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老实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老实人的现状

老实人受人欺

“忍让受人欺”是老实人最大的特点。忍让往往让别人得寸进尺,最终逼得自己忍无可忍。人往往都是哪里有便宜就到哪里去,谁好欺负就欺负谁,“吃柿子专拣软的捏”,这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家庭生活如此,职场亦如此。

尤其是在办公室里,时常会出现“欺软怕硬”的现象。老实人由于自己性格上的原因,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软柿子,处处受人欺。因此,如果你过于老实,你的前程将会出现很大的危机。在上司眼里,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好的人,肯定是无法胜任重要职位的。

泰德是某出版社的职员,由于自己是从外地应骋来的,在工作中他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对每位同事都毕恭毕敬,与同事发生小摩擦,他从不据理力争,总是默默地走开。大家都认为他太老实,不把他当回事,以至于在许多事情上总是他吃亏。想起两年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泰德心里觉得委屈。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进行反思。

有一天,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擅离职守丢失了东西。这位同事嫁祸给泰德,说是他代自己值的班。主任在会上通报这件事时,泰德马上站了起来,说道:“主任,今天的事你可以调查,查一查值班表。今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班,怎么能说我不负责任?主任,有人是别有用心,想让我替他顶罪。并且,我要告诉诸位同事,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缘,我实在是不想和同事们争来争去。以后,谁要再像以前那样待我,对不起,我这里就不客气了。”

经过这件事,泰德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人与人之间的机会是平等的,在竞争中也是如此。所以,要想在办公室里和别人一样平等,就不能太过老实,否则,自己就会成为别人欺辱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室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常常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出现在办公室,不但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相反,还会使得每个人都往其头上踩上一脚。

刚开始的泰德处处忍让,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实人,然而,性格懦弱忍气吞声的老实人,最终只会被逼得面对现实。要么继续隐忍,让出自己的最后领地,要么反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是老实人最终面临的选择。虽然故事中的泰德选择了后者,然而,绝大多数的老实人朋友并不是这样,他们大多继续忍让退避,结果处处受人欺负,比自己地位高的不把自己放眼里,和自己一样的人则瞧不起自己,甚至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暗地里嘲笑自己。一句话,人太老实受人欺。

有些老实人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吃点小亏没什么,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这种想法只会让老实人的现状处境越来越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职场中,老实人的一味忍让退避与性格懦弱,使得自己常常面临着处处受人欺负的处境,而且讨不到好。

老实人多平庸

大多数老实人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愚笨或习惯做错事,而是老实人往往不晓得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何在。他们总是期望,事情发生以后就可以怎么样了,而不是先去做再期待结果。于是生命在拖延中最终沦于平庸。

塞万提斯曾经说过:每天荒疏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今天无所事事地混过去了——明天也会这样,后天就更不会有什么长进。这似乎说的正是大多数老实人的现状,生命一点点荒废,最终一事无成,平平庸庸。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很重要的一点正是多数老实人不懂得争分夺秒,不懂得在平常的生活里给自己摆脱平庸的机会。

“快!快!快!为了生命加快步伐!”英国亨利八世统治时代的留言条上警示人们,旁边往往还附有一幅图画,上面是没有准时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绞刑架上挣扎。当时,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发送的,如果在路上延误就会被处以绞刑。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铭。而对天性老实的人而言,“明天”是他们最好的搪塞之词。

老实人可能不会注意到自己通常在什么时候比较懒散倦怠。有的人是在晚饭后,有的人是午饭后,还有的在晚上7点钟以后就什么都不想干了。每个人一天的生活往往都有一个关键时刻,如果这一天不想白过,就一定不要浪费这个时刻。对大多数人而言,早晨几小时往往是这一天会不会过得充实的关键时刻。

皮鲁克斯长期为肥胖症患者做咨询,他从经验中总结出一条规律:许多肥胖的人会以肥胖为理由,拒绝做某些事。他们会说,当我瘦下来时,我就可以搭游艇,或我就可以得到另一份工作,或我将可以搬家,或我就会寻得一份亲密关系,我的这些新买的漂亮衣服就能穿上了,等等。

他们像是住在一个神秘的叫做“未来幻象岛”的地方。在“未来幻象岛”上,每件事似乎都可能发生,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事情会真的实现,因为他们永远都到不了这个地方。

