且求助者觉得邻居未经同意擅自挪动镜子并损坏,自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却反而被告上法庭,对此感到十分愤怒。可知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烦躁、愤怒和焦虑。
多选:2.该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包括( )。
A.失眠
B.心情烦躁
C.头痛
D.紧张不安
【答案】AC
【解析】案例中提到,求助者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时感觉心慌、头痛可知,患者有失眠和头痛两项躯体症状。BD两项,属于情绪方面的症状。
单选:3.对该求助者不适宜使用的心理测验是( )。
A.SAS
B.SCL-90
C.SDS
D.CRT
【答案】D
【解析】D项,CRT是联合型瑞文测验的缩写,联合型瑞文测验是中国心理学家张厚粲等修订编制的由瑞文渐进测验中的彩色型和标准型组成的合并本,用来测量智力,不宜对本求助者使用。A项,SAS是焦虑自评量表;B项,SCL-90是症状自评量表,广泛用于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的检查量表;C项,SDS是抑郁自评量表。ABC三项均可用于本案例的求助者。
多选:4.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的资料包括( )。
A.既往身体情况
B.社会支持系统
C.家庭经济状况
D.对邻居的看法
【答案】ABC
【解析】案例中并未表明求助者的既往身体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家庭经济状况,但这些资料与其心理问题密切相关,需要咨询师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
单选:5.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焦虑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可疑神经症
【答案】A
【解析】对求助者的诊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①案例中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具体情况需进一步了解,以排除器质性病变;②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③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趋避式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④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仅局限于与邻居的关系上,没有出现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⑤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两个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多选:6.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可采用的咨询方法包括( )。
A.系统药物治疗
B.放松训练
C.合理情绪疗法
D.阳性强化法
【答案】BC
【解析】本案例中求助者主要问题是紧张焦虑等困扰。B项,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其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目标是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及躯体症状。C项,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行为,不主张情绪宣泄,有助于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强化求助者积极良好的信念。放松训练与合理情绪疗法都是与该患者的症状相适应的疗法。
多选:7.与该求助者协商确定的咨询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 )。
A.咨询时间
B.咨询方法
C.咨询地点
D.咨询费用
【答案】ABD
【解析】咨询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咨询目标;②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原理和过程;③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④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⑤权利与义务;⑥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⑦咨询的相关费用;⑧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多选:8.评估本案例咨询效果的指标包括( )。
A.情绪症状的改善程度
B.心理测量结果的改变
C.生理症状的改善程度
D.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答案】ABCD
【解析】评估咨询效果的六个维度包括:①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②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如开始正常上班,学习工作效率提高等); ③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 ④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⑤咨询师的观察和评定;⑥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求助者负性情绪消失)。
多选:9.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一般性因素包括( )。
A.求助者本身的复愈能力
B.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心
C.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
D.咨询产生的实际效果
【答案】BC
【解析】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一般性因素包括:①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②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心;③求助者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④咨询师的尊重、关切等。A项求助者本身的复愈能力,和D项咨询产生的实际效果,属于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特殊性有效因素,不属于一般性因素,因此不选。
多选:10.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 )。
A.就事论事
B.补充提问
C.分析迹象
D.心理测验
【答案】BD
【解析】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主要有:①补充提问;②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③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AC两项,属于对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
单选:11.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邻居要求赔偿
B.认为邻居不该向自己提出要求
C.烦躁愤怒不已
D.认为邻居受伤不是自己的责任
【答案】B
【解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产生了不合理信念,即认为邻居不该向自己提出要求。
单选:12.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最主要是帮助求助者( )。
A.舒缓负性情绪
B.提供应对策略
C.尽快接纳现实
D.矫正错误认知
【答案】A
【解析】心理咨询主要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行为问题。案例中求助者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焦虑情绪应成为本次心理咨询的重要目标。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5岁,儿科主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半年前因癌症动了手术,两个多月前发现多处转移,医院建议立即化疗。求助者一方面担心父亲手术后身体虚弱,不能承受化疗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怕不做化疗延误病情,为此陷入两难境地。在此期间求助者经常整夜查阅医学资料,并多方咨询,但仍然不能做最后的决定。求助者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在父亲患病时却无能为力,恨自己没用,为此情绪低落、茶饭不思,经常头晕头痛。求助者以往态度温和,但现在经常因下级医生的一点失误便大发雷霆。医院领导对求助者很关心,建议其寻求心理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受到当小学教师的母亲的严格要求,做事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咨询时衣着整洁,面容憔悴。虽然希望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但对咨询师信奉的理论和方法持不信任态度。
多选:13.该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包括( )。
A.恐惧
B.悲伤
C.焦虑
D.抑郁
【答案】CD
【解析】根据“在此期间求助者经常熬夜……恨自己没用,为此情绪低落,茶饭不思,经常头晕头痛”,可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焦虑和抑郁。
多选:14.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A.头痛
B.失眠
C.头晕
D.食欲下降
【答案】ACD
【解析】由求助者“茶饭不思,经常头晕头痛”,可知其躯体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食欲下降。
单选:15.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父亲癌症转移
B.父亲得不到治疗
C.无法做出决定
D.不信任咨询师
【答案】C
【解析】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是求助者无法做出决定的内心冲突。
单选:16.求助者关于父亲是否进行化疗问题所面临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一方面担心父亲手术后身体虚弱,不能承受化疗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怕不做化疗延误病情,为此陷入两难境地,属于双避冲突,不管那个结果都想要去避免。
