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书名源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再别康桥》。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孕育着爱和希望。康桥,是人间至胜的风景,随时可见爱与深情。
林徽因,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著名诗人、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她那开阔的胸襟、绝顶的聪明、出众的才华和丰富的阅历,磨砺汇集成一股内在的精神气质,从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丽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世人所仰叹。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起步于诗,在读者中也以诗最具影响。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于轻柔外表里寄寓凝重隽永的沉思。还有人说,林徽因诗歌“不如她的散文好”。她的散文应在“五四以来优秀篇目之列”,即使“放在散文大家的作品一起也是毫不逊色的”。较之诗歌的抒情、散文的言志来说,林徽因的小说明显偏于载道。仅有的六个短篇小说,大多充溢着社会关怀,其风格理性、大气,语言简洁、纯正,颇具张力。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1918年赴美留学,两年后为追随罗素而到了英国,在伦敦大学、康桥大学(即剑桥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1930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因飞机失事身亡。
徐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他的诗风格欧化,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炼,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他的散文内容涉及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有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在其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写作诗歌和散文外,徐志摩同时还写了一些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虽数量不多,但也颇有新意,既有散文化特色,又有西方现代小说的意味。
林徽因和徐志摩,是中国文坛出类拔萃的人物,除了诗情和文采,这二人更加广为人们传颂的,还是那段家喻户晓的浪漫爱情。1920年9月,年轻才子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他为了结识狄更生拜访了林长民,由此结识了16岁的林徽因——这个让他爱慕终生的美丽女子。徐志摩比林徽因年长8岁,他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风度、诗人的气质,令许多红颜佳丽为他倾心。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面对一个如此气度的男子,又怎能做到心静如水?康桥,成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人生的转折地。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在康桥徘徊又徘徊,跌进夜色的柔波里。徐志摩所有关于康桥的记忆,都是为了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没有她,康桥也不过是一座桥,一种普通的风景。
本书是林徽因和徐志摩经典作品的合集,分为“人间四月天”、“再别康桥”两卷,上卷收录了林徽因的所有最经典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每篇作品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下卷收录了徐志摩的所有经典力作,分为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篇”精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集子中最唯美的作品,“散文篇”精选《落叶》、《巴黎的鳞爪》等集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意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意其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
这两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人,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那特定时节的风景。翻开本书,让我们去认识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林徽因与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