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玩意儿大全集·世界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希腊的崛起

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

迈锡尼位于阿尔戈斯地区的东北部,处在海拔278米的山丘之上。山的南北面都是深谷,它控制着从阿尔戈斯湾通向科林斯湾的道路。迈锡尼文明由大陆上的希腊人创造,是继克里特文明之后兴起于希腊本土的青铜文明的总称,兴起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最强盛时为公元前1400~前1200年。当迈锡尼文明强大时,希腊大陆处于它的影响之下。

迈锡尼文明以规模宏大的宫殿、防守坚固的城堡、巨大的墓葬和富有贵金属著名。迈锡尼时期的宫殿都建在山丘的顶端,并配有由巨石建筑的城墙,这种石块长达3米,厚1米。在这些宫殿中,以梯林斯宫最为完好。建于公元前15世纪的梯林斯宫有一个长12米、宽10米的长方形大厅。厅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圣灶,周围有4根大柱子,旁边设有国王宝座。大厅向南,通向围有柱子的内院,院内有祭坛。大厅的墙壁上装饰着美丽的壁画。迈锡尼的墓葬是一种圆顶墓。这是一种石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墓顶呈圆锥形。其中阿特列吕斯宝库的圆顶墓最为著名。它的墓门高5.4米、宽2.7米。墓室为圆形,直径14.5米,拱顶用33排石块砌成。墓主人是公元前14世纪下半叶的迈锡尼国王。迈锡尼的金属冶炼、金银手工业品、陶器制造很快就超过了克里特的水平,陶器远销埃及、腓尼基、塞浦路斯和特洛伊等地。

迈锡尼人使用线形文字,1952年被成功解读。政体属于君主制度,其最高首脑称为瓦纳克斯。王之下的重要官员是将军。还有一帮贵族们共同帮助国王统治国家,他们平时是高级行政官员,战时则是军队的骨干。地方实行行省制。在省以下,可能还有进一步的行政区划,那里有巴塞列斯之类的官员进行统治。

公社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从属于国王和宫廷,拥有起码的内部自治,由长老领导,任务是为国王和政府征税、招募劳役。这个时代的经济处于宫廷的控制之下。社会的主要财富无疑是土地,而国王则是最大的地主。行省总督、巴塞列斯等也都占有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一类是公有地,一类是私有地。宫廷对所有的土地都有征税权,手工业和商业处于宫廷控制之下。在迈锡尼文明诸国,既有公家的奴隶,又有私有奴隶,他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劳动或家庭仆役。妇女们从事纺织、磨谷或生活侍应。男奴从事重体力劳动,如冶炼金属、打造工具,部分从事农业、畜牧业。公家奴隶属于宫廷,由宫廷提供食物和住所。处于统治阶级和奴隶之间的则是平民百姓,包括农民、手工业劳动者、商人等,他们对国家都有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

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迈锡尼诸国发动了传说中的特洛伊远征。特洛伊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北海岸,处于赫勒斯滂海峡和爱琴海的连接处,扼爱琴海乃至整个地中海通向黑海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温润,农牧业十分发达,再加上盛产金银、良马和美酒,工商业繁荣,自古以来就以富裕而著称。

特洛伊人是较早来到爱琴海地区的希腊人的一支,语言上接近于阿卡亚方言和爱奥尼亚方言,在迈锡尼兴起后,与希腊本土各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迈锡尼文明中一个著名的成员。只要是好地方,就会有人眼馋,为了掠夺特洛伊的财富,希腊各邦不惜发动远征也要占领这里。不过,战争的起因却有一段古希腊式的神话传说。传说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是一位超级帅哥,却诱拐了斯巴达王门涅劳斯的妻子海伦。门涅劳斯不说什么,但其兄弟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却咽不下这口气,于是组织起一支希腊联军兴师问罪,远征特洛伊。经10年的围攻,最终攻陷特洛伊,但希腊各国也元气大伤,国力一时难以恢复,为北方多利亚人的南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搬起石头砸向了自己的脚。

从公元前1100年到前800年间,迈锡尼各国被多利亚人灭亡后并未复国,希腊社会经济和文明传统断绝了两三百年,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代表了国家形成和较高的文明程度的繁荣的城市、雄伟的宫殿、发达的工商业、金银的流通以及文字的使用一概绝迹;希腊的人口下降,居民点稀疏;与东方的贸易完全中断。反映这段时期历史状况的文献主要是《荷马史诗》,所以这个时代又被称为“荷马时代”。《荷马史诗》相传为盲人荷马所写,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题材和特洛伊战争有关。《伊利亚特》记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第十年最后攻克特洛伊之前的几十天里发生的事情。《奥德赛》则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回国时漂泊十年,历经艰险,最终返回故乡与妻儿团圆的故事。

