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幽灵:潜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德尔塔”级(D级)

2.3.1 概况

667B型核潜艇是前苏联继“旅馆”级(H级)和“杨基”级(Y级)之后发展的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德尔塔”级或“三角洲”级(Delta Class),简称D级。该级潜艇能够搭载当时新研制的R-29型潜射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N-8),是前苏联第一种在受保护的本国海域发射就能覆盖美国本土大量战略目标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级潜艇于1965年开始研制,首艇“K-279”号于1972年12月22日正式服役并划归前苏联北方舰队,该级艇的生产跨度很大,前后一共发展了667B、667BD、667BDR以及667BDRM等4个型号,通常称为D-Ⅰ级、D-Ⅱ级、D-Ⅲ级和D-Ⅳ级,共建造43艘。

图为正在水面航行的D-Ⅳ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2.3.2 研制计划

图为正在水面航行的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20世纪60年代末,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研制计划与R-29型导弹同期开始,设计单位为红宝石设计局,建造厂为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和共青城造船厂。此后又相继研制了R-29R型(北约代号:SS-N-18)、R-29RM型“轻舟”(北约代号:SS-N-23)潜射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分别装备了D-Ⅰ、D-Ⅱ、D-Ⅲ和D-Ⅳ级核潜艇,具体研制时间表如下: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R-29型(SS-N-8)弹道导弹,同期开始建造D-Ⅰ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1972年,D-Ⅰ级的首艇正式服役。

1972年,开始建造D-Ⅱ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1973年,开始部署R-29型(SS-N-8)弹道导弹。

1974年,18艘D-Ⅰ级核潜艇全部建成。

1975年,4艘D-Ⅱ级核潜艇全部建成。

1976年,开始建造D-Ⅲ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1977年,R-29型(SS-N-8)弹道导弹部署完成。

1978年,开始部署R-29R型(SS-N-18)弹道导弹。

1981年,开始建造D-Ⅳ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1982年,14艘D-Ⅲ级核潜艇全部建成。

1987年,开始部署R-29RM型(SS-N-23)弹道导弹。

1992年,7艘D-Ⅳ级核潜艇全部建成。

图为正在水面航行的D-Ⅳ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2.3.3 艇体结构与布局

D级潜艇原型艇代号为667B型,沿袭了667A型(Y-Ⅰ级)大部分设计,外形大体相似,仍然采用双壳体结构,艇形类似水滴形,艇艏圆钝,圆柱形艇体,艉部尖细且上层建筑向下有斜度。但由于换装了尺寸更大的D-9型弹道导弹发射系统,发射筒的上部已远远超出艇身的双层壳体,在指挥塔之后的艇身上形成了高高的隆起(通常称为龟背),非常醒目。艇内采用小分舱布置,包括鱼雷舱、蓄电池舱、居住舱、指挥舱、导弹舱、辅机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尾舱,采用围壳舵,艉部为十字形操纵面,双轴、双螺旋桨推进。

D级的4个型号间在总体结构与布置上略有不同。

※ D-Ⅰ级:可携带R-29Ⅰ型(北约代号:SS-N-8 mod 1)弹道导弹,但由于该导弹的尺寸较大,艇上只能布置12枚,在第4对与第5对导弹之间增加了耐压舱壁。

※ D-Ⅱ级:艇舯部增长了15米,可以布置16枚R-29Ⅰ型或Ⅱ型(北约代号:SS-N-8 mod 1 / SS-N-8 mod 2)弹道导弹。导弹舱的高度与D-Ⅰ级艇相同,导弹舱外的非耐压壳体逐渐向下倾斜,与艉部连接在一起。

※ D-Ⅲ级:装备16枚R-29R型(北约代号:SS-N-18)弹道导弹,导弹舱外面的非耐压壳体更高,上层建筑加高了2.5米。

※ D-Ⅳ级:装备16枚R-29RM型(北约代号:SS-N-23)弹道导弹,导弹舱外的非耐压壳体与前几型艇基本相同,艉部安装了位置较低、有一定角度的水平尾鳍板,两侧有减摇鳍,以增加稳定性。