单选:17.该求助者“经常因下级医生的一点失误便大发雷霆”。其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转移
C.退行
D.升华
【答案】B
【解析】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B项,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案例中求助者向下级发脾气属于转移自己的负性情绪。
多选:18.对该求助者还需重点了解的资料包括( )。
A.经济状况
B.性格特点
C.婚姻状况
D.既往病史
【答案】ACD
【解析】ACD三项,这些资料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需要咨询师进一步收集。B项,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做事严谨认真,追求完美”,资料中已有提及。
单选:19.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焦虑神经症
B.严重心理问题
C.疑病神经症
D.一般心理问题
【答案】B
【解析】①案例中求助者有头昏头痛的症状,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以排除器质性病变;②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③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难以决定是否让父亲进行化疗,二是对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却无能为力感到自责,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④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出现泛化(经常因下级医生的一点失误便大发雷霆); ⑤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和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当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多选:20.对该求助者恰当的近期咨询目标包括( )。
A.改变情绪
B.帮其决定是否化疗
C.改变认知
D.缓解头痛头晕症状
【答案】AC
【解析】合理的近期目标包括:①协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改变其不合理信念;②协助求助者将焦虑水平降低,合理调节控制情绪,转变思维方式。
单选:21.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属于变形冲突
B.人格障碍明显
C.负性情绪明显
D.社会功能受损
【答案】C
【解析】由求助者“情绪低落,茶饭不思”“以往态度温和,但现在经常因下级医生的一点失误便大发雷霆”等表现可知其负性情绪明显。
单选:22.如果该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理论和方法持不信任态度,那么咨询双方不相适宜的类型属于( )。
A.匹配型
B.欠缺型
C.忌讳型
D.冲突型
【答案】D
【解析】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不适宜的求助者的类型包括:①欠缺型,术业有专攻,咨询师对专业范围外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擅长;②忌讳型,由于宗教、民族及个体差异,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人、某些咨询内容有忌讳;③冲突型,咨询师与求助者在个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着某种不协调或者某些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态度。本案例中求助者与咨询师属于冲突型。
多选:23.对咨询关系匹配问题的正确理解包括( )。
A.咨询师主动适应求助者
B.让求助者适应咨询师
C.及时请上级咨询师对双方进行调节
D.不能匹配的情况下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
【答案】AD
【解析】对咨询关系不匹配的处理:①调整咨询关系的匹配程度(调适的基本思路是咨询师主动适应求助者,而不是相反); ②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因此选择AD两项。
多选:24.心理咨询的效果受( )的影响。
A.咨询师
B.咨询方法
C.求助者
D.咨询目标
【答案】ABC
【解析】心理咨询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①问题的难度;②心理咨询师,包括咨询师的水平和所采用方法;③来访者,有一定文化水平,对心理咨询有一定认识,理解能力强,悟性好,这些都会使得咨询的效果更好;④期望值。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3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女儿今年15岁,两个月前参加中考,成绩很不理想,该求助者一年前就因女儿的学习问题来咨询过。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在电话里说这次还是因为女儿的问题来咨询,为什么没带女儿来呀?她中考的成绩怎么样?被哪所学校录取了?
求助者:唉!别提了,我现在都快烦死了。
心理咨询师:那你详细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吧。
求助者:去年咨询的时候您让我带女儿去专科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她的智力和社交能力确实比一般孩子差。但我不甘心,这一年我请家教,带她去补习班,陪着她一起学习……可最终中考成绩还是那么差!
心理咨询师:我上一次就提醒过你不要对女儿抱太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你说是不是?
求助者:是啊,我现在更担心的是,她刚被一所财务中专录取了,就她那脑子学财务一定跟不上,以后肯定毕不了业,毕不了业没法找工作,没工作就得啃老……我和我爱人不能养她一辈子啊!等我们死了她可怎么办啊?而且我爱人对孩子的事情根本就不关心,从来不接送孩子,不……
心理咨询师:是啊。我现在理解你的心情了,孩子考得不好,专业又不对口,我都替你着急。
求助者:我这次找您还有一个原因,我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一些过去的事情,在家、在单位都想,明知道想这些没用,但就是控制不住,上班的时候因为发愣,被同事提醒过好多次,不过好在没耽误工作。为这事自己也挺痛苦,有时我就做做深呼吸,可以暂时忘记痛苦。您说我这是怎么回事啊?
多选:25.该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症状包括( )。
A.强制性思维
B.焦虑
C.强迫性思维
D.恐惧
【答案】BC
【解析】“唉!别提了,我现在都快烦死了。”表明了求助者的焦虑。该求助者表示,自己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的事,并且在家、单位都会想,不能控制自己去想这些事,表明求助者具有强迫性思维。
多选:26.心理咨询师在对话开始时不恰当的提问形式包括( )。
A.“为什么……”的问题
B.多重问题
C.多重选择性问题
D.责备性问题
【答案】AB
【解析】不恰当的提问形式包括:提问“为什么”的问题、多重选择性问题、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解释性问题。A项,“为什么没带女儿来呀?”属于为什么的问题。B项,“你在电话里说这次还是因为女儿的问题来咨询。为什么没带女儿来呀?她中考的成绩怎么样?被哪所学校录取了?”属于多重问题。
多选:27.心理咨询师说“那你详细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吧”用到的技术属于( )。
A.摄入性会谈
B.具体化技术
C.参与性技术
D.影响性技术
【答案】ABC
【解析】A项,咨询师还处于收集资料的初始阶段,谈话目的是为了收集资料、确立诊断,属于摄入性谈话。B项,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通过相关提问技术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准确地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事件。C项,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提问,鼓励,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技术,参与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理解,题干所述属于开放式提问。
单选:28.“那你详细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吧”针对的是求助者的( )。
A.问题模糊
B.过分概括
C.概念不清
D.假提问题
【答案】A
【解析】问题模糊是求助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准确的认识,甚至搞不清自身问题所在,因而因常常用一些含糊的、笼统的概念陈述自己的问题。案例中“我现在都快烦死了”就是这样的表述,咨询师为了详细了解求助者烦恼的内容,便使用了具体化技术。
单选:29.该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大量谈论自己爱人的不是,表明其出现了多话现象,这种多话类型最可能是( )。
A.宣泄型
B.掩饰型
C.表白型
D.表现型
【答案】C
【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大量谈论自己爱人的不是,属于表白型多话,求助者知道自己正面临某方面的问题,然而面谈时一味谈论别人的不是,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问题,有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A项,宣泄型多话只是为了宣泄一时的剧烈情绪。B项,掩饰型多话往往是在快要涉及实质性或敏感性问题时出现,他们往往有意无意地用别的话题来打岔或转移注意,以此掩盖他们被人真正了解的恐惧。D项,表现型多话的求助者总是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乃至对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师品头论足,但很少谈论自己,即使谈论自己也是讲些自己的特长没有得到欣赏或重用等方面。
单选:30.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强迫神经症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焦虑神经症
D.可疑神经症
【答案】B
【解析】求助者的病程为两个月左右,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只能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多选:31.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可以进行的工作包括( )。
