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序
太史公游侠列传记朱家郭解事,其人皆倾动朝野,声名所被,虽妇孺亦知敬惮焉。
余尝窃讶其为人,虽任侠豪宕有出乎其性者,然揆其实,其始皆椎埋屠沽之徒耳,目不窥圣贤之书、身不被儒者之服,动容周旋,跅弛不中乎礼节,果使其人放言骤当吾前者,必且目睨而腹诽之,以为不足齿于士君子之林焉。乃其致名之烈,使时人尊戴而心附之如此,岂以其行事之有合于圣贤者耶?抑别有威胁而利诱之术乎?
虽然,以一人之智力,欲以掩尽天下人耳目,使之一一入我彀中,愚弄而儿抚之,此虽在帝王之尊,而亦有所弗能,矧一布衣横议之匹夫哉?谚有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之因者,乃获其果,未有离因而致果者也。汤武以爱民而民归之,桀纣以暴民而民畔之,展禽行仁义而名显,盗跖恣睢怙恶而为万世怒,此皆因果之彰彰可考者也;然则任侠之流,其术足以使人输诚向往,而视之为仁人者,夫亦有所自矣。
自世之衰,礼失于野,公卿缙绅之间,不复言仁义,而力又足以挝椤拶小民,以自张其淫威,上下相失,怒讟日积,气运之所向,于是激昂慷慨游侠好义之士,遂激而挺生于世焉。其人虽未必读书习礼义,然天优其资秉,行事往往合于义,是非好恶之心,嚼然不淆,赴人之急,死生存亡以之,使神奸臣憨闻之束手而不敢肆,则人又焉得不畏威怀德而思感哉!
呜呼!侠之为道,盖貌异于圣贤而实抱己饥己溺之志者也,用虽不同,而所归则一。
所谓慕义强仁者,固不必限于出处之如何,以其行事证之,固已远胜于貌为衣冠有学之流矣。继读水浒传,见所谓一百单八人者,其言行志节,虽令人执鞭马前而亦甘之,忘其为绿林草泽儿也。嗟乎!此皆天地间气之所钟,而发为豪侠尚义之气,提携末世,以见天之生人,非尽碌碌死牗下者;虽然,世有其人,而茍无司马迁、施耐庵辈为之传,以垂于后世,则亦寂寂无闻,与蝼蚁乌鸢同朽耳,又岂能历千载而犹凛凛有生气哉?
太史公曰:“烈士殉名,夫名之久,要系乎文字之力也!”平江不肖生者,今之振人也,为文善状轩奇侠烈之事。近着近代侠义英雄传,奇情壮采,栩栩纸上,书中所述者,虽未奇能谓之必有其人,然以寰宇之大,芸芸之众,意者其间必有异人出乎?然则不肖生之书,为非向壁虚构矣。抑有言者,男儿处乱世,不幸与笔墨为伴,郁郁怀利器而莫能展,则区区文字之间,又安知非自寄其磊落不平之气乎?非然者,抑何使人读之而感奋骚屑有不能已者耶?是为序。
《侠义英雄传》是民国时期颇为风行的一部旧小说。年纪稍大而好读旧体小说的人,可能都知道这本书,也略知作者平江不肖生其人。这是一位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他的《江湖奇侠传》在不少地方是老幼皆知的。我们现在刊印的这部《侠义英雄传》,系以民国二十一年世界书局印本为底本,有几处略予删节。
目前流行的以大刀王五、霍元甲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以及电影、电视,探其源流,多数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部书中派生、衍化而成,至少也曾受过这部书的影响。凡看过上述小说、电影、电视的人,不妨再看看平江不肖生的原书,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大刀王五、霍元甲其人其事,以及他们在中国传统武术源流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只有读过《侠义英雄传》,才能窥知这些人物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从而对他们作出适当的评价。
《侠义英雄传》和一切旧小说一样,都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但就其主流来说,还是可取的。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第一,作者是站在宣扬中国武术的立场上说话的。这是基于一种民族的、爱国的感情,而这种以武术救国的观点,正是作者世界观的一种反映。
尽管“武术救国”一类的观点并站不住脚,历史早已证明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那种爱国感情,仍然应当予以肯定。第二,作者是以系统介绍中华武术流派、渊薮为宗旨的。向恺然本人毕生致力于武术之研究,又广泛接触武林人物,写起来虽不无渲染加工,但大都并非向壁虚构。相反,一部《侠义英雄传》,所述种种人物,种种故事,往往实有其人,实有其事。读者不妨以涉猎中国武术史的态度,来读这部小说。笫三,全书文笔通俗流畅,可读性强,格调不同于一般侠义小说,很少庸俗无聊之笔墨,这也是不容易的。
平江不肖生是一个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影响也不小。他的第一部著作为《拳术》,成书于一九一二年前后,先在长沙一家日报上连载,后由中华书局出版。第二本书为《留东外史》。随后还有:《留东新史》、《江湖奇侠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异人传》、《铁血英雄传》、《玉镯金环录》、《拳术新传》,《拳师言行录》和本书。抗战之前,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江湖奇侠传》中的一段。故事改编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更是风行一时,很快就成了民间艺人演唱说书的材料。
对于包括平江不肖生作品在内的旧时代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侠义英雄传》再次问世之时,我们热望广大读者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从这部小说所叙述的有趣而无害的故事中,得到阅读的愉快,而对于那些已经显得过时、落后的东西,则能够作出适当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