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罗马帝国的悄然兴起
亚历山大远征
“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亚历山大就曾经放过这样的狂妄的话语,当希腊已经快不行的时候,马其顿却悄悄地强大起来。
这个位于希腊北部的贫瘠无闻的城邦处于希腊文明的边缘,曾被希腊人视为蛮族,但从公元前4世纪起,它逐渐发展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击败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真正确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主地位。两年后,腓力二世在他女儿的婚礼上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杀死。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大好时机,于是暴动四起,然而他们忽略了腓力二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
传奇人物亚历山大年少时师从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他文武兼备,涉猎广泛, 12岁时就曾驯服桀骜不驯的烈马,崇拜《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渴望建立不朽功勋。
自己的父亲被杀以后,国家乱得一团糟,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以前雅典、斯巴达、底比斯几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成为整个希腊世界的霸主。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反马其顿的运动,也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投向了地大物博的洲际大帝国波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3万大军和百余艘战舰,开始了对东方波斯的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分给部属,一位大将颇为费解:“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带给我无穷的财富!”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个个雄心万丈。
远征军浩浩荡荡地渡过赫勒斯庞海峡,踏上了小亚细亚。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虽然早已失去了祖先当年横扫千军的霸气,但身为帝国君主的他依然没有把亚历山大3万余人的军队放在眼里。不可一世的他认为,在小亚细亚沿岸一带的波斯驻防军和希腊雇佣兵足以打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于是,他下令小亚细亚总督门农在格拉尼卡斯河对岸一线集结,迎击亚历山大。岂料战事发展,让大流士三世心惊,马其顿军队势如破竹,格拉尼卡斯河战役成为亚历山大踏上亚洲后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初战告捷后,亚历山大更是战无不胜,不出一年就完全控制了整个小亚细亚。
攻占小亚细亚后,有人请亚历山大观赏一辆神话中皇帝的战车。车上有一个皮带缠搅的绳结。据说该皇帝曾预言,谁能解开绳结,谁就会得到亚洲。苦思冥想、一无所获的亚历山大索性举起手中的宝剑,剑落结断,亚历山大高傲地说:“管它什么结子,让亚洲在我的宝剑下臣服吧!”
之后的战争同样依照亚历山大的意愿进行着。公元前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大流士三世亲自上马,却仓皇溃逃,他的母亲、老婆孩子都被关进了监狱。正当亚历山大准备把战争矛头指向波斯海军的大本营——腓尼基时,大流士三世派出使者乞和,求和信提出以1万塔仑特金币、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直到爱琴海的土地和将自己的一个女儿送给亚历山大为妻做条件,请求与亚历山大结盟,并赎回自己的母亲、老婆和孩子。
亚历山大麾下的主将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您,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地回答:“将军,假如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的,但我不是你,我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用自己的语言给大流士三世回了一封信:“我不要你的那份金银,也不要你给我的那块国土,因为你的全部财产和整个国家都已经是我的了。至于你的女儿,已经在我的手里了,要娶就娶,不需要你来同意!”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真正地干了起来,高加米拉战役是他们之间谁当大哥的决定性一战。此战大流士三世动用了40万兵力,其中骑兵有4万,还有200辆轮轴上带长刀的战车队伍,以及15头大象。而亚历山大的兵力不过4万步兵加7000骑兵。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不但没能包围亚历山大的军队,反而被马其顿方阵的长矛兵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地。
而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带头向波斯军队的核心阵地冲锋,直扑大流士三世的座驾。大流士三世被如此阵势吓得掉头就逃。波斯瞬间没了精神支柱,兵败如山倒。此战结束之后,亚历山大部队仅有百余人战死,而波斯大军全军覆没,号称“万王之王”的大流士三世也在逃亡中命丧部下手里。
这一战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被后世许多军事家引为经典。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完败大流士三世的继位人,叱咤风云两个多世纪、横跨欧亚非的波斯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
