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手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方法与实践操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是政府进行交通、供电、供水、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采用的一种模式,主要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供给。该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有着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经验。

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进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为PPP在我国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将成为大规模推广PPP模式的基础。

从国外经验看,良好的PPP具有法律体系健全、管理体系有效、项目评估体系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动态等必备要素,项目成功取决于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监督管理、项目融资等核心环节。PPP模式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92年提出,根据英国的相关经验,PPP模式下的工程可节省17%的资金;80%的工程项目按期完成,20%未按期完成的,拖延时间最长不超过4个月;80%的工程耗资均在预算之内,20%超预算的是由于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所致。而常规招标项目按期完成的只有30%,在预算之内完成的只能达到25%。PPP模式适用面广,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卫生(医院)、公共安全(监狱)、国防、教育(学校)、公共不动产管理等相关项目均可适用。

PPP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智利在为平衡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用事业急需改善的背景下于1994年引进PPP模式,已完成36个项目,投资额约60亿美元,提高了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并获得充足资金投资到社会发展中。葡萄牙自1997年启动PPP模式,首先应用在公路网的建设上,至2006年的10年期间,公路里程比原来增加一倍。巴西于2004年12月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法案,列入2004—2007年四年发展规划中的23项公路、铁路、港口和灌溉工程将作为PPP模式的首批招标项目,总投资130.67亿雷亚尔。

PPP的梦想如何照进中国现实?

其实,PPP项目在我国的应用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广西来宾电厂B厂的建设就采用了BOT模式,而这正是PPP项目的一类。20多年来,我国在PPP项目的实践与推广上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鸟巢以及宁波垃圾发电厂等一大批PPP项目的成功运营,为我国PPP项目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也有诸如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以及泉州刺桐大桥等很多项目因各种原因而留下了失败的教训。大量PPP项目在国内的应用,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将PPP项目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现实素材,积淀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PPP模式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政府的一种融资手段,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我国PPP项目的失败案例中,很多都是因为走入了这个误区而导致PPP项目的最终破产。PPP模式不仅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它更是一种提高政府对整个社会资源管理效率的方式,其核心是合同管理,是基于完备合同下的契约精神,这就要求政府与企业应作为平等的合同双方,分配风险、分担责任与分享利益。

本书在总结国内与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PPP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以及宏观与微观的评价,对PPP模式的一些核心问题包括PSC(公共部门比较基准)、VFM(物有所值)理论、PPP操作流程、风险识别与分担、PPP产品定价、运作评估以及含权设计等关键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PPP模式进行了概括与解析,具有现实性、前瞻性与指导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是我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吸纳民间资本、推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PPP模式经过这一阶段在我国具体环境下的大力推广,必然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更多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案例,并得到更具中国化的理论发展。

2015年2月