A.整理临床资料
B.心理测验
C.制定咨询方案
D.摄入性会谈
【答案】ABCD
【解析】咨询师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收集资料,初步判断求助者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领域,所以咨询师可以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心理测验、制定咨询方案、摄入性会谈等工作。
多选:32.“我现在理解你的心情了,孩子考得不好,专业又不对口,我都替你着急”,心理咨询师在这里使用的技术包括( )。
A.内容反应
B.情感反应
C.内容表达
D.情感表达
【答案】CD
【解析】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的一种技术。情感表达技术就是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题干中咨询师使用的是这两种技术。
单选:33.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热情,最主要的体现是( )。
A.对求助者积极提问
B.认真、耐心、不厌其烦
C.初诊阶段嘘寒问暖
D.咨询全过程都热情
【答案】D
【解析】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些,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热情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热情是咨询师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单选:34.心理咨询师说“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你说是不是?”,这属于( )。
A.责备性问题
B.解释性问题
C.修饰性反问
D.多重性问题
【答案】B
【解析】不恰当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为什么”问题,多重选择性问题,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B项,解释性问题指咨询师表达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这类问题对求助者的帮助很小,当咨询师和求助者观点存在分歧时,不应以疑问方式去反问对方,题干中咨询师的问题属于解释性问题。C项,修饰性反问并不是问题,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它将谈话内容引向抽象,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多选:35.心理咨询师说“我上一次就提醒过你……你说是不是?”,体现出咨询师没有对求助者( )。
A.尊重
B.真诚
C.共情
D.积极关注
【答案】AC
【解析】“我上一次就提醒过你不要对女儿抱太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你说是不是?”,是责备性问题,体现出对求助者不够尊重也缺少共情。
多选:36.本案例中,该咨询师出现的失误包括( )。
A.提问错误
B.内容反应使用错误
C.理念错误
D.情感表达使用错误
【答案】ACD
【解析】案例中咨询师出现多种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如多重选择性提问、责备性问题、多重提问、解释性问题。后来对求助者持批判责备态度,没有体现出对求助者的尊重和共情,属于理念错误。“是我都替你着急”属于情感表达使用错误。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8岁,公关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前在外地开会期间与一名女下属发生了性关系,事后求助者非常后悔,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三个多月前,该女下属提出加薪,求助者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满足了她的要求。此后求助者经常担心女下属会进一步提出要求,担心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不保,甚至被开除;担心妻子知道后和自己离婚,担心儿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经常胸闷、心悸,头晕,失眠,手脚不由自主地颤抖。曾经到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求助者精神痛苦却又不能对其他人诉说,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教严格,从小循规蹈矩,做事严谨刻板,为了避免自己可能再次犯错,求助者推掉了公司所有外出学习和开会的安排。
单选:37.该求助者目前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A.烦恼
B.恐惧
C.愤怒
D.焦虑
【答案】D
【解析】根据案例中“此后求助者经常担心……担心儿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可知求助者目前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焦虑。
多选:38.该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包括( )。
A.失眠
B.紧张焦虑
C.头晕
D.手脚颤抖
【答案】ACD
【解析】案例中提到求助者“经常胸闷、心悸、头晕、失眠,手脚不由自主地颤抖。”由此可见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失眠、头晕、手脚颤抖。B项属于情绪方面的症状。
多选:39.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发生婚外性关系
B.家教严格
C.女下属提出无理要求
D.循规蹈矩
【答案】ABCD
【解析】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ABC三项属于社会因素,D项属于心理因素。
多选:40.求助者事后后悔,说明求助者( )。
A.自我觉察准确
B.有道德感
C.自尊心强
D.想控制行为
【答案】ABD
【解析】求助者感到后悔,说明求助者自我觉察准确、有道德感和想控制行为,是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咨询师应予以关注。
单选:4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可疑神经症
D.焦虑神经症
【答案】C
【解析】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没有表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源于“担心女下属会进一步提出要求”进而引发不良情绪,其内心冲突属于变形,因而属于神经症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根据许又新提出的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该求助者精神痛苦无法自行摆脱(2分),社会功能中度受损(2分),病程约三个月(1分),最后评分为5分,可以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单选:42.从求助者的行为,判断其社会功能是( )。
A.没有损害
B.轻度损害
C.中度损害
D.重度损害
【答案】C
【解析】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由“求助者推掉了公司所有外出学习和开会的安排”可知求助者社会功能中度受损。
单选:43.对该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首先必须排除的是( )。
A.可疑神经症
B.器质性疾病
C.恐惧神经症
D.焦虑神经症
【答案】B
【解析】神经症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在对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时,首先要确认求助者的症状能否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因此对求助者的诊断必须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多选:44.对于该求助者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 )。
A.诊断结果
B.会谈内容
C.测验结果
D.保密原则
【答案】ABC
【解析】心理咨询中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咨询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咨询中与求助者接触的过程。诊断结果、会谈内容和测验结果均属于需要保密的内容。心理咨询师应向求助者详介绍保密原则。
多选:45.给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包括( )。
A.就事论事
B.补充提问
C.分析迹象
D.心理测验
【答案】AC
【解析】当人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①“就事论事”:就事论事的办法并不能揭示事件的全部含义;②“寻找相关”:根据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可取的,但它总带有猜测性质;③进行“迹象分析”:分析迹象的做法是指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而进一步去寻找原因。题中所述的方法属于就事论事和分析迹象。
多选:46.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特点包括( )。
A.存在常形冲突
B.内心持久痛苦
C.存在变形冲突
D.行为明显异常
【答案】BC
【解析】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经常担心女下属会进一步提出要求”引发,并非与现实处境直接关联,心理冲突属于变形。“经常胸闷……精神痛苦却又不能对其他人诉说”表明求助者的内心痛苦持久。
多选:47.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的无条件接纳应该体现在接纳其( )。
A.有婚外性行为
B.能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C.道德观念障碍
D.拒绝外出学习、开会
【答案】ABCD
【解析】咨询中咨询师应对求助者无条件接纳即尊重求助者,包括求助者消极的思想和行为。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应接纳求助者婚外情行为、道德观念障碍和拒绝外出学习、开会。同时也要接纳求助者积极的方面比如主动寻求帮助。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全职妈妈。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求助者为儿子的学习问题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我的帮助?
