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美谈肛说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病非病——痔疮

我要说痔疮不是病,你一定会认为我是在说胡话。“十人九痔”,有谁在医院看到这么多的病人?如果没有,那这些有痔之士都去哪儿了?只有一个解释,不需要治疗,不是病。有人说,不可能吧,太离奇了。但我要告诉你,还有更离奇的,痔疮不仅不是病,而且还是人体有用的生理组织。当然你会说,我自己的痔疮折磨死人了,这怎么能不是病呢?

病与非病,痔疮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1节 痔疮漫谈

痔、痔疮、痔病、痔核,英文名Hemorrhoids,或Piles,中医也称为痔。

一、突起就是痔疮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痔使用的字是“寺”“峙”,并无疒字旁,意为突起、小肉突。最早出现疒字旁的痔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看来痔是病非病,历史上就存疑。

英文有两个词用以描述痔。与中文痔含义相近的是Pile,来源于拉丁文“pila”,意为球状或突起。而来自于2500年前的古希腊语Hemorrhoids,则直指这个病的症状特点:流血或出血。所以英文两个词也存在一定的认识差异,Pile很难说就是病,而Hemorrhoids才是真正有病的痔。

今天,随着解剖与病理学的发展,人们对痔疮的认识不再是一笔糊涂账了。比较公认的一个定义是:痔是直肠下端、肛管和肛缘的局部静脉丛瘀血、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这个定义明确了痔的发病部位,隆起的实质。

近年来,一个关于痔的新学说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公认,这就是“肛垫损害学说”。肛垫是直肠下端一层海绵状衬垫,这个衬垫里边有动脉、静脉和窦状血管(动-静脉吻合),还有固定这些血管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及神经和淋巴管。肛垫对肛管的闭合起到密封垫的作用,是人体的生理组织。肛垫的膨大和移位即是痔疮。国内一些学术组织根据这一学说纷纷对痔疮提出了重新定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的定义是: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团块。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的定义是:内痔是肛管齿线以上、直肠黏膜下血管性衬垫病理性扩张或增生隆起性组织 。国内著名解剖学家张东铭认为,肛垫组织异常并合并症状者称痔。

所以说,如果你把正常的肛垫也当成痔疮,那这痔疮就不是病。

二、血管扩张才是真正的痔疮

为了进一步搞清痔疮隆起的实质,我们对100例切除的痔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所有痔标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超过半数标本出现血管外间质组织水肿伴炎症,1/3出现了血管内血栓。

过去一谈到痔疮,总认为是静脉出了问题,其实痔疮内真正曲张的是“窦状血管”。在人体组织中,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来连接,经过毛细血管将动脉血内的营养物质和氧供应给组织细胞。但是在直肠下端的黏膜下,大部分毛细血管被动静脉直接吻合的“窦状血管”取代,一旦受到一些因素的作用,窦状血管通路被激活,血液大量涌入,该血管就会出现扩张。这一血管的过度扩张就变成了痔。在显微镜下,这种血管大量存在于痔内。

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的炎症和水肿都预示着局部血流出现障碍。在痔疮内,血管扩张和循环障碍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使痔疮加重。

三、十人九痔,原来是误解

一说到痔,很多人会立马想到这样四个字,“十人九痔”。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数据说明几乎人人都会得痔,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真的这样,那医院会被痔疮患者挤爆。事实上很多医院是没有肛肠科的,即使有,门诊量也远没有其他科室多。这就奇怪了,一方面是奇高的发病率,一方面又不见这些患者的踪影,难道“十人九痔”是在夸大事实真相?

我们来看看痔疮发病率数据的官方发布:

1975—1977年我国统计的结果是46.3 %,1960年英国统计的是13.3 %,1990—1994年Johanson调查的美国发病率为5 %,而1988年Tirett统计法国每10万人口中只有46例。

数据显示,没有一个国家达到了“十人九痔”的程度,而且各国间的差距巨大。中国是英国的4倍,是美国的10倍,是法国的千倍。这就奇怪了,难道痔疮偏爱中国人,而法国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几乎与痔疮无缘。都是地球村上的居民,同样是人类,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些数据不应该有假,问题应该出在判定标准上。

肿瘤通过病理检查,非良即恶,高血压用个测压计一测便知,这些病的诊断都有个量化指标,痔疮有吗?过去我们认为痔就是肛门局部的小突起,什么性质不管,突起多大也不管,统统都是痔,判定标准太宽泛,把很多其他的疾病都划了进来,甚至包括今天的局部肿瘤。现在呢?局部静脉血管的迂曲扩张就是痔,扩张到什么程度不管,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有人说,可以测量痔疮的大小来诊断,这也很难,痔疮的大小是弹性的,比如躺下来会小,排便时会大。即使这些不变,在实际测量时,肛门镜变换角度和力度也会改变其大小,得出不同数据,你说哪个数据正确?

所以“十人九痔”一方面表明痔的发病率确实高,但同时也有些误解的成分,误把其他疾病都当成痔了,甚至误把一些生理组织也打上了痔的标签。

第2节 痔疮成因


他是一个老外,55岁,美国著名钢琴家,应邀来北京演出。演出前两天顺便了解一下北京的文化,看看北京的风景。第一天跑了一整天,晚上突然就出问题了,肛门疼痛难以忍受,根本无法行动。主办方怕耽误演出,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我一看,肛门周围肿起了一个个紫色的疙瘩,肛门都挤得看不清。混合痔嵌顿,必须马上手术,否则有坏死的可能。当晚就进行了手术,术后恢复还不错,演出那天我也去了,我给钢琴家准备了个薄薄的中空垫放在座椅上,他一连弹了三首曲子,没看出刚刚手术过的样子,演出非常成功。


久行、过度疲劳导致了他痔疮急性发作。这种急性发作的痔疮以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居多,其他大部分的痔疮都会有个缓慢的形成过程。

痔疮这个常见病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大部分情况很难搞清楚具体的原因,虽然有很多医学专家提出了痔发病学说,但获得公认的还没有。多数认为,痔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那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谈谈我的“吹气球”成因论。

一、痔疮是被“吹”大的

气球我们都吹过,要想把气球吹大必须有几个前提条件且缺一不可。第一要不断往里吹气,越用力,吹进去的气体越多,气球越大。第二不能破,漏出的气大于吹进的气,气球就吹不大。第三气球外的压力不能过大,如果我们把气球放酒瓶里吹,肯定吹不大。相反,如果气球不断升高,大气压越来越小,即使不吹,气球也会变大。