当亚历山大如愿成为“波斯之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更远也更古老的地方——印度。那是一片被认为是世界尽头的土地,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都没有必要在这里虚耗兵力,但亚历山大依然执著地跟随希腊传说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足迹踏上了这片土地。像印度史诗般的万里远征更是人类历史上传奇的一页,那时中国还是战国时代,距秦始皇统一中国还有一百年,中国不知道在山的另一边,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并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当他想进一步向恒河流域进发时,士兵的厌战、印度的反击、环境的恶劣使得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野心。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以巴比伦作为首都,建立了一个西起巴尔干半岛,南达尼罗河流域,东抵中亚细亚、印度河流域,北依多瑙河和黑海的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相传,亚历山大曾到达过一条河边,前面是一堵坚固绵延的城墙,城墙上有一位老人,他警告亚历山大,必须放弃这最后一块土地。他送给亚历山大一块黄金,比世界上任何黄金都要大,但上面沾满洗不净的泥土。亚历山大顿悟:一旦遇到死神的召唤,任何丰功伟绩都会变得轻如鸿毛,于是他回到了巴比伦。
的确,征服了这么多土地又有什么用呢?最后能占领的不过是埋葬自己的那块方寸之地而已。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返回马其顿的途中突患恶性疟疾,于短短十天内匆匆离世,年仅33岁。如果不是意外染病死亡,他可能还会根据其已经在生前制订好的计划继续他的征程:向北直达波罗的海,向南征服阿拉伯半岛,向西入侵罗马。这是一个宏伟博大的计划。
亚历山大一死,后继无人,帝国也随之分裂,拥兵自重的将领们纷纷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此后,希腊本土地区几易其主,最终为安提柯王朝所统治,公元前2世纪中叶为罗马所灭。
仅存在13年的亚历山大帝国可谓名副其实的一人帝国,可怜亚历山大英雄一世,一统宇内,到头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但无论如何,亚历山大是希腊这个小国寡民传统的城邦世界中,第一个具有“四海一家”的帝国思想的君主,而且他的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罗马帝国。
希腊化时代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开始,到公元前30年亚历山大帝国被罗马所吞并,这300多年间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仍属希腊文化的范畴,即使用希腊语言、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在于它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而且还在于它是对那个扩大了的、变化了的世界的最直接的反映。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就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的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消极没落的个人主义和眼界开阔的世界主义相并存。与此同时,它的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其成就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哲学方面,由于城邦理想的破灭和现实世界的扩大,人们的思想走上了两个极端:一方面,人们满怀热情地去拥抱广阔的世界;另一方面,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退而只顾个人。当时流行一时的斯多噶派、伊壁鸠鲁派、犬儒学派和怀疑主义,就是这两种思潮的反映。二是文学方面,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各种诗体有了明确的形式和内容,甚至还出现了一种科普诗,即用诗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研究的成果。三是艺术方面,个人肖像数量大增,群体雕塑、风俗雕塑和纪念性雕塑出现,城市建筑有了总体规划,东方的建筑艺术得到了充分应用。四是史学方面,历史著作的体例增多,出现了年代记、回忆录、人物传记、国别史、世界性通史、断代史以及有别于政治史的文明史。五是宗教方面,出现了各种宗教相混合和向一神教发展的趋向。另外,科学方面取得的进步也超过了17世纪以前的任何时期。数学家欧几里德的著作《几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的数学作品,它的内容至今仍在学校里被教师讲授。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的定律,提出了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医生们首次了解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脉搏的重要性、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功能以及大脑的脑回。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古典文化,吸收和利用了东方文化,成为从希腊文化到罗马文化,进而到西方文化的桥梁。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世界各自独立的格局,使它们合而为一,使人们首次想到把整个文明世界当做一个整体。
恺撒大帝的背景与功勋
关于恺撒,人们肯定知道不少他的事迹,比如他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在内战中击败庞培,成为终身独裁官。正鉴于他的优秀事迹,因此后人也用他的名字“恺撒”来称呼皇帝。
