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养生禁忌
关于养生,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禁忌,需要人们引起注意。
四季晨夕养生禁忌
养生贵在自然、持之以恒,因此,一年四季都要遵循养生之道,而且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切勿违反四季的养生禁忌。
·忌违背四季寒暑变化
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寒暑变化,与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精神关系密切,违背自然规律,必招致疾病。正如《内经》中记载:“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忌春天紧身束发
冬去春回,春阳升发,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也如此,肝阳生发,气血流通,神情活跃,才能启故从新,养料源源不断,功能生生不息,要顺应此春阳之气,人必须“被发缓形”(《内经》语)。就是说应宽松衣带,披散头发,以使形体得以舒缓,内脏器官机能得以勃勃运转;反之,若紧衣束发,气血遏郁,必遭疾患。是为大忌。
·忌春季恼怒愤恨
春令养生务使“志生”,春天里人之意志当应其生发之气而精神舒畅,情志畅达,宽怀戒怒,常保持乐观情绪,这样才能保护精气不致耗散,自可祛病益寿。否则,常生恼怒愤恨,元气耗损,脏器老化,形体衰惫,疾病缠身。
·忌春天穿衣单薄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应厚衣保暖,切忌即弃冬装,着薄春衫;否则,必使人患感冒等各种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尤其是老人、小孩及体质弱者,更应在此时注意保暖,民间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记载:“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也指出:“春月,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原宜发散,以舒阳气。惟天气寒暄不一,春风多厉,不可顿去棉衣,恐风冷易于感冒。”青少年尤其应注意,因为春来时青少年爱美急于着夏装,最易感冒生病。如古人云:“春寒料峭,冻死年少。”就是告诫青少年不要在初春穿薄衣。
·忌春夏养阳活动过分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但运动必须有规律,应适量。尤其在春夏之季,运动当以“养阳”为主,如著名长寿医学家孙思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切忌过分活动,以免汗出太多伤及人身之阳气,有悖于“春夏养阳”之旨。
·忌夏季乘凉只顾贪图凉爽
按古今养生观念,夏季乘凉当有三忌:“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即是说夏夜不要过分贪图凉爽,不要在露天睡卧,入睡后不要扇风。而应在半夜时回寝室,露卧时要备好毛巾、毯子之类遮盖腹部,才不致因受凉而引起腹泻、感冒发烧。
·忌暑天久立久坐湿冷之地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贪凉消暑之时,切忌长久站立坐卧于潮湿阴冷之处,否则热湿之气侵袭经络,必导致“风毒”之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中记载:“暑月不得久立久坐湿冷之地,热湿之气蒸入经络,病发必热,四肢酸疼烦闷。”
·忌寒天久立久坐湿冷之地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冬秋寒凉之日,人宜保暖,切忌长久站立坐卧在潮湿阴冷的地方,否则冷湿之气侵袭经络,必导致“风毒”之疾。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中记载:“寒月不得久立久坐湿冷之地,冷湿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体酷冷,转筋。”
·忌晨起过早过晚
传统养生学极注重起居养生。我国从汉代开始,历代都设立了起居舍人、起居郎等专门负责帝王起居事宜的人员。对此,现代人也很重视,但一般只认为早起为好,殊不知过早起床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如晋代名医葛洪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而对于晨起的适宜时间尤其强调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忌清晨咳唾
传统养生习俗指出,人在清晨起床后,应吞咽唾液,以保元气,切忌咳嗽吐唾液,更忌津液远唾,否则必损伤人之元气,引发各种疾患。故古人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清旦勿咳唾,唾不用远,成肺病,令人手足重,及背痛咳嗽。”
·忌清晨怒目视日月
清晨起床后,应调养稳定愉快的情绪和心态,应忌发怒,更忌怒目仰视太阳或残月,否则必将给人带来灾祸,引起双目失明。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清旦勿怒目视日月,令人失明。”
·忌清晨怒呵嗟叹
人在清晨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有利于整天顺利地工作。切忌清晨嗔怒呵骂和嗟叹悲戚,否则必损害身心健康,于工作事业不利。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清旦勿嗔怒,勿叱咤咄呼,勿嗟叹。”清晨起床后,应调养稳定愉快的情绪和心态,是符合科学依据的。
知识链接
春季可多食韭菜
