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爱心篇:会爱·行动·榜样(1)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但是,父母却不能像母鸡一样爱孩子,而是要“会爱”孩子。所谓“会爱”,就是科学地爱、艺术地爱,使孩子健康成长。
“行胜于言。”父母要科学地、艺术地爱孩子,就要付诸行动,不但要读家教书籍,学习爱孩子的方法,而且要将所学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孩子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给家长的建议之一:家长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那么,家长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要喜欢读书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家长如果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可能影响孩子并使其将来喜欢阅读。
二、利用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孩子喜欢听故事,家长就要会讲故事。家长要选适合孩子听的故事书,然后讲给孩子听。讲故事要像评书演员一样,关键地方该停的要停一下,从而唤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孩子上学了,讲故事时就可以讲一半,然后告诉他,这个故事在某一本书上,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孩子看了故事,再让孩子讲给自己听。孩子为了把故事讲好,就会认真仔细地读书,慢慢地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
三、订阅适合家庭成员阅读的报刊
如果家庭成员都有阅读的习惯,就应该订阅一些健康的、有趣味的、适合家庭成员阅读的报刊。试想一下,每次新报刊来了,家长在看报刊,孩子一踏进家门,大脑的兴奋点就被吸引到阅读上来。长此以往,孩子的大脑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读书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一个人一旦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就会自觉地把各种事物与学习联系起来,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大脑便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联想、加工。同样是水壶的水沸腾了,普通人认为是水开了,而瓦特却通过思考发明了蒸汽机;同样是看到树上掉下了苹果,果农见了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瓦特、牛顿平时热爱学习,善于联想,所以,这些自然现象在他们的大脑里便会激起创新的灵感。
经典案例:苏洵诱导孩子读书
“唐宋八大家”里,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堪称佳话。论起来这都与父亲苏洵有关。
苏洵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写散文达到了“下笔顷刻千言”的水平,被广为传颂。他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做法流传至今。
他的两个孩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都非常调皮,不好好读书,苏洵也曾多次教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孩子这样不听话,苏洵也没有强迫他们读书,更没有打骂过孩子。他决定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自觉去读书。
为了引导孩子看书,每当他看到两个孩子玩耍时,就拿出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故意躲在犄角旮旯里读书,看到孩子来了,他就故意急忙把书“藏”起来。两个孩子发现后,以为父亲背着他们看什么好书,就将书“偷”出来读。
结果一看这书确实不错,渐渐地孩子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喜欢上了读书。由于喜欢上了读书,丰富了知识,学问越来越高,孩子们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特别是苏轼,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
后来,苏轼、苏辙也都成了文学家,与父亲一起被后人称为“三苏”。
苏洵教子给我们的启示:
(1)苏洵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地教子读书,是他自身的文化修养促成的。
(2)苏洵对孩子没有要求,没有强迫,而是用实际行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由好奇产生欲望,由欲望产生兴趣,由兴趣养成习惯,由习惯走向成功。
(3)苏洵读书的榜样做得很好,潜移默化地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走向成功。
给家长的建议之二:家长有必要进行“校访”
在学校里,有的老师经常进行家访,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长和家庭情况,进而全面了解学生。其实,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老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多次家访。那么,家长就有必要到学校进行一下“校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老师配合教育好孩子。“校访”要有目的,当发现孩子一些异常情况,感觉有必要与老师沟通时,再进行“校访”。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孩子放学回家,情绪不正常时要“校访”
孩子回到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情绪异常时,不但要问明原因,耐心细致地听孩子诉说,而且还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请老师出面做思想工作,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时要“校访”
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时突然下降了,虽然可能有老师的教法、孩子的学习态度、试题的难易等多种原因,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家长都要挤出时间到学校与老师沟通,搞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要“校访”
学校的放学时间一般都是固定的,有时孩子值日或被老师留下做一些别的事等,就会晚点回家,但是,这些都是偶尔有之,不会经常出现。如果孩子连续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按时回家,家长不但要问原因,而且必须到学校与老师交谈,了解孩子放学以后的行为,防止孩子出入网吧、游戏厅、录像放映厅等场所。
四、家长在对老师有合理化建议时应及时“校访”
孩子回到家里,经常向父母讲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还会讲一些同学之间的事,有的情况是老师无法掌握的。家长如果觉得孩子讲的有些事情,需要向老师反映,就要及时跟老师进行交流,并把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提出来,以便老师采纳,改进方法去教育学生。
五、父母同时出差前应进行“校访”
家长在出差前应该与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家里的情况,请老师多关照一下孩子,以免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而出现意外状况。出差回来后,也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情况,如果孩子表现很好,就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继续保持。如果孩子曾经有什么不良表现,需要对孩子进行补救教育的,更要针对情况及时补救。
经典案例:孩子数学成绩突然下降以后
晓明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他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可是期中考试时,数学成绩突然出现了下降,爸爸问其原因,晓明说:“我们换了一个数学老师,没有原来的老师教得好。”
晓明的爸爸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很有方法,立刻进行了“校访”。他没有找现任的数学老师,而是找到原来的数学老师,讲明了孩子现在的思想状况,请他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原任数学老师找到晓明,询问了一下具体情况,然后对晓明说:“你习惯了我的教学方法,不习惯新老师的教法,这也是正常的。但是,新老师年轻,知识新,教法新,如果你认真听新老师讲课,慢慢就会习惯的,而且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因为晓明信任这个老师,所以能听进老师的建议,他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态度,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很快数学成绩就上来了。期末考试时,晓明的数学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王晓明父亲“校访”给我们的启示:
(1)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孩子考试出现问题了,不要盲目批评,而是要了解情况,然后及时处理。
(2)方法得当,效果很好。孩子不喜欢新老师,家长能让校长换老师吗?