那么痔疮发病和这吹气球到底有啥关系?我们先来看看肛门附近的“气球”是什么。

在肛门直肠附近分布着两张血管网,分别是直肠下端的直肠静脉丛和肛门缘的肛门静脉丛,这两个静脉丛就好比是两个气球,正常情况下它们承担肛门直肠局部的静脉血回收,但是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它们会变大,就成了痔疮。直肠静脉丛过度扩张形成内痔,肛门静脉丛过度扩张形成外痔,如果两静脉丛同时扩张就形成混合痔。下面就看看这两个“气球”是怎么被“吹”大的。

(一)进“气”过度

这里的“气”是指供应直肠和肛门局部的动脉血。

1.动脉血管密集:供应直肠血的动脉有三支,分别是骶中动脉、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下动脉,它们都是来自于腹腔最大的血管腹主动脉。这三支中,最主要的是直肠上动脉,它从上到下贯穿全直肠,并在直肠下端的左中、右前和右后(截石位3、7、11点)形成三个分布密集区,这三处的血管就像三张嘴在对直肠静脉丛不断用力吹“气”,如果静脉回流一旦出现问题,局部静脉就会被“吹”大,形成内痔。临床上我们见到的内痔大多是分布在这三个区域,所以这三个区域又被称为母痔区。

2.辛辣饮食刺激:我们都知道过食辛辣食物会得痔疮,但是什么原因却不知道,原来是辛辣食物可以增加局部的血供。通常情况下,动脉和静脉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网来过渡的,但在直肠下端和肛门局部却存在大量的动静脉直接吻合现象,但这些通路不是总开放,所以局部并没有呈现异常血供现象。当突然摄入大量辛辣食物后,其中所含的辣椒素等成分就会刺激这些通路并使其开放,使局部血供加大,从而“吹”大局部的静脉丛形成痔疮。

(二)出“气”受阻

这里的“气”是指回流的静脉血,对局部静脉丛来说,如果血液入量大于出量,就会有可能使其扩张形成痔,就好像一个无漏的气球容易被吹大。静脉血回流受阻是痔疮发病的最主要因素 。

1.括约肌障碍:静脉在回流道路上要穿越丰富的肛门括约肌群,即使在静息状态下内括约肌也会保持一定的张力,更何况这些肌肉在排便时还会不断反复收缩,如果受到炎症刺激,内括约肌还会出现痉挛。所以括约肌成为静脉回流最主要障碍之一。

2.血管缺陷:在人体其他部位的静脉血管内都存在静脉瓣,这种瓣的作用与心脏内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差不多,可以保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而直肠下端的静脉内没有这样的瓣组织,使静脉内血液向前流动缺乏相应的动力与保障,容易造成局部血液淤积。

3.位置缺陷:人是直立体位,肛门又位于整个体腔的最下端,此处承受的压力最大,肛门静脉要回流到肺,直肠静脉要回流到肝,都属于逆水行舟,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就很容易在局部存留,加重局部血管的负担。

以上三点障碍都属于自身问题,为痔疮的发病提供了可能,但并不是说有这三点就肯定会患痔,痔疮的发病率并没有到100%的程度,这些可以说只是内因,痔疮的最终形成还需要外因的作用。

4.不良体位:体位是诸多外因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蹲位、坐位使肛门静脉回流处于一个更加不利的境地。蹲下来排便、蹲下来工作、蹲下来坐浴都不要时间过久。久坐也一样,像职业司机、IT人员,一坐就是数小时不动,患痔风险会大大增加。

5.用力排便:便秘时我们会用力排便,这个时候我们会屏气收腹,膈肌下降,腹腔压力瞬间剧烈升高,使静脉回流难度加大。同时干硬的粪便会挤压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

6.孕妇:子宫与直肠紧连,位于其前上方,当胎儿逐渐生长,子宫慢慢变大就会压迫直肠,造成静脉回流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孕妇痔疮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人群30%以上。

7.疾病压迫:下腹部肿瘤、高血压、肝硬化、肛门直肠慢性炎症等,都是静脉回流障碍的因素。

(三)管外压下降

放飞气球时,随着不断升高,气球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越到空中,大气压越低,这时为了维持内外压力平衡,气球就会变大。静脉血管的大小变化也是同样的道理,之所以会扩张,就是因为管外压下降。

1.直肠黏膜下疏松:直肠静脉丛位于直肠黏膜下层,周围组织很疏松,如果黏膜松弛,血管外限制因素消失,遇到一些诱因就会很容易扩张形成痔。

2.排便状态过久:通常情况下,肛门内括约肌保持一定张力,此处的静脉血管由于受到此张力的限制一般很难扩张,但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此处的静脉丛就会扩张,日久弹性下降不能回缩就变成了痔。

3.括约肌受损松弛:我们在很多肛门括约肌受损者身上发现了严重的痔疮,比如肛瘘术后、先天性无肛门括约肌。其原因就是因为肛管压下降,静脉内压相对增加,导致血管扩张。

二、其他成因说

这些学说从不同角度解释痔疮的成因。

1.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的形成是由局部的静脉扩张郁血所致,其发病存在三个好发区域,即左侧正中、右后侧、右前侧,称为三个母痔区,原因是直肠上动脉在这三个部位分布密集造成。该学说是认可度最高的学说之一,但无法解释痔出血为何是鲜红的,因为红色是动脉血,而本学说认为痔疮是静脉病变。

2.炎变学说。认为炎症长期刺激静脉壁,管壁增生弹性下降,静脉回流缓慢导致痔。

3.括约肌功能下降学说。这是国内学者首先提出的,认为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肛管局部组织结构松弛,肛管压力下降,为维持正常肛管压,局部静脉丛代偿性扩张导致痔。

4.血管增生学说。认为痔疮是血管增生形成的血管瘤,这种血管瘤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层丰富的动、静脉直接吻合造成的。这一学说很好解释了痔疮出血为何是红色的。

5.肛垫学说。这时目前最流行的学说。20世纪60年代,一位德国学者发现肛管黏膜下血管十分复杂,呈海绵状结构。1975年,Thomson发现42例正常人这种海绵体的存在并呈3、7、11排列。他认为该组织起软垫作用,有助肛门严密闭合,起名为“肛垫” 。肛垫位于齿线上方宽约1.5cm的直肠柱区,是肛管与直肠的衔接地带,辅助闭合肛门,维持粪便自制。肛垫过度肥大,出现便血和脱出即为痔。

第3节 痔疮症状

痔疮大部分时间没有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十人九痔”,而来医院就诊者寥寥无几的原因。痔疮发作期主要有五大表现。