《荷马史诗》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是也可以作为历史文献来解读荷马时代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虽然是一种倒退,但这一时期在生产中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全新因素,那就是新工具—铁器的制造和广泛应用,为生产力的飞跃创造了条件。在农耕文明社会,铁器的作用尤为明显。铁器为从事手工业、农业者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在希腊那种山地众多、土壤贫瘠的地理条件下,铁器更有利于开垦大面积的土地。在这个意义上,荷马时代是一个“既有落后倒退又孕育着巨大可能性”的时代。

血战温泉关

大流士一世带着梦断希腊的遗憾一命呜呼了,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自己有个优秀的儿子,就是阿尔塔·薛西斯一世。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决心为父亲和国家找回梦想与尊严,于是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统率50万水路大军和千余艘战舰,号称“百万雄师”,大举进攻希腊。

比起波斯帝国来,希腊就算很小的了,最多算得上波斯帝国的一个省的规模,可是它却分裂为上百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彼此之间也打闹不停。和波斯帝国比起来,这些城邦小得简直太可笑了。

面对波斯规模空前的入侵,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被迫团结起来,30多个城邦国家组成了反波斯军事同盟,并推举最大城邦的勇武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为联军最高统帅。

波斯大军借助战船连接的海上浮桥,顺利渡过了赫勒斯庞海峡,开进希腊半岛,大军的气势很是了不得,三下五除二就攻下了许多城邦,攻占了北希腊的狄萨利亚,直插希腊腹地。不可一世的薛西斯一世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于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

水和土象征着国土和主权,面对薛西斯的挑衅,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薛西斯气不打一处来,继续向南逼近,在希腊半岛中部的温泉关安营扎寨。也正是温泉关这个地方,让后人铭记了斯巴达人的血性与英勇。

温泉关是一处地势险峻的隘口,是陡峭的山崖和泥泞的沼泽之间一条狭窄的甬道,也是北希腊通往中希腊和南希腊的必经之路。通常,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塞在战争中都会成为神来之笔,波斯人与希腊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了吓唬吓唬薛西斯,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率先赶到温泉关,修整了原来的防御工事。根据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车派不上用场的特点,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攻击的强攻战法,打算以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

已在激烈的海战中消耗很大的波斯军队,在最初两天的攻坚战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1万名御林军(号称“不死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还是攻不下。

然而,第三天,就在波斯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时,变数出现了。对波斯来说,是转机;对希腊来说,是灾星。坚不可摧的堡垒,一旦内部出现了罅隙,便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在一个希腊奸细的指引下,波斯军队兵分两路,星夜兼程,抄小路直扑温泉关南口。

第二天早上,波斯大军正面强攻,背后包抄,南北夹击,希腊守军猝不及防。列奥尼达斯为保存实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联军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则亲率300名斯巴达勇士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殿后。接下来将是一场血战。

斯巴达人的尚武传统

希腊勇士们与汹涌而至的数万波斯军就这样干起来了,列奥尼达斯虽然拼命地打杀,可还是战死了。为了夺回列奥尼达斯的尸体,斯巴达士兵奋不顾身,连续几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然而,毕竟寡不敌众,斯巴达勇士最终全部战死,但也让波斯军队付出了2万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现在,那段让人血脉贲张的历史已经被埋入了坟墓,在北希腊和中希腊的交界处,古老荒冢前屹立着一块石狮形状的纪念碑,上刻铭文:“途中过客,请转告斯巴达人,我们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为了国家,尽忠死守,长眠于此。”

温泉关血战,将斯巴达的尚武特点挥洒得淋漓尽致,对于斯巴达人来说,勇敢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高贵的象征。

《荷马史诗》中记载,当斯巴达的母亲给出征的儿子送行时,没有眼泪,没有担忧,没有祈祷,只是给儿子一个盾牌,告诉他:“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要么拿着盾牌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斯巴达是一个公民意志非常强烈的城邦。它尊重每一个斯巴达人的尊严,同时要求他们必须将全身心奉献给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是为国家而生,为国家而死,没有什么比国家更重要,比爱国更高贵。

斯巴达的尚武精神源于传统,也源于国情。斯巴达自城邦建立以来从来就未曾离开过战争,从公元前12世纪末到公元前9世纪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斯巴达在战争中得到财富和奴隶,在战争中发展壮大。随着征服的土地与战俘的日益狂增,斯巴达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在斯巴达人的口中,部分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被称为庇里阿西人,即“住在边缘的人”;大部分则连同战俘沦为了奴隶——希洛人,即“什么都不是的人”。

高压之下必有暴乱,凝聚力与数量异常强大的奴隶是斯巴达最不稳定的因素,随着城邦的日益混乱,传说中的来库古制法应运而生。在来库古这位斯巴达贵族的智慧引导下,斯巴达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全军事化。

出于对军事的极端重视,斯巴达人的尚武精神是从襁褓中开始的。刚刚出生不久的斯巴达婴儿,首先会由母亲放在烈酒中洗澡,如果孩子出现痉挛等痛苦的表现,就会被认为是不健康、不强壮的,无论男女,都将被父母或议会抛弃。