对于肥胖的人想要减肥来说,每天散散步说起来并不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可要付诸实践,则好像变成了一件浩大的工程,变得十分艰难。而尽管老实人一般都明白,除非开始行动,否则自己到不了任何地方,达不到任何目标。然而,他们还是大多习惯了一味地拖延,所以注定一世平庸。

甘于平庸是一种疾病,这一疾病将成为摧毁胜利和成就的致命武器。对那些深受平庸之苦的老实人来说,摆脱平庸是那么的不可想象,现实给人们的经验是,大多数的老实人仍然选择了平庸。这无疑是老实人的苦恼,也是遗憾。

老实人被利用

经验告诉老实人,做人要老实本分。老实没错,人人都喜欢和老实的人相处、交往,因为和老实的人相处比较安全,老实的人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别人吃亏,也从不算计别人。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过了火,事情就走向了反面。许多时候,别有用心之人正是利用这一点,让老实人上当受骗。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只狐狸不慎掉进井里,怎么也爬不上来。口渴的山羊路过井边,看见了狐狸,就问它井水好不好喝。狐狸眼珠一转说:“井水非常甜美,你不如下来和我一起分享。”山羊信以为真,跳了下去,结果被呛了一鼻子水。它虽然感到不妙,但又不得不和狐狸一起想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狐狸不动声色地建议说:“你把前脚扒在井壁上,再把头挺直,我先跳上你的后背,踩着羊角爬到井外,再把你拉上来。这样我们就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但是,当狐狸踩着它的后背跳出井外后,马上一溜烟跑了。临走前它对山羊说:“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别盲目地跳下去!”

故事中的狐狸之所以能够成功求生,靠的是一贯狡猾的伎俩,山羊之所以上当受骗,就是因为太老实。

在如今的时代,“老实”一词很难说是褒义或者贬义了。有的时候,说这个人太老实,那无异于说此人迂腐。生活中也常常是事都由老实人做,最后好处全都是人家得。其实,太老实是一种木讷、一种保守、一种顽固,太老实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规划自己的人生,太老实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从来不去想要主动干什么,只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样的人,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太老实的人一生都处于被动中,也注定其一生都会平庸,不是没有机遇青睐他,而是机遇来到他的面前时他也看不见,更不用说主动去创造机遇了。

当今这个社会,事事都讲竞争,很多利益需要你争我夺、分毫不让才能获得,然而老实人却因为太老实本分,事事都不敢去和别人争,事事都让着别人,也不懂得以故事中的山羊引以为戒。这样的话,结果不仅会失去很多东西。而且很容易成为别人玩弄利用的角色。

老实人升职难

激励自己的下属是领导的必备技能,而“忽悠”则是激励的一种方法。没有哪个领导不会忽悠。当然,领导无法把控,在职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要努力看清领导的真实意图。

人常常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老板只是嘴巴热闹而已,他总是说得比谁都好听。这种上司会答应你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加薪,以及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可就是从来不兑现。不要轻信领导对你的许诺,特别是劳资、升职这样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下面故事中的陈波就是吃了这样的哑巴亏。

陈波工作十分尽责,为公司的业绩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觉得目前的薪水与自己的贡献不成比例,于是找到上司说:“老板,在公司干的这段时间是我进入社会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只可惜……”

上司猛然醒悟了过来:“你要走?”

陈波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然后一脸痛苦地说:“出来这么多年,给家里也没做什么贡献,老婆孩子爹妈几张嘴,都要靠我一个人养,有时候也觉得挺难的。”

上司若有所思地望着陈波拍了拍他的肩,说:“我明白,我明白。”脸上现出一种捉摸不定的表情。

最近公司要争取一个大订单。上司又一次把陈波叫到了办公室,一进门他就拍着陈波的肩膀说:“你是公司的骨干,这次是大业务,你可要发挥你的水平出来。”陈波见上司没提加薪的事,一脸淡漠,上司这时就压低声音说:“你放心,你的事我一直放在心里,我准备让你做公司的副总。不过,公司还有其他一些股东,我得让他们对你的水平有所了解。这次这个单你要用心去做,做出了成绩,他们那边就没什么话说了。”