公元前44年,罗马历三月十五日凌晨,恺撒的妻子卡珀里纳从噩梦中惊醒。梦里不是丈夫有了多少外遇,也不是什么身陷地狱一类可怕的场景,而是梦到自己家中的护墙坍塌,而她抱着丈夫沾满鲜血的尸体在痛哭。不管怎样,卡珀里纳还是推醒了身边的恺撒,并且告诉了他自己的噩梦。但是恺撒又怎么能相信梦的预兆性呢?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儒略·恺撒出生在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代。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在第二次战胜迦太基之后,由一个小小的城邦逐渐扩张。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他们的统治随后扩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他们还控制了从西部利比亚到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很多民族屈从隶属于它,罗马与迦太基间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发生过几次战争。
战争的胜利伴随着财富的掳掠,罗马无论从体系还是疆域来说,都进入了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国家的膨胀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连绵不断的战争扰乱了罗马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被征服地区的君主专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罗马。
最初的罗马元老院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领导机构,种种迹象表明它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日渐庞大的国家。从公元前133年起,罗马便出现了一场长期的动乱。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民众领袖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化堕落,整个地中海地区都因罗马人的昏庸统治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罗马自公元前509年专制王朝塔克文被赶走以后,一直对王权忌讳甚深,因此,虽然元老院的统治昏庸无能,但大多数的罗马人仍然希望继续维持共和制政体,正如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活了太久的人,对于未知的变化,总是充满了恐惧。罗马人仇视帝王,反对恢复帝王的职位,罗马政治的潜规则就是阻止某一个人的声望权力鹤立鸡群于其他贵族。然而,人的意愿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这个奴隶主贵族们权衡力量的所谓民主政体此刻已经走到了失落的边缘,这时,恺撒出现了。
恺撒出生于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步入政坛。公元前58年,42岁的恺撒被任命为罗马所辖的三个行省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位于意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和纳博尼兹高卢(法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总督,统帅四个罗马军团,麾下将士两万余人,大权在握。
恺撒最卓越的功勋便是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间征服了高卢的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了今天的法国、比利时以及瑞士、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罗马的版图扩至莱茵河畔。历史学家们如此形容恺撒征战时的威猛:“像一阵旋风攻下八百个城镇,征服三百个部族,与三百万人发生多次激战,屠杀一百万人,将一百万人掳为奴隶。”此后高卢及周边国家领土被罗马统治达五个世纪之久,罗马文明通过法律、风俗、语言以及罗马基督教渗透了其中的各个角落。征服高卢为罗马帝国的北面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屏障。
恺撒走上独裁之路
在那段动乱的岁月中,罗马政治舞台上共有三位显赫的人物,三足鼎立,互为犄角,形成了“前三头同盟”。为了与恺撒更好地勾结及相互利用,庞培娶了恺撒的女儿尤里娅。庞培和克拉苏,都是苏拉独裁时期就开始显山露水的高级将领。庞培资历更深,曾在北非、西西里等地立下赫赫战功;克拉苏则凭借自己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头号功臣的身份,与庞培平起平坐。当恺撒在高卢战场上风光无限的时候,克拉苏出兵东方,在与帕提亚人的战争中丧命。此时,稳固的三角失去了一个支点,三雄同盟变为两雄并立。恺撒凭着征服高卢的功绩,成为罗马人心中的英雄,在赢得了人们的尊崇的同时,也招来了庞培的嫉恨。适逢尤里娅去世,庞培和恺撒的关系彻底破裂。两人之间争夺独裁权力的内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49年,庞培怂恿元老院解除恺撒的兵权,命令他立即从高卢返回罗马。战乱时代,兵权便是一切,恺撒识破了庞培的阴谋,深思熟虑后决定依靠手中的兵权夺得政权。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返回罗马,当行至卢比孔河时,大军停了下来。因为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将军没有接到命令,不得带领军队越过这条小河。否则,就要以谋反治罪。恺撒当机立断,对着将士朗声喊道:“骰子已经掷下去了!”他翻身跨上战马,跃进溪流,大军紧随其后。此刻的卢比孔河仿佛一道罗马历史命运的隘口,进或退,便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结局。