能够存活的男孩长到7岁,就离开家庭,统一接受国家安排的军事教育,直到20岁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此后,依旧是集体的军营生活,他接受10年正规的军事训练,30岁至60岁服常备兵役。

斯巴达的女孩虽然不直接参与军事战争,但也被要求进行标枪、跑步、摔跤、跳远等训练,甚至赤身裸体和男孩子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这是为了保证女孩子长大后身体强壮,能够生育健康的孩子。总而言之,斯巴达人的整个生活都被国家以军事化的方式组织起来。

这种军事化训练残酷得近乎无情,一切为了军事而生,一切为了军事而死。正是这样的教育,使得“勇敢”成为最高的奖励,战功成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勇敢者高贵,懦弱者卑贱”的思想影响下,斯巴达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便不足为怪了。

跟雅典比起来,斯巴达人对艺术品似乎没多大兴趣,除了打仗还是打仗。正是因为这样的偏重,使得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和一件流传后世的艺术珍品。斯巴达用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在希腊的霸权争夺战中一次次证明着勇敢与强悍。

萨拉米海战

温泉关血战,虽然斯巴达人的血性着实吓了薛西斯一跳,但是隘口失守也让希腊人打起了哆嗦。联盟统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已经人死不能复生,他是指望不上了,希腊人还没见到波斯大军的影子就已经害怕起来。不过庆幸的是,这时候一个领袖式的大人物出来了,他就是雅典名将迪米斯托克利。

其实,早在马拉松一役之后,当雅典人因为一时的胜利而飘飘然之际,具有远见卓识的迪米斯托克利就建议雅典将军事力量由传统的长矛和盾牌转移到舰艇与木桨上来,建造行动灵活的新式战舰以对抗波斯的老式战船,运用希腊人特有的海上优势与波斯抗衡。

然而,迪米斯托克利的远见在当时却是非主流。他对什么权贵根本不屑一顾,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因此受到了打压和排挤。直到雅典人听说了薛西斯攻取温泉关的消息,权贵才开始抓住迪米斯托克利这根救命稻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波斯大军横扫北希腊时,雅典最后一批三层新式战船下水试航。

公元前980年,波斯大军迅速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占领所有未向他们屈服的城邦,直至雅典。依据传统,希腊人在作出重大决定之前都要去德尔斐神殿聆听神谕,这一次雅典人得到的预言是:“逃离家园吧,逃到宇宙的尽头!只有木墙不会被洗劫,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

神谕在雅典四处传开了,人心惶惶的,许多人都主张把居民撤到山上去,弃城投降。这时候,迪米斯托克利再度力排众议,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了神谕。他解释说希腊的未来在海上,太阳神所说的不会被洗劫的木墙就是指战船。他建议所有妇孺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前往萨拉米海湾集结。

希腊人接受了迪米斯托克利的建议,放弃了固守城池,而舍卒保车的代价就是希腊最大、最富庶的城市在熊熊大火中彻底没了。

萨拉米岛夹在希腊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个海峡。整个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2公里。集结在萨拉米海峡的战舰除去少量五十桨战舰外,共有三列桨战舰378艘,其中最多、最好的战舰都是雅典人提供的,一共有180艘。

迪米斯托克利在萨拉米海战中的大将风范让人不由想起赤壁之战的周瑜,正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迪米斯托克利说,虽然波斯的战舰有很多,但是船体都笨重,而且波斯水手对希腊水情和航路并不熟悉;希腊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合在狭窄的浅水湾作战,再加上水兵熟悉海域,不打则已,一打肯定是胜仗。所以,迪米斯托克利断言,在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决战,希腊定能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海湾,逃往开阔的海域,希腊就必死无疑了。

这个建议的确让人心动,而联盟统帅斯巴达也已经决定在萨拉米斯决战,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赞同与波斯决一死战。眼看战机就要延误,迪米斯托克利害怕伯罗奔尼撒诸国的将领压倒他的意见,急得直跺脚。

正当火烧眉毛的时候,他又想了一计,他偷偷地从会议当中抽身,叫来一个贴身卫士,让他带着一封密信去向波斯王那里“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其实是诱骗薛西斯不顾一切把舰队驶入港湾。

薛西斯早就听说希腊人内部乱得一团糟,因此就地相信了这条消息。他趁着晚上秘密部署了舰队,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已经对希腊舰队进行全面包围。在海湾西口有200艘战舰堵住希腊舰队的退路;而在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

薛西斯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观战。而此时希腊领袖们还在会议上争论不休。就在这时,一位曾坚决反对迪米斯托克利的将领突然从门外闯入:“停止辩论,准备战斗吧!波斯人已经完全把我们包围了。”到这个时候,希腊人才下决心要背水一战了。

海战爆发了,一切正如迪米斯托克利预料的一样。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受天气和航情的影响,波斯海军有相当一部分战斗力损失在飓风中。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