忙了一个多星期,最后终于把这一单搞定了。陈波长出一口气,望着上司的办公室笑了笑,期盼着加薪和升职的到来。但是,两天后,陈波发现开始无事可做;第四天,发现电脑里的客户资料丢失,显然是人为所致;第五天,发现他的专用电脑被人更改了密码,公司内部系统无法进入。这些情况接二连三出现,让陈波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上司把陈波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很不好意思,”他坐在老板椅里面满脸春风地对陈波说:“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公司这次没有通过我提出的让你出任副总的提议。”

陈波的心突然沉了下来,正要问为什么,上司却一摆手:“不过,你辞职的事公司已经通过了。”说到这他就从桌子里拿出了一个信封:“这是你的工资,我帮你领过来了,也免得让你亲自去了。”

遇到这样的上司,陈波有口难辩。且不说绝大多数的老实人都很少敢主动为自己请求加薪升职,多数时候只能是被人踩在脚底下。升职难,加薪难,赚钱难,是老实人面临的一大处境。即使如故事中的陈波,主动要求上司为自己升职加薪,结果还被人忽悠利用,最后一场空。

当然,许多精明的职场人,他们懂得如何为自己请功邀封,比如为了达到加薪的目的,他们可能不会直接和自己的上司开口,而是在暗中调查核实后,写一份书面报告证明自己的薪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上司也就只好履行自己的诺言,把加薪意见转给大老板了。若怕加薪引起同事的不快,他也会选择联合他们一起向老板提出要求。

总之,这是深谙处世之道的精明人的手段,然而现实中,老实人多半不懂得这些。所以,他们多半也仍然处在升职难、加薪难、赚钱难的现状之中。

老实人易遭陷害

老实人一般都是忠诚耿介的形象,他们不懂得变通,也绝少背叛,更不会对权贵阿谀逢迎。当然这些都是可贵的优点。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只有这些是不足以立足的。事实上,许多时候,恰恰是老实人的这些优点使得自己在夹缝里艰难生存,甚至遭人陷害。

章邯是秦朝的大将,对朝廷忠心耿耿,屡建大功。

陈胜、吴广起义后,章邯受命讨伐。由于军力不足,章邯便把刑徒和官奴也组织起来,在他的调教下,这支拼凑起来的队伍也颇有战斗力。

章邯性情直率,不喜谄媚,他对当时掌控了朝政的权臣赵高也不逢迎,惹得赵高十分恼怒,他为了报复章邯,竟对章邯的大功视而不见,更无封赏之意。

项羽崛起后,章邯和他交手多有败绩,他为此向朝廷频频告急,不想赵高为置其死地,不仅不派兵援助,还把他的告急文书一律扣压,从不向秦二世禀报。章邯连连失败的消息,有一天终于让秦二世知道了。秦二世身边的太监对秦二世说:“章将军勇冠三军,若他有失,秦国就危险了,陛下将怎样对待他呢?”秦二世怒不可遏:“章邯深负皇恩,罪该万死,他还想活命吗?”

太监摇头说:“章将军如今已是败军之将,必心多惶恐,斗志有失。陛下既依靠他杀敌保国,就不能任性责罚他了,否则他惧祸投敌,陛下岂不更加危险?陛下若能忍下气来,略作抚恤,章邯不见陛下怪罪,他定能定下心神,再为秦国建功了。”

秦二世于是再找赵高议论此事,赵高故作惊讶地说:“章邯此人自高自大,向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样的人不加责罚,哪能显出陛下的天威呢?”

秦二世又要下诏指责章邯,有的大臣上奏说:“时下国家危难之秋,章邯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良将,这个时候不求全责备,对谁都有好处。一旦诏书降下,万一章邯投敌,陛下岂不得不偿失?”

赵高在旁阴声道:“皇上赏功罚罪,理所应该,章邯若心怀异志,正好可将他除去。他若为忠,又怎会因皇上责罚而叛敌呢?”