图为停靠在码头上的D-Ⅲ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TIPS:

龟背是指导弹发射筒高高隆起于甲板,所有苏俄弹道导弹潜艇中唯一没有龟背的级别是“台风”级。

一艘D-IV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正在船台上进行现代化改装。

2.3.4 技术参数

TIPS:

D级核潜艇不断发展的同时,所搭载的导弹也在改进,从最初的R-29型到R-29R型,再到R-29RM型,二级液体导弹发展到了三级液体导弹,射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导弹采用的战斗部也从单一弹头发展出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同时能攻击多个目标,增加了突防能力和打击威力,一枚导弹最多可以搭载10个分导式弹头。

D级核潜艇有D-Ⅰ级、D-Ⅱ级、D-Ⅲ级和D-Ⅳ级四个型号,各自的技术参数均有不同,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D-Ⅰ级(667B型)

D-Ⅰ级是D级核潜艇的原型艇,苏、俄代号为667B型,中文名称为“海鳝”。该型潜艇可搭载12枚R-29型(Ⅰ型)潜射弹道导弹,艇体外部铺设了消声瓦和轮机减震以降低工作噪声。于1965年开始研制,共建造18艘,首艇“K-279”号于1972年12月22日服役,划归前苏联北方舰队,负责巴伦支海、挪威海的边缘地带的值班巡逻任务。

正在水面快速航行的D-Ⅰ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苏/俄代号为667B型,可以看到其指挥台围壳后面有非常明显的龟背,这部分艇体内部署了12 枚R-29 型(Ⅰ型)潜射弹道导弹。

●D-Ⅱ级(667BD型)

D-Ⅱ级核潜艇是D-Ⅰ级的改进型,苏、俄代号为667BD型,前苏联将其划归D-Ⅰ级的同级,北约则单独将其列为一级。其设计上与D-Ⅰ级基本相同,艇体加长15米,增加了4个导弹发射筒,以搭载16枚R-29型(Ⅰ或Ⅱ型)弹道导弹。艇体外部铺设消声瓦和轮机减震以降低工作噪声。为了建造更多的D-Ⅲ级核潜艇,D-Ⅱ级仅建造4艘,首艇于1973年4月开始建造,1975年12月26日正式服役。

TIPS: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仍有9艘D-Ⅰ级正在服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手了所有前苏联潜艇。1994年后,由于俄罗斯海军财政紧张,D-Ⅰ级开始退役。到1997年时,D-Ⅰ级潜艇上所有的导弹被拆除,1998年潜艇全部退役,2005年全部拆解。D-Ⅱ级于1996年之前全部退役。

正在水面航行的D-Ⅱ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苏俄代号为667BD型。

D-Ⅲ级潜艇采取了全面的降噪措施。

TIPS:

D-Ⅲ级潜艇是前苏联第二种尝试潜射近地运载火箭的潜艇,其中“K-44”号和“K-496”号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在巴伦支海发射装载科研模块的“波浪”运载火箭,可惜均未获得成功。

正在建造中的D-Ⅲ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图中可以看见该级艇采用了传统的十字形艉舵布局,其他几型潜艇也同样采用这种艉舵布局。

●D-Ⅲ级(667BDR型)

D-Ⅲ级核潜艇是苏、俄第一种能够连续发射所有导弹的潜艇,首次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苏俄代号为667BDR型。该级潜艇于1972年开始研制,由红宝石设计局负责设计工作,首艇于1976年服役,共建14艘,全部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建造。艇身比D-Ⅱ级略长,导弹发射筒的高度大幅增加,以便于搭载R-29R型潜射弹道导弹。与前两级一样,全艇艇体外部都布设了消声瓦,并安装了轮机减震系统。

●D-Ⅳ级(667BDRM型)