迪米斯托克利充分发挥希腊战船小巧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新式三层战舰不停冲击波斯老式挂帆战船。波斯战船前后碰撞,进退两难,在高山上观战的薛西斯眼看着自己的战舰沉没,束手无策,萨拉米海战最终以波斯的惨败而告终。

萨拉米海战是希波战争中,继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之后具有决定性的一战。从此之后,希腊人扬眉吐气,开始由防守转为进攻,终于把波斯军队赶出了希腊本土。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彻底打败波斯,双方订立和约,结束了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

不过迪米斯托克利的命就没那么好了,打了胜仗以后,希腊的权贵们都把他当做眼中钉,于是就放逐他去流浪了。更具戏剧性的是,被放逐的迪米斯托克利最终流落波斯,反而在波斯的宫廷度过了余生。

传说,迪米斯托克利是这样欺骗波斯皇帝的。他说:“我曾给波斯帝国带来了最大的伤害,但我也能为波斯创造更大的利益。如果你杀了我,就是杀掉了一个希腊人的敌人。”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啊。

雅典的民主

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进入了最发达、最繁荣的时期,历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希腊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希腊的城邦中,又以雅典最为发达繁荣。

在希波战争时,以雅典海军为主力的希腊海军大败波斯海军。战后,雅典控制了爱琴海沿岸地区,组建海上同盟——提洛同盟,势力扩展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成了一个海上霸主。随着海上势力的扩张,雅典获取了大量的奴隶,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个雅典的奴隶曾经达到40万,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

在当时的雅典,除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以外,还有奴隶主内部的贵族派(贵族奴隶主)与民主派(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的矛盾。贵族派极力限制民主派和自由民的权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民主派和自由民则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权力,削弱贵族派的权力。当时雅典当政的是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他虽然出身贵族,但却站在民主派一边,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在广大雅典公民的支持下,由贵族派把持的掌握雅典大权的元老院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民主派控制的公民大会。

伯里克利为了了解民意,经常深入到广大的群众中去,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遇到和他不同意见的人当众辱骂他,他也不生气,也不逮捕对方。一天下午,一个贵族跟在他后面,指着他大骂:“你这个疯子!你这个混蛋!你出身贵族,却忘掉了自己的阶级,反倒去向那些下等的百姓献媚!”这个贵族一直跟着伯里克利,边走边骂,直到伯里克利的家门口。这时天已经黑了,伯里克利让仆人举着火把把那个贵族送回家。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达到了全盛,所以这一段时期又称为“伯里克利时代”。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凡是年满2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无权参加。每10天公民大会都要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关于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会议开始前,祭坛上先要杀死一头小牲畜,然后由祭司拿着绕场一圈,以消除不洁。接着会议主持人登台宣读提案,再由支持或反对提案的人轮番上台发表演讲。台下的听众则用欢呼和嘘声来表示赞成和反对,但决不能打断发言者的演讲,否则将会被驱逐出会场,甚至罚款。上台演讲的人也要尊重别人,不得侮辱和诽谤在场的人,否则会被禁止发言和剥夺荣誉。如果几个人同时要求发言,则将按年龄大小排序。它的常设机构是500人会议,成员由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和自由民组成。公民大会最重要的会议是选举大会。到了这天,会场上座无虚席,雅典人都以平生没有担任过任何公职为耻,所以参选的热情非常高涨。以前雅典的法官、军人、议员和公职人员都没有薪俸,连当兵都要自己购买盔甲、武器和马匹,所以这些职位都被有钱人把持着。伯里克利执政后,宣布军人和公职人员由国家发给薪俸,这样一来,普通公民就可以担任法官、军人、议员和其他公职人员了,这就扩大了普通公民的民主权利。选举大会主要选举10名将军、10名步兵统帅、两名骑兵统帅和一名司库员。这些职位涉及军队和国库,非常重要,当大会主持人念到候选人名字时,公民举手表决,得票最多的人当选。另外,其他的官员如执政官、法官、监狱官等,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抽签在神庙中进行。神庙中放着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放着候选人的名字,另一个箱子里放着黑豆和白豆。抽签时,主持人先抽出一个候选人的名单,在另一个箱子里拿一个豆子。如果拿到的是白豆,那么这个候选人就当选了,反之就是落选。

在选举大会两个月后,原来的公职人员开始向新当选的公职人员移交权力。

雅典的民主制度在当时属于一种非常进步的制度,但仍是奴隶制下的民主,归根到底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雅典、斯巴达争霸