一、便血

这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以至于一些人把便血和痔疮等同,只要是便血,第一反应就是得痔了。在痔疮家族中出血的是内痔和混合痔,外痔一般不出血。

痔疮出血有五大鲜明特点:

1.色鲜红。痔出血是排便过程中血液从血管内直接流出,没有经过存留,所以是鲜红的。

2.滴出或喷射而出。排便过程中点滴而下,少数表现为喷射而出,患者形容像自来水的水龙头出水一样。

3.无夹杂物。就是单纯的血,不夹杂粪便和肠黏液。

4.周期性。连续出几天后会停歇很久,然后又会复发。当然也有连续出血很久,需要临床治疗才能止血。

5.量大。不要小看痔疮的出血,如果连续出血10天以上就有可能会造成失血性贫血,所以必须及时治疗。

如果服用降压药、抗凝药等,会诱发或加重痔疮出血。

二、痔脱垂

这里的痔是指内痔和混合痔。当痔疮“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在粪便的挤压下就会反复提出肛外。痔疮一旦出现下移,就可能会带来四种后果:

1.加重出血。这种出血不仅是排便时,行走时、小便时都可能会出血。

2.形成嵌顿。脱出不能还纳,形成血栓。

3.剧烈疼痛。脱出物没有及时还纳肛内,形成水肿和血栓时就会出现剧烈疼痛,不过随着水肿的慢慢吸收,疼痛也会不治而减轻。

4.影响生活。大便时脱出、小便时脱出、走路时脱出,给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痔疮出现脱垂时也就预示着需要手术治疗了。

三、肛门疼痛

痔疮通常情况下不痛,但痛起来却“要命”,在两种情况下痔疮会疼痛。

1.外痔水肿或形成血栓。如果某一天你突然觉得肛门疼痛,还会在肛门口触摸到一硬结,那可能就是属于此种情况。

2.内痔或混合痔较大,便后脱出肛门形成嵌顿。这时候会出现剧烈疼痛,严重时会坏死、出血。

肛门疼痛属痔疮急性发作,大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少数范围较大者需要尽快手术。

四、便秘

过去认为痔疮和便秘的关系是因为担心排便时痔疮出血,对排便产生恐惧感而人为去减少排便,日久造成排便反射迟钝而出现便秘。所以要纠正这种错误的做法。

其实痔疮本身也可以影响排便,一是因为痔疮和松弛的直肠黏膜会阻碍排便。二是因为排便感觉神经多位于内痔部位,当内痔反复脱出,会降低其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

五、肛周潮湿、瘙痒

无论是内痔还是外痔,体积过大都会分泌液体,导致肛周潮湿,日久还会瘙痒。

第4节 痔疮检查

一、肛肠常规检查

由于痔疮发病的部位位于肛门和直肠下端,因此不需要特殊设备来检查。肛门附近的直接看就可以了,直肠下端的可以借助肛门镜来观察。所以对痔疮作出诊断,只需要在肛肠科门诊就可以。

二、结肠镜检查

虽然对痔疮的诊断看一眼就可以,但很多患者是因为“便血”来诊的,便血的原因很复杂,如果没有足够把握确定这便血就是来自痔疮,还是建议做结肠镜检查。

第5节 痔疮分类

痔疮按部位不同分成四类:内痔、外痔、混合痔和嵌顿痔。以直肠和肛门的交界线齿线为界,齿线之上,直肠下端是内痔。齿线之下,肛管和肛门缘的是外痔。横跨齿线上下的是混合痔,混合痔既有内痔成分,也有外痔成分。

一、内痔

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外边是看不到它的,它的位置距离肛门口约4cm,在直肠的末端。表面覆盖的是直肠黏膜,由于经常受到来自粪便的摩擦刺激,所以很容易出血。当它生长到一定大的时候,它会随大便一起下移出现在肛门外。内痔可分为三期:

一期(青少年期),其特征是时不时出鲜血,不会移位脱垂,也不疼痛。

二期(中年期),其特征除了便血外,由于体积变大,会随大便一起脱出肛外,但不用管它,便后它又自己回到原位。

三期(老年期),便血也有,脱出也有,与二期不同的是,它在出来后不能自行回到原位,需要帮助才可以还纳。除此之外,内痔一般无痛,但会分泌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与外痔比较,内痔对人的危害相对要大,如果连续出血10天以上,就有可能出现失血性贫血。

二、外痔

外痔又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

1.结缔组织外痔:就是肛缘周围的赘皮,临床最常见。这里要分清是正常的肛门皮肤皱褶还是增生的结缔组织。正常的肛门皮肤皱褶是为了满足肛门排便时能够充分地舒张,如果将其当作外痔予以切除,就会影响到肛门这一功能。其区别要点是外痔是几处明显的突起,而皱褶多均匀分布。

2.静脉曲张性外痔:像海绵状,其特点是大小可变,排便下蹲时变大,手术麻醉时肛管松弛它也变大,平卧时则变小。有部分静脉曲张性外痔生长在肛管内,患者自己诉说排便时有东西脱出,但来看病时平卧检查又找不到,这时就不要将其误认为是内痔而出现治疗错误。

3.炎性外痔:就是水肿的结缔组织外痔,看上去像个水泡样,是循环障碍引起。这里不要误认为是外痔发炎,或与肛周脓肿混淆。发病初期疼痛明显。

4.血栓外痔:也属于循环障碍,是严重的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破裂,血液外泄淤积肛缘皮下,看上去像个紫色的肿包,早期疼痛剧烈,大部分可以自行吸收缓解,如果范围过大则需要及时手术。

三、混合痔

混合痔横夸齿线上下,一旦发病,不仅具有内痔的特点,如出血、脱垂等,也有外痔的特点,如肿痛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只要有内痔和外痔就叫混合痔,混合痔是一个整体,内外痔必须在同一部位。混合痔不分期也不分型,只是根据其范围大小分成环状与非环状。环状混合痔是危害最大,治疗难度最大的痔。

四、嵌顿痔

内痔或混合痔脱出肛外形成血栓,嵌塞在肛缘外,不能回纳的痔。是痔疮的一种急性发作状态,疼痛于发病即刻最甚,后逐渐缓解,与血栓外痔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也有将其定义为内痔四期。

第6节 痔疮药物疗法

痔疮药物治疗应根据分类和具体出现的症状分别施治。

一、便血

便血是内痔和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轻者会周期性发作,重则连续出。如果是喷射状出血,10天左右就可能导致贫血。所以一旦出现便血应及时治疗。