隆冬季节,恺撒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罗马城下,庞培仓促应战,结局可想而知。庞培此后败走希腊,逃亡埃及,埃及国王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把血淋淋的人头送到追击政敌的恺撒面前。谁知恺撒却把脸一沉,转过头去,究竟是敌我双方的惺惺相惜,还是未能手刃政敌的遗憾,后人不得而知,但那位杀害了庞培的献媚者却因此被恺撒夺去了性命。在埃及,恺撒还得到了一个女人——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恺撒将她扶上了埃及王位,并与她生有一子。在肃清了小亚细亚的庞培残部势力之后,恺撒带着艳后和儿子胜利凯旋。
其实,恺撒与大多数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他既不虔诚也不虚伪。他用自己的力量夺取想要的权位,毫不掩饰;战争中,他凶暴残忍,但是对被打败的对手却宽宏大量。他宽恕了庞培手下的将领,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鲁图,但恺撒没有想到,他的宽宏竟为他自己敲响了丧钟。
凯旋后的恺撒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罗马专制与共和的博弈中,占了上风。公元前44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虽然没有加冕称帝,但他已拥有了尊贵如帝王的称号和权力。法律规定他坐在黄金象牙宝座上处理公务,其画像同天神放在一起,无限期的独裁,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职官完全听命于他。他制订了生机勃勃的改革计划,在为帝国注入了活力的同时,却也触动了部分元老贵族的利益,因此,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
恺撒的反对者中最德高望重的人是西塞罗。60岁的西塞罗是这一时期罗马最好的学者和雄辩家。早在高卢战争之前,西塞罗就曾经担任罗马的最高职务执政官,是保守贵族中的温和派。在内战中他站在了庞培的一边,其一生都和恺撒保持着一种亦敌亦友的奇妙关系。恺撒放任这个老朋友批评自己,也放任那些激进派否定自己,他只是冷眼旁观元老院互相挤对,但是恺撒没有想到,西塞罗与他一起走进庞培剧院开会的时候,竟然被激进派利用了这个时机,将自己置于死地。
恺撒之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举行会议,在布鲁图的竭力劝说下,恺撒不顾妻子卡珀里纳噩梦的不利占卜,单身赴会。早在一年前恺撒就解散了自己的私人卫士。“我宁可死一次,也不要千万次地为阴谋而恐惧。”他坦然地说。
真正的原因是他从来不相信他的反对者会刺杀他。在会议上,阴谋者们身藏短剑,众星捧月一般围绕在他身边。突然,一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仿佛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这就是动手的暗号。阴谋者一拥而上,恺撒身中数剑,其中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恺撒不由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最终,他放弃了抵抗,用紫袍蒙面,颓然倒下,恰恰倒在了庞培雕像的脚下。
当初,恺撒打败庞培时,罗马曾流传出“恺撒笑,庞培哭”的说法,如今,宿命轮回,恺撒倒在了敌人的脚下。在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恺撒同侍卫官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死去是最好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恺撒最后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不曾想,第二天他的愿望便达成了。恺撒在罗马帝国专制与共和的博弈中,最终还是败在了利益的冲突之下。大概西塞罗也没有想到,这个比自己年轻四岁的“敌友”,会是如此下场。
历史学家认为,恺撒是一个理智的人,于是相信即使是他的反对者也应该是理智的,在审时度势之后他认为罗马需要他。如果他死了,权力的真空将再一次引起内战,在断断续续长达90年的内战血腥之后,没有人再想要内战了。
恺撒被杀死以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明眼人都知道,这句冠冕堂皇的口号只是掩藏其利益得失的辩解。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欣喜,欢呼的只是元老院的利益既得者。
那些阴谋者以为消除了王权的所有可能性,却不料他们恰恰亲手毁掉了共和制的最后一丝希望。恺撒死后罗马重新被内战的阴影笼罩,一片动荡之中绝对的强权独裁呼之欲出。
布鲁图比恺撒小15岁,他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中,后来做生意发了点儿小财,开始投身政界。他的母亲奥薇莉亚曾是恺撒的情人,所以,身居要职的恺撒对他照顾有加。但布鲁图性格倔强,他不愿沾恺撒的光,甚至当恺撒与庞培掐架时,他还去给庞培当手下,帮忙收拾恺撒。值得一提的是,庞培还是害死他父亲的凶手。
最后,当然是恺撒胜利了。那边布鲁图终于醒悟了,来到恺撒这里哭天抹泪的,说以前都是自己糊涂听信了庞培的谗言,才会对您不敬。从今以后,我一定会洗心革面,再世为人,跟着您好好干!恺撒被布鲁图的一番话感动了。
于是,恺撒赦免了布鲁图。不但赦免了他,还封给他大官做,人前人后都称他为自己的儿子,以父亲的姿态庇护他,可就是这位布鲁图兄弟策划了刺杀恺撒父亲的阴谋,并最终送他去了西天。所以,才有了恺撒父亲临终前伤心的疑问:“啊,还有你,布鲁图!”可能当时,布鲁图听到这句话后,直接舞着刀子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那么布鲁图为什么要实行刺杀?原来他天真地以为解决了恺撒就可以使罗马实现共和。然而,历史绝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恺撒死后,国民高呼要为领导人报仇,要求谋杀者偿命,布鲁图等人被吓得逃到了国外。而罗马因为失去恺撒的统治,一时陷入内战。所以,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在他的《神曲》中将布鲁图关在了地狱的第九层,可见并不怎么待见这个“解放者”!