古希腊有几个挺厉害的城邦,斯巴达当老大,雅典是老二。其中斯巴达老大哥以能打能杀著称,雅典则以民主政治出名。希波战争中,雅典与斯巴达成为希腊诸城邦当仁不让的领导者,而战场的胜负也成为日后双方争霸的暗礁,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波斯入侵那会儿,雅典拼了老命也要保住自己的面子,几乎独力赢得了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海战的胜利,被赞誉为“希腊的救星”。随着雅典在希腊各城邦中地位的上升,雅典欺骗爱琴海各岛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城邦,建立了一个由雅典领导的海上同盟即提洛同盟,同公元前6世纪后期成立的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相持不下。当波斯入侵的危机过去,雅典与斯巴达的暗斗便成了明争。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海军晋升到希腊各城邦老大的位置,雅典靠着提洛同盟企图问鼎希腊霸主之位,爱较劲的斯巴达心里恨得牙痒痒,双方摩擦升级。公元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亚,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立即命令同盟者派出其国三分之二的兵力到地峡集合,准备跟雅典大干。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在各国将军和政要的会上发表演说。他激励伯罗奔尼撒人和各同盟者,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自身的尊严,一定要坚持战斗到底。

同时,他也强调在面对敌人时一定要谨慎小心,步步为营。阿基达马斯先派一名使者去雅典探听虚实,但被拦在了城外。使者走到边境时断言:“今天是希腊大难临头之始。”斯巴达人一看雅典人不肯让步,便把军队开向阿提卡。

斯巴达攻入雅典,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了解斯巴达陆军的强悍,于是将郊区居民撤入雅典城和通向出海口的长垣夹道中间,派海军封锁、袭击伯罗奔尼撒沿岸,从后方给斯巴达施加压力。岂料,人算不如天算,战争中最严重的变故发生了,雅典城内瘟疫流行,主帅伯里克利也没能逃脱死神之手。

伯里克利一死,使得雅典国内群龙无首,派系斗争重新抬头,雅典军队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瘟疫的蔓延也让围城的斯巴达士兵惶惶不安,雅典城也一直未能攻陷。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与斯巴达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两方面都不愿继续作战,想着如何订立和约。在斯巴达国王普雷斯托安那克斯与雅典将军尼西阿斯的促进下,和谈从冬谈到春。双方同意将战争中取得的对方的土地归还原主,并交换战俘。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签订了保持50年和平的条约,史称《尼西阿斯和约》。对于双方来说,合约只是缓兵之计,在签约后的几年中,虽然没有进行大的战役,但违犯条约的事时有发生。数年之后,战火又重新燃烧起来。

公元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不但没能攻破叙拉古,反而陷入叙拉古人、科林斯人和斯巴达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西西里惨败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斯巴达还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希腊各城邦的统治为交换条件,与波斯结盟,得到波斯的经济援助,从而建造舰队,打算彻底消灭雅典的海军。公元前405年,斯巴达和雅典的舰队在赫勒斯庞海峡展开决战,雅典海军主力被斯巴达全歼。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

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的惨败而告终。雅典一败涂地,斯巴达也国力大损,希腊城邦又陷入了混战之中,希腊由繁荣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马其顿王国却在北方悄然崛起,鹬蚌相争,最终得利的却是身后的渔翁。

辉煌的伯里克利时代

虽然希腊在双子星争霸的过程中日渐衰落,但希腊的文明一直灿若繁星。如果说斯巴达是军事的代名词,那雅典则是文化的象征者。相传,雅典城的命名源于战争和智慧的女神雅典娜。雅典娜还在母亲腹中之时,就被预测会夺取父亲宙斯之位,因此宙斯便将妻女吞进了肚里。

谁知,胎儿一直在宙斯的头颅里继续生长,直到火神奉命用斧头将宙斯的头颅劈开,身着甲胄的雅典娜一跃而出。后来,雅典娜在与海神波塞冬的竞赛中用一株橄榄树赢了海神的铜马,也赢得了雅典城居民的喜爱,于是她成为这座海滨城市的主神,雅典城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从那以后,雅典到处都种上了橄榄树。

雅典伯里克利时期,是古希腊民主和法治实践最好的时期,不但国强民富,而且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希腊古典文化。不仅雅典城邦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整个古希腊的极盛时期也是在伯里克利时代。当时雅典城邦日益强盛和繁荣,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科学、文化等方面,雅典都是当之无愧的希腊世界的中心。柏拉图曾在《申辩篇》中说过:“雅典是最伟大的城邦,是以智慧和强盛闻名于世的。”

奥林匹斯山雄伟壮丽,地中海柔美多情,悲剧家欧里庇德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这些不朽的大师都在这里诞生或居住过,这些光辉的名字照耀着西方文化的黎明。