秦二世于是下诏,对章邯大加指责,言辞甚厉。章邯接诏,又气又怕,一时六神无主。长史司马欣前去咸阳替他探听消息。他从别人口中知晓这其中的缘故,于是赶紧返回对章邯说:“赵高对将军有心排斥,看来无论你有功无功,都不免遭他陷害了。”

章邯大吃一惊,情绪更加低落。

此时,赵将陈余派人送书前来,劝他反叛秦国,信中说:“白起、蒙恬都是秦国的大功臣,可他们的下场却是被赐死。将军为秦国卖命奋战,到头来却为赵高陷害、昏君猜忌,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天意亡秦,如将军认清形势,反戈一击,不但无有灾祸,还有除暴济世之大名,何乐而不为呢?”

章邯见信落泪,久不做声,司马欣长叹一声,说:“皇上不识奸佞,反责忠臣,这不是将军欲反,而是不得不反啊。”

于是,章邯向项羽投降。

虽然古语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弃暗投明一直被视作明智之举。但不可否认的是章邯的最终选择背叛秦朝而投靠项羽,起初仍然是被迫的,迫于赵高的陷害。

这也是许多老实人容易遭遇的状况。不知辨别是非曲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里老实人没有灵活韬晦的手段,不敢适当的时候炒掉你的老板,恰恰是这种现代的愚忠观念导致老实人不仅生存现状里,经常成为遭人排挤甚至陷害的对象。

老实人吃不开

有些人老老实实过一辈子,朋友圈子小得可怜,遇到难事就没了门路。

当今社会,事事都讲人情,很多事都是通过朋友办成的。但太老实的人,为人拘谨,不善于跟人打交道,老困在自己的“围墙”之内,造成了交际的闭塞。由于朋友圈子小得可怜,遇到难事便没了门路。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造成这样的尴尬状况的罪魁祸首,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日常行为造成了他们的窘境。那么老实人都有哪些行为特征呢?

1.老实人朋友少。老实人的朋友通常不多,在关键时候能帮上忙的就更少了。这一切都因为老实人不善交际,有价值的朋友太少。老实人不能理解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不懂得灵活运用道德标准,无法根据现实需要而只凭借主观理念思考和处理问题。老实人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偏差,不善交际成为老实人致命的弱点之一,也是老实人事业无成的关键所在。

2.老实人常常被人孤立。老实人只与合得来的人交往。所谓“合得来”,并不是指可以合作共事,而是指基于性格、道德、习惯、趣味等的相似性而产生的感情相娱相悦。这种“合得来”是以非功利化为指向的,它不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对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而只是出于一种精神的需要,带有情绪化的特征。这种处世方式带有明显的书生气,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非常浓厚,人际交往是整个社会利益链条中的一环,以功利为取向的交往地位提高了,这个时候,自以为清高、有境界,就只能是离群而居,被人孤立,处处吃亏。所以,老实人为了开阔视野,增强生存能力,必须放下架子,广交朋友。

3.老实人从来不求人。老实人一般都是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信奉者。基于这一原则,平时,他们就很少注意结交朋友,更不会出于某些利害关系或特定目的进行人际交往。人单势孤可谓是其生存状态的最好写照。有事发生时,他们往往孤立无援,这个时候,他们又不肯放下架子去求人和疏通,结果总是吃亏上当,事业没有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老实人害怕求人。老实人认为求人有伤自尊,并且认为求人是一件不光彩、不道德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缺少求人的技巧和经验,并且总处于一种自我陶醉的道德优越感之中。这一切使得老实人常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老实人不能妄自菲薄。认识到求人并不可耻,老实人就会在心理上实现自我保护,把低姿态与自尊分开来,从而把自己从“不求人便是高尚”的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在快乐中发展壮大自己。老实人大多因为把握不好这些方面,所以在现实中老实人多半吃不开。

老实人缺心计

从利益判断来说,心计是个中性词,它可好可恶,能帮你成事,也能陷害毁坏他人,怎么运用全在于人的度的把握。过度的心计常常被认为是用心险恶,然而若因此不懂得心计的重要性,那就有可能要自己吃大亏了。老实人就是没有心计,而常常遭人陷害利用还浑然不觉,等到发现的时候悔之已晚。

有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

狐狸和狼是死对头,在动物王国中,它们一直在明争暗斗,渴望更高的地位和权力。但是狼比狐狸走运,狼被提拔了,而狐狸却什么也没得到。

怎么样除掉这个对头呢?狐狸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

狐狸去拜见狼,诚恳地说:“狼大哥,过去我有对不起你的地方,是我错了,你一定要原谅我呀。”

狼见狐狸登门认错,心里得意,摆出大仁大义的样子说:“没什么,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咱们团结一致向前看。”

狐狸与狼倾心长谈,并积极为狼出谋划策,临走时,非要留下点小礼品不可。狼觉得也不能太不给狐狸面子,就收下了,反正狐狸也没有什么要求。

狐狸隔三岔五就来走动,每次来都带些礼品,不轻不重,狼渐渐地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狐狸对狼说:“现在羊和猪在争一块草地,羊跟我关系不错,你看能不能帮羊说句话?”