D-Ⅳ级核潜艇,苏俄代号为667BDRM型,中文名称为“海豚”,是D级潜艇的最后一个级别,仍由红宝石设计局研制,其结构与前三级大致相同。为了减少噪声,艇体外表面均铺设消声瓦,并为主要噪声源安装了消声装置。其整体静音水平接近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此外,在导弹和鱼雷武器、发射控制系统、无线电技术装备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进。

D-Ⅳ级核潜艇于1975年9月10日立项,首艇于1981年2月开工建造,1984年底正式服役。到1992年,D-Ⅳ级共建造了7艘,服役于北方舰队。

TIPS:

1990年,前苏联海军在一艘D-Ⅳ级核潜艇上进行过R-29RM型导弹齐射试验,一次齐射将16枚导弹全部成功发射出去。如此强劲的饱和攻击能力,世界罕见。此外,R-29RM型导弹在返回大气层时速度高达100节,被拦截的几率小,突防性能好。

和平时期,D-Ⅳ级潜艇用于发射商业卫星,如1998年7月,“K-407”号潜艇用“无风-1”型运载火箭在水下发射,将2枚德国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TIPS:

D级潜艇的声呐设备性能较前有大幅度提高,采用了综合声呐系统,包括采用主动搜索、被动搜索、拖曳线列阵声呐等,中、高、低频相结合;提高了惯性制导系统的性能;通信设备采用先进的卫星通信和极低频通信;增加了电子战设施;改进了雷达设备,侦察范围更广。

2.3.5 武器装备

●R-29型潜射弹道导弹

R-29型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远程两级液体潜对地战略弹道导弹,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攻击中等面积的城市及其他地面目标,北约代号为SS-N-8,中文名称为“叶蜂”。该型导弹有三个型号,Ⅰ型为单弹头,Ⅱ型用集束多弹头,Ⅲ型为3个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相关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齐射时间大幅缩短。该型导弹于1973年装备部队,分别装备于19艘D-Ⅰ级、4艘D-Ⅱ级和1艘H-Ⅲ级核潜艇中,装备数量为292枚。

●R-29R型潜射弹道导弹

R-29R型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种具有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潜射弹道导弹,可搭载3个当量为50万吨级的核弹头,北约代号为SS-N-18。该型导弹采用两级液体火箭推进和可存储式液态燃料,可在水下50米深度慢速潜航时发射,包括三个型号:Ⅰ型、Ⅱ型和Ⅲ型,主要部署在D-Ⅲ和D-Ⅳ级核潜艇上,目前所部署的均已改成同级Ⅲ型导弹。

TIPS:

R-29R型导弹具有打击强化工事较少的硬性目标的能力,但由于准确度不及美国的“三叉戟”Ⅰ型和Ⅱ型导弹,不太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其射程较远,使得前苏联的潜艇可在其控制的海域发射导弹攻击美国。

图为R-29R型潜射弹道导弹及配套的发射装置。

●R-29RM型潜射弹道导弹

R-29RM型导弹是前苏联在R-29R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远程潜对地弹道导弹,北约代号为SS-N-23,中文名称为“轻舟”或“西涅瓦”(Sineva)。该型导弹采用三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和可存储式液体燃料,射程达8300公里。可携带4或10个分导式多弹头,采用星光惯性制导,命中精度可媲美美国的“三叉戟”Ⅱ型(D5)导弹,该型导弹搭配D-9PM导弹发射系统,能够摧毁政治中心、通信设施、工业联合体和软军事设施等目标。

R-29RM型导弹于1979年1月开始研制,1987年正式服役,主要装备D-Ⅳ级核潜艇,也可取代R-29R型导弹装备D-Ⅲ级上。R-29RM型导弹是最后一种苏制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也是潜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的“绝笔”,此后所有的苏制(俄制)弹道导弹都采用固体燃料。