显然不可能。家长能对新老师说:“我们孩子说了,你教的没有原来的老师好”,那家长不是给孩子找麻烦吗?既然孩子喜欢原来的数学老师,就请原来的老师出面做工作,“校访”也要讲究策略。
(3)编织家长、老师和学校间的教育网络。目前社会环境复杂,为了孩子,家长要积极进行“校访”,不断地与老师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家庭、老师和学校之间教育网络的漏洞,确保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健康成长。
给家长的建议之三:训斥孩子要讲究艺术
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能不能训斥孩子呢?当然能。
列宁说过:“教育不是万能的。”有的孩子不听话,家长和风细雨地讲道理,根本不管用。所以,家长训斥孩子总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训斥孩子,家长应该掌握一些训斥孩子的艺术方法:
一、当孩子玩得出格或有危险时,家长要立即训斥
要根据孩子年龄分别对待:如果孩子还是幼儿,就要当场训斥。否则,过一段时间孩子忘了,再训斥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孩子已经大了,家长就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训斥:如孩子玩火、玩利器,这些行为非常危险,家长就要立即阻止并严加训斥;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心理和行动时,也要严厉训斥。
二、要先调查,再训斥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训斥,要先调查,弄清缘由,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批评,这样孩子容易接受,效果较好。
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家长就要严厉训斥,并立即纠正。
三、训斥孩子时,家长意见要统一,态度要一致,然后由一个人出面批评
切忌父母意见不一致,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不要这个人批评,那个人护着孩子,为孩子辩护。
四、训斥孩子的语言要直截了当,干净利索
家长训斥孩子做到“三不要”:一是不要没完没了,无休止地训斥。二是不要当着孩子朋友的面训斥孩子。三是不要在饭桌前训斥孩子,那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经典案例:骄傲的麦克
麦克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而且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一次,他在班上得了最佳朗读的奖状,非常骄傲。回到家里拿出课本,他跟女佣吹牛:“看看你能不能念这个?我会念的,诺蔓。”
这位善良的妇道人家拿起课本来,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唉,麦克,我不知道怎么念。”
麦克一下子骄傲起来,小家伙冲进客厅,得意洋洋地跟爸爸喊道:“爸爸,诺蔓不会读书,可是我只有8岁,就得了朗读奖状。看一本书却不会读,我不知道诺蔓是什么感觉。”
爸爸一句话也没有说,走到书架旁,拿了一本书,递给他说:“她的感觉就像这样。”
那本书是用拉丁文写的,麦克一个字都不认识。
麦克一生也没有忘记那次深刻的教训,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在人前自吹自擂,他就马上提醒自己:“记住,你不会念拉丁文。”
麦克爸爸给我们的启示:
(1)要学会尊重他人。面对骄傲的麦克,麦克的爸爸非常冷静,非常巧妙地告诉孩子,“你还差得远呢,不能羞辱别人”。
(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骄傲情绪,一旦发现就要立即教育。否则,养成骄傲的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一般朋友很少。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不学无术、骄傲自满的人做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之四: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关注孩子在班里的排名,虽说无可厚非,但是家长一定要客观、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一、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看分数
客观地讲,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条件、遗传基因、身体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心理等都会有差异。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基础,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如果进步了,就要加以鼓励;如果退步了,要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今后赶上。不要总是让孩子与别人比较,这是孩子最反感的,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二、明确教育目的,不要只看分数
家长让孩子上学,目的就是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感受集体的生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考试分数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学习的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如果孩子某一科分数低了,要问清原因,是不是孩子没兴趣等。如果这门科目不是孩子的强项,父母可以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制定弥补差距的措施,逐步将成绩赶上来。
三、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就想让孩子为他实现理想,强制孩子学习钢琴、美术、舞蹈等特长,并且给孩子制定一些“清规戒律”“牛不喝水强按头”。这样做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事与愿违。不考虑孩子的爱好,违背孩子的意志,过高过严的要求,会引起孩子焦虑、紧张的心理,甚至逆反心理。尊重孩子,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才是教育的根本。
四、要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
孩子考试成绩好了,家长应该注重在精神方面的奖励。比如:语言上进行夸奖,神情上对孩子微笑,行动上给一个拥抱等。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长想进行物质奖励,也可以设置一些积极性的物质奖,如奖励文具或一本故事书等。
经典案例:老师,给我一个拥抱
学校开运动会,操场上人声鼎沸。参赛选手个个摩拳擦掌,啦啦队成员热情高涨。班主任宋英老师也来了,他一边给学生鼓劲,一边传授一些竞赛诀窍。
突然,一个参加短跑比赛的同学问:“宋老师,如果我们拿不到第一怎么办?”
宋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了这次比赛已经准备了很久,为的就是在今天这一刻为班级争光。宋老师微笑着说:“只要你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是拿最后一名,我都给你们颁奖。”
“真的?”同学们齐声问。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宋老师坚定地说。
“耶!”同学们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