这件事狼是知道的,不是什么大事,就替狐狸办了,之后,狐狸拿了更多的礼品来感谢。

长此以往,狐狸求狼办的事也越来越多,当然礼品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超过原则的范围也越来越远。

终于有一次,狐狸让狼办一件很危险的事,许诺事成之后定有重谢,狼不干。狐狸取出一个小本,上面记着狼每次受贿的时间、事由等,各种证据俱全,这些就足以毁掉狼的前程。不得已,狼答应再帮这一次忙,下不为例。

可是,没有“下一次”了,狼东窗事发,将在狱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占有欲,更是一个无底深渊。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诱惑,人的占有欲往往就这样被强烈地激发起来。从本质上说,金钱仅仅是一个工具,当它摇身一变而成为目的时,人类的苦难就降临了。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就被彻底激发起来,当金钱成为你的目的,贪婪就开始牢牢地控制住了一个人。贪心无疑是人性的恶习之一,是人性中无法隐藏的重要缺陷之一。老实人也不例外,其实欲望是无罪的,但是老实人要警惕自己的弱点被那些有心计的人利用。

老实人没心计,所以常常遭人算计。这一点也是老实人朋友面临的一大伤脑筋的问题。

老实人没主见

做人最怕没有主见,经不住外界的诱惑而随风摇摆,最终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老实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坚守自己,而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一位大师曾经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能去看,不能比较。”

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留给儿子的巨额财产不但不能给儿子带来幸福,反而会害了他。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个天下来。

儿子听了很感动,就决定独自一个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在水里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为此他深感苦恼。

当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就能卖完时,他一开始还能坚持自己的判断,但时间最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他决定将这种香木烧成炭来卖。结果很快被一抢而空,他十分高兴,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他的话,却不由得老泪纵横。原来,儿子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沉香,若是切下一块磨成香粉,其价值超过一车的木炭。

其实,对于尘世间的每一个老实人而言,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沉香”。但老实人往往不懂得它的珍贵,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反而对自己原本拥有的珍宝产生怀疑,而对别人手中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老实人突破难

现代社会生存有一条至理法则,那就是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带你走向成功。

勇敢、善于飞行的秃鹫,如果被关在一平方米大小的没有房顶的空间中,它就成了等死的“囚徒”。为什么?因为秃鹫起飞前习惯于在地上奔跑三四米再起飞,而在一平方米大小的空间范围中,它根本无法起跑,即使房间没有顶,它也不能起飞。夜行家蝙蝠,行动敏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可若将它置于水平的地面,它便只能无助地来回挪动,飞不起来。

如果你将一只大黄蜂放入一个敞口杯中,它永远也不会想到从杯子顶部逃生,而是一味地以头碰撞四壁寻找出口,直至毁灭。

大黄蜂、秃鹫与蝙蝠的“执著”让人吃惊,它们在“习惯”这一巨大的力量支配下陷入困境。其实,它们只需要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就能找到逃生的路。不仅动物容易受习惯的掌控,人也一样。尤其是老实人朋友,无论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麻痹着老实人的创意。

职场中,人们习惯用狂轰滥炸的广告打开市场销路,习惯在酒桌上赢得订单,习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决策与决断,习惯身先士卒、事无巨细的工作作风……也许,这些习惯并没有妨碍你和企业的成长,但是,当这些习惯不再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共振,当这些习惯渐渐成为人们发展的绊脚石时。并不是所有老实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懂得跳出自己的习惯,所以只有处在“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的困境和尴尬中,人生得不到突破。