求助者:我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他的学习问题让我非常担忧。
心理咨询师:您能说说他有哪些具体问题吗?
求助者:有很多,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回家后先看电视、不写作业……
心理咨询师:针对这些问题,您做过哪些尝试呢?
求助者:学校里的问题我一个人解决不了,所以我是从让他回家后先写作业入手的。
心理咨询师:您是怎么做的呢?
求助者:我主要是督促他,他每天一回到家我就催他写作业。但是孩子并不听我的话,所以有时急了我就会打他几巴掌。
心理咨询师:既然您来咨询,说明您的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我现在教给您一个方法:您先制作一张带日历的表格,贴在孩子书桌前的墙上;孩子放学回家后只要做到先完成作业,就奖励他一面小红旗,并贴在相应的日期下面。等攒够五面小红旗,就奖给他一颗金五星;集齐四颗金五星,就满足他一个事先商量好的愿望或他希望得到的物品。
求助者:好的,我今天回去马上就做。
心理咨询师:如果某一天他没有做到回家先写作业,就不贴小红旗,但是也一定不要责骂他或是打他。另外,我感觉您现在非常焦虑,我再教您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缓解您的焦虑情绪。
求助者:谢谢您!
单选:48.本案例中求助者对孩子使用的方法是( )。
A.增强法
B.消退法
C.惩罚法
D.饱和法
【答案】C
【解析】求助者气急了就打儿子几巴掌,这种方法称为惩罚法,具有两种形式:①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或厌恶刺激;②撤销个体还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两种方式都可用来抑制或阻断不良的行为。本案例中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
单选:49.咨询师建议求助者使用的方法属于( )。
A.消退法
B.行为渐隐技术
C.代币管制法
D.饱和策略
【答案】C
【解析】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代币是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本案例中,咨询师建议使用小红旗为代币,将孩子的愿望或希望得到的物品作为强化物,以此促进孩子出现回家先写作业的行为。
单选:50.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条件反射
D.认知行为理论
【答案】C
【解析】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进行奖励等阳性刺激以强化该行为,对异常行为则采取忽视或者淡化措施,以减少异常行为发生的频率。
多选:51.阳性强化法的正确操作过程包括( )。
A.明确目标行为
B.监控目标行为
C.实施强化
D.追踪评估
【答案】ABCD
【解析】阳性强化法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操作步骤包括:①明确目标行为;②监控目标行为;③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④实施强化;⑤追踪评估。
多选:52.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 )。
A.经典条件反射
B.认知行为理论
C.操作条件反射
D.社会学习论
【答案】ACD
【解析】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社会学习原理为基底。
单选:53.惩罚法中的一般性惩罚不包括( )。
A.批评
B.隔离
C.罚款
D.劳动改造
【答案】B
【解析】行为矫正常用的方法有增强法、惩罚法、消退法和代币管制法。惩罚法有一般性惩罚,例如,给予批评、罚款、劳动改造等;特殊性惩罚包括束缚身体、隔离、厌恶疗法等。
单选:54.放松训练是( )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
A.行为疗法
B.精神分析理论
C.完型学派
D.人本主义治疗
【答案】A
【解析】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其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其特点是简便易行、实用有效,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还能够提高改善焦虑症状的速度;目标是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及躯体症状。
单选:55.关于放松训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简便易行、实用有效
B.是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及躯体症状的方法
C.基本假设是改变主观体验,生理反应也随着改变
D.在训练开始时,口头引导比录音更便于求助者接受
【答案】C
【解析】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其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其特点是简便易行、实用有效,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还能够提高改善焦虑症状的速度;目标是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及躯体症状。放松的引导语主要有录音和口头两种,在训练开始时,口头引导比录音更便于求助者接受。
多选:56.呼吸放松法包括( )。
A.鼻腔呼吸放松法
B.胸式呼吸放松法
C.腹式呼吸放松法
D.控制呼吸放松法
【答案】ACD
【解析】放松训练中呼吸放松法的三种方法主要有:①口鼻呼吸放松法;②腹式呼吸放松法;③控制呼吸放松法。
单选:57.使用想象放松法,应由( )找出最愉悦感觉、有美好回忆的场景。
A.咨询师
B.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
C.求助者
D.求助者及家人共同协商
【答案】C
【解析】想象放松法要求求助者设定一个有美好回忆的场景。放松疗法对想象力强、易受暗示的求助者效果较好,对独立性强而想象力差的求助者可能效果不明显。
单选:58.心理咨询师说“我现在教给您一个方法……,就满足他一个事先商量好的愿望或他希望得到的物品”,这段话中咨询师使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释义
B.指导
C.解释
D.鼓励
【答案】B
【解析】指导是指心理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技术是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使用指导性技术时,咨询师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求助者指导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应清楚,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这段话中,咨询师直接告诉求助者具体的实施办法,因而是指导技术的运用。
多选:59.所谓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指的是求助者( )的问题。
A.最关心
B.最先提出
C.最困扰
D.最迫切需要解决
【答案】ACD
【解析】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六
一般资料:郭某,女性,32岁,无业。
案例介绍:郭某由母亲强行带来咨询。郭某在高中二年级时因为与老师发生冲突,逐渐不敢出门见人,至今已有十几年未曾迈出家门一步,在家里也只和母亲比较亲密。但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新的情况:郭某看新闻联播节目时会指着电视说男播音员在向她表达爱慕之意。如果不是该播音员,郭某便说他在楼下等她,她还能听到该播音员在楼下喊她的名字。母亲怕她出意外、阻止她下楼,她便大声冲母亲叫喊,还砸坏了家里很多物品。她还每天定时打开收音机,听“该播音员”和她说悄悄话。母亲觉得她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想带她去精神病院诊治,但她坚决不去。此次母亲骗她说去见播音员男友,才把她带到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郭某体型偏胖,面色晦暗。起先用怀疑的眼神打量咨询师,随后又故作神秘地告诉咨询师,母亲因为妒忌自己有一个英俊的播音员男友,就在她的饭菜里下毒,她都能闻到饭菜里有腐臭的气味,她最初曾拒绝吃饭,但是后来男朋友每天在收音机里教她练习特异功能,所以饭菜里的毒根本毒不死她。
