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日常行为养生禁忌

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而这其中的种种禁忌就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中。

饮食进补养生禁忌

·忌饱食后忍小便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饱食之后,腹内充实,若此时欲小便,应马上排出,切忌强忍,否则将引起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导致“胞转”之疾,严重者发病四五日即死。故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十四中曰:“饱食讫,应小便而忍之,令胞转或胞落并致死。”

·忌热食汗出露乳

我国民间妇女常爱露乳喂婴儿,但是,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妇女在吃热食出汗时,不要露出乳房,否则伤风将引发乳肿、毒痈等疾病。故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十中引《养生方》告诫云:“热食汗出露乳伤风,喜发乳肿,名吹乳,因喜作痈。”

·忌热食汗出吹风

天热饮食,往往大汗淋漓,此时宜擦干汗液,切忌迎风吹凉,否则会导致风寒,令人落发。故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二十七中引《养生方》记载:“热食汗出勿汤风,发堕落。”

·忌晚餐饮食过饱

古今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起居的规律性,尤其主张晚餐不宜过饱。因为晚餐吃得过饱,胃腹胀满,极不舒服,势必影响睡眠休息;若是贪杯者酒后饮浓茶、咖啡,则会使人精神亢奋难以入寐。在《内经》中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卧不安者,久之必导致疾患,故应忌之。

·忌饱食桃后入水浴

传统医学认为,桃味酸,多吃使人生热。饱吃桃后切忌入水沐浴,否则必成淋病而难治。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其实味酸无毒,多食令人有热,黄帝云,饱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忌饱食后洗发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饱食之后,不要马上洗头沐发,否则将引起头痛目眩、发烧畏寒之“头风”疾病。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二中记载:“饱食沐发作头风。”

·忌饱食后骑马奔跑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饱食之后,肚腹充盈而压迫膀胱,此时若骑马奔跑,必将损伤小腹,引起脐下疼痛,小便不利,久之会导致“胞转”之疾,严重者四五日可致死。

·忌饱食后安坐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人在饱食之后,宜缓步行动,切忌静坐安卧,否则将导致消化不良和手脚麻痹、面目青黑苍老。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二十七中引《养生方》中记载:“饱食而坐,不行步有所作务,不但无益,乃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病及手足痹,面目黧黑。”

·忌醉酒后安卧不动

传统医学认为,凡饮酒大醉者,切忌安卧不动,必须使人不停摇动,否则对身体有损。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也有此记载。

·忌病后劳累饱食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衰弱,经络尚虚,血气未实,宜节劳节食,反之,若操劳过度,饮食不节,则必旧病复发而难以治疗。《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八中也有此记载。

·忌服用补药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保健养生的原则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型: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等;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等。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则容易“火上加油”,适得其反。

·忌单纯进补

传统中医认为,人因虚弱而进补,进补旨在调整脏腑机能,增强脏腑功能,以达到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这一目的后,就必须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这样,人体有药补调节功能,又有食补补充营养,人体即会变虚弱为强壮,进补的目的就达到了。若单纯进补药物而不配以营养食物,则进补的效果就不会大。这犹如点灯而不加油,最终将导致油尽灯灭。另外,补药往往偏于滋腻,若单纯进补,则易导致六腑不通而引起腹胀胸闷、便秘口臭、食欲减退等副作用。

·忌盲目进补

为强健身体、祛病延年,古今人们都有进补的传统习惯。尤其当隆冬之季,不少人随意将人参、鹿茸、阿胶、冬虫夏草等补品纳入体内,以求“冬令进补,强身治病”。殊不知,这种盲目进补不仅无益于身,反而有害。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若无虚而补,则会导致气滞、火旺、唇裂口臭、腹胀便秘、心烦不眠等不良后果。再说,进补必须有针对性,人之体虚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进补时若不就医求诊,不遵医嘱而盲目进补,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症状加重,或虚者更虚,雪上加霜,或阴错阳差伤财损命。

·忌空腹见臭尸

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十中引《养生方》记载:“空腹不用见臭尸,气入脾,舌上白黄起,口常臭也。”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人在空腹时不要看腐烂发臭的动物尸体,否则,腐臭恶气入脾胃,会导致口臭之疾。

 

知识链接

饮食进补须顺应四时

传统中医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认为人的生活规律,必须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春风、夏暑、秋燥、冬寒,既是正常的气候,又可成为致病的邪气。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四时气候及其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都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增强人的适应和抗病能力,必须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摄”。