为了对比一下,不妨再来看一个成功运作创意的例子。

平常煎鱼时,鱼肉往往总是粘锅,煎出来的鱼东缺一块、西少一块,令本想露一手厨艺的主人感到非常沮丧。

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也常为此事烦恼。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锅底加热后,鱼油滴在热锅底上造成的。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能不能不在锅的下面加热,而改在锅的上面加热呢?她尝试了几种从上面烧火,把鱼放在火下面的做法,效果都不满意。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么一个从上面加热的办法,终于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糊的锅”。这个创意让她赚了一大笔钱。

一反一正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位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走惯性的道路,而是突破常规,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了它。常言说,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习惯是习惯者的墓志铭。所以说,让好习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限制机会、头脑、信心和热忱,这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形之下,大部分的老实人朋友却是死守着惯性僵化的思维,缺乏创意,导致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人生也因此会错过许多成功突破的机会。

老实人没自信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毛毛虫的悲剧在于盲从。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习惯及跟随的习性,就会逃脱死亡的陷阱。老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实人是否有过这种经历?靠前辈、老师的经验生活着,把他们的话奉为圣旨,而且认为他们是为了不让自己走弯路,于是深信不疑,甚至有时候,依照先辈的经验去做事情的时候,碰壁了,却不会从经验中怀疑,而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著名的威廉·詹姆斯,曾经谈过那些从来没有发现他们自己的人。他说一般人只发挥了10%的潜在能力。“他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习惯性地不懂得怎么去利用。”

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不应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忧虑如何模仿别人的问题。

告诉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最棒的,做最独特、最棒的自己才是老实人的选择。

洛威尔说:“茫茫尘世、芸芸众生,每个人必然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工作。”

在个人成功的经验之中,保持自我的本色及以自身的创造性去赢得一个新天地,是最有意义的。崇拜权威,往往会禁锢人的头脑,束缚人的手脚。不要照搬权威的意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坚持并创造出一条权威之外的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只麻雀,总想学孔雀的样子。孔雀的步法是多么骄傲啊!孔雀高高地仰起头,抖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那开屏的样子是多么漂亮啊!“我也要像这个样子,”麻雀想,“那时候,所有的鸟赞美的一定会是我。”麻雀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让小胸脯鼓起来,伸开尾巴上的羽毛,也想来个“麻雀开屏”。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后后地踱着方步。可这些做法,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很疼。最糟的是,其他的鸟——趾高气扬的黑乌鸦、时髦的金丝雀,还有蠢鸭子,全都嘲笑这只学孔雀的麻雀。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

“我不玩这个游戏了,”麻雀想,“我当孔雀也当够了,我还是当个麻雀吧!”但是,当麻雀还想像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再也没别的办法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麻雀只会跳不会走的原因。

麻雀的经历十分生动地反映了老实人性格上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自信。老实人不安于做好一只麻雀,他们看不到麻雀虽不起眼,它也可以飞翔得很漂亮,相反盲目地去羡慕和模仿孔雀,结果导致最后连自己原来的步子都也不会走了。

老实人耳根子软

在生活中有许多“小人”,他们是非常奸诈的,当他们还处于弱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极谦恭,以博得你的同情,然而,一旦他们得势起来,必将撕破脸皮。对这种人,大家都是避而远之的,但是许多老实人常常不懂得鉴别小人君子,反而被小人的软语迷惑,耳根子一软,结果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一只乌鸦叼了个胡桃,飞上了一座高大钟楼的楼顶,用它的爪子抓住胡桃,开始用自己的喙去啄它。可是突然间,那胡桃滚了下来,消失在一道墙壁的裂缝里。

“墙啊,美好的墙,”胡桃知道它已不必再担忧乌鸦的利喙了,于是就向墙壁哀求道,“请看在上帝的份上,它对你是这样好,把你造成这样高大坚强,还给你装上这些声音如此美妙的大钟,救救我,可怜可怜我吧!我原是注定要落在我爸爸的枝丫下面的,”它继续讲下去,“而且要在那富沃的泥土里休息,盖上黄叶。我求你,别抛弃我,当我被那凶恶的乌鸦抓住,躺在它可怕的爪下时,我曾起了个誓,我说,如果上帝让我逃出命来,我发誓要在一个小洞里结束我的生命。”

