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无法脱稿讲话
内向性格导致害怕当众讲话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很优秀,唯独不敢在众人面前进行脱稿讲话,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他们都紧张不已,甚至有的人还会选择逃避……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体现在这些优秀的人身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恐惧当众讲话,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平时就不太爱说话,不愿意与人交流,更加恐惧当众讲话,因为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或者怎样去说。一遇到需要发言的场合就闪闪躲躲,不愿意去面对,越是这样害怕越是不敢讲,久而久之,这种当众脱稿讲话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甚至会失去这项能力。
这就和练习英语听力的状态差不多,如果不经常练习,英语听力的水平一定会下降,而它导致的结果就是害怕听力考试。放在脱稿讲话上也是一样,越是不开口说,不练习,就越不知道怎么说,也越害怕遇到这种场合,时间长了,这种能力自然就会弱化。
李晓燕的性格很内向。她小时候是在农村跟外祖母一起生活的。外祖母觉得她父母不在身边,生怕她受委屈,因此对她是百般疼爱。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所致,李晓燕接触到的人不多,与人交往也少。偶尔与周围的邻居说话都脸红,更不用说面对一群人展示自我了。
有一次,全校组织演讲比赛,需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加,李晓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当众讲话的场面。她上台前就感觉非常紧张,害怕一下面对那么多人。于是她刚站在台上就脸红了,接下来的演讲当然也没有成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让她没说几句就匆匆地下台了。后来,只要是遇到当众讲话的场合,她就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脱,从来不试着去锻炼自己。
参加工作后,因为自己不善言谈,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但她想的是,自己作为普通的职员,只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可没想到的是,当众讲话无处不在。比如说,平时需要和领导汇报工作,给同事们介绍工作情况,等等。而李晓燕每次遇到这样的场合都是紧张不已,始终克服不了这个缺点。
故事中李晓燕选择逃避讲话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因为当众讲话伴随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悄悄地来到人们面前,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都需要进行当众讲话,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重要的是,不常开口讲话的人说话能力就会弱化,遇到人多的场合就不知道说什么,然后会因为没有底气而害怕遇到这些场合,甚至只要一想到需要当众讲话,就会非常恐惧和忧虑。越恐惧越不敢说,越不说越不会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不敢说话的恶性循环。
我们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就要学会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在平时多说,多练。只有反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讲话的能力,才能熟能生巧,练就出色的口才。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雇工、石匠、店员、舵手、伐木工等,社会地位卑微,但从不放松口才训练。17岁时,他常徒步很远来到镇上,听法院里的律师辩护,听传教士布道,听政界人士演说,回来后就寻一无人处精心模仿演练,口才终于有了进步。1930年夏,他为准备在伊利诺斯一次集合上的演讲,面对光秃秃的树桩和成片的玉米,一遍又一遍地试讲。后来他又连任两届总统,也成了著名的演说家。
林肯总统无论是在平时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不断练习说话,提高自己的口才,这就为他后来成为伟大的演说家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口才,面对脱稿讲话毫不怯场,就要注意平时多练习。
成长过程中留下了阴影
有些人在脱稿讲话时容易卡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讲话者的成长经历有关。成长经历中的一次或几次比较特别的讲话经历会对讲话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导致人们面对类似场景掉链子的多数都是不好的经历,比如一次重大失误或者一次非常失败的演讲。这些失败的经历平时会潜藏在某一个角落,让人不容易察觉到,一旦类似的情况再出现时,它们就不由自主地出来,从而让讲话人出现卡壳或掉链子的情况。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说,成长中一次失败的经历会对后来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许会在心中留下“阴影”。讲话的经历也不例外。一旦有相关的或相似的内容出现时,讲话就会卡壳,无法顺利地进行,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成长经历所决定的。
这种由于成长经历造成的“阴影”,让人们在当众讲话,尤其是脱稿讲话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或者因为恐惧,担心再次失败而不知所措,语无伦次,闹出种种笑话,甚至有人还会深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先生身上:
李先生从小就很聪明,为人也很开朗,在学校也喜欢参加一些文艺活动。有一次,班里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李先生自然也报名了。
在演讲的时候,面对众多老师和学生,他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紧张,他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说什么。最终只是草草地说了几句,就下台了,这次演讲的失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以后的每次演讲都会受其影响。