韭菜是人们熟悉的蔬菜,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但以春韭最佳。早春上市的韭菜称为春韭,鲜嫩气香。由暖室盖席或菜窖中种植出来的黄韭又称为韭黄,多于冬季和春季前上市。夏秋产的韭菜,质粗,次于春韭。
中医习惯以韭菜治疗男性性功能低下症。而且,韭菜温阳通窍的作用能使机体升温,并有助于头发的牢固,治疗脱发症;韭菜有温阳通窍、开胃通肠的性能,可以预防便秘、直肠癌、痔疮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韭菜还具有促进食欲、杀菌和降低血脂的作用。
情绪养生禁忌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传统养生学十分注重人的情绪的波动起伏,认为人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认得健康。因此,产生了诸多关于情绪方面的禁忌。
·忌大怒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处世待人应平缓和睦,切忌暴躁动怒,否则大怒伤肝,肝脏受损则血少目暗、面目干黑、精神委靡,以致身亡。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中记载:“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少血目暗”,又说“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
·忌哭后饮食
传统医学与养生学指出,哭泣生悲,悲伤损胃,所以在刚哭之后切忌马上饮食,否则日久必导致“气病”。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十三中引《养生方》中记载:“哭泣悲来,新哭讫不用即食,久成气病。”
·忌过度忧虑伤心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人应乐观旷达,喜而忘忧,否则忧思过度必伤害身心,导致百病。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中记载:“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警,喜忘善怒。”
·忌过度恐惧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人处世待物应坦荡达观,不卑不亢,坚毅勇敢,切忌懦弱恐惧而不知节制,否则将损伤人之志气,终日戚戚寡欢,必引发百病。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中记载:“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忌争斗
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和为贵,贵圆通,而争气斗胜,不仅有损群际关系,导致小怨成大仇,冤冤相报,祸及子孙,而且也损伤元气,危及身心,是为养生之大忌。当然,从团结和睦的角度视之,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倡导并发扬光大的,若以改革开放、开拓竞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标准衡量,合理的竞争、善意的批评还是需要的。
·忌老年恐死
聚散始终,物之常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旷达者知其常理,乐天安命,不知老之将至,死之可悲,故事业有成,尽享天伦。若老来常想到死亡,恐惧死亡,则将日夜被死亡的悲苦摧残,终日惶惶,其死必速。所以善养生者老年切忌恐死。在《伊川易传》卷二中记载:“大耋倾没,人之终尽。达者则知其常理,乐天而已,遇常皆乐,如鼓缶而歌,不达者则恐怛有将尽之悲,乃大耋之嗟,为其凶也。”
·忌人生过度闲逸
传统养生家主张劳逸结合,指出,过度闲逸的害处与过度劳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代董仲舒指出,“体欲常劳,而无常逸”, “劳逸居其中”。若多逸少劳,甚或好逸恶劳,则会导致恶果:轻者会因怕动手而体力虚弱,怕动脑则思维呆滞迟钝;重者会使人身各器官萎缩退化,甚而引发各种疾患。《东医宝鉴》引瞿仙语云:“惟是闲人多生此病,盖闲乐之人,不多运动气力,饱食坐卧,经络不通,血脉凝滞使然也。”《内经》指出,“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忌过度大笑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人当乐以忘忧,“笑一笑,十年少”,但笑时也应有一定节制,不宜大笑不止,或频笑不息,否则易伤肾引起腰痛。故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中记载:“《养生方》又云:‘笑多即肾转腰痛。'”
·忌受挫后闷坐闷睡
元代养生家邱处机曰:“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做人一定要心胸豁达、情绪乐观、目光远大,不要为小事所烦恼、抑郁。因为人之肝气最忌抑郁苦闷,肝气若不畅,则性躁心疲、精神散乱、食欲减退,有害健康。再则人生本不能一帆风顺,碰到挫折也是极其自然的。因此,若在生活中受到挫折,遭逢厄难,切忌情绪低落、闷坐闷睡,而应走出居室,放眼自然,放眼未来,以减缓苦闷,舒畅心境。
知识链接