(一)简便验方

1.用干槐花20g泡茶喝。

2.凝血酶原蛋白酶2支溶于5mL生理盐水灌肠,每日1~2次。

(二)成药

1.用各种痔疮栓纳肛,每天2次。

2.口服药可选择地榆槐角丸、云南白药、迈之灵、龙血竭胶囊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三)中药治疗


李某,男,70岁。痔疮便血三年,用过很多痔疮药,但就是不管用。他去了很多家医院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因为高血压、冠心病没有给予手术治疗。他非常苦恼,每天大便,眼看着鲜红的血液流出,对大便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不是实在憋不住,他一般不敢上厕所。来诊经过仔细检查,确诊是内痔出血,给予中药治疗,根据舌脉,拟方:地榆炭15g、槐花10g、白芨15g、生地15g、黄芩10g、黄芪30g、仙鹤草10g、三七粉6g、赤石脂10g,7剂,水煎内服。老人吃到第二剂血量明显减少,四剂后基本不出,后来又吃了两周,便血完全止住。


中药治疗痔疮出血,效果非常显著。便血较多可以用四物汤加地榆炭、仙鹤草、侧柏炭。适用于频繁出血,其他药物无效,又不能手术的患者。

二、脱垂

内痔或混合痔一旦出现脱垂,原则上讲应该手术治疗,但对不愿手术或身体因素不允许手术者,可以口服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丸等。同时每天中药熏洗,方用:五倍子、乌梅、明矾、朴硝、荆芥各10克煎汤熏洗,每日1~2次,每次十分钟。坐浴后涂少量痔疮膏,然后轻轻将其送回肛内。

三、疼痛

1.口服迈之灵。

2.中药内服:五味消毒饮、止痛如神汤。

3.中药坐浴。消肿止痛洗剂: 五倍子15g、生侧柏15g、苦参30g、芒硝15g、半枝莲10g、防风15g、黄柏30g、赤芍15g、生甘草10g。水煎坐浴,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4.无花果叶坐浴。《本草纲目》:“无花果味甘平,五毒,主开胃、止泻痢、治五痔。”用法是,10片叶子,加水,煮15分钟,待温后坐浴,每日2次。

5.外涂金黄膏,或用活血止痛散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涂。

四、潮湿瘙痒

1.口服二妙丸、湿毒清胶囊、萆解渗湿汤。

2.中药外涂:去湿霜。

3.中药坐浴:祛湿止痒洗剂:马齿苋30g、苦参30g、荆芥15g、防风10g、蝉蜕10g、白鲜皮15g、刺蒺藜15g、艾叶15g、花椒10g。水煎外洗,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第7节 痔疮简易疗法

一、注射疗法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针治痔疮”,又称硬化剂疗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痔内,造成痔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蛋白凝固,从而起到萎缩痔核和止血作用。

该方法在1860年由英国人发明,多用于门诊对痔疮的临时止血,目前在国外仍然普遍使用。对非脱出的轻度内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具有痛苦小、不影响活动和工作等优点。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注射剂是消痔灵。使用时应掌握好注射方法和无菌处理,控制好浓度和用量,否则易出血或直肠狭窄。

二、痔上动脉结扎术

痔上动脉结扎术是目前痔疮微创方法之一,在多普勒引导下在直肠腔内寻找到供应内痔的动脉血管,予以结扎,阻断血供,缓解内痔出血。

虽然该方法痛苦小,但作用有限,对痔疮起不到治愈作用。

三、其他物理疗法

这方面的方法较多,如液氮冷冻、激光、微波、红外凝固、电子(低频、高频、射频、电容场、电离子透入、电动振荡)等。其原理是利用声、光、电、热、磁等物理学效应,使局部组织蛋白凝固、电凝止血、电灼切割、组织变性、坏死脱落萎缩得到治疗痔疮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物理疗法最多只能用于轻度的痔疮或作为手术疗法的补充,其中有的方法其痛苦性和并发症不仅存在,而且要大于手术方法,所以要酌情选用。

第8节 痔疮手术疗法

当药物或简易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较重,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时就要采取手术方法来治疗。手术目的就是去除病变的痔组织,不同的痔疮去除的方法不同。治疗的难点,怎样“拔出萝卜”不带泥或少带泥,在痔疮去除的同时少损伤周围组织。

一、内痔

(一)结扎

由于内痔是生长在直肠腔内,痔疮内血管丰富,直接切除不易止血。所以前人就想了法子,用线从根部系上扎牢,阻断痔内的血液供应,一周左右就会自动坏死脱落而起到治疗作用。

这是目前内痔治疗的“正餐”,也就是意味着不可或缺,没有一个肛肠科医生能脱离该方法,虽然口中可能说着这个微创方法,那个微创方法,但手下绝对离不开这个方法。这是内痔治疗最经典、简便、安全、可靠、不可替代的方法。需要手术的内痔都可以靠它来解决。

结扎疗法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春秋战国 《五十二病方》 就有“絜以小绳,剖以刀”,这也是结扎法最早的记载。公元982—992年,宋《太平圣惠方》有“又用蜘蛛丝,缠系痔鼠乳头,不觉自落”的结扎疗法。在国外,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曾介绍过该方法,现在临床使用的方法基本是来自Blaisdell在1958年报告的丝线结扎法。

根据内痔的大小与形态又有以下不同的结扎术式。

1.单纯结扎法:用一把止血钳夹住要结扎的内痔并轻轻提起,另一把止血钳从其基底部将痔核整体夹住,用丝线在止血钳的下边结扎,同时松钳,剪除部分残端。如果有多个内痔,同法处理,但两个结扎点之间要保留一定正常黏膜,防止术后直肠狭窄。

2.“8”字缝扎法:钳夹痔核方法同上,用带线的大圆针,从止血钳下边中部穿过,并从上端绕回原路再穿,收紧线头,在下端结扎。对单个痔核过大,应采取本方法,可以避免单纯结扎不能完全阻断血流,脱落时出血的不良反应。

3.双环结扎法:针对较大或多痔核融合情况,我在“8”字缝扎基础上创新采取“双环结扎”法,将痔核一分为二,化整为零结扎,无论是纵向较大的痔核,或是横向两个痔核相连,都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出血和局部狭窄。操作时用大圆针双股线从痔核基底中间穿过,分别从两侧收紧线头结扎。根据痔核形状,可以纵向双环,也可以横向双环。

注意事项:

1.结扎线不易过细,最好用10号线,避免切割黏膜出血或结扎不牢。

2.结扎点如果超过3处以上,应错位结扎,避免直肠狭窄。

3.结扎点尽量在齿线上,避免刺激排便感受器,导致术后肛门坠胀疼痛和便意频繁。

(二)套扎


渡边,男,日本籍,40岁。刚下飞机就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在从东京飞来北京的飞机上出现大量便血,持续不断,下飞机时人已处于虚脱状态。翻译告诉我,4天前他在日本做过痔疮手术,没有动刀子,是用“套扎”法。我检查后确定是套扎后痔核不完全坏死导致的大出血。患者肛内除了这个出血的痔核外,还有两个较大的痔。应该是分步套扎但还没来得及处理的痔。当时即行创面缝合止血处理,同时也将剩余的两个大痔核一并结扎,术后两周完全康复。


套扎,又称RPH, COOK枪,属于结扎范畴,通过专门设备将特制的橡胶圈套在痔核根部,致其缺血坏死脱落,是为了方便操作而设计的方法。1954年Barron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结扎器,现在基本是用胶圈套扎。适用于I、II期内痔和直肠黏膜松弛。

与结扎法相比,操作更简便,一个人就可以;适用范围更广,较小的痔核也可以套;部位更高,痔上松弛黏膜也可以。但缺点是胶圈的弹力收缩作用不如丝线结扎更牢固,血管不容易完全阻断,易导致脱落出血,就像上面的渡边先生。

注意事项:

1.齿线处较大的痔核不要套,尽量采取丝线结扎。嵌顿痔不要套,应采取剥离结扎。

2.套扎点不要超过5处,尽量错开位置,避免术后直肠狭窄。

3.可以在套扎残端注射少量硬化剂,可减少术后出血。

4.术后应预防便秘,防止过度用力,导致胶圈提前脱落。

5.两周内尽量不要乘飞机出行。

(三)PPH

PPH是英文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的缩写,中文意为“痔和直肠黏膜脱垂的手术”。是利用特制的痔切除吻合器环形切除痔上3cm左右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同时对远近段黏膜进行吻合来治疗内痔的手术手法。所以国内又解释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行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行切除钉合术”。1997年在罗马世界大会上意大利Palermo大学Longo教授首先提出PPH,并于1998年正式撰文报道。

PPH的理论依据是1975年Thomson的“肛垫学说”和1994年Londer的“肛垫下移学说”。其治疗原理有两点:(1)悬吊:环行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黏膜和黏膜下组织,使脱垂的肛垫被向上悬吊和牵拉,恢复肛管黏膜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局部解剖关系,消除痔核脱垂的基木症状。(2)断流:由于位于黏膜下层供给痔的动脉被同时切断,术后痔血供减少,痔块在术后2周左右逐渐萎缩,可减轻粪块对黏膜的创伤性积压摩擦所致的影响,去除痔核出血的主要原因。

主要适用于Ⅱ~Ⅲ度内痔,直肠黏膜松弛。

从理论上讲,本方法有很好的创意,由于绕开了对痔疮的直接切除,所以能较好保留肛垫结构,较少损伤肛门闭合功能。由于吻合口位于齿线上2cm的区域,此处感受神经极少,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和不适。

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不仅疗效不确定,也并非安全。一些患者在术后3~6月感到效果满意,但随后就出现痔核重新脱出的现象。安全性方面,德国2000年1100多例的中心报道,总的并发症(不包括远期)为9.8%,包括术后出血、疼痛、尿潴留、血栓性外痔等。检索2000—2003年国内中文数据库收录的69篇相关报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10.0%~80.7%的患者肛门疼痛,17%~65%出现尿潴留,10.0%~38.5%便血,21.1%~23.9%下腹不适,5.8%~15.4%排便困难。后遗症中出现最多的是直肠狭窄。

下面介绍两个病例:


王某,女,26岁。在咨询中写到:“2012年4月我因混合痔在当地一家医院做PPH手术,手术过程中,PPH环切不完全,吻合钉未激发吻合,导致大出血,量约1000~1200mL,采取手工缝合止血。2个月后大便很细,一天要2~4次才能排干净,大便干燥的时候,要5~6次。上医院检查,一指使劲才勉强通过,医生说吻合口严重狭窄。采取物理治疗,半月后无效,去另一家医院做松解术,术后可以通过一指,但是上厕所较困难,至少2次才净。 现在天天扩肛,一天2次,一次20分钟,目前还有较少脓性分泌物。医生又开了甲硝唑给我灌肠消炎。 我才26岁,未婚,这次手术给我心灵创伤太大了,超声波刀,做过松解术,都未恢复,想想是否都成绝症了?”

老黄,男,55岁,来自中越边境的广西百色德宝县,去年4月在百色一家医院行痔疮PPH手术,术后出血,住院一月余,大便不通,一年来天天灌肠,但大便还是非常困难,并腹痛,身体出现严重消瘦。经多方打听,后通过“好大夫”网站电话预约到我。2014年5月2日从德宝出发,历时4天赶到北京住上院。我见到他时,又黑又瘦,气色很差。检查后吓我一跳,在肛门内约6cm处触及直肠狭窄,小指难以通过,真不知道这一年他是怎么过来的。诊为直肠严重瘢痕性狭窄。给予手术松解,术后大便很快通畅,回去后又通过中药调整,腹痛也慢慢康复,现在老黄非常高兴,赶上芒果成熟的季节,他还要寄些过来给科里医患人员品尝。


除此之外,吻合钉不能完全自行脱落也是个大问题,很多患者在术后数年还可以在肠腔摸到钉子,有些甚至是生了锈,还需要去人工拔除。

二、外痔


张大妈曾经是医院的护士,曾听说痔疮可以结扎。最近自己的痔疮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了。老伴以前是船员,拴绳打结是家常便饭。这老太突发奇想,痔疮在家解决。老伴还特意找了根红线,也没用麻药,直接就把那痔疮从根部系住了,刚开始还没事,可2小时后就不得了了,肛门是越来越痛,什么叫如坐针毡,这回她体验了,熬过了艰难的一个晚上,第二天来到医院。不得不说船员老伴的系线功夫,扎得非常好,就是那痔疮肿得跟棒槌一样。没办法只能再手术了。


张大妈犯了个原则性错误,用结扎法来治疗外痔,后果很严重。外痔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一)切除

这是治疗外痔最常用的方法。用止血钳夹住外痔并轻轻提起,用剪刀从外侧端剪开皮肤,游离皮下的痔组织至齿线处,然后结扎,剪除残端。适用于结缔组织外痔和炎性外痔。

注意事项:

1.结扎法是内痔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外痔一般不用,主要原因是术后疼痛剧烈。外痔目前的主流手术方法是直接切除或剥离。切除是把皮肤和痔组织一并去除,创伤相对较大。剥离是尽量保留表面皮肤而只去除皮下痔组织,创伤相对较小。选择何种方法视病情而定。