屋大维夺权
“我接受的是一座砖做的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在这场被称为‘人生’的戏剧中,我的表演还不错吧。戏剧落幕了,请鼓掌送我回家吧。”77岁高龄的屋大维在弥留之际借用古罗马戏剧演员的谢幕词给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注脚。
当统治者恺撒遇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罗马时,恺撒的外甥女阿提娜提笔给远在阿波罗尼亚学习的儿子屋大维写了封信。原来,屋大维不仅是恺撒的甥孙,还是恺撒的养子与法定继承人。屋大维出生于一个尊贵但不出名的骑士家庭,其父曾为马其顿的总督,也是元老院的成员。屋大维4岁时父亲去世了,但他很快就得到了另一个父亲——外舅祖父恺撒。
公元前48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成了集军、政、司法、宗教诸权力于一身的无冕之王,这一年屋大维15岁。由于身份的特殊,他被选入仅有16名成员的罗马国家宗教的重要机构大祭司团。此后,屋大维就经常陪伴在恺撒左右,无论是祭祀仪式、凯旋仪式,还是平常的看戏娱乐,恺撒对这位养子的青睐,尽人皆知。为了培养屋大维的军事才干,恺撒让他担任自己的骑兵长官,并在公元前45年秋,把他送到伊利里亚的阿波罗尼亚去学习军事。
当得知了养父被害的消息,这位年仅18岁的青年毅然决然地从小亚细亚前往危险与机遇并存的罗马城。年轻气盛的他对母亲说:“我有长矛和盾牌,那就是义父恺撒的名字。”权力、野心、仇恨以及亲情的驱使让他投身于艰险莫测的罗马权力竞技场中。
初到罗马,屋大维面对的是恺撒心腹大将安东尼轻蔑的脸,他要求安东尼把恺撒的遗产还给他,他要按照义父的遗愿,把金钱发给平民。同时,他还指责安东尼不为恺撒报仇,包庇杀害恺撒的主要凶手布鲁图。
面对这位胆敢指责他的瘦削的青年人,安东尼有些吃惊,他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屋大维说:“假如我允许表决给予凶手们以杀戮暴君的荣誉,那么恺撒就会被宣布为暴君,他就不能有合法的儿子,也不能有财产,他的财产会被没收。全靠我冒着危险同元老院斗争,你才能够享受你目前的显赫地位。你,年轻人,在和长辈说话时,最好为了这些事向我表示感激。除了恺撒的名字,你还想得到什么呢?钱,你的父亲早已使国库空虚了,难道你还要恺撒的权力吗?”
面对老谋深算的安东尼,屋大维很快就显示出了恺撒继承人的风范,他利用元老院和安东尼的矛盾,拜会了元老院贵族的首领西塞罗,利用元老院的力量,对安东尼宣战,在穆提那和波伦西亚战役中打败了安东尼。此战不仅使屋大维得到了罗马执政官的地位,还使他赢得了安东尼的重视。
屋大维毅然变卖了恺撒的地产,用所得的钱和恺撒养子的身份招募和吸引恺撒过去的部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有几千人的装备精良的军队,组成了两个军团。一定的军事实力,使得屋大维对罗马有了一定的发言权。
后三头同盟的覆灭
公元前43年春,安东尼在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绝后,马上向元老院诉诸武力,兵围高卢总督所在的穆提那城。元老院即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战败退出北高卢,和恺撒派出的另一重要将领雷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受到元老院排挤,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皆遭拒绝,只好兵临罗马强行当上执政官。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终于在秋天时候结成“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则由3人共治;东方处于杀害恺撒后逃亡的共和派布鲁图手中,归安东尼和屋大维处置。
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在5年内有处理国务的全权。历史总在不断重演,同样的三足鼎立仿佛让屋大维看到了当年养父扫平敌寇的英姿。“后三头同盟”和“前三头同盟”一样,由三个渴望独裁但力量暂时不足的野心家组成,它的形成必然导致元老院力量的削弱,而它的结局必然是在三个野心家之间的火拼中解体,直到产生一位最后的胜利者。
借着追究刺杀恺撒的凶手的幌子,三巨头携手清剿了罗马共和派中的强硬分子,以元老院领袖西塞罗为首的300余名元老为他们的共和制信仰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接着,屋大维和安东尼联手,率28个军团攻入希腊,在腓力比一战中击溃共和派主力,刺杀恺撒的主要策划者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被迫自杀。正如当年布鲁图以罗马为口号一样,三年后,屋大维等人的复仇也不过是打着恺撒的幌子追逐自己的利益。
共和派全军覆没后,罗马走向独裁政体已不可避免,唯一的悬念是谁将成为帝国的独裁者。同当年的三巨头一样,先有一人退出了历史舞台,就是在一次对庞培余部的战争中被屋大维架空军权的雷必达。两强相遇勇者胜,当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安东尼正流连于恺撒曾经的宠妃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的温柔乡中乐不思蜀时,屋大维则在元老院公示了安东尼准备将罗马的土地赠送给埃及艳后及其子的遗嘱,在罗马引起了轩然大波。