情绪管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情绪管理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包括多种抗情绪疾病的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对有些情绪不稳定的人来说,抗情绪疾病药物更有效;而对另外一些情绪不稳定的人来说,物理治疗或者心理治疗更为有效;对大多数情绪不稳定的人来说,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一起使用可能最有效,物理疗法可以用来相对迅速地减轻情绪障碍等症状,而药物则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的嵌入,慢慢使药量减少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危害。根据你情绪障碍严重程度的不同,大夫可能让你服药,也可能让你进行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大多数情绪不稳定的人群都不需要住院治疗。对严重人群和那些不能服用抗情绪不稳定药物的人群来说,特别是当抗情绪药物不能足够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状的时候,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常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情绪不稳定后首先要使用抗抑郁的药物,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以后,再配合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坚持服药。一般来说,情绪障碍确诊后第一次患病如果坚持用药3年以上是可以治愈的。近年物理疗法的出现增加了情绪疾病治愈的成功率,这是一种采用无副作用、无依赖性的高科技进口治疗仪,这种治疗仪就是采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情绪疾病的。它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情绪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情绪疾病的治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室内环境趋避等养生禁忌
·忌居室积尘垢
古今医学和养生学都指出,尘垢是一种经常性的污染源,其中含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人们的居室等处应勤洒扫擦拭,才不会传染致疾。因而,从古至今,人们大多养成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的卫生习惯,以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在《老老恒言》中记载:“每日清晨,室中洞开窗房,扫除一遍,虽室本洁净,勿暂辍,否则渐生故气。”就是说居室洒扫应一日一次,否则尘垢沉积,会孳生污浊腐败之气,传播致病微生物,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严重损害。
·忌环境卫生只扫不洒
讲卫生、爱清洁,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人们黎明起而洒扫庭院,除尘去垢以保健防病。但一些人在扫除前常忘了洒水,一扫地便尘土飞扬,尘土中的细菌、病毒等四处飞扬,反而污染环境。在《老老恒言》中记载:“古人扫必先洒,……沾拌灰尘,不使飞扬,则倍加洁净。”否则必将扩大污染源,导致多种疾病。
·忌无病乱用药物
药物之功能,在于祛疾、疗伤、除邪、养体。人有疾病,当就医诊断,对症下药;人若无疾,切忌随意滥用药物,否则,反害其身心。故在《伊川易传》卷二中记载:“人之有疾,则以药石攻去其邪以养其正,若气体平和,本无疾病而攻治之,则反害其正矣。”
·忌水银近牙齿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使用水银时,应注意不要使之接近牙齿,否则会使牙龈发肿,牙齿脱落。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二十九中引《养生方》记载:“水银不得近牙齿,发肿善落齿。”
·忌水银近阴部
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中诫之曰:“《养生方》记载:‘水银不得近阴,令玉茎消缩。'”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使用水银时应谨慎,切莫让其接近男性生殖器,否则将使阴茎萎缩以致性事不举。
·忌唾液随意吐弃
古今民俗都认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人的元气和精神。人身体精神健康充沛时,口中唾液充盈,反之则干少枯竭。若随意吐弃唾液,被认为是大伤元气,损耗精神,是为大忌。
·忌胸、腹、背着凉
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记载:“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气血流通,四肢和畅。”人们都知道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按传统医学和养生学认为,不管什么季节(除了炎热的夏日),人的胸、腹、背都应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切忌胸、腹、背着凉,否则将导致风寒入侵脏腑,招致疾患。
知识链接
“卫生”一词的由来
从词语构成上看,“卫生”一词本意即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医学史研究认为,“卫生”是个医学名词,意为“养生”。《庄子·庚桑楚》中有“卫生”一词:“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也有人认为“卫生”一词来自希腊神话。“hygeian”是指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西欧学者用此词表示“卫生”或“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