2.无论是切除还是剥离,最好的工具就是普通的剪刀,可以精细操作,对周围组织不会造成继发损伤。而过去宣传的激光、HCPT等,其实不算是一种方法,只是一种切割工具,唯一的优点是切割时有止血作用,但副作用很大。由于高温作用,对周围组织会造成灼伤,导致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缓慢等。

3.切口要呈梭形,与肛缘垂直向外放射状,这样创伤较小,愈合后比较美观。

4.切口可以缝合,相比以往的开放创口,有不出血、疼痛轻、疗程短等优点。

5.对前后侧的外痔,尤其是女性,在切除的同时应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松解肛管,避免因外痔切除后肛管张力过大继发产生肛裂。

6.多个外痔同时切除时应注意保留肛管和肛缘皮肤,尤其是肛管皮肤。术前要根据痔疮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切口、切除范围和皮桥位置。既要做到切除干净,又不会造成肛管皮肤缺损和肛门狭窄。

(二)剥离

在痔表面梭性切开一小口子,然后剥离皮下的血栓或曲张静脉团。适用于静脉曲张外痔和血栓外痔。注意创面止血,潜行剥离不可过深,修剪切口,保持引流通畅。

三、混合痔

混合痔的手术其实把内痔的结扎术和外痔的切除剥离加一起就可以了,称为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简称外剥内扎术。该方法是1937年英国St.Mark医院的Milligan和Morgan等人设计,所以经典的外剥内扎术又被称作M-M式。

操作时用组织钳提起混合痔的外痔部分,从外痔最外侧端切开皮肤,至外痔外侧缘,剥离外痔组织,包括外痔血管袢和纤维增生组织,将外痔部分完全剥离至齿线上约0.3cm,在内痔基底部结扎,切除部分痔核。

四、环状混合痔和嵌顿痔


来自南疆的帕塔木汗,女,53岁。自从1年前做了痔疮手术,她的痛苦人生就开始了。术后20天开始出现排便困难,不是没有大便,而是有便堵在肛门口出不来,虽然经常打开塞露,大便不硬,但每次排便都出现肛门疼痛、便血,用药始终不能缓解。来诊检查见肛管皮肤缺损,肛门前后见裂口,一指难进,触痛明显。诊为瘢痕性肛门狭窄。只好进行手术松解肛门,术后大便通畅,但总觉得肛门硬邦邦的,感觉不是自己的肛门。


这就是手术不当,造成肛管皮肤过度损伤,肛门狭窄。

环状混合痔和嵌顿痔一次根治是临床难题,术后肛管狭窄、直肠狭窄、直肠黏膜外翻、继发肛裂、感觉性肛门失禁、肛门不全失禁、皮桥水肿等发生率很高。怎样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总结出十六字方针,效果满意。

1.抓大放小:肛缘一圈都是痔,第一刀从哪开始?抓大!先分清“主犯”还是“从犯”,然后先惩治“罪魁祸首”。何谓大?外痔中较大的几个部位,与较大内痔相连的部位,发生嵌顿与血栓的部位。先选择这些部位处理。这些大痔核之间相对较小的可以留作皮桥和黏膜桥。一些小的部位本来不是痔,只是被大痔核脱垂时牵拉出来的,随着大痔核的处理,小“痔核”也就随之消失,这些小“痔核”我们称为假痔。

2.留有余地:无论是在剥切外痔,还是结扎内痔,都要在其基底部留有余地,但痔核被切除后,“余地”部分就成了皮桥。同时,结扎点也不会张力过大,出现术后脱落出血。

3.化整为零:对于内痔较大,可以采取双环结扎。对于两个较大外痔相连的情况,可以从中切开,一分为二,然后从刀口两侧向肛门内剥离结扎。这样可以避免结扎点张力过大,脱落出血,或排便困难。

4.剥离缝合:对剩余的小“痔核”,可以剥离。如果以上创口过大,可以用可吸收线缝合,可以缩短疗程。

五、手术的几点提示

(一)没有症状尽量不要手术

痔疮就是血管扩张和局部的结缔组织增生,如果没有便血、脱垂等症状一般不要手术。手术就有创伤,如果不懂解剖和生理,还会破坏局部的肛垫,影响闭合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肛门失禁。

一些特殊情况除外,入伍前,怀孕前,或出国前,即使没有症状,如果痔疮足够大,也应该手术,防患于未然。

(二)手术重在解决内痔

痔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从对人的危害性讲,内痔会出血,有些人出血还很严重,导致贫血。内痔严重还会影响排便。而外痔无非就是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发作时会疼痛,或擦便不净,或潮湿瘙痒,除此以外对人体没有啥大危害。所以痔疮的手术应重在内痔的治疗(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三)结扎法是内痔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内痔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枯痔、注射、套扎、切除缝合、痔动脉结扎、PPH、TST、微波、激光、红外线等,但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还是结扎,这也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专业肛肠医师所采用的方法。在具体结扎方式,根据痔核大小和个人经验,又衍生出一些特殊的结扎法。

但在结扎时应注意保留适量的黏膜桥,同时要防止线圈脱落和结扎不完全,导致术后出血。

(四)外痔治疗要保留足够的肛管皮肤

不管是单纯的外痔还是环状外痔,手术时不要过多损伤肛管皮肤,以免造成术后肛门狭窄。在痔疮和皮肤不可兼顾的情况下,要照顾肛管皮肤。保留皮肤有很多技巧,比如尽量采用剥离,而避免直接切除,尽量采用普通手术刀,而不要采用电刀,激光和HCPT对肛门局部的损伤相对要重,也要尽量避免使用。

(五)要学会手术中调整肛管压力

痔疮的发生多因肛管压力失衡造成,压力小易造成静脉曲张痔,压力大易造成结缔组织痔和肛裂,所以在做痔疮手术时应根据具体的痔疮分型进行肛管的紧缩或松解,这样不仅能减轻术后疼痛、避免并发症发生,还能提高远期效果,防止复发。

第9节 妇儿痔疮的治疗

一、小儿痔疮


患儿,男,6岁,“排便时肛门有肿物突出3年”来诊,查体见肛缘略突起,下蹲后明显,且呈肛缘一圈分布,色紫暗。诊为“环状静脉曲张性外痔”。考虑患儿配合情况较好,遂在局部麻醉下行“外痔静脉团剥离术”,术中发现3点、9点肛乳头肥大,予以结扎,术后次日症状消失,一周创口愈合痊愈。