单选:60.郭某目前的心理状态属于( )。
A.心理健康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正常
D.心理不健康
【答案】B
【解析】求助者存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很明显存在客观不一致的情况,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
多选:61.郭某的行为症状包括( )。
A.回避行为
B.精神运动性兴奋
C.冲动行为
D.精神运动性抑制
【答案】AC
【解析】回避行为通常针对的是恐惧的产生,回避产生恐惧的事物与情境。郭某因为与老师发生冲突,逐渐不敢出门见人,至今已有十几年未曾迈出家门一步,是明显的回避行为。郭某大声冲母亲叫喊,还砸坏了家里很多物品,属于冲动行为。
多选:62.郭某出现的感知障碍症状包括( )。
A.幻嗅
B.钟情妄想
C.幻听
D.被害妄想
【答案】AC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同时出现了ABCD四项中的症状,但钟情妄想和被害妄想不属于感知障碍症状,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多选:63.郭某出现的思维内容障碍包括( )。
A.幻嗅
B.钟情妄想
C.幻听
D.被害妄想
【答案】BD
【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同时出现了ABCD四项中的症状,但幻嗅和幻听不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属于感知障碍症状。
单选:64.目前对郭某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焦虑性神经症
B.精神病性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恐惧神经症
【答案】B
【解析】求助者自知力不完整,不能主动求医,内心冲突属于变形,且病程较长,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因而可初步诊断为神经病性问题。
多选:65.郭某的特点包括( )。
A.主动求治
B.被动求治
C.无自知力
D.自知力完整
【答案】BC
【解析】郭某是被母亲骗到咨询室的,属于被动求治。郭某存在着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对自己的症状无自知力。
多选:66.心理咨询师对郭某可以进行的工作包括( )。
A.进行心理测验
B.尝试进行咨询
C.转诊至精神科
D.整理临床资料
【答案】ACD
【解析】对于有精神病性问题的求助者,咨询师可以对求助者实施心理测验,获得资料,进一步判断求助者的病情,整理临床资料,为后续工作做准备。因为精神病性问题并非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所以咨询师应对该求助者进行转介。
多选:67.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原则包括( )。
A.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B.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原则
C.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原则
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答案】ACD
【解析】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包括:①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②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个体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知、情、意等部分,各种心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这是判断正常心理活动的一项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单选:68.郭某认为母亲因为嫉妒她有英俊的播音员男友便在她的饭菜里下毒,这属于( )。
A.夸大妄想
B.关系妄想
C.被害妄想
D.嫉妒妄想
【答案】C
【解析】郭某认为母亲在她的饭菜里下毒,这种情况属于被害妄想。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坚信周围的某些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
单选:69.郭某说听到播音员男友在收音机里教她特异功能,这属于( )。
A.非真实感
B.假性幻觉
C.思维回响
D.功能性幻觉
【答案】D
【解析】功能性幻觉指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互不融合。案例中郭某在听到收音机声音的同时,产生了播音员男友在教她特异功能的幻觉,这种幻觉会随着收音机声音停止而结束,因此属于功能性幻觉。A项,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是指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B项,假性幻觉是指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C项,思维回响是一种幻听,指患者听到脑内有声音紧随他的思想而出现,并重复他的思想内容。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5岁时父母离异,她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没有再婚。求助者与丈夫在同一单位工作,十年前结婚,女儿7岁。一个多月前,丈夫升职,即将被派往外地任分公司总经理,得知此消息后,求助者紧张、烦躁,忧心忡忡,开始挑剔丈夫的言行,频繁与丈夫争吵。上班时能够勉强控制情绪,但经常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到医院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疾病。主动前来寻求心理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
心理咨询师:按常理说,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您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求助者:他升职我高兴,但去外地任职我接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现在交通便利,他去的城市飞机、高铁3个小时就能到达,你们两人的收入都不低,经常团聚不是问题。
求助者:您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当然不能理解我心情。
心理咨询师:抱歉!我有些想当然了,没有从您的角度考虑。您和我详细说说您的情况吧!
求助者:我5岁前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俩人婚前、婚后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直到父亲被派去外地常驻。原本母亲不同意父亲去外地,但父亲说难得在事业上有发展的机会,能够多挣点钱让我们母女过得更好。但谁知道没过半年,他就在当地和另一个女人好上了。我母亲再三恳求,并且表示愿意带着我去和他一起生活,但他最终还是和母亲离了婚。近十年的感情竟然抵不过半年的相处,您说男人是不是没有一个好东西!
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的心情,那您感觉您的丈夫也不是个好东西?