四时“调摄”包括饮食进补、早晚起居以及气功引导、药物按摩等多方面。一年四季,气候不同,饮食进补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金匮要略》也指出:“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其依据就是四时气候对人体脏腑和气血的影响,以及“以脏补脏”的理论,例如,古人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

大小便养生禁忌

排尿、排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被列入在养生学的范畴之内。因此,对大小便就会有所禁忌。

·忌憋尿

传统养生学认为,排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当排尿时人们都应当按时排出。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此说法的正确性。在憋尿时,人的全身神经均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胃肠功能与交感神经也暂时处于高度紊乱,会引起血压升高,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害。憋尿也会使膀胱内压升高,久而久之引起膀胱颈梗阻,导致排尿困难、漏尿、尿失禁等疾患。另外,憋尿使尿次减少,会引发膀胱炎和肾炎,以及女性尿路感染等病症。

·忌大便时用强力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排泄大便应顺其自然,无便时不要勉强用力排泄,即使大便结燥也宜以药物顺之,切忌用强力迫排,否则将使人腰部疼痛、双目干涩以致生疾患。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中记载:“《养生方》云:‘大便勿强努,令人腰疼目涩。'”

·忌强忍大便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大小便应有规律地及时排泄,切忌强忍不排;若强忍大便,会使人生发气痔瘘疾。故巢元方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十四中引《养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气痔。”

·忌急欲小便疾速奔跑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急欲小便时,不要疾速奔跑,否则将引起脐下疼、小便难,久之还会导致“胞转”之疾,严重者四五日即死。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十四中记载:“小便勿疾走,令胞转或胞落,并致死。”

 

知识链接

大便干燥的原因

1.肠道有益菌不足病因者: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后,肠道内有益菌群遭到破坏,消化不良,引起便秘,建议用黄金双歧因子肠内增殖双歧杆菌,以防冶便秘。

2.饮食中缺少粗纤维病因者:在外进餐、不规律进食、无暇顾及均衡营养的摄取,粗纤维食物摄入就常常不足,建议多吃些菜和粗粮。

3.饮水不足者:忙起来顾不上喝水,肠道内干燥,肠内容物就不易排出,有些人即使补了水,便秘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这是因为饮水方式不正确,一口口慢慢喝水,水几乎全都吸收入血,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建议多喝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

4.久坐不动者:久坐不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就变得松弛,蠕动功能减弱。再加上女性腹肌天生较弱,送便排出的力量小,因此容易出现便秘。建议多运动,特别是坐办公室的女士们。

5.排便习惯不佳者:工作紧张忙碌,或早晨时间紧迫,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建议定时大便。

6.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者: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睡眠养生禁忌

人一生将近有2/5的时间花在睡眠上,古今养生学都强调睡眠的重要性。因此,对睡眠的环境、时间、姿态、方式、衣着、被盖等也颇多讲究和禁忌。

·忌蒙头睡眠

古人在《尚书》中说:“夜卧勿复首得长寿。”复首即蒙头,是说,睡觉时如果将头钻进被窝,或用被子蒙住头,会阻碍呼吸,因为被窝中空气污浊,长时间蒙头睡觉,会导致窒息的危险。

·忌睡眠时进食

传统养生学认为,人在临睡前和睡眠醒来的间隙中不要吃任何东西,否则会使食物停积胃中,导致消化不良,影响睡眠甚至引起疾患。

·忌睡眠时重压

传统养生学认为,人在睡眠时应按气温适当遮盖,但应注意身上盖的衣被切忌太重太多,否则会使伸缩动作受抑不便,也会使胸部受压,轻者心悸、呼吸不畅,重者将会导致疾患。

·忌睡觉时赤身与穿衣过多、过紧

睡觉时应忌赤身与穿衣过多。是说睡觉时应穿着宽大、柔软的棉制衣裤,且其袖口、裤脚、腰等都应用松紧带宽松地束住。赤身睡觉则易受凉,又不卫生。穿过多衣裤或紧身长裤睡觉,使人不舒服又束缚身体辗转,会影响人的睡眠。

·忌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

传统养生学认为枕头应有一个适当的高度才科学合理,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疾患。如古人在《老老恒言》中说:“枕……太低则颈垂,阳气不达,未免头目昏眩;太高则项屈,或致作酸,不能转动。酌高下尺寸,今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可见,枕头的高度对睡眠养生的确十分重要。