作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在音乐、数学、哲学、文学、建筑、雕刻、法律、科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都让世人深深铭刻。虽然其后惨痛的沦落令人痛心和遗憾,但散布在地中海畔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断壁残垣却依旧恢弘雄伟。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6月一天的傍晚,在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与妻子、家属做最后的道别。这位老人,散发赤足,衣衫褴褛,但是神情却非常镇定,丝毫看不出将要被处以死刑。妻子和家属走后,他又与几个朋友交流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狱卒端着一杯毒酒走了进来,老人接过杯子一饮而尽,然后,安详地躺在床上。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翻了个身面向他的朋友说:“我曾吃过邻居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我还给他。”说完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到底是什么原因被判处死刑的呢?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一家人生活十分贫困。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由盛到衰的时期,雅典人在经历过一段繁荣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变得奢侈淫逸、道德败坏,经常和周边城市发生战争。19岁时,苏格拉底第一次参加战争,那是为了保卫雅典。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英勇,曾三次冒死救出他的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就会感到安全。从战场上回来后,苏格拉底开始对雅典城的状况进行深入思考。苏格拉底认为要想改变雅典的衰颓现状,就必须先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造就治国人才。于是,苏格拉底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教育工作。他培养出许多有成就的人,如柏拉图、色诺芬等著名的哲学家。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苏格拉底潜心读书,他读遍希腊的政治、历史书籍,眼界变得十分开阔。不过苏格拉底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他觉得要想从整体上提高自己,还得不断吸取别人的思想。于是,他四处去拜访当时有名的学者,还不断地请别人到自己家中来谈天。当时,苏格拉底已经娶妻生子,由于他整体总是忙着做学问,没有时间帮妻子做家务、照看孩子,这使得整天忙碌的妻子对他十分不满。

一次,妻子正在洗衣服,刚会走路的儿子因没人照看,在一边大声哭。妻子便大声喊正在和两个学者交流学问的苏格拉底去看一下。苏格拉底谈到了兴头上,根本没听见妻子叫他。暴躁的妻子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便将一盆洗衣水向苏格拉底泼去。客人感到非常尴尬,然而浑身湿淋淋的苏格拉底却幽默地对客人说:“没事,雷声过后,必有大雨嘛!”接着,他抖了抖身上的水,继续刚才的话题。

成名以后的苏格拉底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一年四季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赤着脚,吃饭也不讲究,所有精力都用来做学问。他经常公开发表演说或与人辩论,辩论中他经常采用问答形式帮助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公元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依靠雇佣军起家的克利提阿斯成了最高统治者。

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有一次,为了霸占一个富人的财产,克利提阿斯让苏格拉底带4个人去逮捕那个人。苏格拉底当众违逆了克利提阿斯的命令,并且拂袖而去。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谴责克利提阿斯的暴行。这无疑会惹恼克利提阿斯,于是,苏格拉底被勒令不准再接近青年。对于克利提阿斯的命令与恐吓,苏格拉底根本不加理睬。

后来,“三十僭主”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苏格拉底被人诬告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罪。其实,说到被判入狱的真正原因,是他的言论自由的主张与雅典民主制度发生了严重冲突。

按照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每一位雅典公民都能够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政府还在关键性投票中采用给与参与者一天口粮的方式鼓励公民参与。审判苏格拉底的是由501个雅典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法院,也就是公民大会。苏格拉底的审判大会经历了初审和复审,初审中500个公民进行了投票,结果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复审是决定苏格拉底是否该判死刑。复审之前,苏格拉底有为自己脱罪的辩护权利,但苏格拉底的临终辩辞不但没有说服希腊民众,相反还激怒了他们,结果是360票对140票判苏格拉底死罪。

收监期间,苏格拉底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定献身,拒不逃走。最后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1岁。

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为欧洲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博学的亚里士多德

一位学生问老师:“老师,运动的来源是什么?”老师答道:“犁耕地的运动来源于农夫的手;农夫手的运动来源于他的大脑;大脑的运动来源于他的食欲;食欲来源于人的本能;而本能只能是来源于神。”这位机智的老师就是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出生、成长在一个充满着高贵而又有医学气氛的家庭。依照传统,亚里士多德本该继承父亲的衣钵,但他却在医药的熏陶中,表现出对科学的爱好。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拜柏拉图为师,进入柏拉图的学园,钻研各种知识长达20年之久,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被柏拉图称为“学园的精英”。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来到小亚细亚的阿索斯城,在城主赫尔麦阿伊斯的宫廷做客,并娶了城主的侄女皮提阿斯为妻,生有一女,与自己的母亲同名。皮提阿斯死后,亚里士多德与他的侍女赫尔皮利斯同居,得一子,取名尼科马霍斯。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被聘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结束了在马其顿的寓居生活,回到希腊,在雅典阿波罗圣林的吕克昂体育场开办了一所学园,并得到了已经继任马其顿国王的亚历山大的巨额经费支持。因为他经常率领弟子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课,所以他的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大部分作品就是在他主持学园的13个年头里完成的。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中最博学的人。他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时已知的各个学科如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文学、物理学、医学等都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开辟了逻辑学、动物学等新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古希腊科学的最高水平。