求助者:到目前为止还不算,但说不定过几个月就是了。我当初就是他的下属,因为肯为他卖力工作,他的业绩上升很快,他欣赏我,于是我们就走到一起了。如果他今后在外地工作也遇到一个能干的女下属,说不定也会爱上她;即便不是因为工作,我丈夫高大英俊、又比较有钱,难免会有异性主动追求他。到那时我一定会落得和我母亲一样的下场,女儿也会像我一样没有父亲疼爱。
心理咨询师:除了您刚才所说的恋爱经历,您还有其它证据能证明您的丈夫是一个见异思迁或是喜欢沾花惹草的人吗?
求助者:那倒没有。但是现在他对我的态度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过去他对我百般呵护,不让我受一点委屈;现在只要我一跟他埋怨,他就躲开我,甚至还指责我无事生非,说我对他态度不好……都怨领导要派他出去!
心理咨询师:您认为您和丈夫之间的矛盾是领导要派他外出这件事造成的?
求助者:难道不是吗?如果没有这件事,我们之间也不会闹矛盾,我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心,我们可以像过去一样平平静静地生活一辈子。
心理咨询师:从你们恋爱开始到现在,你们俩人从没发生过矛盾吗?您从来没担心过他会喜欢别的女人吗?求助者:(沉默)……好像也不是,我们以前也有过争吵,他和其他女性关系稍微近一点,我都会莫名其妙地担心。但这次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啊!
心理咨询师:其实您和丈夫吵不吵架、对他担不担心与这次的事件没有关系。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比如说,您认为其他女性与您丈夫接触的目的是为了谈工作而不是为了勾引他,那么你的感受会完全不同。
求助者:您说的好像有道理,您让我再想想……
多选:70.心理咨询师说“按常理说,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妻子应该高兴才对”,说明咨询师没有做到( )。
A.尊重
B.共情
C.真诚
D.积极关注
【答案】AB
【解析】“共情”也称作“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按常理说,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妻子应该高兴才对”咨询师没有对求助者做到共情。另外,咨询师的话很容易被求助者理解为指责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常理,会被视作对求助者缺乏尊重。
单选:71.心理咨询师说“抱歉!我有些想当然了,没有从您的角度考虑”,最主要体现咨询师的( )。
A.尊重
B.热情
C.真诚
D.共情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咨询师向求助者承认错误并道歉,体现了咨询师的真诚。咨询师在表达真诚时需注意: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应该实事求是,真诚不是自我发泄,表达真诚应该适度,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多选:72.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父母早年离异
B.夫妻产生矛盾
C.丈夫被派外驻
D.对婚姻的看法
【答案】ABCD
【解析】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该从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三方面入手。ABC三项属于社会原因,D项属于心理原因。
多选:73.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本案例中B包括( )。
A.丈夫被派出外驻
B.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C.自己会重蹈母亲覆辙
D.丈夫外驻必然变心
【答案】BCD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即A是诱发事件,B是不合理信念,C是情绪或行为的表现。本案例中的不合理信念包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自己会重蹈母亲覆辙和丈夫外驻必然变心。丈夫被派出外驻是诱发事件。
多选:74.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本案例中C包括( )。
A.丈夫指责自己
B.心慌胸闷
C.与丈夫吵架
D.忧心忡忡
【答案】BCD
【解析】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C是情绪或行为的表现,本案例中包括心慌胸闷、与丈夫吵架和忧心忡忡。
多选:75.根据案例分析,求助者符合“过分概括化”特点的不合理信念包括( )。
A.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B.丈夫肯定变心
C.自己的婚姻会与母亲有同样的结果
D.女儿也会像自己一样没有父亲疼爱
【答案】ABCD
【解析】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ABCD四项均属于过分概括化。
多选:76.根据案例分析,求助者符合“糟糕至极”特点的不合理信念包括( )。
A.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B.丈夫到外地常驻后会和父亲一样变心
C.自己的婚姻会与母亲有同样的结果
D.女儿也会像自己一样没有父亲疼爱
【答案】CD
【解析】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结果的非理性信念。CD两项体现了求助者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单选:77.根据案例分析,本段对话处于合理情绪疗法的( )。
A.心理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再教育阶段
【答案】A
【解析】该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当然,在寻找ABC之前还需向求助者解说该理论的具体内容。
单选:78.根据案例分析,心理咨询师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是( )。
A.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理论
B.分析求助者不合理信念
C.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
D.巩固强化新观念
【答案】A
【解析】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案例中咨询师已经找出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并开始分析,但还未解释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因此答案为A项。
多选:79.合理情绪疗法中,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包括( )。
A.“产婆术式”辩论技术
B.RET自助表
C.问题解决训练
D.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答案】ABD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常用的和有特色的是苏格拉底产婆术式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多选:80.合理情绪疗法中应用的行为技术包括( )。
A.放松训练
B.自我管理程序
C.系统脱敏
D.合理自我分析
【答案】ABC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因此也会常用行为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放松训练、自我管理程序和系统脱敏等。合理自我分析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报告的重点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属于认知性的家庭作业。
多选:81.合理情绪疗法的再教育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 )。
A.“产婆术式”辩论技术
B.问题解决训练
C.放松训练
D.社交技能训练
【答案】ABCD
【解析】在再教育阶段,咨询师可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与前几个阶段相同,如继续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合理情绪想象的方法以及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家庭作业。除此之外,咨询师还可应用技能训练,使求助者学会更多的技能,提高他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等。
多选:82.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求助者( )。
A.改变不合理信念
B.建立适应性行为
C.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D.宣泄负面情绪
【答案】ABC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主要在于帮助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而改变由不合理信念引发的失调行为也是心理学范畴的近期目标。合理情绪疗法不鼓励情绪宣泄,认为这会强化求助者的问题,使其陷入自己的情绪困扰中而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
多选:83.如果求助者说:“我对我丈夫忠诚,我丈夫也必须对我忠诚”,这句话符合( )。
A.黄金规则
B.反黄金规则
C.绝对化要求
D.过分概括化
【答案】BC