大钟柔声嘀咕着,警告钟楼要小心提防,因为胡桃可能是危险有害的。但是墙壁大发慈悲,决定要掩护它,让它留在落下的地方。

过了不久,胡桃核裂开来了,不久后就把根伸进石头的缝隙,接着根又从砖石间穿过,枝丫也从小洞里探出头来,树枝长大起来,变得更加粗壮,最后从钟楼顶上直伸出去,而那些又粗又弯的树根,开始在墙上打洞,把所有年老的石头推出去。

这时墙壁才知道胡桃的谦恭是怎么回事,它发誓躲在洞里,原来是不老实的。它真后悔不听聪明的大钟的话,可是已经太迟了。

胡桃树继续长呀长呀,而那道墙壁,那可怜的不幸的墙,终于崩溃倒塌了。

墙壁就好像老实人一样,对人没有戒心,却恰恰是这份善良常常被那些有心计的人利用。胡桃就是这样,它心机很重,陷入困境的时候,对墙壁大加恭维,并将自己说得十分可怜,骗取墙壁的信任和同情,让其留下。墙壁没有听从大钟的劝告,轻信了胡桃,在胡桃获得喘息之后,墙壁的领土也被一点点地侵蚀,最后轰然倒塌。

俗话说“小病不治,大病吃苦”,如果老实人像墙壁一样对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认不清其危害,任其作乱,他们善于以柔弱来掩盖真实的丑恶嘴脸,让人看不到他的阴险毒辣,然后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在他们柔弱的表像给别人带来安全感之时,混迹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袭得手。结果老实人一发慈悲,一片好心最后却得到糟糕的回报,甚至搭上自己。

老实人没有心计

骗子总是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挑拨离间,而老实人没有心计,经常不加思考,而是想当然地轻信,结果使得自己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别人获取利益的工具。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一个老实人轻信别人的话,结果被人当枪使的例子。

烈日炎炎,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渴得四处找水喝。一只狐狸好不容易找到一眼清泉,正想饮个痛快,不料来了一头狮子,蛮横地把它赶跑了。

狐狸愤愤不已,一边走一边不甘心地回头看。忽然,它看见不远处有一头野猪,顿时有了主意。它立即迎上去对野猪说:“野猪大哥,你也想喝水吗?前面正好有一眼清泉,可惜被狮子霸占了,它宣布清泉归它所有,谁也不准饮用!”

早已干渴难忍的野猪一听就火了,“蹭蹭”几下冲到狮子面前,大声嚷道:“狮子,别以为自己是兽王,就可以蛮不讲理,这清泉属于大家,我有权利喝点儿水。”狮子大怒:“住口!本大王的清泉,谁也别想喝!”

狮子便走上前去,蛮横地把野猪推开,不让它喝水。野猪顿时火冒三丈,誓死要保卫自己的尊严,猛地向狮子冲过去,于是两个便扭打在一起。

可是,天气这么热,待着不动还热得让人受不了呢,更何况它们打得这么凶?不一会儿,它俩便气喘吁吁,于是决定休息一会儿再继续战斗。

这时,站在不远处的狐狸却一个劲儿地煽风点火:“野猪大哥,加油呀!争口气,好好教训教训它!”受到鼓舞的野猪又站起来和狮子又扭打成一团……

最后,狮子和野猪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而狐狸则趁机在清泉边喝了个够。

狐狸利用了野猪的头脑简单和急于喝水的心理,极力挑拨它和狮子的关系。憨厚的野猪没有看透狐狸的诡计,糊里糊涂地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野猪这杆枪被工于心计的狐狸使了个痛快,最后却连口水也没喝上。对于野猪,我们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气不醒。

社会就像一座大森林,每天上演着残酷的生存竞争游戏,有的人工于心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常常精心设下圈套,唆使别人出头露面去替他办事,自己则躲在一边坐收渔利;有的人头脑简单,没有心计,结果盲目听从别人,为别人充当炮灰,成为其冲锋陷阵的工具。

老实人方法不对头

老实人做事太过“实在”,不懂迂回圆融之术,虽然有时候你的想法和动机是好的,但是如果表达的“方法”不对头,那么多半也是“美意”变“凉意”。尤其是在职场里,许多老实人在向上级表达思路和意见的时候就会犯这样的忌讳,自己吃力不讨好不说,搞不好还落得个尴尬走人的结果。

