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何现在提倡增强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发挥实力的必要条件
职场人士现在最需要的业务技能就是“心理韧性”(Mental Toughness,MT)”,也就是在“压力条件”下提升抗击打能力、顺利完成业务所需的管理思维和情绪的技能。
伴随着经济持续不景气,许多企业都受到来自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冲击。在企业工作的人们不分年龄、性别,都身不由己地笼罩在裁员的不安与“成果主义”等工作压力下。从前一直被看作日本企业特色的“论资排辈”、“终身雇用制”等制度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公司期待员工在巨大压力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立竿见影的成果。
但是,一个人就算拥有工作中所需的重要知识与技能,一旦被不断加大的心理压力击垮,就非但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还无法拿出成果。因此可以说,提高面对压力时的“韧性”,是发挥实力的必要条件。
学习新技能同样需要心理韧性
随着经营和劳动环境的变化,职场人士同样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胜任力(competency,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行动特质)。
例如:
◆身经百战的营业人员被要求学习会计与财务知识。
◆一直从事研究领域工作的员工忽然有一天被指派去做市场营销工作。
◆迄今为止一直习惯于命令型管理的上司被要求向指导提问型/倾听型管理转变。
◆长期以来凭直觉思维开展业务的员工,忽然被要求在工作中运用逻辑思维。
上述每个情况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压力。如果此时大动肝火或情绪低落,那么新技能的学习就无从谈起。笔者认为,为了发挥自己的实力,同时为了掌握发挥实力所需的技能,首先就要增强用来战胜压力的精神免疫力——“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顽强的抗打击能力、坚韧不拔等个人心理素质,真的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提高吗?”“吉田意志坚强,相比之下铃木就受不了打击”——在职场,这样的对话司空见惯。毋庸讳言,虽然存在这种个体差异,但笔者认为只要接受基于正确理论的指导,通过实践培养应用能力,那么心理的韧性也必定能得到提高。
回想一下,如今已是能力开发培训代表性项目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示能力”等,从前曾一直被认为是“天生的禀性、个人悟性的问题”。可如今这些能力已经为人们所接受,被看作是只要知道其理论,任何人都能学习掌握并可以获得提高的技能。
同样,本书所介绍的“高杉派心理韧性理论”基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技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项通过系统化和有说服力的理论进行学习与持续性反复,就能够获得充分提高的技能。
本书是一本关于压力管理技术的指南书,并非单纯解说压力与精神紧张管理的书籍,当然也不是那种告诉人们要积极面对任何事情的“积极思维”或诉诸人的情绪的书籍。就概念而言,本书归根结底是一本“涵盖了有利于提高效率的理论和具体知识与经验的教科书”,笔者追求的是基于学术研究和个人经验的“用得上的理论”。
本书在学术上广泛参考了目前在心理咨询一线最受瞩目的“认知行为心理学”与“理性情绪行为心理学”,以及“普通语义学”和“东方哲学”等。此外,包括美国留学经历在内,笔者在日本和美国从事经营咨询与投行业务、企业危机管理顾问、经营个人事务所等时积累的高压工作经验也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同时,笔者与迄今为止参加过高杉事务所“心理韧性强化培训”的众多学员互动的内容也在本书中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另外,虽然在此不具体涉及,但本书另一个很重要的素材就是笔者现在正在从事的4个孩子的养育工作。作为实践心理韧性的场所,每天我都从中备受启发。
本书由总论、理论篇与实践篇构成。
理论篇,将通俗易懂地讲解心理压力产生的过程和克服压力所需的知识与经验。
实践篇,将采取虚构的对话形式呈现真实职场可能出现的具体案例,以加深大家对理论篇的理解。笔者在对话中将以导师角色出现,负责为在压力面前气馁、大动肝火或情绪低落者提供指导。
笔者下了一番功夫,将本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以使本书内容既合乎逻辑,又富于实践性。不擅长理论的读者也可以从总论和实践篇开始看。看完以后再反过来看理论篇,相信理解会更为深刻。
此外,笔者曾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主讲英语节目《电视英语商务世界》,本书即以该节目的主题为基础。相信本书不仅对活跃在真实职场一线的人们有所帮助,也会对那些希望通过增强心理韧性,把每天过得更充实的朋友们有所裨益。
高杉尚孝
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