终于,罗马元老院对屋大维口中这个“越来越像个埃及人而非罗马人”的安东尼和埃及宣战了。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大战于希腊的亚克兴海角。此役双方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胜负难分,但督战的克里奥帕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时率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跟踪而去,全军遂告瓦解。屋大维大获全胜,进军埃及本土。公元前30年,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先后自杀身亡,埃及正式被纳入罗马领土。
如果将屋大维之前的夺权之争视做是为养父恺撒的复仇之战的话,那在埃及的所作所为便暴露出他的真实意图。
恺撒与埃及艳后之子小恺撒被屋大维无情杀死,以免影响其为恺撒唯一继承人的身份,血脉亲情、养育之恩在权位面前变得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屋大维的盛世
屋大维终于获得了恺撒曾经拥有的所有权力,只是在形式上没有作任何关于共和国制度的改变。他确定自己为绝对的统治者,最初他自称为“元首”,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尊者”)的称号,这一年被视为罗马帝国建立之年。经过15年的奋斗,屋大维终于登上了罗马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与他的养父恺撒不同的是,他还有40年的时间来经营他的帝国。
在历史学家眼中,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因为屋大维曾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话:“我要让罗马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永远过着和平的生活。”其实,他也这样做到了。
古代的西方国家如果要发迹,必然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去掠夺财富、奴隶,让被征服国纳贡,以滋养自身的发展。但屋大维却以和平理念治理国家,无疑是创建性的决定。结束了持续一个世纪的内战之后,屋大维审慎地统治着罗马,使帝国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和平繁荣期,他统治了罗马43年,是古罗马经济上最富庶的时代,史称“罗马和平”。
帝国疆土如果扩张至一定程度,从前隐藏在帝国结构中的缺点便会逐渐显现,日薄西山的时刻也就不远了。所幸,屋大维没有陷入征服的欲望中。公元9年,条顿堡森林伏击战罗马失利,自此罗马向西部日耳曼的扩张停止,屋大维接受了莱茵河为帝国的最终边界。在东方,罗马吞并了亚美尼亚和高加索,而扩张中止于帕提亚帝国的边境。对于一个谋求发展的国家来说,疆域开拓的适可而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内,屋大维使用帝国征讨聚敛来的巨大财富给军队提供优厚的待遇。他装潢首都,大兴娱乐活动以愉悦罗马市民,夸耀一座砖城在其手中变成了大理石的城市。他建造了新的元老院会所,建造了阿波罗神庙与尤利乌斯神庙,建造了大剧院与大浴池,在竞技场附近修建神龛。罗马人建造了世上罕见的输水管道,高大的水渠将山间的水引到城市供人们饮用洗浴,这种建筑和卫生成就,是当时的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
同东方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相比,罗马统治者在经济方面显得被动而无知,他们通常用征服地区贡献的重税和财富装点军队、庙宇和娱乐。一旦帝国不再扩张,没有战利品,经济就开始停滞并最终衰退。这一点上,屋大维比其他皇帝看得稍微远一点,他改革了罗马的财政与税收制度,曾试图安置老兵务农以复兴农业,但收效甚微,首都仍依赖从埃及进口的粮食。不管怎样,奥古斯都之治依旧是帝国权力与繁荣的最高点。
屋大维创立了罗马第一支职业常备军,包括海军在内,并把军团驻扎在边境,以防止其干预内政;创立禁卫军卫戍京畿并保卫皇帝本人,这也是他对罗马体制的一大贡献。
此外,屋大维还建立了交通部,完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促进了罗马帝国的通讯、贸易及邮政的发展。罗马的大道四通八达,你只需持一本护照,就能从埃及到达法国。他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消防队,并在罗马建立了一支常规警力部队。
这使得罗马一度兴盛到了极点,谁也不敢去惹罗马,人家的军队那么强大,就在那等着,谁去挑衅就揍谁,非常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