·忌睡眠前情绪波动不安

睡眠是人的本能,从古至今,人们都把睡眠当做一种至关重要的养生手段,对睡眠也颇多讲究。如强调睡眠前要情绪平稳,切忌出现忧虑恼怒、狂躁亢奋等不安情绪。否则悲恐恼怒、情绪波动等均会引起气血紊乱而影响睡眠,最终导致身体受损。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血气上下消结都会直接干扰睡眠而损害身心健康。

·忌睡卧处有风

古今养生学都极重视睡眠。清代养生家袁开昌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要睡得安稳,必得先有个适当的卧处。在《养生镜》中记载:“凡居处卧处,头背边有隙缝之风,必要遮糊。俗语说:宁受大风,勿受小风。盖谓此也。”这说明卧室透风,会使人在睡梦不觉之中染疾致病。

·忌睡后不灭灯火

人在睡眠时需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睡后除应排除声音干扰外,还应关灭灯火,切忌让灯火彻夜长明,否则,会使人神魂不安、愁烦失眠。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卧讫勿留灯熘,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

·忌睡卧时头边安火炉

冬日天寒,人们喜生火炉取暖。但在睡眠时,头边切忌安放火炉,否则火气熏烤,将使人脑晕头重、目赤睛干、鼻舌生火。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卧讫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

·忌睡眠时脚悬踏高处

人在睡眠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切忌将脚悬踏于凳椅等高处,否则,日久必导致肾病,从而损害身体。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

·忌睡卧时言笑

人在睡卧时应静心寡思,全身肌肉放松,应少言语喧笑,切忌言语不休,高声笑闹,否则必将导致失眠,严重者会损伤身心。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声,不悬则不可发声。”

·忌睡卧时张口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入睡卧时不仅闭目,亦要闭口,切忌张口呼吸,否则,久之必使人患消渴疾病,即使人口渴不止、小便频繁、下焦虚热以致血气衰减。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五中记载:“《养生方》云:‘人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尚书》中也说:“卧习闭口,气不失,邪不入。”是说张口睡觉,空气中的污物容易从口进入人体,不合保健卫生要求,易导致疾病。

·忌白天久眠

人需要的足够睡眠,一般在夜间获得。白天是工作的时间,除短暂的休息外,一般应忌长时间卧床不起,否则将耗散人的元气,使人身体疲软、精神委靡。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不得昼眠,令人失气。”

 

知识链接

睡眠

睡眠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通常发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与觉醒状态相比较,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事物的接触减少,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这时候看上去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实际不然,如果在一个人睡眠时给他作脑电图,我们会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出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间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归巢休息,但实际上所有的蜜蜂都在为酿造蜂蜜而通宵达旦地忙碌。

沐浴养生禁忌

沐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个人的生理卫生。因此,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其禁忌事项。

·忌沐浴吹风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指出,洗头洗澡后,应忌立即吹凉风,否则将引起感冒发热、头昏目眩及风湿疼痛。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二中记载:“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又“首风病状,头面多汗,恶风病甚则头痛”。

·忌沐浴时水过冷过热

传统养生习俗认为,在沐浴时,浴室必须闭而少风,浴水不得太热,也勿太冷,应冷热适当,否则必导致身体不适,而引发各种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沐浴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

·忌用狗舐之水洗浴

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被狗舐过的水,已被毒素污染,切忌用来洗手洗脸,否则会中毒感染而导致疮痈癣等皮肤病。在《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三十五中记载:“狗舐之水用洗手面即生癣,其状微白点缀相连,亦微痒是也,其里亦生虫。”

·忌在有风沙的溪谷中沐浴

传统养生习俗认为,应忌在山风呼啸、沙石飞扬的山泉溪流中沐浴,否则必招致灾祸,危害身心。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告诫云:“凡山水有沙风处,勿在中浴,害人。”

 

知识链接

沐浴

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到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开始使用专门的设备来洗澡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

据史书记载,公元334年,东晋石虎在邺城盖了“龙温池”,这是我国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西安临潼闻名中外的温泉浴室“华清池”,则建于唐代。

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的记载,说明宋代的公共浴室还挂有招徕顾客的标志。非但如此,当时已出现了代客擦背的专职服务人员,他们很受洗澡人的欢迎。苏东坡曾在一首《如梦令》词里赞叹过他们的劳动:“寄词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及至16世纪,我国的公共浴室就相当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