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常语言禁忌
在旧时,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往往不是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些语言在某一些场所是有禁忌的。
人名称谓禁忌
人的名字只是一种供呼唤和书写用的符号而已,但在古代,中国最重要、最普遍的忌讳,恐怕无过于避名讳了。某些人的名字不许人们直接呼唤和书写而要用其他方法代替。
·忌直称父祖等尊长的名字
不仅在言谈中不能直称父祖等尊长的名字,而且在函牍中也不能直称别人的父母姓名。
不得已要提名时,也只能以字、以号代替;连平辈交往,也须称字号而不名。因为按规矩,只有尊长才能直呼晚辈的名字。老一辈讲究礼法的人到现在也还有人重视这类称呼上的忌讳。
我国有的民族,不但自己忌说长辈名字,也不许别人说,鄂伦春族就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布依族老人忌别人直呼其名,别人要借他儿孙的名字来称呼他,如“某他”、“某他公”。
·忌直呼他人的乳名
在汉族及一些兄弟民族中,小孩的乳名只许父母及长辈叫,晚辈不许叫。上学或结婚后的男子忌别人再呼其乳名,否则被认为是侮辱人格。在壮族中,人们有时为这种事甚至会刀斧相见。
·忌名字不吉利
由于趋吉避凶的心理,极少有人生了子女肯起个不吉利不光彩的名字。给孩子起名“长寿”的多的是,名叫“短命”的绝无。富、贵、荣、华人人爱用,却都忌讳用穷、贱、丑、败这类坏字眼起名字。
但是民间还有这样一种取名用意,即反其道而用之,故意犯不吉的忌讳而遂行其忌讳。比如,怕小孩长不大,故意取一些贱名,如阿狗阿猫之类的名字。
·忌触犯国讳
为了让臣民对帝王绝对尊敬,国有国讳或公讳。凡遇帝王和孔子的名字时,不能直说直写,这是避国讳。
·忌触犯家讳
为了让晚辈对长辈表示尊敬,家有家讳或私讳。凡遇祖先和长辈(不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的名字,全家共避之,这叫避家讳。
知识链接
名讳习俗的由来
陈垣的《史讳举例·序》中说名讳习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两千年”,纵横的牵涉面之广,以至中国学问中必须有一门“避讳学”来解释研究它:唐宋以来,史学家的论著很多。其中国讳和圣讳,即帝王和孔圣人的名字,东晋时,是国家明令规定必须遵避的。在公文、书籍、试卷上犯了讳,就是“不敬罪”,要受到处分和黜落。
岁数、属相禁忌
在古时,人的名字要避讳,人的岁数、属相也是有所避讳的。
·忌言“45岁、73岁、84岁、100岁”
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45岁、73岁、84岁、100岁等。例如,一个45的人,如果别人问起年龄,他会这样回答,“去年44岁”或“明年46岁”。
讳言45岁的由来与包公陈州放粮有关。传说包公陈州放粮这年是45岁,中途遇盗,乔装王八(旧时指行当不光彩的人物),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又有传说为,当年包公设计捉拿赵王,因赵王好淫,包公诈言身死,密嘱夫人与前来哭祭吊唁的赵王调情,骗取其上方宝剑然后一举将赵王拿获铡死。这些传说虽不一定确切,然而从传说中可以看出,忌言45岁,实际上是与遇险、诈死、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
岁数忌言73、84,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是73岁去世的,孟子是84岁去世的,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俗语中有“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眼窝刺”,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等一些说法。此俗流行于中原一带,其他地区也习见,至今不衰。
岁数又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人寿之极限,如“百年之后”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个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100岁整,也要只说是99岁,否则,不吉。如今百岁老人庆贺寿诞,不是提前1年,就是推后1年。
·忌言皇上、太后、皇妃等人属相
因属相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年龄,且又指代自我的本命,所以俗间有忌属相的禁事。旧时,艺人进宫唱戏除了记住当天宫中的“忌字”外,还要记住皇上、太后、皇妃等人的名讳、属相的忌字。否则,就要受责罚。
知识链接
其他年龄禁忌
关于岁数的禁忌,各地还有一些特别的说法。例如山东一带,男人又忌说41岁,传说41妨妻,因此,到了这一年,必须跳过去,多说1岁。很多地区都忌讳岁数逢9,以为9岁、19岁、29岁……99岁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可能与9是最大的吉数,过此则必转而为凶的信仰心理有关。
不吉语言禁忌
中国人喜欢说或者听吉祥话,所以民间很看重此事,约定俗成了很多禁忌,以提防破财,避免灾祸。
·忌言凶祸词语
中国人害怕鬼神,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怕触怒了鬼神以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测,而人生最大的不测莫过于死亡了,人们害怕死亡胜过害怕鬼神,所以“死”这个字是绝对不能提的。