在初二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组织演讲比赛,李先生精心准备了材料,他害怕上次的失败再次重现,害怕像上一次那样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怀着这些复杂的心理,他登上了讲台,面对眼前这么多的人,他又开始紧张,同样的情景又出现了,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他焦急而又不知所措,可想而知,这次演讲又一次失败了。
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随着他走上了管理岗位,每逢遇到重要的场合时,他总会嗓子眼发紧,脑袋空白,说不出话来……
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势必会给以后的人生带来影响。年幼的一次失败的演讲,在李先生的心底刻上了印记,致使以后在当众讲话的时候,还会担心出现类似情况。显然,这些痛苦的经历让他难以释怀。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创伤的事件,这就在心里形成了“心结”,用俗话说也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尤其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讲话者要是在众多人面前出丑,势必会强烈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心结会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进而影响以后的讲话。
心中之所以有“阴影”是因为不能够突破自我,其实一次失败的讲话并不可怕,一次在关键时候的卡壳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生的失败。所以,请不要为自己的经历而懊悔不已,抛开成长的经历,把每一个失败或者失误当作历练,只有这样,我们脱稿讲话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好。
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作祟
追求完美的心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但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也许就会产生问题。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让自己执着于关注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以致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些人不能脱稿讲话也是受其所害。由于追求完美,总是对自己和讲话的内容过度关注,生怕因为一点小错误毁坏了讲话,但是往往越害怕也就越容易出错。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人,脱稿讲话也没有所谓完美的标准。关键是看你怎么想,怎么去对待。如果你站在台上还想着自己准备得不够完美,就一定会有所顾忌,不能完全地放开讲,也丧失了一定能讲好的自信。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去关注或者在意一些细节,也许你就能满怀热情地将脱稿讲话做得很好。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就是想不通这一点,非得达到完美的境地不可,到头来只是自讨苦吃。
刘女士是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她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近,她被邀请去参加某一项学术交流的座谈会,为了给自己的学校争光,也为了让更多知名人士认可她,因此,在参加座谈会之前她做了精心的准备。
到了座谈会那天,刘女士非常自信,她知道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并且自己的观点和内容也是非常新颖的。可是,在听了许多人的发言之后,刘女士焦虑和担心的表情增添了许多。于是,她就开始反复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她在纸上标记着这个地方应该怎样讲,那个地方需要怎样讲,讲到哪里需要和别人互动一下,等等。
一个人讲完了,另一个人接着讲……终于到了该刘女士上台讲话的时候,可是此时她还在对自己的演讲稿做修改,直到上台她都觉得讲话的内容不够完美,没有前面一些人讲得精彩。怀着这种心理,她在讲话时犹豫不决,表达没有到位。越是这样,刘女士越是着急,越着急越是语无伦次,最后这次讲话也结束得很仓促。
刘女士的心理就是太过于追求完美,她想让自己表现得最出色,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想输,想要各方面都尽善尽美。这种复杂的完美情节就不断地干扰着刘女士的思维,结果原本可以讲得很好却被自己弄砸了。显然,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输不起的心理并不会让你的表现更加完美,反而有可能会越来越糟。
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人在过分的夸赞下长大,小时候是父母面前的“乖孩子”,上学时是老师面前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各方面的素质都很好。久而久之,在万般的宠爱下,就把自己的姿态抬高了,他们不允许自己输给别人,这就造成了严重输不起的心理。
要想做好脱稿讲话,就得放弃这种追求完美的心理。只有放弃这种心理,我们才能自信地放开去讲话,毫无顾忌地把想说的话,讲得到位,讲得漂亮。不要害怕出错,要知道,出错是正常的,怕也不能代替出错,与其在意那些细节给自己带来困扰,不如尽力做好自己,不要成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
心里没底气,担心犯错误
在传统的观念里,很多人如果底气不足,就不会去做某些事情。在当众讲话时,如果手里拿着演讲稿,就会觉得底气十足,肯定不会在讲话中出错,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依赖演讲稿的原因。手里没稿,心里就没底;心里没底,就可能犯错误。
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虽然人们已经逐渐地摆脱念稿的形式,但还是不能完全地脱稿,尤其是在一些企业中,这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对自己的工作和对会议的议题心里没底。有些官员平时工作作风存在问题,将工作重心放在迎合上级领导上,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不能专注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久而久之,业务荒疏,存在着“三少”(即调查研究少、分析问题少、谋划对策少)的倾向。对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开口讲话云山雾罩,到了见真章时,只能依赖演讲稿。但这些讲稿大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缺乏脚踏实地的落实细则,缺少深思熟虑的创新思维,只能用漂亮的口号,用“宏观”的“指导”来掩饰工作的不足和思维的贫乏。本来就心虚,哪有底气脱稿?