过去认为儿童不患痔疮,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儿童痔疮的发病率约为5%,以静脉曲张性外痔为主。常常在排便时看到肛门周围鼓出一个或多个“血泡”样肿物,便后又会变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儿童不喜欢吃蔬菜,摄入的膳食纤维过少,不喝水,导致大便过粗、过硬,排便时过度挤压肛门造成。少数因为儿童肛门括约肌处于发育阶段,松弛乏力,肛管压低,造成局部静脉曲张。

小儿痔疮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调整饮食习惯,预防便秘即可。对于比较严重,便后仍见肛周突起,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用刀片或剪刀刺破曲张的血管就可,尽量少损伤肛管和肛缘皮肤,不要伤及肛门括约肌。禁止使用电刀等损伤大的切割设备。

二、女性痔疮

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现肛门前后多出了两块肉,软软的,大部分时间都没啥感觉,偶尔排便用力时会肿起来疼痛,但几天后肿痛又慢慢自行缓解。这就是女性痔疮的特点,生长在肛门前后位的结缔组织外痔。

女性这种痔疮的形成与肛门括约肌张力过大有关,张力大不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如果大便干燥,或排便过度用力,造成肛管裂伤,内括约肌暴露,受肠内容物刺激后就会痉挛,更增加淋巴回流难度,致其淤积肛缘皮下,形成结缔组织外痔。所以很多女性的痔疮常合并有肛裂和肛乳头肥大。

此外,肛门右前侧的11点位也是女性痔疮的好发部位,但这里是以内痔为主。这可能与局部的动脉密集分布有关。

大部分女性痔疮都不需要手术,但如果频繁肿痛和出血,或准备做妈妈,应考虑手术。由于女性痔疮的特点,手术时如果只是单纯切除痔,不解决其发病的原因,会很快复发,甚至造成继发性肛裂。有些患者手术后非常后悔,因为做之前基本没有痛苦,但术后倒疼痛起来了,就是这个道理。术中要根据肛管的松紧度适当断开部分括约肌进行松解,但要掌握好度,否则造成肛门闭合功能下降,术后出现潮湿瘙痒。

三、孕妇痔疮


袁某,女,28岁。怀胎七月突发状况,原来只是有点轻度脱出的痔疮突然发作,肿得跟小乒乓球一样卡在肛门口,疼痛难忍。赶紧来医院就诊,内痔嵌顿。考虑怀孕期间,给予保守治疗,口服和外用消肿药,三天过去了,没有丝毫减轻,同时嵌顿部分出现坏死,流血,疼痛加重。患者不堪忍受,坚决要求手术。虽然经过精心的手术准备和设计,将手术的刺激降到最小,手术很顺利,术后疼痛很快缓解,但一周后还是早产了,庆幸的是母子平安。


如果你已经有痔疮,当你怀孕生子时,70%会加重,5%会重到你难以忍受不得不手术的程度。所以在你决定要孩子之前,建议你来肛肠科检查评估,看看是否要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一)发病原因

为什么痔疮会这样和孕产妇过不去,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宝贝,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盆腔血容量增加: 孕6周时外周循环血开始增多,32周时增加量达1400mL。盆腔的动脉血流量约增加25%。

2.性激素作用:妊娠期间出现的孕激素、松弛素促使血管扩张、组织松弛。雌激素较平常也高出25~40倍。雌激素一方面作用于肛垫雌激素受体或血管平滑肌,使静脉丛扩张充血。另一方面作用于肠壁平滑肌,致其舒张,蠕动下降,造成便秘。

3.胎儿压迫:子宫位于直肠的前侧,有些人子宫后位压迫直肠会影响到排便。当子宫中的小家伙越来越大时,对子宫后下方的直肠和肛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局部的静脉回流就会越来越困难。

供血量的增加,组织的松弛,胎儿与便秘的压迫,这三大因素大大增加了痔疮发作的可能性。

孕妇痔疮以水肿外痔、血栓外痔和嵌顿痔为主,疼痛剧烈,有时难以忍受。持续出血,严重时会伴大小便困难,严重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二)治疗难点

由于孕产妇的特殊身份,一旦发病就很难处理,治疗上存在以下三难:

1.用药难:很多痔疮药物都含有可能会影响到胎儿发育的成分,说明书中标记孕妇禁用或慎用的都应该避免使用。

2.手术难:曾经有位孕妇在7个月时突然发病,病情非常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手术,结果术后一周时出现早产,好在胎儿健康。所以孕产妇痔疮一般不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3.康复难:不能使用对症的药,盆腔压力过大,康复起来会非常缓慢。

(三)处理方法

1.温水坐浴,减少运动,多平卧:这可能是治疗孕妇痔疮的最好“药方”,虽然没用任何药。每天坐浴2~3次,如果月份过大,下蹲困难,可以侧卧热敷。

2.预防便秘:参考第十五章。

3.选择安全药物:迈之灵是植物提取物,相对安全,可以改善微循环,消肿止痛。金黄膏外涂消肿效果非常好,都是中药成分,外用对胎儿影响小。复方胶菜酸脂栓可以止血。

4.中药坐浴:消肿止痛洗剂。

5.手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术前首先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尽量放松,消除紧张情绪。手术的体位要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提高胎盘血流量,降低子宫活性,使子宫肌松弛,从而减少自发性宫缩。麻醉以局麻为主,麻药选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用量应严格控制在400mg以下。手术和术后换药要轻柔,切忌粗暴和肛门镜反复查肛,因为查肛的刺激可激发前列腺素及缩宫素的分泌,同时妊娠进入晚期,子宫敏感度、收缩性均逐渐增高。术后可静脉滴注平衡液500~1000mL,以扩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子宫活动。

四、产妇痔疮


产妇王某,女,30岁。有痔疮史10年,平时很少发作。2014年5月20日在医院顺产,当天环肛门有六个大小不一的球形瘤状物脱出,产科医生给外敷痔疮膏后反而更加红肿变大,21日下午医生将脱出物推回肛内,但疼痛剧烈,无法排气,排便。几个小时后又脱出,感觉比之前又大了。来诊诊断为环状混合痔嵌顿。即刻予以手术治疗,术中术后除了少量麻药外,没有应用其他药物,术后2天,产妇开始给孩子喂奶。


不仅是孕妇,产妇也一样,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很多女性,刚刚当上妈妈,跟随而来的是痔疮发作带来的巨大痛苦,往往不得不再进手术室。

分娩后,子宫迅速缩小,腹内压骤减,血流郁滞于内脏,回心血量随之骤减,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排空的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血窦涌入体循环,使循环血量又有增加。循环血量的增加,使肛门直肠局部静脉血回流阻力增大,导致痔疮加重和血栓水肿形成。