有些地方的人们就连与“死”字同音的字也都要避开。又有些地方的人们常常有意识地把姓“史”的史念成“吏”,把姓施的“施”,念成“胜(生)”。还有的连“四”、“十”等字音也避忌。
平常与死亡、丧葬相关的事,也忌讳提及一些词语,以免引起不好的联想。比如民间忌讳说“棺材”,要说“寿材”、“寿器”等。
为了防止凶祸发生,民间在语言方面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在广州一带,旧时因为方言“空”与“凶”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平时还忌说“梨”、“伞”,而称“圆果”、“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把“苦瓜”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苦”字。
·忌言破财词语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爱拱手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时时处处惦念着发财,也时时处处提防着破财。
在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财神,民间有串胡同卖财神画像的。财神画像忌讳买卖,要说“送”、“请”。
在江浙一带,逢年过节,要书写“招财进宝”和“和气生财”等字样,贴在门首。因为“财”字的偏旁“贝”字谐音“违背”的“背”字,唯恐因此而“背运”、“失财”,所以就把“财”的偏旁“贝”字有意写成“见”字。以为如此,便可时时处处见财,大吉大利了。
在香港地区,酒家饭馆的伙计及掌勺师傅最忌讳说“炒菜”、“炒饭”,因为“炒”字在香港有“解雇”(炒鱿鱼)的意思,不吉利。
在地处中原的河南一带,做饭的时候,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烂”、“完了”等不吉利的字眼。当地的人们认为如果说了这些字,饭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
在河南的驻马店一带有一座山名叫确山,“确”在当地方言中有“坑”、“骗”的意思,因此,生意人都忌讳称其为确山,而要改称为“顺山”,以求吉祥,避免破财。
在四川一带,旧时忌讳说“舌”字,因为“舌”谐音“蚀本”、“蚀财”的“蚀”字。为此,便把“猪舌”称作“猪招财”, “牛舌”称为“牛招财”了。
知识链接
财运衰败的语言禁忌
有关财运衰败的语言禁忌很多,都是为了避防破财倒运的,说明社会中人对于谋求生计的艰难有着深切的体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灵的护佑,特别是财神,他们绝对不敢得罪。因为他们不愿经受贫困的折磨,不愿让生活的财路断绝。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语言禁忌还有一个特点,即不仅仅停留在避开不吉的词语不说这一点上,而且还要改凶为吉,力求通过语言上的变通、调整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一个最为吉祥的理想效果。
亵渎词语禁忌
中国人自古就有很强的道德观念和荣辱观念,因此,一些带有亵渎意味的词语也成为语言禁忌的一部分。
·忌言涉及性行为以及性器官的词语
在民间忌讳说涉及性行为以及性器官的词语。人们通常以为涉及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一般所谓“有教养的”或者“老实本分的”人都羞于启齿。
在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阴部”等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也要用“办事”、“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男女关系”、“偷鸡摸狗”、“寻花问柳”等委婉词语来代替。
甚至连容易引起生殖部位联想的“拉屎”、“撒尿”、“月经”等也都列在忌讳之中,人们把“拉屎撒尿”说成“大便小便”、“解手”、“方便方便”;把“月经”说成“例假”、“好事儿”、“大姨妈”、“好朋友”等。
在骂人的时候,常以生殖器或性行为来羞辱对方,说明人们相信这一类词语具有诅咒力,能够毁伤仇人的灵魂或者肉体。在很多地区用“蛋”来骂人,因为“蛋”指睾丸,是男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因而它有亵渎人、诅咒人的作用。
·忌用牲畜类词语咒骂他人
在民间,有些人常常用“狗”、“驴”、“牛”等畜类词语来咒骂人,因而平时便忌讳在人前说到这些动物,尤其不能和人相提并论,否则,会伤害别人,引起斗殴纠纷。与和尚、道士说话,更不能说出“驴”和“牛”字,因为和尚最忌被骂作“秃驴”,道士最忌被骂作“牛鼻子”。
·忌嘲笑他人生理缺陷
有生理缺陷的人,也忌讳当面嘲笑他的缺陷,这也是对人不尊重的亵渎行为。如当着秃头的人忌言秃,当着跛腿的人忌言瘸等。
知识链接
山东亵渎词语禁忌
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据说是与“武老大”的传说有关。武老大不仅长得矮小丑陋,他的媳妇还和西门庆勾搭成奸。人们忌称“大哥”实际上是怕像武老大一样,成为一个“妻子和人乱搞的”人。这种人,民间又称作“王八”、“乌龟”。龟,在唐宋以前是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的神物,人多视为祥瑞,并不见有什么忌讳。以龟命名的人也有不少,如李龟年、陆龟蒙等等。元代以后,开始用龟来羞辱娼妓之夫或妻子外淫之夫。据说是因为龟牡者不能性交,纵牝者与蛇交之故。现在这种忌讳仍然流行,若骂人为“龟儿子”、“王八”,其必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