【解析】黄金法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是一种理性观念。而反黄金法则指的是相反的情况,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和接受我,这是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求助者认为自己忠诚丈夫也必须忠诚,反映了其反黄金规则和绝对化要求。
单选:84.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中,D指的是( )。
A.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B.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
C.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D.咨询的效果
【答案】C
【解析】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或ABCDE理论中,A都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A—B—C—D—E的治疗模型。在这一模型中,D指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E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多选:85.埃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人实现的目标包括( )。
A.自我开放
B.自我接受
C.自我关怀
D.敢于尝试
【答案】BCD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艾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的目标包括:①自我关怀;②自我指导;③宽容;④接受不确定性;⑤变通性;⑥参与;⑦敢于尝试;⑧自我接受。
案例八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多选:86.根据以上测验得分,可以判断该求助者( )。
A.知识范围广
B.主动注意能力强
C.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强
D.短时记忆能力强
【答案】AC
【解析】从得分情况上看,求助者在知识、领悟分测验上的得分较高。知识分测验主要测量人的知识广度、一般的学习及接受能力、对材料的记忆及对日常事物的认识能力。领悟分测验主要测量判断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一般知识。由表中得分可知,求助者知识范围广,解决新问题能力强。
单选:87.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百分等级为50的项目是( )。
A.知识
B.相似
C.数广
D.词汇
【答案】B
【解析】各分测验量表分与平均分相同时,对应的百分等级为50。WAIS-RC的平均分为10分,标准差为3分,因此B项相似项目为正确答案。
多选:88.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显示( )。
A.观察因果关系的能力比较强
B.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比较强
C.PIQ的智力等级属于高于平常水平
D.3项分测验成绩恰好高于全国常模平均数一个标准差
【答案】ABCD
【解析】A项,图片排列主要测量受测者的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系的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力和幽默感等,求助者图排得分13表明观察因果关系能力较强。B项,拼图主要测量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知觉组织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求助者图形拼凑得分为13,表明其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比较强。C项,PIQ代表操作智商,得分为113,处于110~119之间,高于平常。D项,量表分以10为平均数、以3为标准差,知识、图排和拼图三项高于全国常模一个标准差。
多选:89.施测WAIS-RC时,正确的做法包括( )。
A.应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B.对无时限的项目可以耐心等待
C.可以用语言鼓励求助者回答
D.主测者必须受过个别和团体测验的训练
【答案】ACD
【解析】施测WAIS-RC时,主测者应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用语言鼓励求助者回答,主测者必须受过个别和团体测验的训练。有些分测验有时间限制,对有时间限制的项目应按回答的速度及准确性来评分,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律给0分,而提前完成的则按提前时间的长短来记奖励分。有些项目无时限,但不是让受测者任意延长。如果肯定受测者已经无回答了,再延长时间也没有意义,这时便进行下一项目。一般来说有10秒或15秒钟可以考虑好回答。
案例九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MMPI的测验结果:
单选:90.该求助者疑病量表的K校正分应当是( )。
A.18
B.20
C.21
D.26
【答案】B
【解析】Hs的校正分是Hs+0.5K=16+8×0.5=20。
多选:91.从测验结果来看,该求助者可能存在( )。
A.转换性癔症
B.性格偏离,人格异常
C.不恰当的情感反应
D.思维飘忽,活动过多
【答案】BCD
【解析】从测验结果可知,求助者在Pd、Pa、Sc、Ma几个分量表上得分均高于常模。B项,Pd高分数的人为脱离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蔑视社会习俗,常有复仇攻击观念,并不能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多诊断为人格异常。CD两项,Ma高得分者常为联想过多过快、活动过多、观念飘忽、夸大而情绪高昂、情感多变。极高的分数者,可能表现情绪紊乱、反复无常、行为冲动,也可能有妄想。
多选:92.关于该项测验,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该测验属于人格测验
B.可作为精神障碍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C.Pt量表经K分校正后变成了标准分
D.具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者可施测
【答案】ABD
【解析】MMPI属于人格测验,可作为精神障碍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具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者可施测,如果个别文字不识或不懂的,主试者可以帮助解释,但仍由被试者根据实际情况作答。C项,Pt量表的原始分数上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得到粗分后,需要按不同性别将粗分转换成T分(标准分)。
案例十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SCL-90测验结果:
总分201
阳性项目数56
多选:93.测验结果显示,该求助者可能存在( )。
A.精神分裂样症状
B.思维方面的异常
C.饮食或睡眠问题
D.不可抑制的冲动
【答案】ABD
【解析】SCL-90中任一因子分超过2,则视为筛选阳性。A项,精神病性得分2.7可能存在精神分裂样症状。B项,偏执得分3.0可能存在思维方面异常。D项,强迫症状得分2.2可能存在不可抑制的冲动。
单选:94.该求助者的阳性项目均分是( )。
A.2.3
B.2.4
C.3.0
D.4.3
【答案】C
【解析】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具体计算如下:[201-(90-56)]/56=2.98≈3.0。
多选:95.对该测验的正确说法包括( )。
A.采用4级评分
B.又名“症状自评量表”
C.采用5级评分
D.该结果有7个因子筛查阳性
【答案】BCD
【解析】SCL-90,90项症状清单又名症状自评量表,采用1~5级评分。可作为了解就诊者或来访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也可评定咨询前后病情演变的疗效。SCL-90中任一因子分超过2,则视为筛选阳性,该求助者有7个因子得分超过2需要筛查阳性。
案例十一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EPQ的测验结果:
多选:96.根据测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求助者为( )。
A.内外向为典型型
B.气质类型为胆汁质
C.内外向为倾向型
D.气质类型为多血质
【答案】AB
【解析】对于EPQ的测验结果,T分范围为43.3~56.7分,称为中间型,T分范围在38.5~43.3分或56.7~61.5分之间者,称为倾向型;T分范围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者,称为典型型。该求助者属于典型神经质型,典型外向型,EN关系表现为外向而不稳定,属于胆汁质类型。
多选:97.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 )。
A.回答的比较真实
B.属于态度温和,不粗暴的类型
C.可能会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D.神经质量表的百分等级在98以上
【答案】ACD
【解析】A项,求助者L量表T分为40,回答比较真实。C项,求助者典型外向,行动常受冲动影响,可能会出现不理智行为。D项,神经质量表T分为76,高于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上,百分位在98以上。
案例十二
下面是某求助者16PF的测验结果:
单选:98.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可能是( )。