作为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提出并阐释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他所规定或发现的原则和范畴以及所使用的某些专门词语,至今仍为逻辑学教科书所采用。作为动物学的开创者,他的许多观察和实验,得到了后来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首肯。林耐和居维叶是达尔文所崇拜的偶像,但达尔文说,这两人比起亚里士多德,只不过是小学生而已。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认为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他创立了自己的“四因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发展,都不外是这4种原因的作用的结果。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6种政体,他主张法治,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文学方面,他广泛考察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如文艺的产生和分类、文艺与现实的关系等,认为文艺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基督教影响甚巨,13世纪中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成为英、法、德、意等地区基督教学校的必修科目,而14世纪巴黎的文教法令则规定,学校除圣经外,所有的世俗知识都应该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寻求指导。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死后,雅典成为当时反马其顿运动的中心。由于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被迫从雅典出逃,前往优卑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居,并于次年辞世,享年63岁。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可称得上是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大师。因此,后人将他与其师柏拉图还有苏格拉底并称为古希腊三贤,也有人将这三人喻为古希腊科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特洛伊战争

公元前12世纪的时候,希腊觉得自己实力不俗,于是就向特洛伊发起了挑战,想要把特洛伊城也纳为己有。可谁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傻牛,特洛伊人怎么能愿意呢?!于是他们也跟希腊人干了起来。

希腊人果然有两把刷子,跟特洛伊人打了好几个回合都是希腊胜,可是这座特洛伊城却迟迟攻不下来,这可把希腊人给急坏了。然而干着急也不是办法,就这样,希腊人跟特洛伊人一干就是九年。到了双方开战第十个年头的时候,情况终于有了些变化。

其实,希腊军队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有个叫阿喀琉斯的大帅。这人打起仗来十分猛,立功都不知道立了多少回,也正因为胜仗打得多了,特洛伊人一听到阿喀琉斯的名字就吓得魂飞魄散。

可以说阿喀琉斯是个大大的英雄,也是个正派的人。然而好人总是要受到小人的纠缠,这不,阿喀琉斯也遇上了小人。这小人叫阿伽门农,他干的好事就是把阿喀琉斯最爱的女奴给抢走了。这事可把大英雄给惹火了,阿喀琉斯都愤怒到不想再打仗,后来他就天天吃喝玩乐,对战事不闻不问。

特洛伊人见希腊人没了大帅,气势就旺了起来,希腊军队也面临着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其实阿喀琉斯内心里还是十分着急的,他想到要重回战场,可是面子上总是拉不下来,于是他就让自己的老兄儿帕特洛克穿上自己的盔甲上阵。阿喀琉斯的诡计果然让特洛伊人上当了,他们都以为在沙场上拼死拼活的是阿喀琉斯本人,仗还没打就一败涂地。

可是希腊人高兴得太早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特洛伊人里面也有聪明的。这个人就是赫克托尔,他是特洛伊的王子,聪明能干,也算得上是英雄了。赫克托尔很快就识破了阿喀琉斯的诡计,他告诉特洛伊士兵,说战场上那家伙根本就不是什么阿喀琉斯,让大家放心大胆地往前冲。就这样,帕特洛克在战场上丧命了。

为了给兄弟报仇,也为了希腊军队的荣誉,阿喀琉斯终于放下面子又一次亲自上阵,跟特洛伊人干了起来。阿喀琉斯一上场就把杀害自己兄弟的赫克托尔干掉了,还用战车拖着尸体在特洛伊城转悠了好几圈,以此泄恨。

赫克托尔的父亲伤心坏了,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在地下长眠,他半夜里跑到阿喀琉斯的帐篷里求情。这老头儿还抓着阿喀琉斯的双手不放,亲啊亲的,为的就是让阿喀琉斯网开一面,让他把儿子的尸体带回去。阿喀琉斯也不是内心狠毒的人,他见老头儿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答应了他。后来,阿喀琉斯宣布要停战十来天,还分别厚葬了帕特罗克和赫克托尔。

停战期限一过,双方又开火了,阿喀琉斯也是这个时候倒霉的。俗话说“明枪易挡,暗箭难防”,一个叫帕里斯的特洛伊公子也不知道用什么功夫请来了神灵帮忙,结果阿喀琉斯就活生生地被帕里斯的暗箭给害死了。

本来阿喀琉斯是死不了的,因为小时候他母亲掂着他的脚后跟把他放在神奇的水里面泡了泡,这样阿喀琉斯就是名副其实的铁人,什么刀枪都奈他不得。可偏偏帕里斯就知道这个秘密,帕里斯的暗箭专门就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因为那地方没有被神水泡过,也就没什么功效。

阿喀琉斯就这么死了,不过希腊人里也还是有能人的,奥德修斯就是一个。阿喀琉斯死后,奥德修斯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谋。他让人做了一匹大大的木马,还让希腊的猛将钻到了里面。这个时候,他命令军队撤退,而把木马放在了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就算再聪明,也想不到他们居然中计了。到了晚上的时候,木马里的希腊猛将都爬了出来,迅速地打开了城门,让假装退去的希腊军队进了城,特洛伊城就此被希腊拿下。