产妇的痔疮相对孕妇来讲要好处理,对比较严重,用药效果不好的,可以即刻手术治疗,我在临床上治疗这样的患者已经超过30例,术后都能很快恢复,影响喂奶一般只有两天。具体方法参看本章第7节。

第10节 痔疮预防

痔疮是部位病,也是行为与习惯病,对前者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改正不良习惯和行为来对其进行预防。按权重,我们可以对痔疮的发病因素由重到轻进行排行:

1.蹲厕过频、时间过久。

2.过度疲劳、久坐、久蹲。

3.妇女妊娠。

4.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

5.久泻久痢,长期便秘。

6.过度不洁性生活。

7.疾病影响:下腹部肿瘤、高血压、肝硬化、肛门直肠慢性炎症。

针对这些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

1.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增强全身体质,并保持乐观的情绪。

2.大便时不要看书,不要久蹲不起或过分用力。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3.避免久坐、久站、久行,积极治疗心、肺、肝脏方面疾病。

4.及时治疗肠道和肛门周围的炎症。要避免大量饮酒、吃辣椒等,勤用温水坐浴,勤换内裤。

5.做肛门保健操和自我按摩。这里介绍一种便后和睡前保健操。便后操是在便后先清洗一次肛门,然后用右手食指尖压在肛门缘处,轻轻推肛门向上,同时收缩肛门,然后放松,如此重复30次。睡前操是在睡前,两膝跪在床上,两肘着床,头低垂,腰部下弯,臀部稍高,挺身收腹深吸气,同时有力地收缩肛门,然后放松。如此重复30次,能有效地疏散局部充血,对年老体弱、久病者更适用。也可每日做半小时提肛运动或直接用食指按揉肛门。

第11节 走出误区

天天痛,便前痛,便后痛,日复一日,痛了还要痛。轻则如针刺,重则如刀割。说它是大病也不是,不是大病但又会让你天天不得安宁。它,就是肛周三大疾病之一的肛裂。

一、痔疮会癌变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痔疮就是痔疮,不会是直肠癌的初级阶段,也不会像网上说的会引起败血症,就像骡子变不了马一样。

这一误区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痔疮特别容易和直肠癌混淆,把直肠癌出血当成痔疮出血去治,等发现是直肠癌时就误认为与痔疮有关。此外,一些医疗广告为了招揽患者故意夸大痔疮的危害性。

虽然痔疮不会癌变,但便血不能大意,及时就诊查明原因最为重要。

二、痔疮出血是小事


小梁有痔疮多年,最近每次便后都有出血,今天他像往常一样排完便刚想站起来,突然眼睛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好在家人及时发现了他,把他送到医院急诊抢救。当他醒来时,医生告诉他是严重贫血造成的。他不明白,痔疮出血还会引起这样的后果?


像小梁这样的情况我在临床经常会见到,这些人认为痔疮不是大病,上医院治疗又害怕疼痛,即使总是出血,也认为是小事,就硬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痔疮出血决不能小视,一个人痔疮出血如果持续超过10天,就可能会出现贫血,而贫血一旦出现,单靠自身恢复则需要数月时间 。

贫血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不仅会像小梁那样有嗜眠、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耳鸣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对儿童及青少年来说,会厌食偏食、发育不良、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差、入睡困难、易发生各种感染、易发烧、感冒、腹泻、头晕、头痛等。对女性来说,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烦躁,容易发怒,严重者会出现痛经,月经不调。对孕妇来说会影响胎儿某些重要器官如大脑组织、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娩时危险性也较大,贫血并发症是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痔疮手术天下第一痛

很多痔疮患者不敢走进医院,最主要原因就是怕痛,甚至在网上有人说痔疮手术是天下第一痛,这当然是在危言耸听。

产生这一误区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陈旧、落后的治疗方法或一些庸医的乱治,造成对肛门局部的严重损伤,确实加大了痛苦。另一方面,一些医疗广告为了宣传自己的疗法,用手术作对比,故意扩大手术的痛苦。

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排便功能的需要,肛门局部的神经异常丰富,对各种刺激异常敏感,所以相对来说,这一局部无论是患病还手术治疗,痛苦确实会稍大,但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许多新的镇痛方法的应用,痔疮手术实现基本无痛已成为现实。

四、痔疮术后会复发

有些患者痔疮非常严重,但当医生建议其手术时,拒绝!理由是,手术做了也会复发,干嘛要挨这一刀,所以就忍。

我们先不谈复发的问题,到底应不应该忍病?一辆车如果出现了故障,你绝不会因为它以后还会出故障而不去修理。车子如此,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有些事可以算算账,看怎样才划算,但健康是不能算的,把小病养成大病治,把几次病攒成一次治,会由此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不管怎样,有病要早看,至于该采取何种方法,根据病情,合理施治。

那痔疮术后到底会不会复发?会,也不会。如果方法不当,或术者经验不足,或痔疮太重,加上我们没有改掉一些关联度高的“恶习”,如抽烟喝酒,嗜食辛辣油腻,复发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治疗及时,方法得当,术后注意预防,手术完全可以一劳永逸。

五、涂药治疗无痛苦

这里涂的药不是一般的痔疮药,是一种能够让痔疮脱落的药物。一些广告说这是一种无痛可以代替手术的先进方法。

通常情况,人们一听手术就害怕,现在说涂药就可以,正好迎合了众多痔疮患者的心理,许多人以身试药,结果怎样呢?

用药让痔疮脱落的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流行的中医枯痔疗法,这种方法是将腐蚀药制成钉剂,使用时插到痔内使其坏死脱落,达到祛除痔的目的。当时主要用于内痔,由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较多,在临床已慢慢被淘汰。

现在涂药的方法将“酊”改成“膏”,并主要用来治疗外痔,作用原理仍是腐蚀。这种方法并非无痛也非安全,腐蚀溃烂过程中局部会持续疼痛,同时由于涂药的定位性差,往往是痔疮和周围的正常皮肤一起溃烂,造成肛门皮肤缺损和肛门狭窄。很多专家呼吁,临床应淘汰这一方法。

六、微创比传统好

当我们与肛肠病结缘时,那肯定会上网查查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这时你最先看到的肯定就是“微创”二字,接着就会是HCPT、PPH、TST、RPH等这些你看不懂的方法代号,然后你的诸多顾虑会被一一化解,再然后你可能就会“飞蛾扑火”。

这其实是误区。一,所谓的微创并不微创。二,过度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是错误的。三,没有 “传统”与“微创”之别。详细内容参看下篇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