二是怕说错话,怕担责。官员要对自己讲话所产生的后果负责,一些官员担心即兴发挥表述不准确,容易引出是非,产生不良的后果,就事先准备好讲话稿。这些讲话稿虽然各方面都考虑周全,四平八稳,不会犯错误,但这种没有实际内容的八股文式的讲话,言之无物。
不仅官员们在脱稿讲话的时候心里没底,怕犯错误,职场中的很多人也是如此。每次公司组织会议让他们发言的时候,他们总是拿着稿子念,不顾稿子上写的是否属实,都会一一照念,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成绩。
为什么很多人在脱稿讲话时会心里没底呢?是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还是因为缺乏自信呢?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为第二个答案,也就是缺乏自信。其实,仔细想想,或许有这一方面的原因,可你只要自己准备得够充分,又怎么会心里没底呢?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要说的话不熟悉,不知道该讲什么,怕自己所说的话会得不到听众的认可,怕犯错误,甚至害怕在众人面前丧失自己的宝贵形象等。
要想做到脱稿讲话,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底,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对工作没有进行深入调研,讲话就会言之无物;对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讲话就会言之不实。相反,掌握了一手的资料,对自己的工作又进行了深入了解,对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讲出来的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样讲出来的话才会有底气,才能得到听众的赞同认可。
孙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主要负责监控项目工程的进度,及时地做出统筹和调配,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他对工作非常认真,他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亲自去调查,不敢有丝毫马虎,因此也得到了领导的嘉赏。
有一次,领导要他去勘察一个项目,把调查的情况写好报告,并且向领导汇报。孙先生在接到任务后,立刻动身,他把这个项目的每一项情况都调查得非常详细,并且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回去之后,他详细地做成了报告,并且在向领导汇报的时候,也没有看那个他自己写的报告,在领导面前把项目的各项情况以及对策都说了一遍,领导对此非常满意,也很赞赏孙先生脱稿讲话的能力。
显然,因为心里有底才不念稿,才敢脱稿。孙先生对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这样他就能在领导面前“畅所欲言”,更没有照着稿子念,这样的精神值得每一个讲话者学习。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我们还需要转变说话的方式。在当众讲话时,虽然你很胆怯,但是也不要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样你会更加害怕。反而是在开场的时候,有底气地把话讲出来,这样也是从内心给自己鼓劲,增强自己的信心,让自己更加有底气。
没有养成脱稿讲话的习惯
有人之所以不敢进行脱稿讲话,畏首畏尾,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当众“念稿子”或不说话,害怕在听众面前失语、失态,甚至担心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要知道,脱稿讲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改掉被动的习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抓住随处可见的说话机会多加锻炼,就能发现我们都可以成为脱稿讲话的高手。据崔永元、白岩松身边的朋友爆料,在他们成名之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讲话,有机会必说,有场合必讲。久而久之,他们练得思维敏捷,机智诙谐且思想有深度。像俞敏洪、马云更是不用说,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想象,带团队需要讲话;融资需要说服投资人;面对媒体需要机智反应;洽谈业务同样需要能言善辩。他们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练就一副好口才靠的正是主动去多说多练的习惯。
练习脱稿讲话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多留心周围的事情,便会发现,没有哪种商业、社交、政治甚至邻里间的活动是你不能举步向前、开口说话的。只要我们能够主动开口说话,并且抓住一切机会不停地说,即便开始时比较艰难,在多次尝试之后也会熟能生巧,最后成为健谈者。
有的人经常抱怨想练习说话却找不到机会。其实,路就在脚下,练习讲话的机会随处可见。我们每天都要见人,都要说话,所以到处都是练习的机会。千万不要以为日常的说话不需要什么口才。其实,练习口才的人应该把每一句话都说好,口才好的人一开口就能说上一句好话、一句动听的话。这恰如练习书法,必须先练好每一个字。一个书法好的人,一动笔就能把一个字写好。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与其四处找寻机会练习口才,不如在家里先练好。有人说:“家庭是练习好口才的第一个场所。”是的,当你在家里的时候,你能给自己的孩子讲清楚一个寓言故事吗?如果不能,就得去找一本儿童文学看看,再来训练,并融合一些有用的趣味知识讲给你的孩子听,使其觉得有趣而想听。这样你便会渐渐了解孩子的语言,懂得如何并敢于与他们交谈了。另外,在家庭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琐碎事情,比如经济收支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卫生保健问题、饮食起居问题。如果你能够清晰而准确地让对方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而不影响双方之间的感情,那么你的讲话能力就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在一些社交场合,也要抓住主动说话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尽量地寻找自己当众讲话的机会,大胆地锻炼自己说话的胆量。比如在生日聚会上,你要在合适的时机为宴会致辞;在同学聚会上,你要勇于站出来,向同学们展示内心的想法或者是抒发内心的感情。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现场的气氛,同时也能锻炼自己讲话的能力。此外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在聚会上浪费一次任何开口的机会,即使是几个同学闲聊也要抓住机会,因为只有在小的场合讲好,才能为大场合讲话奠定基础。
除了家庭、社交场合,我们还不要忘记自己身边的朋友,因为与朋友们谈话也是练习口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由于年龄、地域、阶层、职业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我们依据朋友的性格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比如朋友近日要结婚;同事的儿子考取了大学;亲戚的小商店近几个月没什么起色;邻居家中昨晚被盗……我们为了练习好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试着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好好找他们谈谈,尽量想出如何帮助、开导、启发他们的谈话内容来。这样,在无形之中,我们拥有的朋友,我们所了解的谈话内容,都会渐渐地多起来,说话的胆量自然也会渐渐大起来。
以上的这些场合都是我们练习脱稿讲话的好机会,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机会。时间久了,我们的被动习惯就会逐渐消失,在任何场合,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当众讲话。
不要害怕做不好,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做好,就定能把每一次脱稿讲话做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