A.容易紧张困扰
B.严肃、审慎、寡言
C.抽象思维能力弱
D.谦虚、顺从、通融
【答案】D
【解析】16PF中,8分以上为高分,求助者聪慧性、自律性为高分,说明其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强,知已知彼,自律谨严。另外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均为7分,说明求助者外向热情,稳定成熟,但有些感情用事。怀疑性、紧张性、恃强性为2分,由此可判断出求助者心平气和,宁静随和,易与人相处,谦逊顺从,通融恭顺。
多选:99.关于16PF,正确的说法包括( )。
A.用于人才选拔
B.作为心理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C.更改测题的语句
D.用于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
【答案】ABD
【解析】16PF人格测验能在同等的时间(约40分钟)测量更多方面主要的人格特质,并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人才的选拔。16PF不得改变任一测题所规定的语句。
单选:100.某求助者SDS测验结果的标准分为70分,属于( )。
A.中度抑郁
B.中度焦虑
C.重度抑郁
D.重度焦虑
【答案】C
【解析】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以标准分来定:标准分小于50分为无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50分且小于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7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标准分大于等于70分为重度抑郁。
第二部分 案例问答题
本部分采取专家阅卷,1~4题,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用钢笔、圆珠笔按要求做答。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网店店主。
案例介绍:我是家中独子,因为家境好,从小就有优越感。我和前妻是读研究生时的同学,确定恋爱关系不到一个月便同居,然后奉子成婚。毕业后我先后换了几家工作单位,都觉得不太理想。虽然父母帮我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也不是问题,但妻子总指责我不求上进,说对我失去信心,还提出再不找工作就跟我离婚。为了顺应她,我在家开了个网店,也改掉了一些她认为不好的毛病,今年年初还用开网店的钱给她买了辆车,没想到她还是不满意。网店生意不好做,她说是我不努力、不勤奋。家务都是我做,她却经常借口说工作应酬,很晚才回家。我为了维护这个家、为了儿子一直忍让,但我的全部付出仍没能挽留住她,最终在两个多月前离了婚。我想她那么绝情肯定有婚外情。我查了她的通话记录,确实有一个经常和她联系的电话。我质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辩解说那人只是业务上的朋友,跟我们离婚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相信,偷偷跟踪、调查过几回。您说一个女人如果外边没有第三者,这怎么可能那么坚决地抛弃丈夫和孩子!以她过去和我婚前就敢同居这件事来看,她现在表面上只不过是在装样子,暗地里指不定多少个情人呢!我现在一想起她就生气,我当初对她那么好,她却以各种方式伤害我。我因为这件事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网店生意做不了了,孩子也只能放在爷爷奶奶家。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5分)
答:(1)该求助者可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相关,即与妻子离婚,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常形冲突。
②求助者情绪反应激烈,且持续时间长。自两个多月前离婚后,求助者一直生气,怀疑妻子出轨,并进行了跟踪调查。
③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求助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网店生意做不了了,孩子也只能放在爷爷奶奶家。
(2)诊断依据
①该求助者需进行体检,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②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③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为常形,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④该求助者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泛化,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⑤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两个多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出现精神痛苦和睡眠问题。
因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二、该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及具体表现是什么?(25分)
答: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及具体体现为:
(1)绝对化的要求。求助者认为自己按照妻子的要求做出了努力,妻子就不应该离婚,这反映求助者对他人的绝对化要求——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构成了“反黄金规则”。
(2)过分概括化。求助者认为妻子有一个经常和她联系的电话,就一定是有外遇;认为妻子婚前就敢同居,肯定在暗地里有不少情人。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
三、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面质时需要注意什么?(25分)
答:与求助者进行面质时需要注意:
(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有矛盾的事实存在才可以使用该技术,在事实不充分、矛盾不明显时,一般不宜采用。
(2)避免个人发泄。面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促进其成长,故应以求助者利益为重,不可将面质变成咨询师发泄情绪乃至攻击对方的工具或理由。
(3)避免无情攻击。无情攻击会使求助者感觉到自己像在法庭上被批判指责,而不是在咨询。求助者极有可能产生防卫、掩饰心理,阻碍表达,破坏咨询关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面质所涉及的问题对求助者来说有可能具有应激性,具有一定的威胁,有可能导致危机出现。故咨询师的共情、尊重、温暖、真诚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咨询关系会给求助者以心理支持。
(5)可用尝试性面质。一般来说,在良好的咨询关系没有建立前,应尽量避免面质。若不得不用,应使用尝试性的面质。
四、请简述卡瓦纳分析总结出的心理咨询过程中产生阻抗的原因以及讲话方式上的阻抗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25分)
答:(1)卡瓦纳认为来自求助者的阻抗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
①来自于成长的痛苦。由于对成长所带来的痛苦没有心理准备,往往容易产生阻抗。这时,求助者可能会希望放慢改变的步伐,或停止改变旧行为、建立新行为的行动。
②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求助者一方面为失调的行为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求助的积极性却并不很高,这种情况对咨询的阻碍极大。
③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求助者可能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或反对意见,并非为了改变自己或解决已有的问题。也有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以证实自己的“价值”。还有的求助者并非自愿做咨询,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2)讲话方式上的阻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①“心理外归因”,指求助者将其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其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
②“健忘”,指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议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
③“顺从”,指求助者对咨询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使后者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
④“控制话题”,指求助者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
⑤“最终暴露”,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使咨询师感到措手不及,从而借以表达他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