小刘和小王是同一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明果断,办事能力颇强。但该部门的主管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对此,心高气傲的小刘早就颇有微词。公司向该部门下达了新的业务指标,主管反复考虑,瞻前顾后,一直无法提出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心怀不满的小刘直接向总经理打报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而为人低调的小王选择跟主管共同商量,拿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在小王的启发下,主管凭借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提交了一套同样出色的方案。最终,公司采纳了主管的方案。不久,主管获得提升,小王在他的推荐下,接替了他的位子。怨气冲天的小刘很快便离开了公司。

小刘的方案固然好,但是他忽视了一点:在很多情况下,主管的能力不一定比下属强,但这不能改变主管与下属之间从属的关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主管,小刘可能认为这样太冤了,心理上难以平衡。事实上,只有主管得到提升,自己才能有出头之日,老实人不懂得在紧急关头及时“救驾”,也因而没法让自己的主管对自己另眼相看。

这是个方法的问题,方法对头与否对于一个人的生存现状很重要。来看另一个故事。

在一次与匈奴的战斗中,汉朝的著名将领卫青率领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总之,他认为,作威作福,不是人臣之福。如果擅自诛杀大臣,恐怕会招来猜忌,最终危及自身,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这样在对苏建的处置上,卫青巧妙地将避开了“越级专权”的嫌疑。

同样的情况下,不同的处理方法,收到的效果竟有天壤之别。前面故事里的小刘虽然能干,但在职场处世的课堂上,无疑他也是老实人一个,办事不讲方法,即便自己说的是对的,也很难得到认可。没方法没出路,这也是当前老实人普遍的一种生存现状。

老实人忧患意识弱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实人做人要居安思危,既能辨别是非曲直,也要坚守忠的立场,但不可至愚忠之境。无论何时,多往远处观望一下,千万不可孤注一掷,将自己的人生交托给一个人去打理,任何时候,多找几个靠山,多给自己留条后路,多一些忧患意识,人生才保险。然而,老实人虽然大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就往往只顾眼前,而没有忧患意识,结果一旦走到了困境之中,后果就难以想象。

吴起是战国时的一位军事家、改革家,他深得楚悼王的倚重,被任命为相国,主持楚国的变法。他变法的一个主要的内容便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把矛头指向在楚国根深蒂固、势力雄厚的贵族,剥夺他们的田产,废除他们的特权,并将他们迁移到偏远的地区去开荒种地。

楚国强大了,吴起却被孤立了,他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憎恨,只是由于楚悼王的支持,这些人一时还奈何他不得。吴起深为自己找到一棵大树而庆幸,却没想到即便是大树,也有枯死倒掉的时候。后来,楚悼王死了,吴起的后台没有了,那些仇恨积压已久的旧贵族们再也按捺不住复仇之心,立即对吴起群起而攻之。吴起无处可逃,情急无奈,一下子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他估计那些旧贵族们投鼠忌器,一定不敢再对他施行攻击,如果伤害了国君的尸体,那可是灭族的大罪。可那些疯狂的贵族早已失去了理智,什么也顾不上了,乱箭齐发,国君的尸体并没有帮吴起的忙。

有一个硬靠山虽好,但它总有靠不住甚至倒下的时候。只有一个靠山,就等于把赌注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一旦这人身败名裂,自己不但失去了依靠,说不定还会跟着他遭殃。因此,老实人要学会摈弃以往过于老实的做事信念,做事不忘“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多找靠山,以防不测,不把鸡蛋全放到一个篮子里。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聪明的人都明白,人不能只看眼下,还要对未来的局势有所预测,既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精于棋道的棋手一样,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下,走一看二观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人生舞台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老实人多半却是像吴起一样,靠在一棵树上“为所欲为”,对将来的变故没有预防,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结果一旦失去优势,那么无论身负怎样的经天纬地之材,最终也只会走向失败。

其实吴起悲剧的原因就在于,他在得意的时候没有忧患意识,不知道未来潜在的灾祸,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他天真地以为有了楚悼王这样的最高掌权者的支持,他便可以有恃无恐,放手大胆地去干他所想干的一切,而对其他政治势力的态度可以不闻不问。殊不知,在政治舞台上,在官场上,没有永远不倒的靠山,将一切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一方,等到靠山倾颓的时候,末日也已不远。而这又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