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理性
研究性论文需要遵循学术共同体中公认的逻辑进行,无论是提问还是方法,都需要有学界可接受的理由。逻辑涉及论文的写作秩序:提问、证明和结论的组织,还涉及论文的进展方向:由浅入深、由外到里、由宏观到微观、由提问到证明、再到结论总结等。
一些写作者追求个性。的确,论文可以有鲜明的个性,但必须合乎逻辑地展示这些个性。最为基本的逻辑是坚守理性和讲出理由,用理性的程序合乎逻辑地讲出道理。
下面这些问题是写作中需要考虑的:
●如果论文在某一个论域中提出新问题,需要给出理由:为何是新问题,为何是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论文希望建立新视角,需要给出理由:为何从前的视角不能阐明你的问题,它们的局限性是什么,为何新视角能够阐明这一问题,阐明的逻辑(或分析原则)有何变化,为何这些变化是值得的、重要的。
●如果论文试图建立新对比(比较),需要给出理由:为何这些比较对于阐明问题是重要的,前人没有使用这样的比较后果如何。
●如果论文尝试建立新假设,需要给出理由:这些假设怎样得到证据的支持,它们的价值是什么,过去的误解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如果论文要提出新的分析要素,需要给出理由:为何这些要素是重要的,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前是否有人提出,在什么意义上提出。
●如果论文提出对他人论点的批评,需要给理由:从前的局限是什么,论题还有什么不同方面,从前忽略这些方面的后果是什么。
很明显,讲道理就是给出理由,而不是只讲结论不给理由。这些理由是否站得住,可以由读者评判,但如果没有理由,则无法评判结论的正确与否。如果不讲道理,一篇论文几乎无从展开,也不会得到他人的重视。
这方面常见的写作问题是不讲道理,只讲结论、观点、判断,甚至是表决心或者斥责他人。这些表现不能看作是理性的,如同在法庭上的愤怒和哭泣不能等同于证据一样。社会学论文不是情绪宣泄,而是道理阐述,无论有多么强烈的情绪,都应意识到它和论证的差别,即使不能免除,也应把它“深藏”在写作背后。以论文的标准而言,讲清道理比渲染情绪,更有实质内容和强大力量。
在言辞方面,理性不妨碍观点尖锐,但要求阐述平和,所以应当尽量选择中性的学术语言。理性要求论文针对道理而不是人品,针对事实铺设而不是道德评判。是否做到如此,一个检查的方法是,看论文中是否存在道德判断或情绪渲染的词汇,应避免使用那些有明显道德判断的词汇,把它们修改成能够说明问题的陈述词句。研究论文的“力量”不在于态度,而在于基于事实的观点。
举例比较:下表中,左右两栏要表达的意思相近,但使用右栏的词汇对于研究更为有益,因而是更专业的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