●“深蓝”弹道导弹

“深蓝(Sineva)”弹道导弹是俄罗斯在R-29RM型(SS-N-23)“轻舟”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改进型号,北约代号为SS-N-23M1。该型导弹于2004年完成飞行试验,2007年7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深蓝”导弹正式服役。2008年10月11日,俄罗斯从北极向赤道发射了一枚“深蓝”导弹,完成了其首次全弹道飞行试验,射程达11547公里。近年来,“深蓝”导弹多次成功试射。在“布拉瓦”导弹研制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其优异表现非常抢眼。

目前,现役的6艘D-Ⅳ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经过改装后均已逐步装备了这种导弹。按照每艘艇装备16枚导弹计算,共有96枚导弹,弹头数达384枚。以D-Ⅳ级潜艇卓越的性能和“深蓝”导弹优异的打击能力来看,该导弹将继续作为俄现役潜射弹道导弹的中坚力量,服役期预计将到2030年前后。

TIPS: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称,在1997年,俄罗斯共有112枚R-29RM型导弹装备于7艘D-Ⅳ级核潜艇。若14艘D-Ⅲ级完成换装,届时将有384枚该型导弹服役,携带弹头总量达3840枚,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战略武器投射系统之一。

TIPS:

“深蓝”导弹的弹头装备了突破反导系统的设备,增强了抗电磁脉冲干扰的能力。可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从潜艇在水下进行发射,正常发射条件为下潜深度55米、航速6~7节。此外,该型导弹还可进行16枚导弹齐射,攻击力极强。

2.3.6 发展演变

TIPS:

俄罗斯之所以要改进“轻舟”导弹,除了该型导弹具备高可靠性之外,还因为该型导弹已经服役数十年,已过使用寿命,如果不进行改进,在新型“布拉瓦”潜射导弹迟迟不能定型的情况下,未来数年内俄罗斯的潜射核反击力量将会严重减弱。

D级潜艇的4个型号中,D-Ⅰ和D-Ⅱ级在20世纪90年代已全部退役。而D-Ⅲ和D-Ⅳ级后来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目前仍在服役,是俄罗斯水下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D-Ⅲ级(667BDR型)

D-Ⅲ级共建14艘,其中大多数在苏联解体前都进行过厂修和现代化改装,仍具备较高的战斗力。此后为了遵守俄美之间的核限制协议,该级艇逐步退役。1995年,第一艘D-Ⅲ级“K-129”号正式退役。至2003年初,有5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2005年前退役。迄今为止,仍有5艘D-Ⅲ级在役,预计将服役到2015年左右。

注:(1)1981年11月编入太平洋舰队,1998年9月命名为“泽廖诺格勒”。(2)1984年编入太平洋舰队,1998年9月命名为“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3)1980年11月编入太平洋舰队。(4)1983年11月编入太平洋舰队,1998年9月命名为“圣乔治”。(5)1998年2月命名为“梁赞”。

正在近海游弋的一艘D-Ⅲ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虽然该级潜艇已渐老迈,但在“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还未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D-Ⅲ级潜艇仍然是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D-Ⅳ级(667BDRM型)

D-Ⅳ级核潜艇共建造7艘,均服役于北方舰队。仅K-64一艘被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其他6艘在役并参加战略值班,是目前俄罗斯现役潜艇中值班率最高的潜艇,预计将服役到2015年左右。不过这些潜艇均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不论是内部环境还是电子设备等都得到了更新。通过搭载新型的“深蓝”导弹(“轻舟”导弹的改进型),D-Ⅳ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俄水下威慑力量的中坚。

注:K-64号已改成巡航导弹核潜艇。6艘D-Ⅳ型艇名全用俄罗斯地名命名。K-114号是D-Ⅳ级潜艇中第4艘下水的,1989年1月服役。因为这艘潜艇艇员多来自图拉州,为加强与图拉州的互助共建关系,所以1995年该艇被命名为“图拉”号。之后每年都有来自图拉州的新兵到“图拉”号上服役。

停靠在基地内的两艘D-IV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左侧为“叶卡捷琳堡”号(K-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