希腊军队胜利了,将士们终于可以回国了,可不幸的是,他们在回家的途中居然又惹了天神。神怒了可不得了,希腊的船通通翻在了海里,多数士兵都因此丧命,连个庆功会都没开上。奥德修斯无奈,他只好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往回赶。

就这样,可怜的奥德修斯在海上晃悠了十年,希腊人以为他死了,城里的霸王们也都欺负到了他的家里,把他老婆给霸占了,还想把他家的财产也吞了。奥德修斯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赶紧上路去找他父亲。后来奥德修斯和儿子一起,干掉了那些当霸王的人,一家人又过上了幸福美好的小日子。

奥林匹克的源头

在希腊城邦混战的日子里,有些时间是必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的,即奥林匹亚竞技期间的“神圣休战”。在“神圣休战”的日子里,各城邦之间的战争必须停止,休战时间起初为一个月,后来改为三个月。此间希腊境内道路要保证畅通无阻,任何人都不允许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地区。凡违背此原则的城邦和个人,都会被剥夺参加竞技会的权利,这对希腊人来说有辱尊严,已经是最严厉的惩罚。

如今,现代社会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源于当初的奥林匹亚竞技会,赛会上自开幕到闭幕一直燃烧的火炬便是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燃烧了千年的火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为了崇敬神灵,古希腊人要定期举行祭神大典,祭祀过程中体育竞技和文艺展示就不能少,而一向渴望自由和平的希腊人对体育竞技更是出奇地痴迷。说到奥林匹亚竞技的起源,还要从希腊的众神家族说起。

相传,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勇猛无比、健步如飞的传奇人物阿喀琉斯被特洛伊王国的王子帕里斯用银箭射穿了脚后跟,命丧战场。阿喀琉斯的母亲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当阿喀琉斯被特洛伊人射死之后,他的母亲特地专程从海里赶来为儿子举行葬礼竞技。她把儿子的许多贵重遗物拿出来当奖品,奖给在角力、拳术、铁饼、射箭、跑步、跳远以及战车等比赛中获胜的英雄。

就这样,从最初神庙附近简单的竞技会逐渐发展为希腊所有城邦纪念宙斯的宗教节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希腊四方聚集一堂,竞技比赛是主要剧目。除此之外,城邦使节相互拜访,艺术家展出创作,雄辩家发表演说,学者交流思想,诗人朗诵诗歌,商人推销商品……

公元前776年,希腊人第一次将竞技会写入历史,同时将这一年作为纪元元年。此后,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竞赛项目也在最初单一赛跑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摔跤、跳远、投掷、拳击、战车、赛马、角斗等项目。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传承

竞技会的颁奖仪式异常隆重,竞技胜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历史上,斯巴达城邦曾连续100多年保持优胜,夺走了竞技会的大部分锦标,斯巴达人对于荣誉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堪称希腊盛会的竞技比赛早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女子不得参加。据说,女子参加竞技会亵渎神灵,因此,参赛者和观众全是男子。这一风俗最终被一位母亲打破。一位名叫费列尼卡的希腊妇女,出身体育世家,父亲、丈夫、兄弟和儿子都先后获得过竞技会的优胜。她强健勇敢,喜爱竞技,还是儿子的角力教练。

公元前396年的竞技会,当她得知儿子要参加角力决赛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便女扮男装,假扮教练,混入了体育场。当儿子击败对手取胜的那一刻,她难抑心中喜悦,大声欢呼,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依据法令,她要被丢下万丈深渊,但由于其家族世代对竞技会的贡献,费列尼卡被免于处罚。从此,古代奥运会又产生了一个新规定:教练员也必须像运动员一样裸体进入比赛场。

当希腊逐渐没落,当马其顿人从北方杀来,古老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也开始走向衰落。公元394年,统治了希腊半岛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下令禁止举办奥林匹亚竞技会。此后,延续了1170年、举办了293届的竞技会一度中断了1500年。有天灾、人祸,奥林匹亚的竞技场也在后来的一次大地震中被埋入了地下。

在文艺复兴的风潮影响下,19世纪后期,当奥林匹亚竞技场的遗址和文物重见天日时,那古老的竞技会又勾起了人们的遐思,独立后的希腊先后举行了四次只有本国运动员参加的竞技会。1894年,在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的不断努力和倡议下,国际体育会议决定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继续沿用古希腊竞技会的名称,即奥林匹克运动会。两年后,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此后,按古希腊的传统,每四年一届,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

寻到了奥林匹亚竞技的源头,那些“神圣休战”的日子依然让人追念,古老盛会的热烈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古希腊文明在征战中得以扩大,也在征战中被逐渐摧毁。普通老百姓因为连年的征战负重不堪,难以生活。所以,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开始开动脑筋想办法了。这就有了一系列的改革施行。而雅典作为希腊的主要城邦,改革便首当其冲地从它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